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1.01k Views
精品课程. 复杂物质分析.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基本教学内容 1. 试样采集制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 采样量和采样单元数的确定。 3. 固、液、气物料的采集方法。 4. 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切乔特缩分经验公式。 5. 样品加工程序,样品的理论控制及对加工质量的要求.
E N D
精品课程 复杂物质分析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和分解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基本教学内容 1. 试样采集制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 采样量和采样单元数的确定。 3. 固、液、气物料的采集方法。 4. 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切乔特缩分经验公式。 5. 样品加工程序,样品的理论控制及对加工质量的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复杂物质分析中合理采集和制备样品的重要性 2.掌握一步采样公式确定采样单元数的方法3.熟悉不均匀固体物料在实验室的加工过程4.掌握样品缩分的经验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采样量和采集单元数的确定方法2.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及样品缩分公式 难点 采样量和采集单元数的确定及一步采样公式运用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试样的采集 何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即从大批物料中采取最初试样(原始样品),然后再 制备成供分析的最终试样(即分析试样)。 要求 分析试样的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 代表性 采样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进行,可参阅相关的国家标准 和各行业制定的标准,本节仅介绍共同性和原则性问题。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采样单元数和采样量的确定 如何才能获得有代表性的试样? 若样品制备、测量误差很小, 则分析误差主要来自采样 采样代表性取决于:1.采样点数目(采样单元数) 2.采样量(重量或质量) • 采样单元数的确定 采样准确度:试样中组分含量和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 含量间所允许的误差。 物料的不均匀性:颗粒大小及组分的分散程度。 一步采样公式 二步采样公式
试样中组分含量区间为: μ:试样中组分含量; :物料整体组分平均含量; t: 与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或然率系数; σ:各个试样单元间标准偏差的估计值;n:采样单元数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1)一步采样公式 则采样单元数n应为: 其中:允许误差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1. 某物料取得8份试样,经分别处理后测得其中硫酸钙量的标准偏差为0.22%,如果允许的误差为0.20%,置信度选定为95%,则在分析同样的物料时,应选取多少个采样单元? 解: E=0.20%,σ=0.22% 置信度为0.95,n=8时,查表得t=2.365,根据 则 n=(2.365×0.22/0.2)2 = 6.77 即应选取7个采样点,分别采取一份试样,混合后经适当 处理,进行分析;也可分别处理、分别分析后取其平均值。
式中 n:采取试样的基本单元数; N:整批物料总单元数; k:从每份试样的基本单元中采取试样的次级单元数; :各基本单元间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的估计值; :各基本单元内的各次级单元间方差的估计值; E和t的意义同一步采样公式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 二步采用公式
对于某种物料,在某一特定的准确度要求(即一定的E和t)下,n值随着k值的不同而改变。但k有一个最佳值,此时在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和处理试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将最为节约。这时的k值以ke表示。对于某种物料,在某一特定的准确度要求(即一定的E和t)下,n值随着k值的不同而改变。但k有一个最佳值,此时在相同的条件下,采取和处理试样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将最为节约。这时的k值以ke表示。 式中:c1 — 采取和处理基本单元试样时的平均费用; c2 — 采取和处理次级单元试样时的平均费用。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2:有某种液体物料,分装于400桶中。假定c1/c2=4,又假定在置信水平为95%时,允许误差为±0.5%,试设计出最合理的取样程序(即求基本单元数n和次级单元数ke)。例2:有某种液体物料,分装于400桶中。假定c1/c2=4,又假定在置信水平为95%时,允许误差为±0.5%,试设计出最合理的取样程序(即求基本单元数n和次级单元数ke)。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解:选取10桶,从每桶中各取试样2管,分别测定该物料的纯 度。计算桶内方差 和桶间方差 。 选择合适的t值,按上述公式计算。 计算过程详见 p10-12
