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06 Views
综合实践活动 : 校本开发.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 核心成员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负 责 人 教育部华中师大课程中心 常务副主任 马来西亚董教总课程局 顾 问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院 境外委员 http://ipac.cersp.com guo3522@vip.sina.com 027-67868670 ( O. ). 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的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念的校本化 1. 建立课程理解
E N D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 核心成员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负 责 人 教育部华中师大课程中心 常务副主任 马来西亚董教总课程局 顾 问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院 境外委员 http://ipac.cersp.com guo3522@vip.sina.com 027-67868670(O.)
一、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的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念的校本化 1.建立课程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质量、课程主体、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认知性。 ● 经验取向的课程 ----经验是“个人知识”,与作为“公共知识”的科学知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经验具有两重意义:作为结果的经验、作为过程 的经验。 ----经验有教育性和非教育性之分。经验要有教育性,其基本条件是反思和理性化。
●能力取向的课程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分类类比与比较、系统化与综合化、概念判断推理) ----实践能力(社会参与与社会服务、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2.实现教育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价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教育活动。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成长方式。
(二)课程的校本开发的三种取向 1.基于课程研究的校本开发 ⑴课程理想、课程价值的澄清 ●多元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要; ●学习化时代要求发展学生的“综合学力”; ●基础教育的四大价值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会生存。 ●实现教育价值的丰富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⑵课程知识观、内容结构的设计 ●知识的存在方式与获得方式 ●知识的多元特性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科学性与文化性 --结构性与转化性 ●知识的分类:实践知识、程序知识; 公共知识、个人知识
2.基于学校经营的校本开发 ⑴学校理念的基础性支持 ●办学理念是学校课程决策的前提; ●学校的教育理念支配着课程开发理念; ●学校特有的学生发展目标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开发。 ⑵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 ⑶课程文化的变革
3.基于课程实施的校本开发 ⑴课程目标的设计 ⑵学习方式的设计 ⑶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校本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经营的意义(三)校本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经营的意义 1.从“忠实执行”走向课程创生,确立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从简单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促进学校文化建立; 3.从“事实课程”走向“价值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4.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科互动,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中美学生在四种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差异Students Performance on Four Tasks
knowledge: form books vs. from experience 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解释率 ●OECD所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参加PISA测验的OECD国家中,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成绩中,学校教学对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平均为36%。 ●在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学校教育行为对于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只有10%甚至更低。
●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学校对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约为60%。 ●教育部通过应用模拟PISA测验建立的学生学习质量数据分析系统检测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学习成绩上,学校的解释率为40%。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校本开发的要点 案例:日本广岛综合学习时间的目标 1.信息处理技术·能力 ●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术与能力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分析和选用适当的信息 ●运用概念图式整理与表述信息 2.表现的技术与能力 ●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 ●具有个性的表达 ●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 ●应用本人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
3.内容·思考·判断能力 ●自主地提出活动课题 ●论理的合理性 ●课题设计的明确性 ●内容的适切性 ●深入地分析课题的意义 ●学会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4.兴趣、关心与态度 ●兴趣与意念的发展 ●活动的参与程度 ●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活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与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的增强
1. 把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基本学力”,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 ●收集处理信息 ●自主获取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 ●反思交流合作
2.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性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性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情感意志 ●基本价值观
3.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向学科学习的渗透 ●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段目标的系统性和梯度设计 ●学段目标的整体设计 ●知识目标的明确性 ●明确目标的梯度与层次
5.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进入学校学生发展目标体系的系统设计5.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进入学校学生发展目标体系的系统设计 ●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特色; ●纳入学生发展目标的整体设计。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要点 1.区域指导与校本开发的结合 ●核心主题(或同题内容)的设计 ●问题或主题的分解、陈述与提炼 ●社区背景与学校特色的关照 --社会资源进入学生成长历程 --本真的家校合作、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学生发展、学校文化与社区和谐)
2.结构设计与自主生成相结合 ●活动类型的多样性与领域的完整性 ●把握问题预设与学生自主发现的度 ●有效的学科渗透与学科拓展
(三)学习方式开发与设计的要点 1.程序性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落实 ⑴方法的多样化: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文献收集与分析 ⑵过程的完整和细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中核心任务的设计与指导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及其组织形式的设计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及其组织形式的设计 ⑴建立不同课型的教学规范:问题发现课、方案设计课、方法体验课、总结交流课等。 ⑵教学组织形式:课时安排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活动形式以课堂组织为主开放空间为辅;学习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个别活动和全体活动为辅;教师教学以方法指导为主知识讲授为辅。
(四)学校教育的系统改进 1.办学理念、教育使命和学校发展方向的明确; 2.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3.学校课程制度的建立。
欢迎访问综合实践活动网: http://ipac.cersp.com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教育人生http://blog.cersp.com/3504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