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55 Views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一節 財務管理的定義與領域 第二節 為何要學習「財務」 第三節 企業組織與財務的地位 第四節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第五節 企業的目標 第六節 代理關係 第七節 企業倫理. 財務管理的定義與領域. 一、財務的定義 財務是「管理資金的科學與藝術」。 「財務」是探討「個人、企業及政府之間資金移轉的過程、機構、市場及工具」。 二、財務的領域 一般而言,財務的就業機會可分成兩項: 財務的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公司財務 (Corporate Finance).
E N D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 第一節 財務管理的定義與領域 • 第二節 為何要學習「財務」 • 第三節 企業組織與財務的地位 • 第四節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 第五節 企業的目標 • 第六節 代理關係 • 第七節 企業倫理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財務管理的定義與領域 一、財務的定義 • 財務是「管理資金的科學與藝術」。 • 「財務」是探討「個人、企業及政府之間資金移轉的過程、機構、市場及工具」。 二、財務的領域 • 一般而言,財務的就業機會可分成兩項: • 財務的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 公司財務 (Corporate Finance)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財務的服務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公司財務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二節 為何要學習「財務」 • 可以管理你個人的資源 • 可以處理企業的世界 • 追求有趣且有報酬的工作機會 • 變成具有財務知識的公民 • 擴展視野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三節 企業組織與財務的地位 一、 美國企業的組織圖與財務部門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組織與財務的地位 二、台灣企業組織圖與財務部門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四節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一、財務管理的發展 • 1900年的初期:財務管理首度變成一門獨立的學科,由於當時購併浪潮的興起,故研究重點集中在購併、新公司設立及籌資的法律層面。 • 1930年代:經濟發生大蕭條,財務管理的研究重點轉移到破產、重整、清算的證券市場規範上面。 • 1940年代與1950年代:財務管理仍被視為一門屬於敘述性與制度性的學科。 • 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初期:財務管理走向理論的研究,開始分析如何選擇公司的資產與負債,以促使公司價值極大化。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 1970年代:這段期間發生了全球石油能源危機,物價與利率同時高漲,此時的財務管理則偏向風險的規劃,一些避險的金融商品應運而生。 • 1980年代:各個工業化國家取消許多金融法規的限制,資金移轉改由電腦操作,更多的新金融商品問世。 • 1990年代:美國又再度掀起公司併購風潮。 •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區域經濟的整合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競爭;加上企業的醜聞(例如安隆案、力霸案),財務管理重點轉向全球化與公司治理等議題。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二、財務管理的內容 • 財務管理的活動包括四項主要內容: • 結合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的「財務分析與規劃」(Financi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 資產負債表上半部的「營運資金管理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 資產負債表左下方的「資本預算」(Capital Budgeting); • 資產負債表右下方的「長期融資」(Long-term Financing)。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財務管理的發展與內容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五節 企業的目標 • 企業的目標可能包含 一、利潤最大化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 三、市場佔有率最大化 四、社會責任最大化 五、營業額最大化等 • 本節探討最受矚目的兩個企業目標,即利潤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一、利潤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 • 若財務長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則他將從上表資料選取乙案,因為乙案在未來三年合計有 $3.00的EPS,大於甲案的 $2.80的EPS,然而,上面的分析中忽略了三個因素:即 • 貨幣的時間價值 • 股東的現金流量 • 風險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貨幣的時間價值 • 若每年的盈餘均可再做適當投資,並產生20%的年報酬,則甲案在考量貨幣時間價值後的三年總盈餘為: • 乙案在考量貨幣時間價值後的三年總盈餘為: • 在考量貨幣時間價值後,我們應該選擇甲案,而非利潤最大化下的乙案。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股東的現金流量 • 企業的EPS並不能代表股東的現金流量(股利),因為股利的高低是由董事會與股東大會決定的。 • 風險 • 舉例來說,丙案與丁案的投資金額與預期利潤都完全一樣,但丙案百分之百確定可以獲取利潤,丁案則有可能無法達成預期利潤,則你應該選擇沒有風險的丙案。