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视觉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木永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视觉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木永跃. 木永跃简介. 副教授 MPA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政府治理问题研究 云南丽江人 云南大学 MPA 教育中心干部培训教师 e-mail: myy@ynu.edu.cn Mobile : 13116260898. 一、什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 1. 什么是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公共组织:党委、人大、政府、 政协、司法、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NGO 组织.

ari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视觉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木永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为视觉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木永跃

  2. 木永跃简介 • 副教授 • MPA、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治理问题研究 • 云南丽江人 • 云南大学MPA教育中心干部培训教师 e-mail: myy@ynu.edu.cn Mobile:13116260898

  3. 一、什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1.什么是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公共组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NGO组织

  4. 2.社会管理的涵义 狭义上社会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 3.什么是社会管理创新 • 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6. 4.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 • 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社会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 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7. 二、公共服务 • 1.涵义: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 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8. 2.分类: • 按照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两大类。 • 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经济投资的服务,如投资经营国有企业与公共事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补贴等; • 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事业、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提供的公共服务。 • 从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看,政府职能正逐步从以经济性服务为主,向以社会性服务为主转变。

  9. 3.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 • (1)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地区失衡和城乡失衡; • (2)公共服务的非专业化; • (3)公共服务的非标准化; • (4)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 (5)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6)社会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公众参与不足。

  10. 4.新公共服务理论: • 以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提出。 • 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反思,特别是针对其精髓—企业家政府理论所存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它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的中心,提出: •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责任并不简单;(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11. 三、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会管理: • 1.本质:即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高效与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 效率 效能 效果 • 公共组织: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 公共责任 (1)静态角度:组织结构(层次与幅度) (2)动态角度:管理过程 (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

  12. 2.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公共服务 (1)保持社会稳定 (2)提供社会保障 (3)应对社会风险 (4)倡导社会风尚 (5)化解社会矛盾 (6)促进社会公平 (7)规范社会行为 (8)协调社会关系 (9)构建社会秩序 人口、就业、环保、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 涉及民生问题

  13. 四、当前政府对社会管理的现状 • 1.社会管理格局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社会管理的本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14. 3.社会公共服务的组织形态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政府与事业单位; 政府与企业; 政府与NGO组织; 政府与社区组织。

  15. 组织中的人性:多向度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永恒争论 • 理性经济人 • 社会人 • 自我实现人 • 复杂人(权变人) • 时代人 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

  16. 4.当前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 • (1)社会维稳压力增大; • (2)社会矛盾凸显; • (3)社会服务刚性需求日盛; • (4)社会边缘群体管理滞后; • (5)社会风气逆和谐因素的存在; • (6)社会风险防范不足; • (7)社会公共信息服务滞后; • (8)社会管理体制设置不尽科学与合理 。

  17. 5、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A.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公共价值缺位;社会导向错位; 社会价值导向:官本位;权贵;拜金;理想;信念;社会地位;荣誉; • B.社会流动:就业;成功;代际;防止群体固化 • C.社会公平:生产;分配;交换;群体;边缘;代际 • D.社会教育:技能;人文;行为;心理;气质(容忍度;情绪管理)礼仪;规范;人性 • E.社会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技术;基层服务;管理创新 • F.社会结构:风险与矛盾问题;预警评估不足 • G.社会信息 H.社会环境

  18. 五、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 (一)目标: • 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二)原则: •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

  19. (三)对策 • 1.改进社会工作的领导体制与管理格局 • 党的领导 公共服务 公众参与 • 2.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 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 • 3.加强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管理 • 4.增强社区服务与管理 • 基层民主自治

  20. 5.提升公共安全服务 •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体制 • 6.NGO组织建设 • 7.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 • 8.社会价值观整合 • 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宪政理念;民主监督;多样性。

  21. 六、系统化治理: • (一)经济建设: •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进扶贫开发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4.理顺政企关系。 • (二)政治建设 理顺党政关系;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政事与政社关系; • (三)社会建设 • 1.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事业;住房保障体系 2.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3.培养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 4.重视边缘与特殊群体,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 (四)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适应;中国化;

  22. 谢谢大家 祝愿身体健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