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750 Views
三俥鬧 士 -中國象棋研究. 王伯皓、林仁傑、陳秉洋. 研究 目的. 了解象棋的歷史和各種玩法、攻略。. 研究動機. 班上很多同學都在玩象棋,引起了我們對象棋的興趣,想以此為主題來研究象棋的 奧 妙。. 研究問題與方向. 象棋的歷史 象棋 規則的典故 象棋的棋規 象棋的攻略. 象棋的歷史. 相傳象棋的發明起於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之際 ,當時 劉邦與項羽 爭奪天下。 有一次劉邦派手下大將軍韓信攻打趙國, 韓信 為了讓士兵們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以軍隊中熟知的職務階級為角色來設計益智遊戲,鼓吹士兵們下象棋, 士兵們也透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E N D
三俥鬧士-中國象棋研究 王伯皓、林仁傑、陳秉洋
研究目的 了解象棋的歷史和各種玩法、攻略。
研究動機 班上很多同學都在玩象棋,引起了我們對象棋的興趣,想以此為主題來研究象棋的奧妙。
研究問題與方向 • 象棋的歷史 • 象棋規則的典故 • 象棋的棋規 • 象棋的攻略
象棋的歷史 相傳象棋的發明起於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之際,當時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 有一次劉邦派手下大將軍韓信攻打趙國,韓信為了讓士兵們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以軍隊中熟知的職務階級為角色來設計益智遊戲,鼓吹士兵們下象棋,士兵們也透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象棋規則的典故 • 象棋分為紅色與黑色的由來 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用紅色的軍旗作為代表;而項羽的軍旗則是用黑色作代表,以黑子來表示。
象棋規則的典故 • 紅子先走步的由來 劉邦和項羽約定,看誰的軍隊能夠率先打敗秦軍進入關中,誰就獲勝奪得天下。項羽仗著擁有四十萬大軍,採用直線進攻追打秦軍;劉邦則是採取迂迴的方式,招攬秦軍,獲得民心。結果劉邦先一步攻進關中、建立了漢朝,所以現在象棋的開局下法都是「紅先黑後」。
象棋規則的典故 • 楚河漢界的由來公元前203年左右,劉邦實力大增,項羽只好向劉邦求和,雙方約定以「鴻溝」為分界,劉邦掌管鴻溝西邊,項羽佔有鴻溝東邊。這就好像現在的象棋,棋盤中間劃有一道楚河漢界,用來區分兩邊一樣。
象棋規則的典故 • 王不見王的由來 楚漢雙方最激烈的一戰發生在鴻溝附近的廣武山。當時兩軍隔著山對峙,漢軍主帥劉邦站在山上對著項羽大罵,結果楚將項羽生氣地拿起弓箭,瞄準劉邦一箭射了出去,差點就要了劉邦的性命。 現在象棋有一條「將帥王不見王」的規定,意思就是形成將帥相見的局面時,輪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勝,這時就好像代表劉邦及項羽的將帥,朝對方射了一箭一樣。
象棋的棋規 象棋的棋盤由九條直線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棋子放在各條線的相交點上,並在線上移動。棋盤中間的一行沒有畫上直線,稱為「河界」,通常標上「 「楚河漢界」,或「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等字樣。
開局的基本原則 • 盡快出動子力(俥傌炮) • 爭佔要點要道,保持子路暢通 • 子力協調 • 注意將帥的安全 • 靈活多變,勇於創新 • 保持一兩隻強子來保護將(建議用俥) • 使用攻擊、防守較強的開局 例:二五炮、 • 八五炮、順手炮、列手炮、屏風傌……等 • 可以照將就照將,最好步步成殺
中炮類--以炮鬥包 順手炮簡稱順炮,因對方的炮為同一方向。這種開局特點是:對攻激烈、針鋒相對、變化複雜。 • 順炮直俥對橫車 • 順炮直俥對緩開車 • 順炮直俥對直車 • 順炮直橫俥對緩開車
中炮類--以炮鬥包 列手包簡稱列包,也叫逆手包,雙方第一著炮相對而行。特點是:雙方子力偏重一側,走法模擬,呈對稱式陣型,棋路凶險,搏鬥激烈。
中炮類--炮傌爭雄 中炮對屏風馬 是象棋開局的主流,因其剛柔相濟,攻守兼備,故無論先走或後走,多樂意採用。
中炮類--炮傌爭雄 中炮對反宮馬 兩個馬之間夾一士角炮,所以又稱夾炮屏風或半壁河山,變化複雜,反彈強烈。
中炮類--炮傌爭雄 中炮對單提馬 單提馬的特點是:各子有根,緊密互保,因此又稱「七寶連樹陣」,先求自保、後發制人是其優點,但中卒只有一馬相護,中線比較薄弱是其缺點。
傌相兵類 後發制人的思想體現,它迴避一開始就劍拔弩張的陽剛氣氛,採取寓攻於守綿裡藏針的陰柔之風。 飛相局--先手第一步上相,不出擊,先固防,多年來被認為是工穩有餘而攻勢不足的保守型佈局。
進兵局(仙人指路) 起手第一著走「兵三進一」,既開通傌路,又試探對方應手,因棋路而訂策略,意圖莫測,變化多端。
起傌局 先手第一步走「傌二進三」或「傌八進七」,稱為「起傌局」,不攻先守,穩中求變。