2. 采样量的确定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度有关,可按切乔特采样公式: Q≥Kdα Q:保留样品的最小质量(kg) 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α由实验求得,一般介于1.5-2.7之间;K为固体试样特性系数或缩分常数,它由各部门根据经验拟定,通常在0.02~0.5之间,因固体物料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异。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采样方法 1. 固体试样(组成不均匀) (1) 矿物样品 p12 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地质体的主要地 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进行详细的岩性描 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 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及其它相关要 求采集的分析测试样品。 野外地质采样 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 和地貌, 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Galena (PbS) 黄铁矿FeS Pyrite 石膏(CaSO4).2H2O Gypsum 辰砂HgS Cinnabar 黄铜矿CuFeS2 Chalcopyrite 黄锑矿SbS Stibiconite 以硫酸盐类、硫化物类和其他重矿物形式存在的金属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土壤样品 a. 土壤水平剖面采样 采集深度0-15cm或20cm的表土为试样。 水 平 剖 面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b.土壤垂直剖面分层次采样 根系土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沉积物 用采泥器从表面往下每隔一定深 度取一个试样,经压碎、风干、粉碎、 过筛、缩分后制作成分析试样。 (4)金属试样p12 不均匀样品经高温熔炼混匀;均匀的钢片任取;钢锭和铸 铁,钻取几个不同点和不同深度取样,将钻屑置于冲击钵中 捣碎混匀作分析试样。
(5)食品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根据试样种类、分析项目和采用的分析方法制定试样的处理步骤。 • 可用“随机取样”和“缩分”, 防止污染要求更严。 • 除水分:预干燥,含水试样干燥至恒重,计算水分。 • 脱脂:对含脂肪高的样品,置于乙醚中,静置过夜,除去 乙醚层,风干、研磨成细而均匀的分析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 液体试样(组成比较均匀) 注意:a.采样容器和管道清洁;b.勿使物料组成改变 • 当物料的量较小时,先将其滚动或混匀,用特制的取样管或 一般移液管取样; • 当物料量较大时,应从不同的位置和深度,用一般瓶子或特 制取样器采样; • 连续采取管道输送的液体见p13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 液体试样采样器多为塑料或玻璃瓶,一般情况下两者均可使用。当检测试样中的有机物时,宜选用玻璃器皿;当测定试样中微量金属元素时,宜选用塑料取样器,以减少容器吸附和产生微量待测组分的影响。 • 液体试样的化学组成容易发生变化,应立即测试并采取适当保存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在存放期间试样的变化。
保存措施:控制溶液的pH值、加入化学稳定试剂、冷藏 和冷冻、避光和密封等。 目的:减缓水解、生物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及减少组分挥发 各类保存剂的应用范围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水中不同分析项目的试样调制和保存方法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天然水 河水—上、中、下(大河:左右两岸 和中心线;中小河:三等分, 距岸1/3处); 湖水—从四周入口、湖心和出口采样; 海水— 分为近岸和远岸; 用水(饮用、工业用、灌溉) 排放水 生活污水—与作息时间和季节性食物种类有关。 工业废水—与产品和工艺过程及排放时间有关。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不同水样如何采集? 水质采样器
特点:组成均匀,关键要防止杂质的进入。 固体吸附剂采样:是让一定量气体通过装有吸附剂颗粒的装 置,收集非挥发性物质; 过滤法采样:用于收集气溶胶中的非挥发性组分。 (1)大气试样,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气态、蒸气 或气溶胶)、浓度以及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 缩法取样。 (2)贮存于大容器(如贮气柜或槽)内的物料,因密度不同可能 影响其均匀性时,应在上、中、下等不同处采取部分试样后 混匀。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气体试样
不同来源 降尘采集 燃煤:烟囱出口处 汽车尾气 建筑尘 建筑工地 冶金尘-除尘设备出口处收集
样品特点:其组成因部位和时季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样品特点:其组成因部位和时季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采样原则:应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部位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除应注意有群体代表性外,还应有适时性和部位典型性; 鲜样分析时间要求及适合对象:鲜样分析的样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和分析,生物试样中的酚、亚硝酸、有机农药、维生素、氨基酸等在生物体内易发生转化、降解或者不稳定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4. 生物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水稻籽实 水稻样品的采集 根系土
