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32 Views
精神药物的应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赵兴蓉. 精神药物的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药物 抗躁狂药物 (心境稳定剂) 抗焦虑药物 催眠药 中枢兴奋剂 益智药. 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靶症状. 阳性症状. 焦虑抑郁. 阴性症状. 攻击敌意. 认知症状. 背 景. 氯丙嗪( 1952 )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药物评价的原则 (STEPS). Safety 安全 ( 性 )
E N D
精神药物的应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赵兴蓉
精神药物的分类 • 抗精神病药物 • 抗抑郁药物 • 抗躁狂药物(心境稳定剂) • 抗焦虑药物 • 催眠药 • 中枢兴奋剂 • 益智药
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靶症状 阳性症状 焦虑抑郁 阴性症状 攻击敌意 认知症状
背 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药物评价的原则(STEPS) Safety 安全(性) Tolerance 耐受(副反应/依从性) Efficacy 有效 Price 价格 Simplicity 简单(给药方式/依从性)
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90s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00 ’02 阿立哌唑 奋乃静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甲硫达嗪 洛沙平 氯氮平 利培酮 齐哌西酮 奥氮平 喹硫平 ECT (电抽搐治疗) 氯丙嗪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中脑-皮质通路 低下:阴性症状 认知损害 黑质纹状体通路 (锥体外系症状)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 亢进:阳性症状 结节-漏斗部通路 (催乳素释放)
多巴胺通路阻断的结果 黑质 - 纹状体通路 中脑 - 边缘系统 EPS 缓解精神症状 中脑 - 皮质通路 结节 - 漏斗通路 催乳素升高 : 性功能障碍 闭 经 阴性症状加重 8
抗精神病药的受体作用谱 奥氮平 利 培 酮 氟 哌 啶 醇 D1 D2 D4 5HT2A 5HT2C M a1 a2 H1 喹硫平 舍吲哚 氯 氮 平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抗胆碱能副作用 镇静作用 癫痫 EPS 体位性低血压 TD 抗精神病药物 的副作用 Q--T间期延长 体重增加 转氨酶升高 糖尿病 血栓栓塞 血液学:粒缺等 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类 • 一般不良反应:影响生活质量及依从性 • EPS •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 镇静作用 • 催乳素升高 • 肥胖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类 • 可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 粒细胞缺乏 • 猝死 • 心血管不良反应 • 恶性综合症(MS)
EPS 1. 急性肌张力障碍 2. 静坐不能 3. 类帕金森症 4. 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 急性肌张力障碍 (1)表现:个别肌群突发的持续痉挛 • 以面、颈、唇、舌肌多见,表现不由自主的各种奇怪动作和姿势,如张口、伸舌、卷舌、口眼歪斜、眼球向上凝视、斜颈 • 如喉肌受累:可出现言语和吞咽障碍 • 如四肢、躯干肌受累:可出现角弓反张、扭转痉挛、步态不稳 • 男性和儿童多见,多在首次用药或治疗第1周发生
1. 急性肌张力障碍 (2)治疗 • 肌注东莨菪碱 0.3mg • 口服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安坦) • 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 • 换用EPS较低的药物
2. 静坐不能 (1)表现 不可控制的烦躁不安、来回走动,甚至焦虑、易 激惹,易误为精神症状加重 (2)治疗 • 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 • 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心得安) • 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 • 换用EPS较低的药物
3. 类帕金森症 (1)表现 运动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安坦) 但不主张预防性使用,2-3月后应逐渐停药
4. 迟发性运动障碍 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体长期阻断,可引起受体功能上调,其后果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这是一种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
4. 迟发性运动障碍 (1)表现 慢性治疗中出现的异常不自主运动综合症,表现 不自主、节律性刻板运动,特征表现为颊-舌-咀 嚼综合症,吸吮、鼓腮、躯干或四肢舞蹈样动作 (2)治疗 • 重在预防,无特效药物,避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 抗精神病药减少到最小有效剂量 • 换用EPS较低的药物
EPS:典型与不典型药物 1、典型药物EPS常见且较重:30% 2、治疗剂量的非典型药物:EPS发生率与安慰剂 相似,约10% 3、程度 重度:氟哌啶醇 中度:氯丙嗪、奋乃静 轻度:利培酮、舒必利 很少:奥氮平 几无:氯氮平、喹硫平
粒细胞缺乏 氯氮平 发生率:1-2% 前6个月危险性最大 与氯氮平的剂量无关,发生速度很快 死亡率:1/10,000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舒必利 氟哌啶醇 齐拉西酮 利培酮 氯氮平 QT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
抗抑郁药 CLASSICAL SELECTIVE NON-SELECTIVE NDRI SSRI TCA 安非他酮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舍曲林 氟伏沙明 SARI MAOI 奈法唑酮 苯乙肼 SNRI 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RIMA 吗氯贝胺 NaSSA NRI 米氮平 Tatinol 瑞波西汀 达体郎
5-HT和NE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5-HT和NE调节多种脑功能 • 情绪 • 睡眠 • 认知 • 调节交感神经系统 • 感知 • 温度调节 • 痛觉 • 食欲 • 性行为 Lateral tegmental NE cell system Dorsal raphé nuclei Locus ceruleus Caudal raphé nuclei
D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DA调节多种脑功能: • 情绪 • 认知 • 运动功能 • 动机(motivation) • 内驱力(drive) • 攻击性 • 喜悦 Nigrostriatal system Tuberoinfundibular system Mesolimbic system Ventral tegmental area Substantia nigra