仕角炮局 先手第一步走「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因炮位置仕角,它的戰略是先守後攻,迷惑對方,又可以隨時變為先手「反宮傌」、「單提傌」以及「五四炮」的前奏曲。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1.對面笑殺 當一方帥(將)佔立中路時, 利用雙方將帥不得見面的規則 形成殺勢,在戰局是屢見不鮮的, 又叫做白臉將殺。 2.雙俥錯 當一方將帥暴露在外時,對方利用雙俥分佔兩線前後照將,可形成雙俥錯殺勢。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3.雙俥脅士 當一方以雙俥侵入對方九宮兩肋時,利用棄俥強行殺士構成殺局,稱雙俥協士。 4.掛角傌 借助中炮和中俥或帥鎮中的力量,牽制對方中士的活動,然後用到傌到對方士角掛角將軍,把對方將死的殺法稱掛角馬。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5.八角傌-把對方的將逼到與掛角馬形成田的位置時,集成八角傌,再用俥或其他棋子從縱向或橫向照將,即成八角傌殺勢。 6.臥槽傌-把傌跳到對方 上二路橫線,三˙七路線 位置將軍,叫臥槽傌。如果有俥或其他棋子配合,可形成臥槽傌殺勢。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7.釣魚傌-傌在三˙七線路,與將帥之間的相對位置狀如雙象連環,稱為釣魚傌。 8.雙傌飲泉-一方的傌與對方的將帥之間的相對位置狀如雙士連環,稱為側面虎。這是中殘局階段運用俥傌進行攻殺的一種凶狠著法。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9.列傌俥–把傌跳到與對方將(帥)成田字格的對角位置上,然後用俥將死對方。 10.大膽穿心.-利用俥或兵吃掉對方中士,然後用俥或其它兵力去攻擊或將死對方。 11.傌後炮-先用馬控制住對方的將(帥),然後再用炮在馬後照將。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12.天地炮-一炮鎮中,另一炮沉入對方底線,用俥配合雙炮成殺的殺法叫天地炮。 13.雙炮將-用一個炮做炮架 ,另一個炮照將,把對方 將死,或用前炮照將後炮 控制把對方將死的殺法叫 雙炮將。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14.悶宮殺-利用中士自堵將(帥),然後用炮或俥照將,使將無處可逃而致負。 15.悶殺-與悶宮殺大同小異,採用棄子堵塞戰術,讓對方的棋子堵住自己的將,然後用炮或俥照將,將無處可逃而致負。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16.雙將殺:一方用幾種子力(俥傌炮)組合起來同時從兩方給對方照將而造成敵方將帥無處可逃,而致負。 17.鐵門栓-利用炮控 制中路,控制對方士 像將[帥]的活動範 圍,然後用俥或其它 兵力去攻擊或將死對方。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18.二鬼拍門-雙兵「卒」侵入對方九宮格禁區,分裂對方中心的兩旁,即分站四、六兩條助道,有火拼中士,必殺將帥的作用。 19.側面虎-一方的傌與對方的將之間的相對位置狀如雙士連環,稱為側面虎。是一種凶狠著法。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20.海底撈月-海底撈月就是由於戰鬥力有限,從側面、正面攻擊很難以奏效,因而用兵力潛入對方底線去摧毀對方的防守陣式,再轉入正面攻擊,或直接從底線攻擊致勝的一種方法。 21.夾俥炮殺-俥和雙炮配合,在對方抵二入或三路橫線成殺士,稱「夾俥炮殺」。
最基本的23種殺法 22.三俥鬧士-殘局階段。一方的雙俥一兵入對方的士,因其攻擊力相當於三個俥,故名三俥鬧士。 23.夾俥炮殺俥-與雙炮互相配合,交錯將軍致敵將(帥)斃命。
結 論 • 象棋的發明,據說是來自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遊戲仿造軍隊的制度,兩人對奕就好像是兩軍交戰一樣;棋盤上的變化一點都不輸現在風靡青少年的線上遊戲。 • 談到象棋的規則,最重要的便是「起手無回大丈夫,觀棋不語真君子」十四個字。在遊戲策略上,要儘量攻守兼備,保護最重要的將帥。開局時的方法很多,通常是要快出動子力(俥/車、傌/馬、炮/包),而且兩側攻勢要平均分佈,以求取最後的勝利!
心得 • 王伯皓 因為我們學期初時無法確定專題研究主題,所以接受了林仁傑的建議來研究象棋。我認為一定要對棋類很有興趣的人才來做這種研究,不然會很辛苦;而且動作要快,否則進度會趕不上。我們常常因為要下棋而利用額外時間加課,而且經常下到很悲慘,只剩下孤子。雖然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後,我還是不喜歡象棋,但感覺研究結果還算蠻好玩的!接著,我會把研究到的攻略方法以及各種技巧用在聯課活動棋藝風雲比賽和以後的對弈中。
心 得 • 陳秉洋 這次專題讓我學到有關象棋的很多開局規則、中局、殘局和不同的殺法。我覺得一開始要先讓車、馬、包[俥、傌、炮]先出,並且讓子路暢通才好。我最喜歡的殺法是「列手包」,因為這一個殺法是先下和對手一樣用炮[包]的路線走,之後再轉換殺法,得到勝利。
心 得 • 林仁傑 一開始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研究題目才會研究象棋,沒想到我們都還蠻投入的;不過卻因為練習五十週年的校慶活動而一直延誤進度,所以我們也一再的必需補課,但終究還是分工合作完成了書面報告,而且還得到了許多寶貴的下棋知識。 我還教會王伯皓和陳秉洋下象棋,這真是一大成就!我把研究後的象棋技能運用在棋藝風雲的比賽中,結果贏了很多場呢!我真高興我做了這個主題!
有獎徵答-平沙落雁 1. 炮九平七 士4進5 2. 傌四進三 馬8退7 3. 炮二進四 象5退7 4. 前俥進四 車6退8 5. 俥四進九 紅勝
轉禍為福 1. 炮二退八卒3進1 2. 炮二平五卒5平6 3. 炮五進八士4進5 4. 帥六平五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