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67 Views
多维视野下的“底层文学”. 主讲人:陈新瑶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一、 “ 底层文学 ” 的概念; 二、底层文学的叙事特征与叙事意义; 三、如何正确看待 “ 底层文学 ” 创作热? 四、小结. 一、“底层文学”的概念. 1 、何谓“底层”与“底层文学”? 一般上,人们将那些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处于最下层的人称为社会底层 ( 如:打工仔、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等 ) ,将关于这部分人艰难、坎坷甚至是不断异化的生存体验的书写文字称为“底层叙事’或”底层文学”。 “底层文学”与“底层写作”、“底层叙事”.
E N D
多维视野下的“底层文学” 主讲人:陈新瑶 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一、“底层文学”的概念; 二、底层文学的叙事特征与叙事意义; 三、如何正确看待“底层文学”创作热? 四、小结
一、“底层文学”的概念 • 1、何谓“底层”与“底层文学”? • 一般上,人们将那些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处于最下层的人称为社会底层(如:打工仔、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等),将关于这部分人艰难、坎坷甚至是不断异化的生存体验的书写文字称为“底层叙事’或”底层文学”。 • “底层文学”与“底层写作”、“底层叙事”
评论家张韧认为:“当今底层是市场经济转型期多种多样产业中的谋生者,也有不少是在经济激烈竞争中的败北者,还有的正在奋力向中层或高层冲击。底层小说所刻画的不仅仅是下岗者、农村进城打工仔的窘困和无奈,更要展示这一阶层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价值信念和道德理想。拥有阶层意识的新视角、地层学说才有可能超越新写实,走向底层文学博大、遥远的隧道。”评论家张韧认为:“当今底层是市场经济转型期多种多样产业中的谋生者,也有不少是在经济激烈竞争中的败北者,还有的正在奋力向中层或高层冲击。底层小说所刻画的不仅仅是下岗者、农村进城打工仔的窘困和无奈,更要展示这一阶层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价值信念和道德理想。拥有阶层意识的新视角、地层学说才有可能超越新写实,走向底层文学博大、遥远的隧道。”
评论家李建军将“小人物”列为底层的主体。他认为,“他们是陷入困境的生存群落”,所以写底层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写整个人类的一种体验。评论家李建军将“小人物”列为底层的主体。他认为,“他们是陷入困境的生存群落”,所以写底层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写整个人类的一种体验。
2、“底层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 (1)最初出现 • 如90年代中期出现的“打工文学”, 刘庆邦的一些书写煤矿个人生活的作品; • 2002年,刘庆邦《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作品荣获2002年老舍文学奖,该类创作逐步受到人们主要是评论界的重视。 • 2003年,张韧、苏童、李伯勇等评论家与作家纷纷写文章关注这一创作现象。
(2) 兴起与发展 • 2004年5月,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发表于《当代》2004年5期;立即引起来评论界的轰动。 • 《天涯》2004年刊出“底层与关于底层的表述”专辑,此后并继续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上海文学》与之遥相呼应。 • 2004年,共青团中央主办 “第一届勤劳青年鲲鹏文学奖”的“打工文学奖”活动。
代表性文学作品 • 曹征路《那儿》、《霓虹》;陈应松《马嘶岭的血案》《太平狗》《母亲》 黄咏梅的《负一层》;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民工》、《歇马山庄》;罗伟章《大嫂谣》《我们的路》;胡学文的《命案高悬》巴乔的《阿瑶》;王手的《到城里去》李铁的《城市里的一棵庄稼》葛水平的《喊山》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贾平凹的《高兴》等
代表性研究文章 • 张韧的《从新写实走向底层文学》(《文艺争鸣》2004年3期); • 王文初的《新世纪底层写作的三种人文观照》(《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 刘继明、李云雷《底层文学,或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上海文学》2008年2期) • 白浩《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书写与讨论》(《文学理论与批评》2008年6期); • 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4期);
3、底层文学的几种书写形态 (1)从创作主客体上区分,可分为“底层写”与“写底层”两种状态,前者如“打工文学”;后者如一些专业作家、一些知识分子出身的作家的写作; (2)从文学写作的表现形态来看,可分为: A 以曹征路等人为代表的具有强烈概念性的批判文学;是一种以理性为引导的底层文学;B 以刘震云《我叫刘跃进》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写作,在这从自己的感性体验出发,描述“民工”等群体的生活处境,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与启迪意义。
二、“底层文学”的叙事特征与叙事意义 1、叙事特征 (1)苦难叙事——“底层文学”叙事的核心; (2)城市与乡村、生存欲望与道德伦理等二元对立叙事模式; (3)单一的叙事视角与单薄的叙事艺术。
