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k likes | 1.87k Views
茎木类生药. 概述。 全面掌握沉香、钩藤、鸡血藤等生药。. 茎木类药材. 茎木类药材是以木本植物地上茎或其形成层以内部分(木质部)为药用部位的药材,包括干燥的茎、藤茎、茎枝、带叶的茎枝、茎髓、茎刺、木材(多为心材)、含树脂的心材等。 通常根据组织构造的特点分为茎类和木类两大部分。由于茎、木类药材在性状上有相似之处,习惯将二者并入一起论述。 茎类药材通常切成横向或斜向的厚片、薄片或段。木类药材饮片常为镑片、薄片、碎块或粉末。鉴别时应注意切面的颜色、纵向的纹理等。. 性状鉴别. 茎木类药材的商品鉴别应主要观察形状、大小、表面纹理、颜色、质地、断面、气、味以及水浸、火烧等特点。
E N D
茎木类生药 • 概述。 • 全面掌握沉香、钩藤、鸡血藤等生药。
茎木类药材 • 茎木类药材是以木本植物地上茎或其形成层以内部分(木质部)为药用部位的药材,包括干燥的茎、藤茎、茎枝、带叶的茎枝、茎髓、茎刺、木材(多为心材)、含树脂的心材等。 • 通常根据组织构造的特点分为茎类和木类两大部分。由于茎、木类药材在性状上有相似之处,习惯将二者并入一起论述。 • 茎类药材通常切成横向或斜向的厚片、薄片或段。木类药材饮片常为镑片、薄片、碎块或粉末。鉴别时应注意切面的颜色、纵向的纹理等。
性状鉴别 • 茎木类药材的商品鉴别应主要观察形状、大小、表面纹理、颜色、质地、断面、气、味以及水浸、火烧等特点。 • 带叶的茎枝,则再按叶类药材的要求进行观察。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其表面的纹理和色泽、横切(断)面上的年轮、射线的颜色及密度、导管孔的大小及分布状态等。
显微鉴别-组织鉴别 • 茎类药材横切片应由外向内注意观察周皮、皮层、维管束、髓等各类组织的排列,内含物的有无及特征。 • 木类药材注意观察三切面(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和切向纵切面)的射线、导管的类型及分布、纤维的类型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 • 主要注意木纤维、韧型纤维、纤维管胞、分隔纤维、导管或管胞、射线细胞、各种晶体、厚壁细胞等特征。
36、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木香(A. agallocha Roxb.) 含有树脂的木材。 • 前者主产于海南,为国产沉香。 • 后者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为进口沉香。
植物形态 1.白木香 • 常绿乔木,幼枝有疏柔毛。 • 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1 cm,宽3-9cm ,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 • 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绿色,芳香,花萼浅钟状,裂片5,两面均有短柔毛;花瓣10,鳞片状,有毛;雄蕊10,一轮;雌蕊子房上位,2室,每室1胚珠。 • 蒴果木质,长2.5-3 cm,被灰黄色短柔毛,基部有宿存花萼;种子基部有长约2 厘米的尾状附属物。 • 花期4-5月份,果期7-8月份。
2.木香 • 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长渐尖。 • 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有短梗;花白色,蒴果长3 cm以上。
采收 • 全年均可采收。 • 一般选择树干直径达30 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使伤口处的木质部分泌棕黑色树脂(有谓受曲霉菌感染所致),数年后将此变色的木部削下,削时造成的新伤口处仍会继续分泌树脂,可继续削取。 • 将采得沉香削去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阴干,即为沉香。
国产沉香 • 多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 表面凹凸不平,有刀削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处多成朽木状。 • 质较坚实,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 • 有特异香气,味苦。燃烧时发出浓烟,香气浓烈,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 以色黑褐、油润、体重、燃之有油渗出、香气浓烈者为佳
进口沉香 • 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两端及表面有刀劈痕。 •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布断续的棕黑色细纵纹(含树脂的木射线),有时见黑棕色树脂斑痕,横切面可见细密棕黑色斑点。 • 微具光润,质坚实,沉重,可沉于水或半沉于水。有特异香气,味苦。燃烧时烟不浓,有油渗出,香气浓烈。 • 以质坚、体重、含树脂多、香气浓、味苦、无朽木者为佳
显微鉴别-白木香横切面 • 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棕色树脂。 • 导管圆、形多角形,含棕色树脂。 • 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化。 • 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含棕色树脂。 • 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显微鉴别-切向纵切面 • 射线高4-20列,宽1-2列细胞。 • 导管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含黄棕色树脂块。 • 木纤维细长,细胞壁较薄;有单纹 孔。
显微鉴别-径向纵切面 • 射线呈横带状,细胞呈方形或长方形 • 导管长短不一,常教短,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显微鉴别-进口沉香横切面 • 木射线宽1-2列细胞,常被木间韧皮部切断。充满棕色树脂。
显微鉴别-白木香粉末特征 • 黑棕色。 • ①纤维管胞多成束,长梭形,直径20-30μm,壁稍厚,径向壁有具缘纹孔。 • ②纤维直径25-30μm,径向壁有单纹孔。 • ③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约至130μm,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 • ④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约至20个细胞,壁连珠状增厚。 • ⑤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见菌丝腐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纹理。 • ⑥草酸钙柱晶少见,长至68μm。
显微鉴别-进口沉香粉末特征 • 深棕色。 • 纤维较细,直径6-40μm; •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150 μm,壁不具单纹孔; • 木射线大多宽1列细胞,高以5个细胞。 • 草酸钙柱晶极少,长至80μm。
化学成分 • 国产沉香含挥发油及树脂,含挥发油约0.8%,主要成分为白木香酸(baimuxinic acid)、白木香醛(baimuxinal)、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 • 进口沉香含油树脂, 挥发油含量约13%,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等.受霉菌感染的沉香挥发油中尚含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α-及β-沉香呋喃等.
