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族群意識與媒體再現

第 6 單元:種族意識與媒體再現 . 族群意識與媒體再現. 【 多元文化與媒體再現 】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李紋霞兼任助理教授.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課程地圖. 定義:族群與種族 族群的形成與互動 族群與媒體再現 媒體再現的華人文化.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定義:族群與種族.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種族與族群的分野.

arkadi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族群意識與媒體再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單元:種族意識與媒體再現 族群意識與媒體再現 【多元文化與媒體再現】 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李紋霞兼任助理教授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2. 課程地圖 定義:族群與種族 族群的形成與互動 族群與媒體再現 媒體再現的華人文化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3. 定義:族群與種族 本圖片由劉乃禎授權本課程使用,本課程無再授權第三者公開使用之權利,如需運用,宜另申請授權

  4. 種族與族群的分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現人類只有一個起源,但是有表現型(phenotype)上的差異。 頭顱、鼻子指數、膚色、頭髮髮型 表現型:種族>族群 美國早期認知: 歐洲移民早晚為族群差異,但黑人與白人之間為種族差異 (Rex, 1985)。 族群(Ethnicity) 例如: 愛爾蘭裔美國人vs.德裔美國人 例如: 客家人vs.閩南人 種族(Race) 例如: 非裔美國人vs.央格魯薩克遜美國人 例如: 亞裔美國人vs.央格魯薩克遜美國人

  5. 族群定義 詞彙演進 種族 Race 民族 Nation 族群 Ethnicity 普遍定義 (王甫昌,民91) 指一群因為擁有共同的來源,或者是共同祖先、文化或語言;而自認為、或者是被其他的人認為,構成一個獨特社群的一群人 使用歷史和文化素材來區分自己和別人的差別

  6. 種族區分 在種族指標下,人們會觀察彼此模式化的外在特徵、思考方式或行為特質,藉此界定出自我與他人的分別,並利用這些種族的實體符號來分類。 Flickr laeli Flickr frozenminds

  7. 種族區分 顏色雖然沒有重要的意義,卻不妨礙有人硬是賦予它某種差異 這些在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意義的記號,最後會承載真實的意義 如果大部分的正常互動方式和互信機制都被剝除,社會就很容易陷入我族中心主義的陷阱裡

  8. 負面刻板印象之影響 偏見:心理層面 以一個人所屬的團體的印象對他做評價 岐視:行為層面 因偏見而傷害到對象權益時,便稱為岐視 我族中心主義 認為自己族群的文化是唯一正當的 以自己族群為標準,對別的生活方式做價值判斷 將其他不同文化認定為一種偏差 汙名化加以抑制 (同性戀、原住民) 隱性化加以忽視 (女性、左撇子)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9. 族群的形成與互動

  10. 族群是相對性的群體認同 有一明確之對比類屬,通常有衝突對立關係 我們是誰 vs 他們是誰 本省人 vs 外省人; 原住民 vs 漢人 我們--弱勢族群; 他們--優勢族群 被界定為優勢族群之群體,不一定認為自己是一個族群(漢人、白人)

  11. 弱勢者的族群意識 三個理念元素 差異認知:建構一套族群起源的論述 不平等認知:認為成員因文化(族群)身分而受 到不公平待遇 優勢者: 個人條件 vs 弱勢者: 族群歧視 集體行動必要性認知 集體行動成功機會之判斷 激勵族群成員之方法 讓人們覺得自己歸屬到一個有傳統且有未來目標的大社群中;支持族群建構運動對抗族群歧視

  12. 例子:何謂「客家人」? 客家基本法定義: 凡是具有客家血緣、客家淵源,或是熟悉客語、客家文化,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都是客家基本法中所指的「客家人」,可享有法案中規定的各項相關權益。

  13. 族群與媒體再現模式

  14. 少數族群的媒體呈現 • 媒體對少數族群呈現模式:Beata Klimkiewicz • 本質主義(essentialism):指將族群的認同固著在某些(甚或單一)觀察得到的客觀「本質」,譬如語言、宗教、或是其他文化特色。 • 負面主義(negativism):刻意醜化少數族群的特質,特別強化族群特立獨行的形象,製造少數族群的差異會給社會帶來威脅的印象。 • 異國主義(exoticism)將少數族群以異國情調的方式來呈現,強調其不同的鄉土風情,有如出國走馬看花、或是牆壁上的風景月曆一般,只是被他人/主體欣賞的客體