生物试样采集:取肌肉、肝、肾、皮肤、血液、蛋、奶、尿液 血浆、粪便等;对组织样品宜分取一个完整的 解剖部分; 储存容器材料:塑料和玻璃,注意储存期间吸附:塑料易吸附 脂溶性组分,玻璃易吸附碱性物质; 固体样品制备:除一般程序外,还有离心、过滤、防腐和抑制 降解等; 冷冻干燥法: 样品放在冷冻干燥室内,抽真空至1.3-6.5 bar (10-50mmHg),水变成冰,2-3天后冰全部升华, 可用于水样的浓缩,植物、动物血清和其它含有 易挥发组分的干燥。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试样的制备 (一)样品加工工作的依据 1. 决定样品最低可靠重量的因素p14 1)样品粒度 2)样品密度 3)被测组分含量 4)均匀程度 5)分析允许误差 对同一种样品,在粉碎和缩分过程中,被测组分 含量、试样密度、分析允许误差固定不变;而只是粒度 变小,均匀性变好,样品的最低可靠重量变小。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 样品缩分公式 切乔特等根据上述关系及实践验证,得到 缩分公式 Q≥Kdα Q:保留样品的最小质量(kg) d: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α由实验求得,一般介于1.5-2.7之间;K为固体试样特性系数 或缩分常数,它由各部门根据经验拟定,通常在0.02~1之间。 切乔特将α规定为 2,省略由实验求α的麻烦,上式简化为 经验缩分公式 Q≥Kd2 该式为样品缩分时的依据,即样品每次缩分时保留的 重量不得小于Kd2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例3. 有试样20kg,粗碎后最大粒度为6mm左右,设k值为0.2kg.mm-2,应保留的试样量为多少?若此时要求再破碎至试样粒度不能大于2mm,需要继续缩分几次?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二)样品加工程序 (1)送样量和样品粒度的合理性: Q’ = nKd2 n>2 可缩分x次后,再粉碎 2>n≥1 直接粉碎 n<1 送样量不够 (2)湿度太大时:先将样品风干、晒干或烘干; (3)拣出杂质或混入铁器; (4)样品加工流程(如下图): 加工四个工序:粉碎、过筛、混匀、缩分 破碎三个阶段:粗、中、细碎
过筛、混均、缩分 弃去 过筛、混均、缩分 粗副样分析试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粗碎 中碎 细副样 过筛、混匀 细碎 弃去 粗副样 分析试样
① 碎样(要点:减免正负玷污,防止交叉玷污) A 较硬的试样用鄂式轧碎机 B 中等硬度的或较软的可用锤磨机 C 为了把试样进一步磨碎,较硬的 用滚磨机,不太硬的用球磨机。 D 破碎亦可手工操作。置试样于钢板上锤击或放进冲击钵 打碎,然后用研钵把试样进一步研细 。 研磨较硬试样,可用玛瑙或红柱石研钵。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滚磨机 球磨机
注意:在破碎过程中常常引起试样组成的改变 (1)在粉碎试样的后阶段常常引起试样中水份含量的改变。 (2)破碎机研磨表面的磨损,使试样中引入某些杂质,对于分 析测定某种微量组分,特别值得注意。 (3)破碎、研磨试样过程中,常常发热,试样温度升高,引起 某些挥发性组分的逸去;由于试样粉碎后表面积大大增 加,某些组分易被空气氧化,发生化学形态的变化。 (4)试样中质地坚硬的组分难于破碎,锤击时容易飞溅逸出, 较软的组分容易粉碎成粉末而损失。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总 结 试样只要磨细到能保证组成均匀和容易为试剂所分解即可 ② 过筛 要点:不可丢弃难破碎颗粒使组成改变 先用较粗的筛子,随着试样颗粒逐渐地减小,筛孔目数应相应地增加。 粗颗粒应反复破碎至全部通过筛孔为止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标准筛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③混均—可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 p16 ④ 缩分 四分法:将试样混匀后堆成圆锥,然后压成圆饼状,再用十字板把圆饼分成均匀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试样。 格槽缩样器自动缩样。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三)样品加工质量要求及玷污、损失控制 样品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制成的分析试样,其化学 成分必须与原始样品完全一致。 为达到这一要求,应尽可能避免加工过程的玷污和损失。 1. 玷污来源及减免 1)采样、包装、运输过程及破碎机械/器皿的玷污; 2)样品的交叉玷污。 减免:选用合理的碎样手段;避免交叉玷污;控制粉碎程度 2. 损失及控制 主要包括碎样损失和缩分损失 p18
习题与思考题思考题:教材第34页第1、2、4、5题。 作业:第34页第3题预习题:第7,9,10,11题,准备课堂讨论。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1. 汪模辉,郎春燕. 复杂物质分析[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4. 2. DZ/T 0130.2-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2 部份: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 部,2006-06-05发布. 3. 岩石矿物分析编委会.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第一分册: 岩石矿物分析基础知识及通用技术)[M]. 北京:地质出版 社,2011.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主要参考资料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教学基本内容 1.试样分解的目的和意义;试样分解方法的分类和选 择;试样分解方法的发展及微波溶样。 2.复杂物质分析中采用酸溶、熔融、半熔分解试样方 法的原理及应用要点。 3.特殊的试样分解方法。 4.分解试样所用容器材料的性能及分解器皿的选择。 5.分解试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正负误差及其避免。