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 • 有兩項重要議題與股東財富最大化有關,即 • 「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 • 「企業關係人」(Stakeholder)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經濟附加價值 (EVA) • EVA等於「稅後營運利潤」減去「融資的資金成本」。 • 若某一投資方案預估會產生1,000萬元的稅後營運利潤,但該投資方案需向銀行融資,融資的資金成本有700萬元,則該投資方案的EVA = 1,000-萬700萬=300萬元。 • 許多美國大企業,例如Coca-Cola、Ford Motor、GM、HP、Microsoft、Merk等均採用EVA系統。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下表1-3的財務實證研究發現,EVA比傳統的財務指標 (例如:營業額、每股盈餘、現金流量、最佳業績、股東權益報酬率等) 更能解釋公司市場價值的變動。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市場附加價值」(Market Value Added,簡稱MVA) 也是一項實務上與學術上衡量股東財富的常用指標。MVA是「股票市場價值」減去「股票帳面價值」。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的目標 • 企業關係人 • 企業關係人包括企業的員工、客戶、供應商、債權人、政府機構、企業所有者,以及其他與企業有直接經濟連結的人。 • 例如麥當勞公司更換原先需要花費數年才能被分解的包裝盒,改採體積較小且較易分解的包裝紙;Body Shop 公司認為企業不僅僅是追求股東的私利,而且要兼顧公眾的利益。這些例子均是考量企業關係人的總體利益,而非單純地只考量企業本身的個別利益。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六節 代理關係 • 當「委託人」(Principal) 僱用「代理人」(Agent),並給予代理人決策的權限,由代理人代表委託人執行若干事務時,則代理關係就發生在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 • 在企業經營當中,存在兩種最重要的代理關係: 一、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關係; 二、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關係。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代理關係 一、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關係 • 例如管理者可能會僱用太多的秘書人員替他們工作,租用過大的空間做為辦公大樓,或將企業的公務車做為私人用途之交通工具等。 • 這些成本之中有一部分會由管理者以外的股東來承擔,若管理者手中持股佔企業所有股權的比例越小,管理者會有更大的誘因朝那個方向去做。 • 為了消除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下列三種機制是股東經常用來激勵管理者的做法:(1).開除的威脅;(2).接管的威脅;(3).建立誘因機制。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代理關係 • 開除的威脅:若管理者未能朝股東財富極大化的目標來經營企業,則可能遭受開除的命運。 • 接管的威脅:當公司經營不善,導致公司股價被低估時,敵意接管(指管理階層心不甘情不願地被接管)最有可能出現。 • 建立誘因機制:將經營績效與管理者的報酬結合,這種機制會促使管理者經營的目標與股東的目標一致。常用的誘因機制包括股票選擇權 (Stock Options) 與績效配股 (Performance Share)。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代理關係 二、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關係 • 股東請管理階層採取一些對債權人不利的危險方案,使得企業的風險增加,因而降低了企業流通在外的負債價值,進而傷害債權人的利益,這就是存在於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代理關係 • 債權人有下面兩種做法防範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 • 在貸款契約中,債權人會限制股東的不當措施,以保護自身利益,例如規範股利發放的金額,以避免股利發放太多,導致無法償還借債。 • 若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存在較高的代理問題,則債權人可以收取較高的利率,以做為債權人將來無法收回債權的補償。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第七節 企業倫理 一、企業倫理 (Business Ethic) 是企業對其員工、顧客、社區及股東的態度與行為。公司企業倫理的表現,可由員工守法的情形予以衡量。 二、僅28歲的新加坡分行期貨交易員尼克•李森 (Nick Lesson) 在短短的三年內,以欺騙與不當的手法,在1995年讓長達232年歷史的英國霸菱銀行 (Barings Bank) 宣告倒閉,最後以1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賣給荷蘭ING集團。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倫理 三、2001年年底,曾被美國財星雜誌 (Fortune) 評選為五百大企業第七名的能源巨人安隆 (Enron) 宣布倒閉,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的倒閉案,一家年營業額達一千多億美元的大企業,由於執行長與財務長勾結全球第五大的安達信(Anderson) 會計師事務所,在財報上灌水做假,隱藏企業債務,藉此拉抬股價獲利。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倫理 四、2003年10月,台灣最大的理律律師事務所驚爆資深員工盜賣客戶託管股票事件,盜賣股票金額達30億元新台幣,使理律律師事務所一度瀕臨破產,雖然最後獲得客戶諒解並達成協議,以16季分期攤還,外加18年法律服務和公益慈善抵債的方式來收場。 五、美國近300家企業聘請倫理長 (Ethic Officer),企業開始為員工開設倫理課程,並接受員工舉發企業內種種不當的行為。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
企業倫理 六、在台灣,根據管科會的調查,國內商學院與管理學院所開設的企業倫理的課程,已經由民國89年度的125門增加到91年度的167門。 七、台灣力霸財務醜聞,以王又曾夫婦為主的力霸集團涉嫌有計畫掏空中華商銀、力華票券、友聯產險等公司,掏空金額達300億。 第一章 財務管理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