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27 Views
十二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之理論基礎及現況分析. 方德隆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師資培育中心 t1667@nknucc.nknu.edu.tw. 大綱. 壹、前言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 參、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比較 肆、「綜合活動」課程的定位 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 陸、結論與建議.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民93)必修領域如下: 「綜合活動」 「語文領域」(國文、英文) 「數學」 「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自然領域」 「藝術領域」
E N D
十二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之理論基礎及現況分析十二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之理論基礎及現況分析 方德隆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師資培育中心 t1667@nknucc.nknu.edu.tw
大綱 壹、前言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 參、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比較 肆、「綜合活動」課程的定位 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 陸、結論與建議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民93)必修領域如下: 「綜合活動」 「語文領域」(國文、英文) 「數學」 「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自然領域」 「藝術領域」 「生活領域」(生活科技、家政) 「健康與體育領域」(體育、健康與護理) 「國防通識」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論基礎 • 後現代課程理論 • 活動課程理論 • 日本綜合活動時間 • 活動型課程的設計原則
後現代課程理論 • 試圖找尋人們我的故事中的特殊細節。 • 重視地方性的知識(local knowledge)。 • 表面現象就是個人所能真正了解的內涵,每一個人都有權力、能力去描述表面現象。 • 個人的生活是經由如何擁抱過去那些可能被期待的例外與獨特結果,來解釋並被賦予不同價值。 • 人們有權力、有能力透過其行動、說出、回憶的故事,來建構一個有諸多意義的生活。 • Freedman (2000)論認同、個人與權力
後現代課程的原則 豐富性原則是使課程的意義層面與詮釋角度多樣化,具有許多可能性; 回歸性原則是指學習者將課程經驗回饋、再組織、再建構而成為舊經驗的一部分,並擴展了舊經驗; 關聯性原則是持續追求觀念與意義間的關係,並將觀念和意義與社會文化背景相聯結; 嚴密性原則為繼續不斷探索、追求新的意義聯結、新的解釋架構。Doll (1983)
活動課程的理論 經驗學習圈理論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theory) • 體驗 (experiencing) • 反省 (reflecting) • 通則化 (generalizing) • 應用 (applying)
So What? Now What? 產生意義 真實生活 具體的經驗 (體驗) 處理/領導討論 (觀察、反省) 運用概念於新情境 (應用) What? 形成抽象的概念與通則 (通則化) 圖1、經驗學習架構
活動型課程的設計原則 • 精鍊優質活動之原則 此原則只有一條: • 體悟分段能力指標在教師設計學習活動中是扮演「後設認知」的角色。這個原則之真正用意是要喚醒課程設計者在構思活動之過程中,時時再深入思考「目的」這個核心變因,以增加設計內容之理性成分。
精緻活動計畫之手則 • 反覆玩味能力指標關鍵詞之精確意涵; • 再三檢查活動彼此間的連貫邏輯 (如文章段落之起承轉合); • 適度管控計畫之活動數量,給予學生有動腦筋之充裕時間; • 適度簡化流程之敘述而聚焦於學生活動之清晰說明。
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比較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高級中學「綜合活動」課程比較 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 能力指標 (核心能力) 教學時間分配 教科書選用 師資的要求
