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93 Views
第三章 玻璃生产工艺. 硅酸盐工艺学. 玻璃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 原料加工 配料 配合料制备 熔制 成型 退火 检验 玻璃深加工. 工艺过程. 第一节 玻璃原料 一、常见氧化物按作用分类:. 硅酸盐工艺学. 二、原料的选择 1. 原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且成分稳定; 包括原料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符合要求;原料的纯度;化学成分、水分要求稳定。
E N D
第三章 玻璃生产工艺 硅酸盐工艺学
玻璃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 原料加工 配料 配合料制备 熔制 成型 退火 检验 玻璃深加工 工艺过程
第一节 玻璃原料 一、常见氧化物按作用分类: 硅酸盐工艺学
二、原料的选择 1. 原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且成分稳定; 包括原料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符合要求;原料的纯度;化学成分、水分要求稳定。 2. 原料要易于加工处理; 3. 成本低、能大量供应; 4. 少用质量过轻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原料; 5. 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 硅酸盐工艺学
第二节 原 料 • 主要原料:主要成分 • SiO2 Na2O CaO Al2O3 MgO • 辅助原料:使玻璃获得某种必要性质、或加速玻璃熔制过程而引入的原料。
一、引入SiO2的原料 硅酸盐玻璃的主要成分,构成玻璃结构网络骨架,赋予玻璃优良的性质。如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增加透明性。但过多,玻璃熔融粘度大,熔制温度高, 不利于生产。一般工业玻璃中SiO2占60~75%,钠钙硅玻璃>70%,光学玻璃40~80%。 主要原料:硅砂(石英砂)、砂岩 硅酸盐工艺学
二、引入Al2O3原料 少量的Al2O3可以降低析晶倾向,提高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量多引起玻璃粘度增大,一般用量<8~10%。 主要原料:长石、高岭土 硅酸盐工艺学
三、引入Na2O的原料 助熔剂,降低玻璃粘度、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一般用量<16%。 主要原料:纯碱(Na2CO3)、芒硝(Na2SO4) 硅酸盐工艺学
四、引入CaO的原料 • CaO: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但是析晶性强,且硬化速度快,使成形温度范围变窄。平板玻璃中CaO含量<10%。 • 主要原料:石灰石、方解石等 硅酸盐工艺学
五、引入MgO的原料 • MgO: 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用MgO取代部分的CaO,能改善玻璃的成形性能,降低析晶倾向;平板玻璃,瓶罐玻璃中一般用量3~4% • 主要原料:白云石、菱镁矿 硅酸盐工艺学
六、澄清剂 高温放出气体,或能降低玻璃液粘度以促进排除气泡的物质。 1. 硫酸盐:Na2SO4、BaSO4、CaSO4 Na2SO4比较普遍,在钠钙硅玻璃如平板、瓶罐玻璃中,用量为配合料的1~1.5%,日用玻璃采用BaSO4,用量0.5%,低碱或无碱的玻璃用CaSO4,用量0.5%。 硅酸盐工艺学
2. 氧化砷(As2O3)氧化锑(Sb2O3) 与NaNO3或NH3NO3等共用。低温时,吸收硝酸盐放出的氧,高温分解放出氧气而起澄清作用。 As2O3+O2→As2O5 As2O3用量0.2~0.6%,硝酸盐1.5~5%。有毒,改用Sb2O3,作用一样。 硅酸盐工艺学
3. 硝酸盐Ba(NO3)、NaNO3 Ba(NO3)比NaNO3分解温度高,澄清效果好,常用于钡质光学玻璃 4. 氟化物(降低熔体粘度), 氯化物(高温气化挥发)
