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官服的由来 在我国的古代官服里,出现一些大小古代官员身穿各色袍服,袍服绣着各种图案。这些图案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有何依据?原来,古代官服是有分颜色的。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清代公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以用绛色;外褂则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平时改用黑色。清代服饰就其袍服来说,有蟒袍和补衣服。蟒袍是官员穿的上面绣有蟒形的长袍。补服,是加在蟒袍之外的外褂,正中是用金线绣织的鸟兽形:一品仙鹤;二品鸡;三品孔雀。武官为兽形: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 • 。
官服的制度 •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何为补服? • 所谓补服,是指明、清凡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也称为“补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形式比袍短又类似褂,但是比褂还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褂”、“外套”,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階差异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文官绣有文禽、武将绣有猛兽纹饰的“补子”。
一品文武官员服饰区别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 仙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和帝王江山永不衰落的代表。 •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 • 麒麟四蹄腾空,回首顾望。神兽的祥瑞之兆是最令封建统治者倾心和向往的了。人们就创造出这种世间虚无的瑞兽,来奉迎统治者的欢心。
二品文武官员服饰区别 • 二品锦鸡,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 锦鸡是吉祥的象征。其羽毛色彩艳丽,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表示威仪和显贵。 • 二品狮子,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 。 • 狮子是政治图腾 ,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