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297 Views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与教育.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仿贺知章绝句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 回乡有感 少年离家五十载,乡音难改鬓已白, 家乡巨变路不识,异乡异客回乡欢。 —— 林崇德. 引 言.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是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是落实这个文件,顺利地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E N D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与教育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仿贺知章绝句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回乡有感 少年离家五十载,乡音难改鬓已白, 家乡巨变路不识,异乡异客回乡欢。 ——林崇德
引 言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 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是落实这个文件,顺利地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一、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基本 规律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的规律。在教育的方针政策确定之后,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不能不考察未成年人的心理规律。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应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未成年人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呢? 未成年人心理的发展,有其内部固有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是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朱智贤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根据国内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其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成四个问题:一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二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三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四是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当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考虑到下面五个因素: 1.社会上唯经济主义的倾向; 2 .四种家庭背景(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家庭的经济背景、寄养孩子); 3 .学校因素; 4 .传统媒体的影响; 5 .网络的影响。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在社会环境与教育实践中,主体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这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动力。
领会和掌握 知识经验 反复实施 不断内化 教育 发展 心理发展量变质变过程图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关系 ▲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是存在着年龄特征的。从生理特点来看,小学阶段生长发育比较平衡、均匀,中学阶段却变化急骤;从心理特点来看,小学阶段比较协调,中学阶段却犹如疾风骤雨式的;但从总体来说,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都比较迅速,在不同阶段,都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仅存在年龄特征,而且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
二、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阶段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四年级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质变期(或者叫关键期)。
二、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小学阶段心理发展是协调的 ●言行一致; ●独立性在发展,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
二、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阶段心理发展是开放的 ◆小学生心里有话愿意向老师和家长暴露; ◆能够针对这种外露的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四)小学阶段心理发展是可塑的 针对小学生可塑性的特点,我们应该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特别是从小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什么是未成年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中的未成年人,一般是指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而文件中涉及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主要是出自中学阶段的青少年。
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具体表现 1.青少年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变化主要有三类,总称为“三大变化”: • 一大变化,身体外形改变了, 由此产生了成人感; • 二大变化,内脏功能健全了,尤其是神经系统, 由此促使智能的发展; • 三大变化,性的成熟是人体内部发育最晚的部分, 它的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成熟, 由此产生了性意识。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2.青少年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 ▲青少年的思维,属于逻辑思维。初中 二年级是一个转折点,以后,“真正的”逻辑思维逐步形成。高中二年级则是思维成熟期。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所以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3.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内容十分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他们重感情、讲友谊,稳定性也在逐步提高,但总体看来,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4.青少年自我意识,即对于自己或我他的关系及其价值的意识,例如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制力在逐步发展,于是促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但这是极其初级的,有待真正的成熟。
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青少年身心变化所体现的特征: • 过渡性 • 闭锁性 • 社会性 • 动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