七、着色剂 玻璃的颜色取决于可见光线内的选择吸收。被吸收光的颜色与观察到的颜色互称补色。 1. 离子着色剂:离子或分子状态存在于玻璃中,离子或分子对光线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如Mn化合物呈紫色(3~5%),CoO呈天蓝色(0.001~0.01%)镍紫(0.003~0.03 % ) 2. 胶体着色剂:原子或分子以胶粒(1~100μm)存在于玻璃中。胶粒性质、大小、浓度对着色有影响。有金(红)、银(黄)、铜(红)、锑等。 3. 化合物着色剂:硫化镉(黄色)、硒化镉(红) 硅酸盐工艺学
八、脱色剂 无色玻璃有良好的透明性。过渡金属离子使玻璃着色。脱色的实质就是消除或减弱铁氧化物等的着色作用。 • 1.物理脱色:中和,使玻璃变白或灰色,利用颜色的互补关系,有害杂质呈黄、黄绿色由兰、紫色与其互补,所以,常用的物理脱色剂有:硒、氧化亚钴、氧化亚镍、氧化锰、氧化钕 硅酸盐工艺学
2.化学脱色:通过化学反应使着色氧化物着色程度减弱以提高透光度。2.化学脱色:通过化学反应使着色氧化物着色程度减弱以提高透光度。 Fe2+着色能力大于Fe3+,所以熔制时保持氧化气氛,再加入氧化剂如NaNO3、 As2O5等,效果较好。 低温时,硝酸盐放出氧,As2O3吸收变成As2O5, 高温时,As2O5+4FeO→As2O3+2Fe2O3
九、氧化剂和还原剂 玻璃熔制时 能分解放出氧的物质成为氧化剂;反之,成为还原剂。 氧化剂的原料有:硝酸盐、 As2O5 、氧化铈等。还原剂的原料有:煤粉、木屑、焦炭、氧化锡、铝粉等。 硅酸盐工艺学
十、乳浊剂: 使玻璃产生乳白不透明的原料。 机理:玻璃中析出的晶体、气体或分散粒子与基础玻璃间出现折射率差,引起光线散色而产生乳浊效果
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以细粒状态悬浮于玻璃中,如SnO2、ZrO2、Sb2O3;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以细粒状态悬浮于玻璃中,如SnO2、ZrO2、Sb2O3; 析出式乳浊剂:玻璃液冷却时析出微晶(0.1~10μm)如ZrO2、TiO2、SiO2; 胶体乳浊剂:碳、硫、磷、氟等以胶体状态存在,使玻璃乳浊。 微小液滴:根据折射率的不同,使玻璃产生乳浊效果 玻璃工业中常用的乳浊剂有:氟化物、磷酸盐、锆化合物、砷化合物、锡化合物、氧化锑等。
第三节 原料的加工 一、作用:将大块原料破粉碎、过筛使之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提高熔化速度和玻璃液的均匀度。 根据原料性质、加工处理的数量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尽量实现自动化、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流程顺畅。 二、工艺流程:有单系统、多系统和混合系统三种。多采用混合系统,用量较多的原料单独采用一个原料加工处理系统,用量小、性质相近的原料共用一个系统。 硅酸盐工艺学
举 例 • 硅砂:硅砂由汽车运输进厂砂库码垛。由翻斗车装运到原料车间硅砂仓,经担升机提升,平面摇筛筛分,合格硅砂入称量排库仓。 • 硅石:采用1台鄂式破碎机粗碎,1台圆锥破碎机中碎,3台对辊破碎机细碎,3台斗式提升机输送,2台六角筛筛分,合格粉料进入称量排库仓。
白云石:采用1台鄂式破碎机,2台对辊破碎机破碎,3台斗式提升机提升输送,2台六角筛筛分。合格粉料进入称量排库仓。白云石:采用1台鄂式破碎机,2台对辊破碎机破碎,3台斗式提升机提升输送,2台六角筛筛分。合格粉料进入称量排库仓。 • 纯碱:采用1台笼型碾和1台六角筛破碎筛分,用半式提升机输送。合格粉料进入称量排库仓。 • 芒硝:采用1台双齿辊破碎机,1台六角筛加工,斗式提升机输送。合格粉料进入称量排库仓。
三、玻璃组成的设计和确定(补充) 1. 列出所设计玻璃的性能要求; 2. 参考相关相图和玻璃形成图,拟出玻璃组成; 3. 试验、测试、调整、确定组成。
(一)瓶罐玻璃 • 基本要求:熔化良好、均匀,尽可能避免各种玻璃缺陷;满足成形要求;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避免与盛装物发生作用;制品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 组成:采用Na2O-CaO-SiO2为基础,引入适量的Al2O3,MgO改善玻璃的析晶倾向、增强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改善成形性质。医用玻璃和化工用瓶采用硼硅酸盐玻璃。