抗抑郁药的共性 • 诱发躁狂的危险 尤其作用于NE系统的药物、及双相患者 • 只能对症治疗 奏效后需长期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 均可预防复发 • 新型药物的贡献 不良反应减少,但并未显著提高疗效 而治疗成功率随依从性提高而提高
SSRIs的药用特点 • 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含量升高 • 有效率60%-79%;一年复发率13%-26% •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小,对心血管等脏器影响小,镇静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 • 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始,酌情缓慢加量
SSRIs适应证和禁忌证 • 适应证 • 各种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 • TCAs无效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者 • 焦虑症 • 强迫症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主要禁忌证 • 对药物过敏者 • 严重肝、肾病及孕妇慎用 • 禁与MAOIs、氯米帕明、色氨酸联用 • 慎与锂盐、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联用
SSRIs的不良反应 • 神经系统:头疼,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狂躁发作 • 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 • 过敏反应:皮疹 • 性功能障碍:阳痿,射精延缓,性感缺失 • 其它:罕见的有低钠血症,白细胞减少
概 念 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 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 • 治疗躁狂 • 预防抑郁和躁狂发作 • 不会诱发抑郁或躁狂发作
种 类 •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 抗癫痫药 •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 • 抗焦虑药
碳酸锂 • 对于躁狂70%有效 • 对于快速循环型23%有效 • 对难治性抑郁症有增效作用 • 可预防躁狂复发:2年随访复发11%(安慰剂75%) • 需7-10天起效 • 血锂浓度:急性治疗 0.6-1.2mmol/L维持治疗 0.4-0.8mmol/l • 老年和儿童量要低
碳酸锂副作用 • 早期: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多尿,口干,乏力,嗜睡,手抖,口有金属味 • 后期:多尿,烦渴,粘液性水肿,甲状腺肿大,手抖 • 中毒先兆:反复呕吐、腹泻,手粗颤,极度无力,困倦,烦躁,轻度意识障碍 • 中毒:意识模糊,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抽搐,反射亢进,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蛋白尿,少尿
抗癫痫药物 1.丙戊酸钠 • 对躁狂疗效仅次于锂,对快速循环型比锂更有效,也有 预防作用 • 肝脏、胰腺疾病者慎用,孕妇禁用 2. 卡马西平 • 对急性发作、快速循环型、锂盐无效者效果好,并有预 防作用 • 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增生、酒依赖者慎用,血象异 常、孕妇禁用
抗焦虑药的临床类型 • 苯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苯巴比妥 • 丙二醇类:安宁 •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 ß肾上腺能阻滞剂:普奈洛尔 • 抗抑郁剂:三环类、 MAOI、SSRIs、SNRIs • 抗组胺药:羟嗪 • 新型抗焦虑药: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Cl- BZ + BZ受体(结合) GABA+GABAA受体(结合) Cl-通道 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Cl-内流) 超极化(中枢抑制) 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物示意图 苯二氮卓类药物机制 增强中枢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
苯二氮卓类药物特点 • 抗焦虑作用强,起效较快 • 较大剂量时有抗惊恐作用(阿普唑仑、氯硝西泮) • 有耐药性,长期服用成瘾,停药产生戒断反应 • 长期使用可引起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
短效 三唑仑 咪达唑仑 奥沙西泮 长效 地西泮 硝西泮 氟西泮 氯硝西泮 BDZ的时效分类 • 中效 • 艾司唑仑 • 阿普唑仑
抗焦虑 地西泮 劳拉西泮 阿普唑仑 奥沙西泮 催眠 咪达唑仑 三唑仑 艾司唑仑 氟西泮 硝西泮 BDZ的主要作用分类 • 抗躁狂 • 劳拉西泮 • 氯硝西泮 • 抗癫痫 • 氯硝西泮 • 地西泮
ß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 对躯体性焦虑,尤其是焦虑症的心血管症状 有较好效果 • 禁用:心血管疾病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 竭等
SSRIs • 有较强抗焦虑作用,帕罗西汀有抗惊恐作用 • 耐受性好 • 起效时间慢
NaSSA——米氮平 • 抗焦虑作用较强,起效时间快,一般1周内见效。 • 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无成瘾性。 • 有镇静作用,能增加食欲,引起轻度的体重增加。
丁螺环酮 (Buspiron) • 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与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不同 • 治疗剂量下无明显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松作用 • 专一性抗焦虑药 • 无明显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 • 起效时间长 • 常见副反应:口干、恶心、头晕、失眠
苯二氮卓类 •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显著不同 • 吸收率 • 半衰期 • 作用时间 • 对睡眠结构有不良影响 • 撤药后可能出现反跳性失眠 • 顺行性遗忘和认知损害 • 老年人长期应用会损害记忆力 • 有依赖、成瘾和药物滥用的潜在危险
失眠 焦虑 癫痫 耐受性 依赖性 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的产生 药物治疗 无法终止 反跳性失眠 继续治疗 加大剂量
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 • 作用时间短 • 可以每晚使用或断续使用 • 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 • 滥用的潜在危险、 反跳性失眠、耐药性、 遗忘或药物残余效应等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