刘庆邦的《家园何处》中写到城里人对那些来自乡下的农民工的拒绝与歧视;“可楼房一旦建好,他们就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参与建造这座城市,城市这样反过来拒绝他们,他们喊不甘心,他们很想介入城里人的生活。”(刘庆邦《家园何处》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112页。)刘庆邦的《家园何处》中写到城里人对那些来自乡下的农民工的拒绝与歧视;“可楼房一旦建好,他们就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参与建造这座城市,城市这样反过来拒绝他们,他们喊不甘心,他们很想介入城里人的生活。”(刘庆邦《家园何处》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112页。) • 又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太平狗》中,城市人对乡下人都欺凌。马步升《被夜打湿的男人》送水工牛二军 的不幸遭遇等等。
罗伟章在小说《我们的路》(乡下女孩春妹的故事)中所言,“城市挂着一把刀子,乡村同样挂着一把刀子,一个硬,一个软。”罗伟章在小说《我们的路》(乡下女孩春妹的故事)中所言,“城市挂着一把刀子,乡村同样挂着一把刀子,一个硬,一个软。” • 最可怕的是城市人与乡下人的对立状态,以及贫富的极端对立状态成为了部分作家推进乡下人人性“恶”不断显现与人生悲剧不断加速的关节点。如:牛二军杀死吴竟;《马嘶岭血案》中的九财杀死勘探队员。 • 一些叙事者将社会底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逐,与他们自身伦理道德不断滑落的过程形成正比,无法让读者接受。如:王祥夫《尖叫》(《中国作家》2006年6期)中米香雇凶杀死丈夫。
2、叙事意义 (1)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批判精神; 胡学文的《命案高悬》乡村权力对乡村女子尹小梅的摧残;曹征路的《那儿》《霓虹》写到的下岗职工问题; 《尖叫》《太平狗》《家园何处》等作品对金钱至上、道德的沦丧的社会风气以及家庭亲情的疏离以及国家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竞争机制的缺陷、国家政策的不健全等层面进行的强烈的批判等 (2)浓重的人道主义情怀; (3)启蒙意识的张扬。
陈应松:“因为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现实,人们的无助让我内心流血。我不能无视这样的痛苦,无视这样的现实。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办?”《关于<母亲>》《名作欣赏》2007年11期30页。陈应松:“因为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现实,人们的无助让我内心流血。我不能无视这样的痛苦,无视这样的现实。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办?”《关于<母亲>》《名作欣赏》2007年11期30页。 • 郑晓琼:“必须将中国苦痛写下来。因为文学不仅应该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而且可以作为现实的见证。” 《用四万根断指写来——郑小琼访谈录》《芳草》2008年8期。
“农民并不比城里人缺少智慧,缺少的只是经见”;“农民并不比城里人缺少智慧,缺少的只是经见”; • “人没有贱在,贱却自生。” •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这就是刘高兴。” • “我刘高兴要高兴着,并不是我没有烦恼,可你心里有乌鸦在叫,也要有小鸟在唱呀。”(贾平凹《高兴》中主人公刘高兴的语录)
三、如何看待“底层文学”创作热? 1、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与使命感的再度凸显; 2、文学发展由形式探索返回现实本身的体现; 3、消费时代欲望化叙事走向极端的产物。
四、小结 • 1、底层文学不应该是指社会创作的主客体所来自的社会结构的阶层,而应该指他们所处在生活形态的里层对日常生活的丰富、复杂性的体验与表述。 • 2、底层写作要想走得更远,每一位创作者应该回到生活的“里层”,回到生活本身,而不是高高在上,浮光掠影地观照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并且他们必须持有一种理性的创作态度站在平民与知识分子的双重立场来写作,来写社会底层的生存之痛和生存之乐。
3、在总体上,底层文学还只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非文学概念,底层文学的基本的艺术边界难以界定导致了底层文学存在于发展的尴尬,如何区分其艺术特质以及他与“问题文学““平民小说”的关系,还有城市发展与现代农村去向的的关系,这些均待于众多创作者与研究者努力探索与时间考验。3、在总体上,底层文学还只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非文学概念,底层文学的基本的艺术边界难以界定导致了底层文学存在于发展的尴尬,如何区分其艺术特质以及他与“问题文学““平民小说”的关系,还有城市发展与现代农村去向的的关系,这些均待于众多创作者与研究者努力探索与时间考验。
曹征璐:所以底层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底层的困境,就是知识分子的困境。因此,所谓底层叙事,实际上就是我们大家的叙事。如果仅仅把底层写作当作一种苦难题材,一种关怀姿态,我认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它不存在谁为谁代言的问题,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叙事。”(曹征路《我们的时代困惑》,2006年6月2日录音,“当代文化研究网”网站)曹征璐:所以底层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底层的困境,就是知识分子的困境。因此,所谓底层叙事,实际上就是我们大家的叙事。如果仅仅把底层写作当作一种苦难题材,一种关怀姿态,我认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它不存在谁为谁代言的问题,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叙事。”(曹征路《我们的时代困惑》,2006年6月2日录音,“当代文化研究网”网站)
郑小琼的《生活》(节选) • 你们不知道,我的姓名隐进了一张工卡里 • 我的双手成为流水线的一部分,身体签给了 • 合同,头发正由黑变白,剩下喧哗,奔波 • 加班,薪水……我透过寂静的白炽灯光 • 看见疲倦的影子投影在机台上,它慢慢的移动 • 转身,弓下来,沉默如一块铸铁 • 啊,哑语的铁,挂满了异乡人的失望与忧伤 • 这些在时间中生锈的铁,在现实中颤栗的铁 • ——我不知道该如何保护一种无声的生活 • 这丧失姓名与性别的生活,这合同包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