400 likes | 807 Views
《成佛之道》序~第三章. 圓融 / 2014.1.19. 《成佛之道》序 (p.A3-A4). 壹、本書的意趣 (p.A3). 貳、不能統貫條理佛法,會落入雜亂與偏向 (p.A3) 一、佛法的多樣性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僅是信仰的。所以義理 、 修持 → 通過 理性 → 隨機適應,自由抉擇,所以弘傳中的佛法,可說是多彩多姿的。 二、不能完整的把握佛法會有兩種過失. 這種雜多而又差不多的觀感,會引起相反的同一傾向 : 有了這,就有了一切;或以為有了這,就不需要別的。 凡不能統攝總貫,不能始終條理,都會犯上偏取部分而棄全體的過失 。
E N D
《成佛之道》序~第三章 圓融 / 2014.1.19
《成佛之道》序(p.A3-A4) 壹、本書的意趣(p.A3)
貳、不能統貫條理佛法,會落入雜亂與偏向(p.A3)貳、不能統貫條理佛法,會落入雜亂與偏向(p.A3) 一、佛法的多樣性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僅是信仰的。所以義理、修持→通過理性→隨機適應,自由抉擇,所以弘傳中的佛法,可說是多彩多姿的。 二、不能完整的把握佛法會有兩種過失
這種雜多而又差不多的觀感,會引起相反的同一傾向:有了這,就有了一切;或以為有了這,就不需要別的。這種雜多而又差不多的觀感,會引起相反的同一傾向:有了這,就有了一切;或以為有了這,就不需要別的。 凡不能統攝總貫,不能始終條理,都會犯上偏取部分而棄全體的過失。 參、以全體佛法綜貫三階與二道(p.A3) 1、直入的正常道: 著重熏修十善正行,不廢世間資生事業,依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 2、迴入的方便道:由於某些眾生的根性偏狹怯弱,旁開由天乘行而入佛乘, 由二乘行而入佛乘的方便道。 3、從虛大師抉擇開示的全體佛教來說,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 這不但綜貫了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的三階, 而且還綜貫了正常道與方便道的一切。
1、導師對於判教的抉擇 2、分析二大師的觀點
第一章、皈敬三寶(p.A4-A8) 壹、三界無依怙,三寶最吉祥(p.A4)
貳、三寶真實德,化世真亦俗 一、三寶內涵(p.A5-8) 智慧門名為「種」。有人以一智慧門觀,有以二、三、十、百、千、萬乃至 恒河沙等阿僧祇智慧門觀諸法。今以一切智慧門入一切種,觀一切法,是名 「一切種」。《大智度論》卷11〈1 序品〉(大正25,137c29-138a3)
第二章、聞法趣入(p.A9-A13) 壹、聞法的功德與態度(p.A9-A10) )
參、隨機差別,歸極一乘(p.A12) 1、佛法,雖有下、中、上法的分別,但從究竟的意義──一切無非成佛之道的立場來說,這不是獨立的,不相關的,而有著相依相攝的內在關係。
2、不解佛法的始終次第,而毀謗正法有兩類人2、不解佛法的始終次第,而毀謗正法有兩類人
第三章、五乘共法(p.A13-A24) 壹、正信歸依者,修正見正命(p.A13)
貳、人生之正觀,有四種正見(p.A14-A19) 一、總述 正確的人生觀:觀察人生的意義,人生應遵循的正道, 從正確觀察而成為確信不移的定見,便是正見。 二、四種正見 (一)有善有惡(p.A14)
(三)有前生、後世(p.A15-A16) 如今生死了,那到底那一種業招受後報呢?
參、五趣多苦迫,修善宜積極(p.A16-19) 一、五趣(p.A16-17)
二、苦樂由業集,修善應及時(p.A19) 依於深信業果的正見,但知「修善宜積極」。能確立這不問現況如何, 但知努力行善的人生觀,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見。 肆、依人乘正行,趣入於佛道(p.A19-23) 一、得人不生天,願生佛陀前(p.A19)
(二)戒福業(p.A20-A22) 1、意義與種類
2、戒相異同 八戒:前五支,與五戒相同。後三戒,與出家人相同。不非時食名為齋。 十善:重視語業,正說明了這是人類和樂共處的根本德行。 意業雖是內心的,但發展出來,就會成為身語的行為。
三、抉擇──由人向佛之宗要(p.A23) 想依人身而漸向佛道,應多修什麼呢?
陸、生彌勒淨土,見佛能聞法(p.A24) 總之,學佛的不論何種根性,只要能以歸敬三寶,如法布施,清淨持戒功 德,發願迴向彌勒淨土,在見佛而時時聞法的修行過程中,保證向上勝進。 何必憂慮退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