教学目的与要求1.明确试样分解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试样分解的一般原理及合理选择试样分解方法 和分解试样的一般原则。3.熟悉复杂物质分析中常见的几大类试样分解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解试剂的特性及试样分解方法的原理。2.合理选择试样分解方法的原则。 难点 1.各种试样分解方法应用要点及试样分解方法的 合理选择。2.根据试样分解方法和对象合理选择分解器皿。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一、概述 (一)试样分解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将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全部定量地转变为适于 测定的形态(可溶性盐类、气体、固态沉淀)。 2. 意义 (1)若试样分解不完全,待测组分未能全部定量地转变为 适于测定的形态,后续分析测定再准确也毫无意义; (2)尽管现代精密仪器飞速发展,取代了许多原先普遍采用 的分离手段和化学测试方法,然而,唯有试样分解不但 未被代替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例证见p18 (3) 复杂物质分析已更多地发展为“化学处理-仪器测试” 模式。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二)试样分解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1. 分类 (1)根据采用试剂的酸碱性质和分解温度 水溶 酸溶 熔融(分为酸性和碱性熔剂熔融,包括半熔) (2)根据分解试剂为液态或固态 湿法分解(采用酸、碱或盐的溶液及其他溶剂) 干法分解(采用固体的碱或盐作试剂,高温分解) (3)根据分解温度高于或低于溶剂的熔点 熔融 半熔 (4)在湿法和干法两大类方法之外 特殊分解法(如在气流中热分解法、升华法等)
2.分解方法及分解试剂的选择 (1)应使试样完全分解或有效分解 完全分解:使试样各组分都进入溶液,无残渣 有效分解: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进入溶液,如物相分析, 有效分解服从于最终分析目的。 (2)与分离方法衔接(易于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 (3)待测组分不应损失(溅失、挥发等) (4)减免由分解试剂引入的待测组分或干扰组分 (5)减免器皿引入的正负玷污(腐蚀或交换作用) (6)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7)快速、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成批分析。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三)试样分解方法的发展及微波溶样 1. LiBO2熔融:溶液可进行硅酸盐系统分析,钾、钠测定。 2. 密封增压溶样:提高酸沸点及分解效率,减免挥发损失。 3. 聚四氟乙烯器皿:耐酸、碱、氧化剂,可用王水和氢氟 酸混合物分解试样,在许多情况下代替昂贵的铂金坩埚 4. 石墨坩埚:耐高温,最大优点是不会引入坩埚材料干扰 5. 微波溶样 产生背景p19 原理p20 微波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它由振动的、相互垂直的电 场和磁场组成;置于微波辐射下的吸收介质依靠振动的电场 被加热… 偶极子转动和离子传导两种机制同时发生。
微波溶样的优点及前景 传统的加热:主要依靠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形式, 先加热表面,再传到内部,耗时。 微波辐射加热:对物体内部直接加热,达到瞬时加热和 快速升温的效果。 微波密封溶样优点:快速;高效(高温合金钢、锆英石); 减少试剂用量及废酸废气排放 ; 避免试样中挥发组分的损失; 为试样分解实现自动化创造有利条件 减少分析者的劳动强度; 降低空白及分析检出限。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二、酸溶分解试样 1. 基本原理 利用酸的氢离子效应,氧化、还原、成络性促使 试样分解。 2. 评价 优点 (1)易提纯(分解时不引入除氢以外的阳离子); (2)易除去(除磷酸外); (3)对容器的腐蚀比熔融法小; (4)操作简便,使用温度低,便于成批工作。
缺点 (1)对某些复杂物质(如某些矿物)分解能力差 解决办法:增压分解法 (2)某些元素可能挥发损失 a.挥发情况取决于酸的种类及分解条件 b.同一介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挥发情况往 往不同 ,如FeCl2不易挥发,FeCl3的沸点在300 左右。 c.共存元素的关系对此也有影响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 缺点 (1)对某些复杂物质(如某些矿物)分解能力差 解决办法:增压分解法 (2)某些元素可能挥发损失 a.挥发情况取决于酸的种类及分解条件 b.同一介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挥发情况往 往不同 ,如FeCl2不易挥发,FeCl3的沸点在300℃ 缺点 (1)对某些复杂物质(如某些矿物)分解能力差 解决办法:增压分解法 (2)某些元素可能挥发损失 a.挥发情况取决于酸的种类及分解条件 b.同一介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挥发情况往 往不同 ,如FeCl2不易挥发,FeCl3的沸点在3
3. 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某些元素的挥发 (2)分解前以水润湿试样,以免反应过激而溅失或试样成团 (3)预焙烧(除硫及有机物) (4)减小试样粒度(有限 — 碎样越细,玷污越严重) (5)提高分解温度(增压或加入盐类等试剂)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