理化鉴别 • 取本品醇溶性浸出物蒸干,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在油状物上加盐酸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 薄层色谱:取粉末适量,用95%乙醇浸渍,浸出物置小坩埚中,在水浴上蒸干残渣按微量升华方法收得棕黄色挥发油,用丙酮溶解后,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展开,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样品呈4 个斑点。或以5%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显色,呈8个斑点。
功效 • 沉香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木部上品。 • 具有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的功能。 • 为治疗气逆喘息、呕吐、呃逆、心腹疼痛的要药。
37、钩滕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 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g.) Jacks.)、华钩藤(U. sinensis (Oliv.) Havil.)、大叶钩藤(U. macrophylla Wall.) 、毛钩藤(U. hirsuta Havil.)、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 后三者习称“有毛钩藤” • 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贵州等。
性状鉴别 • 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 • 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华钩藤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可见托叶;余者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时可见白色皮孔,被黄褐色柔毛。 • 枝上有环状节,稍突起,节处有对生向下弯曲的双钩(不育花序柄),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有叶柄脱落的窝状痕迹和环状托叶痕。 • 质轻而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外层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蔬松如海绵状,或髓部萎缩成空洞。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 • 吲哚生物碱: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去氢异钩藤碱等
理化鉴别 • 化学定性:取粉末加浓氨润湿后,加氯仿于水浴上回流提取,提取液除去溶剂,残留物加5%盐酸溶液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碘化汞钾试液%滴,发生淡黄色沉淀,或者加碘化铋钾,发生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 薄层色谱:0.4%氢氧化钠硅胶G薄层板,改良碘化铋钾为显色剂,呈棕红色斑点。
功效 •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 释名:原称“钓藤”。李时珍:“钓藤,其刺曲如钓钩,故名。”
38、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 • 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 •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 呈扁圆柱形,通常切成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块,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 • 切面木部淡红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 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小,偏向一侧; • 质坚硬,难折断;气微,味涩。
化学成分 • 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类,查尔酮类
功效 • 鸡血藤为较常用中药。始见于清·《本草纲目拾遗》。 • 具有活血、补血、通络的功能。 • 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麻木瘫痪等病症。 • 释名:藤汁殷红,似鸡血,故名。
39、木通Caulis Akebiae • 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Akebia.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A. trifoliate(Thunb.)Koidz. 或白木通A. trifoliata(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rls) Rehd.的干燥藤茎。 • 主产于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 • 呈圆柱形,常弯曲,长30~70厘米,直径0.5~2厘米。 • 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纵裂纹及横裂纹,具突起的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 体轻,质较坚韧,难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易与木部分离。 • 皮部较厚,黄褐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 • 木部黄白色,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射线浅黄色至淡棕色呈放射状排列; • 髓小活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 • 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与功效 • 含木通苷(Akebin),齐墩果烷五环三萜皂苷。 • 功能: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 主治: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
40、三尖杉Ramulus et Folium Cephalotaxi • 三尖杉(粗榧科)科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的干燥带叶枝条。 •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全年可采,干燥。以秋季采收者质量较好。
性状 • 小枝对生,基本有宿存鳞芽; • 叶基部扭转排成2行,披针状条形常弯曲,长4~13cm,宽3~4.5m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有灰白色气孔带,气孔带与中脉宽度之比为2:1。
化学成分与功效 • 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 、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乙酰三尖杉碱(acetylcephalotaxine) 等生物碱,约0.39%。 • 功能主治:抗癌。用于淋巴肉瘤、肺癌等。
皮类药材 • 皮( cortex)类药材通常是指来源于木本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的药材。 • 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大多为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 • 皮类药材鉴别应注意形状、外表面的颜色、纹理、皮孔和附属物、内表面、横折断面、气味等特征,其中皮孔形态、横折断面、气味等方面是鉴别的主要内容。 • 皮类药材常横切成丝或成碎片,饮片鉴别应注意切面的纹理、颜色及外表面的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