「綜合活動」課程的定位 • 七大學習領域→十項基本能力 • 其他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十項基本能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相關研究 研究目的 • 強調實施現況 • 學生的學習 • 及與其他學習領域的統整 研究對象而言 • 教師為主,學生為輔
研究方法 兼具質與量 行動研究 與實驗研究等多元方法
研究結果 • 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持肯定的態度,但學生的學習表現不佳 •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師能採取多元的教學方法 • 教師選用教科書重視教學屬性的規準,且仰賴教科書進行教學 • 教師的專業(專門)知能是影響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成功的重要關鍵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困難 • 「和某些課程或領域重複」之問題最大 • 在學校整體上則以「跨班級、領域」的部分較難規劃 •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生活課程」內容有部分重複 • 「跨班級與跨領域」的設計更不易實施。
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的困難 • 在教學準備方面:「學科背景以外的其他專業知能不足」、「授課時數過多,備課時間不足」; • 在設計、執行課程方面:「能力指標的落實困難」、「協同教學模式不成熟」、「缺乏合適的活動場地」、「學校、學生、家長的配合度低」; • 在成績評量方面:「評分的標準難定」、「學生人數太多,文字評量負擔太重」。
綜合活動課程常見的限制 • 為活動而活動 • 沒有目的的活動 • 光有活動課程,卻沒有實際活動 • 活動課程仍注重知識與理解,缺乏行動
綜合活動教學策略 • 國小教學點子 • 優點大轟炸、抱蛋、同樂會、社區探訪、規劃休閒活動、茶會、期末惜別會…等等,被膚淺地看待,只是為活動而活動,可以玩大富翁、闖關、可以玩大地遊戲;當國小玩過一遍,國中教師便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苦無活動可用的窘境,那高中更沒得玩。 • 國中教學模式 • 教師引導 分組討論 分組報告 綜合結論
國家、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人民 老師讓同學回家后寫一篇有關"國家"、"黨"、"香港特別行政區" 和 "人民" 的作文。 小明不理解這些詞的含義,就去問爸爸。 爸爸告訴他:"國家是最大的,就像你奶奶。 黨是最有權利的,是一家之主,就像我。 香港特別行政區就是為黨和國家干活,還得聽黨的,就像你媽媽。 人民就是最小的,說什么也沒人聽,就像你。" 晚飯后,小明想寫作文,可是還不是很明白這些事,就去想問奶奶,可是奶奶已經睡了。 小明去找爸爸,爸爸和媽媽正忙著"床上運動",爸爸一看他來,兩個耳刮子就給打出來了。小明沒有辦法,只好抹抹眼淚,回房間自己寫作文了。 第二天,爸爸接到老師的電話:"你是小明的父親吧," "是啊,什么事" "關于小明的作文" "是寫的不好嗎?" "不,是寫的太好了,我懷疑不是他自己寫的"。。。。。。 "國家已沉睡,黨在玩特區,特區在呻吟,人民在流淚"。
教材的銜接 我:九年一貫另外你們還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旗:課程重疊的部分太多,像數學有時候上一上,小朋友就會說:「老師,這個我們以前上過了。」我只好去找一些補充教材來上。 社會領域,它這學期有談到家鄉的部分,但是東西很少,我也不曉得要怎麼上,學生也都會說:「老師,這個上過了。」 我:社會和家鄉有關的部分,三年級社會課本就談很多了,難怪他們會說上過了。 旗:另外,綜合活動並不好教,它不是很精準地告訴你說要教什麼。像它裡面有社區關懷的部分,有活動要學生捐錢、做義工、去幫助別人....。 我:這些活動很難做得到,你怎麼可能叫他們捐錢? 旗:這些我們看了也不知道怎麼上,最後就配合學校本位課程裡面的,去幫社區做大掃除。因為最近有SARS嘛!我們也想說,就叫小朋友寫卡片給醫護人員,才在說要寫,訓導處的卡片紙就發下來了。我是覺得綜合活動課本編得不流暢,並不好教。
多元教材的困擾 慧:(指著課本)像這種東西,修剪花本,你根本不可能在這裡修剪啊!學校就沒草沒樹了,所以我那時候上,我就真的跳過去沒有講。大家就討論植物,那個乾掉怎麼辦?是因為沒澆水,你就只能這樣子上啊!像它有的很誇張,上的「我們的家」,因為要跟媽媽講「媽媽我愛妳」,所以用小話筒。 我:奇怪!那跟同學講就不行嗎? 慧:可以啊!可是你不覺得,有話就直講,為什麼要用個小話筒才能講呢?而且前面一直在用卡片說感謝的話,現在又來個小話筒,它會搭得很奇怪,我自己教一教,搞什麼飛機!你會覺得很好玩。 我:我覺得編課本的人真的很天才。 慧:舉一個例子(指生活課本),這個家庭會議,我就問,有沒有誰的家裡會開會的?根本沒有!我們家自己都不開會啊!定家規,考試會考他們,家規大家一起定,可是家裡的家規都是爸爸媽媽在定,所以你討論的時候就會很痛苦,所以最後弄成什麼?小組規或班規。