(一)瓶罐玻璃 • 绿色啤酒瓶其组成:SiO2 68.0 Al2O3 3.6 CaO 8.5 MgO 2.3 Na2O+K2O 1.57 BaO 1.0 Cr2O3 0.07 MnO 0.09 Fe2O3 0.51 • 汽水瓶: SiO2 65.0 Al2O3 8.0 CaO 11.0 MgO 1.0 Na2O+K2O 1.57 BaO 0.3 Cr2O3 0.07 MnO 0.09 Fe2O3 0.50
(二)器皿玻璃 • 性能要求:高的透明度、白度或鲜艳的颜色、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 组成:派来克斯玻璃Na2O-BaO-SiO2系统或铅硅酸盐无碱玻璃
(二)器皿玻璃 • 中国吹制杯的组成 • SiO2 74.3 Al2O3 1.4 B2O3 0.3 CaO 6.5 MgO 1.4 Na2O 15.3 ZnO 0.6 • 机制高脚酒杯 • SiO2 2.21 Al2O3 1.7 BaO 3.77 CaO 6.6 Na2O 14.99 K2O 1.35 • 中铅晶质玻璃 • SiO2 58.40 PbO 25.3 CaO 6.6 Na2O 2.41 K2O 14.05
(三)平板玻璃 • 要求:易于熔化和澄清、制品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形温度范围析晶倾向小、玻璃料性短。 • 组成: • 如浮法玻璃: • SiO2 72~72.2 Al2O3 1.3~1.5 Na2O+K2O 13.4~14.6 CaO 8.2~8.9 MgO 2.9~4.0 Fe2O3 0.17
四、配合料的计算(补充) 根据玻璃的重量百分比及原料的化学成分,计算熔化1000Kg玻璃所需的各种原料用量。注意:各组成氧化物挥发损失、飞扬损失及溶入耐火材料对成分的改变,在计算时对某些组分作适当的增减以保证设计成分。
(一)配合料计算中的几个工艺参数 • 1. 纯碱挥散率:挥发、飞散量与总量的比值,一般0.2~3.5% • 2. 芒硝含率:芒硝引入的 Na2O与芒硝和纯碱引入的Na2O重量之比,一般5~8%。 • 3. 煤粉含量:煤粉引入的固定C与芒硝引入的Na2SO4之比,煤粉的理论含率为4.2%,生产上一般控制在3~5%. • 4.萤石含率:由萤石引入的CaF2量与原料重量之比,一般18~26%。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Na2O SO3 总计 72.4 2.1 0.2 6.4 4.2 14.5 0.2 100 (二)计算实例 已知:1. 玻璃的设计成分
原料 含水率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Na2O Na2S O4 CaF2 硅砂 砂岩 菱镁矿 白云石 纯碱 芒硝 萤石 4.5 1.0 — 0.3 1.8 4.2 — 89.70 98.76 1.73 0.69 1.10 24.62 5.12 0.56 0.29 0.15 0.29 2.08 0.34 0.10 0.42 0.13 0.12 0.43 0.44 0.14 0.71 31.57 0.50 51.56 0.16 0.02 46.29 20.47 0.37 3.66 0.19 57.94 41.47 95.03 70.28 2.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 煤粉 含 C 84.11%
3. 配料的工艺参数与数据 纯碱挥散率 3.10% 玻璃获得率 82.5% 碎玻璃掺入率 20% 萤石含量 0.85% 芒硝含量 15% 计算基础 100kg玻璃液 煤粉含量 4.7% 计算精度 0.01
第四节 配合料的制备 一、质量要求: 1. 具有正确性和稳定性; 2. 有一定的颗粒组成(防止分层现象); 3. 具有一定水分; 4. 具有一定气体率; 气体率=逸出气体量/配合料总量×100% 钠钙硅酸盐玻璃,气体率为15~20%。 5. 混合均匀。 6. 加入一定量的碎玻璃。一般在18~26% 硅酸盐工艺学
二、配合料的称量 按配合料计算计算结果确定配料单,进行原料的称量。 称量设备: 电子称:特点是快速准确 精度:1/1000 配合料称量混合生产系统使用减量法计算机在线控制全自动生产线
三、配合料的混合 1. 混合设备的结构和性能; 2. 加料顺序;先加石英,同时加水进行混合,再加纯碱、长石、石灰石、白云石。 3. 加水量及方式;配合料细,加水量多;水应加在石英原料的表面而不能直接加在配合料中。 4. 原料的物性(比重、颗粒组成、表面性质等)。 硅酸盐工艺学
1.名词解释: • 澄清剂、物理脱色、化学脱色、乳浊剂 • 2.简述配合料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