  15. 媒體他者文化再現問題 藉由刻板印象或種族偏見的呈現,促成了在特定社會文化情況下種族間的不平等關係。 例子: 早期好萊塢銀幕上的中國人,男人往往穿著長袍拖著長辮留著怪異鬍子,擅長怪異邪術,女人則常為妓女。

  16. 媒體種族再現模式—具危險性 • 美英新聞媒體 • 美國大城市貧民窟黑人描述: 暴力、搶劫、販毒、吸毒; 未充分討論黑白種族間社經差異以及種族歧視問題 • 有色人種移民: 對現有社會秩序造成威脅 (教育粗淺、社經低下、造成社會負擔) • 臺灣媒體 • 外籍勞工: 對社會、經濟秩序的衝擊 • 外籍新娘: 對臺灣傳統家庭帶來的不確定性 • 原住民種族文化刻板印象塑造

  17. 媒體種族再現模式—受憐憫的 • 尤其出現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報導,受飢荒、戰亂所苦的報導。 • 再現邏輯: 呈現值得憐憫的他國受苦人民,接著媒體相關單位攬起濟世救人的責任。 • 強化了富有/貧窮、進步/落後的權力宰制關係 • 遮掩了其國家人民所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 實例: 在西方的政治經濟控制手段之下,目前非洲國家對西方國家的持續依賴,可能是人民苦難的源頭。

  18. 媒體種族再現模式—揶揄的 • 對於特定種族文化刻板印象所開的玩笑 • 需要特定種族人士參與演出 • 黑人誇張扮演一般刻板印象中的黑人角色 • 其他族裔演員誇大其語言特殊腔調和姿態,以強調喜感。 • 複雜課題: 幽默揶揄 vs. 偏見嘲笑

  19. 媒體種族再現模式—異國情調的 • 異國指的是文化霸權下西方文化概念下的他者。 • 東方主義概念: 奇異神秘的東方充滿了異國風情,卻同時也是保守、頑固、迷信、封閉、帶有敵意的。 • 西方媒體以令人不安又令人驚豔的形象來呈現異民族與文化。 • 中國日本: 炫麗又保守 • 非洲大陸: 神祕又原始 • 南美洲: 熱情又不安定

  20. 媒體再現的華人族群

  21. 全球行銷的華人文化電影 花木蘭《Mulan》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ayrEE-gpw 尖峰時刻2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zOTcwOA==.html 滿城盡帶黃金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UGJV8jgj6A The Medall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KBLX3D7wX0 神鬼傳奇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UcI92x8t_Q

  22. 問題思考 • 這些電影中所再現的華人或中國文化為何? • 外國製片公司 • 兩岸三地導演 • 這些再現形象,和你/妳所認知的有哪些相同和相異點?

  23. 花木蘭: 中國故事 西方再現 加上「龍」的角色,但木須龍與中國傳統對龍的想像大不同。 孝道在《木蘭》中被改造為了一個更容易被不同文化接受的觀念:榮燿家庭。 當木蘭的性別曝光後,她甚至承認自己這樣做並非僅僅為了父親,更是為了實現自我。對女性個體的強調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非常罕見 匈奴半獸人的形象。 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ayrEE-gpw

  24. 總結 • 族裔 (ethnicity)概念 • 強調在族裔身分認同建構時,歷史、語言與文化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 族群間的包容與對話: 若要將此概念更提升,須具備新的文化政治理念 • 媒體族群再現新體認 • 省察並質疑現有不平等族群文化關係下的媒體再現方式,並思考另類的出路。

  25. 延伸問題 好萊塢電影為何選擇如此呈現華人和文化? 他們的刻板印象是什麼?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刻板印象? 電影所描繪的人物和情境,到底是電影建構出來的印象?或是真實的華人印象再現?

  26. 延伸閱讀 • 郭良文(2009)。從客家雜誌分析台灣客家形象之變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 蘇國賢、喻維新(2007)。台灣族群不平等的再探討:解釋本省/外省族群差異的縮減。台灣社會學刊,37,1-63。

  27. 版權宣告

  28. 版權宣告1

  29. 版權宣告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