我:那遇到這種衝突,你們會怎麼解決? 慧:修啊!我們會修改。我們會說理想狀態應該怎麼樣。比如我們會跟他講說,爸爸明明規定你的東西不准亂丟,家裡都會有這種情況嘛!你的爸爸媽媽都會罵你,可是他們自己又不遵守。我們之前上過班規這種東西,老師要遵守,他們也要遵守,再去引這個東西出來。指引是希望大家討論他們家有什麼樣的規定,這些規定是怎麼產生的,我就問啊!「是誰決定的?」「爸爸。」「是誰決定的?」「爸爸。」全部都是大人,「那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不太好。」可是你不可能說:「請這個禮拜回家,找你們家開家庭會議。」我告訴你,到時候會被打死,所以怎麼做?就是改,它指引裡面要的是要他們設計成角色扮演的遊戲,就是爸爸媽媽、小孩。我們各班之前沒有討論,但是我們後來都很有默契,變成各組討論小組的約定,因為你那樣子做角色扮演的東西,它蠻虛偽的。第一個,他演爸爸、演媽媽根本就沒有什麼絕對的權威性,比如說他在講話時他是爸爸,可是你爸爸又怎麼樣?你不能說你講的都是對的。好,這個東西,你自己討論、自己表決。
我:你剛剛說的,都是爸爸媽媽在定,可是他們自己又不遵守,遇到這種情形,你要怎麼遵守?我:你剛剛說的,都是爸爸媽媽在定,可是他們自己又不遵守,遇到這種情形,你要怎麼遵守? 慧:這個哦!這個很難處理,這根本沒辦法處理啊!我們家自己都這個樣子。我就告訴他們,以後有一天,你自己當爸爸媽媽,你就可以想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我覺得這樣的課程,它編得太理想化了,它完全沒有顧慮到大多數的家庭是沒有這種情形的。所以我跟他們講,這個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大部分是出去玩的時候才會用到,爸爸媽媽可能問一下,你想去什麼地方?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會有小小的討論,可是沒有那麼正式說,我們家就是要開家庭會議。
我:那你覺得評量有什麼差? 慧:我們原來上學期都沒有考,都一直過關,可是到下學期的時候,課程集中在家庭、學校,這個你沒有辦法再讓他去過關,家庭的東西,很多是實做跟概念,你不能考他回家實作,你看不到,怎麼辦?只能考紙筆。生活有一個東西你要考慮到出的是屬於大多數的,不要說可能你家有,我家沒有。我們那天考,有一題吧!我們自己出的時候沒有感覺,是在跟孩子導讀的時候,「爺爺生日的時候應該祝他生日快樂。」死了,爺爺剛死掉,我自己在唸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種題目不應該出,或者是出到很多,你就要考慮到爸、媽,課本、指引都是什麼,給家人感謝的話,可是有些人是孤兒、跟爺爺奶奶住。那一天考到一個,哪些東西應該出現在廚房?考一個微波爐,可是很多人家裡沒有微波爐,小孩子不知道微波爐是什麼東西。 我:家長有沒有反應說不好複習? 慧:沒有,那個幾乎都很簡單,你只要上課注意聽,一定都會。可是我們那天考一個,哪些事情是你應該做的?考一個洗碗,「可是我媽不讓我洗啊!」他勾對哦!你有在做的跟你可以做的,實際上不一樣。 我:有沒有家長跟你反應,這套課程有什麼問題?
慧:說實在的,他們只是看到課本而已,真的搞不清楚你在幹什麼,而且,平常在家,家長只會看國語和數學,其他對他來講都沒什麼。生活這種題目不好出,就算連學習單都不好出,我們有出像愛的加分這種東西,你每個禮拜做一樣,你自己打分數,請家長簽名,這種東西,我跟你講,叫自由心證。我就看到我們班有一個小孩,都是五顆星,跟本還沒到那個禮拜,他就五顆星出來了,家長就是按時簽一簽,有些家長是他根本沒有在看,這到底在簽什麼?慧:說實在的,他們只是看到課本而已,真的搞不清楚你在幹什麼,而且,平常在家,家長只會看國語和數學,其他對他來講都沒什麼。生活這種題目不好出,就算連學習單都不好出,我們有出像愛的加分這種東西,你每個禮拜做一樣,你自己打分數,請家長簽名,這種東西,我跟你講,叫自由心證。我就看到我們班有一個小孩,都是五顆星,跟本還沒到那個禮拜,他就五顆星出來了,家長就是按時簽一簽,有些家長是他根本沒有在看,這到底在簽什麼? 我:他沒做家長還是照簽。 慧:對!你說像考稱謂的東西好了,那天考爸爸的哥哥叫什麼?那時候唸一唸,我就想說,他爸爸可能沒哥哥,可是你沒有辦法去顧到全部的人,我後來問說,那一題你會寫嗎?「會,因為老師上課有講。」 我們還有考一題,「爸爸的爸爸叫爺爺。」我們班一個男生,他本來打圈,後來打叉。 我:為什麼? 慧:因為他叫他爸爸的爸爸叫「阿公」,他叫他媽媽的爸爸才叫「爺爺」,所以他寫的這一題是錯的。問題是這樣很難出,每次都砍掉一堆題目,出到會瘋掉。
教師的十項基本能力 一表人才→內涵 二套西裝→外表 三杯酒量→酵素 四圈麻將→媒介 五方交遊→資源 六出祈山→精神 七術打馬→讚美 八口吹牛→策略 九分努力→基石 十分忍耐→修為
教育決定台灣的未來 • 我們關心台灣的教育 • 南方的論述改變台灣教育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