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11 Views
準分子雷射 角膜屈光手術. 準確矯正 近視 散光 遠視. PRK. LASIK. 彰化基督教醫院 眼科 主治醫師 劉又綾. 認識屈光不正. 近視 遠視 散光. 準分子雷射特點. 精確 每一發相同能量的準分子雷射,可以切削出相同的深度,且每一發的深度只達到數十微米 穩定 新的雷射科技可以將每發雷射的能量誤差,控制在 +/- 5% 之中 非熱效應作用 準分子雷射的作用是以高能紫外光雷射破壞組織分子鍵,非以熱力作用,幾乎不會留下熱能. 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的優點. 手術時間短 舒適、安全性高 準確度高 適用範圍廣 視力復原快,穩定性高.
E N D
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 準確矯正 近視 散光 遠視 PRK LASIK 彰化基督教醫院 眼科主治醫師 劉又綾
認識屈光不正 近視 遠視 散光
準分子雷射特點 • 精確 • 每一發相同能量的準分子雷射,可以切削出相同的深度,且每一發的深度只達到數十微米 • 穩定 • 新的雷射科技可以將每發雷射的能量誤差,控制在+/- 5%之中 • 非熱效應作用 • 準分子雷射的作用是以高能紫外光雷射破壞組織分子鍵,非以熱力作用,幾乎不會留下熱能
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的優點 • 手術時間短 • 舒適、安全性高 • 準確度高 • 適用範圍廣 • 視力復原快,穩定性高
那些人最需要以雷射手術來矯正屈光不正? • 對於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 有不舒服的感覺 很難適應 日常活動或興趣受限制 影響就業機會 • 接受過其他手術後,有屈光不正的問題
那些人最需要以雷射手術來矯正屈光不正? • 對於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 有不舒服的感覺 很難適應 日常活動或興趣受限制 影響就業機會 • 接受過其他手術後,有屈光不正的問題
適合接受雷射屈光手術的條件 • 年滿十八歲 • 近視度數穩定 • 最佳矯正視力不能太差 • 經眼科醫師檢查後,認定 沒有不適合手術之情形 • 無懷孕,無自體免疫疾病
宜審慎評估者 • 夜間視力非常重要 • 角膜太凸或太平 • 自體免疫及結締組織疾病 • 曾接受眼球手術 • 青光眼 • 蟹足腫 • 可能導致術後角膜過薄 • 已有老花眼 • 過度期待的病人
術前諮詢及檢查項目 • 術前諮詢 • 檢查項目 電腦驗光、裸視、矯正視力及度數 眼壓測量、基礎淚液測試 細隙燈檢查、散瞳視網膜檢查 角膜弧度測量、角膜厚度測量 角膜彩色地圖儀分析、其他相關檢查
注意 • 術前檢查及接受手術之前需停戴隱形眼 鏡(硬式四週,軟式二週)。 • 術前檢查(散瞳後會視力模糊、怕光)及 接受手術當日必須有親友陪同。
手術之過程手術前 • 先自行洗淨臉部且勿化妝 • 簽署手術同意書 • 放鬆心情 • 術前15分鐘用局部麻醉及 預防感染藥水點眼 • 等候手術
手術之過程手術中 1 • 換上手術衣、戴手術帽 • 雙眼消毒鋪上無菌單 • 讓您試聽雷射擊發的聲音 • 注視雷射光點之訓練 • 張眼器放入眼中,您會有感覺 但不會痛
手術之過程 手術中 2 • 治療開始 PRK-----除去角膜部分上皮 LASIK--掀開角膜辦,眼部略有壓迫感 約10秒 • 注視閃爍的雷射紅燈30秒左右 • PRK-----戴治療性隱形眼鏡 LASIK--蓋回角膜瓣等待3分鐘
PRK 在角膜基質上由準分子雷射切削組織進行屈光矯正 將角膜中間部份削薄,造成凹透鏡的效果以矯正近視 先以鈍刀刮掉角膜表皮 完成
LASIK 利用角膜板層刀做片角膜瓣 從角膜基質層做雷射光削切 蓋回角膜瓣即完成 掀開角膜瓣
手術之過程手術後 • 點抗生素及消炎眼藥水並戴眼罩 • 在親友的陪同下返家休息
術後祕笈 • 服用消炎止痛藥 • 閉上雙眼減輕不適及幫助復原 • 遵照醫囑點藥 • 定期回診(PRK---醫師在第三至七天取出治療性隱形眼鏡) • 短期內可能會畏光、流淚、疼痛及視力不穩定等症狀,約三至七天會逐漸消失
保護守則 • 當天戴透明眼罩,隔天起只有睡覺時戴 • 可以使用眼睛,但較易疲勞 • 暫時不宜夜間開車 • 可作跑步、體操等非接觸性運動 • 陽光下戴太陽眼鏡 • 可以淋浴,但避免沖洗眼睛,避免洗面皂、或其他異物進入眼中 • 一個月內避免游泳、眼部化妝、用力揉眼睛
長期注意事項 高度近視者為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 • 視網膜剝離 • 黃斑部病變
手術的極限、潛在風險及副作用 • 矯正過度或不足 • 度數回復易發生於高度近視,因組織修護引起可於穩定後再補打雷射 • 眩光、夜間視力降低 使用飛點式準分子雷射+長球體非球面 治療軟體已獲得極佳的改善
手術的極限、潛在風險及副作用 4.乾眼症因角膜表層感覺神經暫時喪失, 眨眼頻率減少、淚水分泌下降, 可用人工淚水、淚孔栓塞、3~6個月改善 5.近視力恢復較慢 6.角膜感染潰瘍機會萬分之一 7.角膜瓣不完美、移位等 8.上皮癒合不良、角膜上皮內長
雷射近視手術動機與需求 個人化的抉擇、不可逆 眼鏡與隱形眼鏡之外的另一選擇 考慮各人生活方式、職業需求、 手術的影響、承擔可能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