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k likes | 1.48k Views
新高中倫理與 宗教 課程支援教材. 工作坊. 內容流程:. 建立基礎理論和分析工具 應用分析工具去分析議題:三種市場,貧窮,企業對待顧客和員工的方式。 企業實踐企業責任的方式:被動迎合和主動創造. 教學目的 〔 單元一 〕. 介定課題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五個基礎理論 第一課及第二課介定商業倫理的範疇和重要性,和介紹兩種規範倫理學〔後果論及義務論〕和三種應用倫理學〔社會契約論、公義論及持份者理論〕在商業及經濟倫理學上的應用. 教學目的 〔 單元 二 〕 應用理論分析主要問題. 簡化版的商業常識
E N D
新高中倫理與宗教課程支援教材 工作坊
內容流程: • 建立基礎理論和分析工具 • 應用分析工具去分析議題:三種市場,貧窮,企業對待顧客和員工的方式。 • 企業實踐企業責任的方式:被動迎合和主動創造
教學目的〔單元一〕 • 介定課題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五個基礎理論 • 第一課及第二課介定商業倫理的範疇和重要性,和介紹兩種規範倫理學〔後果論及義務論〕和三種應用倫理學〔社會契約論、公義論及持份者理論〕在商業及經濟倫理學上的應用
教學目的〔單元二〕應用理論分析主要問題 • 簡化版的商業常識 • 第三課運用規範倫理學〔共兩個〕、應用倫理學〔共兩個〕和經濟自由主義來判斷三種市場〔自由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 • 第四課以五個理論來分析宏觀的問題,如貧窮的成因、影響及解決方法 • 第五、六課以三種應用倫理學來分析企業應如何對待持份者,第五課研究企業應如何對待顧客,各種市場營銷與廣告的手法是否合乎道德。 • 第六課以三種應用倫理學來分析判斷僱主對待員工的方式
教學目的〔單元三〕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現況 • 第七課透過閱讀企業的可持續報告來了解現代企業建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和操作方式 • 第八課了解企業如何主動帶領建立新的倫理規範
了解個案事實資料 • 事情的經過 • 健身中心的銷售指引 • 相關的法律條文
審察個人與社會相關的道德原則/標準〔與商業倫理學相關的理論〕審察個人與社會相關的道德原則/標準〔與商業倫理學相關的理論〕 以規範倫理學的理論來討論: • 效益主義〔有沒有效益?〕 • 義務論〔有沒有尊重或侵犯個人的權利?個人有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 • 德行論〔健身中心職員的品格有問題嗎?〕 討論商業倫理的理論來討論: • 社會契約論〔公司有沒有履行自己的契約責任?〕 • 公義論〔公司的做法合乎公義嗎?〕 • 持份者理論〔公司有沒有顧及持份者的利益?〕
下一個合理的道德判斷: • 企業或職員有沒有違法? • 企業或職員行為的有沒有錯? • 職員品格的是高還是低? • 公司的道德水平如何?
建構論證 • 論點:健身中心職員侵犯了顧客權益。 • 道德判斷:一個完整的論證建立 • 根據義務論,健身中心的職員有義務去保護顧客的各種權利,例如知情權 ,和尊重顧客的自主權,但他並沒有去盡到自己的義務,強迫顧客去購買無效的套票,所以是不道德的。
引入〔第一課至第三課〕 五種常見的商業倫理問題
建構理論:效益主義 • 行為效益主義 (Act-utilitarianism) • 透過研究一個商業行為帶來的後果來判斷其對錯。如果某行為能夠為最多數人帶來快樂,或是讓最少數人受苦,那麼該行為就是對或善;反之就是錯或惡。
建構理論:效益主義 • 規條效益主義 (Rule-utilitarianism) • 規條效益主義並不考慮個別行為帶來好或壞的後果,而是顧及遵守規則會否為最多數人帶來快樂。假如遵守「不要操控價格」這個規則會為最多數人帶來快樂,即使某間企業在個別的情況下操控價格,可以為多數人帶來快樂,它依然是錯的,只因這些行為違反了「不要操控價格」這個大多數情況下為人帶來快樂的規則。 • 效益主義也會利用比較宏觀的方法來衡量效益和成本,利益可包括快樂、健康、知識和信譽等;成本則可包括環境質素、國民健康、國際排名、時間和文化等。
建構理論:義務論中的責任(Duties)和權利原則 • 義務論提出人天生就應該無條件地擁有某些權利,不論擁有這些權利能否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利益。換言之,這些權利有內在(intrinsic)的價值,本身就有的價值。 • 每個人都擁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有義務(責任)以自由和平等的方式對待他人。 • 普遍性、相逆性
建構理論:義務論中的責任(Duties)和權利原則 • 義務論要求把人當作目的,永遠不可以把人當作手段。在道德上,我們不應利用他人作為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營商時還要重視他人的尊嚴、自由和公平等權利,那是天賦和無條件的。 • 義務論建基於兩個主要價值,第一個是尊重(Respect),即尊重他人的權利,第二個是自由選擇的能力(Capacity to choose),即他人有權掌握所有資訊,以理性作出自主的選擇。
建構理論:美德理論 (Theory of Virtues) • 美德理論認為,討論商業倫理時,不免會牽涉人,這時焦點應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而不應只顧訓練人怎樣作出道德判斷。 • 我們應注意培育德性,因為一個具有美德的人,自然就能展現有道德的行為。 • 企業培訓員工時往往十分注重訓練他們的價值觀,以確保他們具備企業要求的品性,例如「專業、「誠信」、「尊重」和「關懷」等。 • 展現企業的目的、終極價值。〔第八課〕
個案研究:安然公司 一、試以規範倫理學中的其中兩個理論,為安然公司高級管理層下一個有效的道德判斷。 • 安然公司的行為涉及欺騙,賄賂和偷竊。從效益主義的角度來看,安然公司的行為少數人帶來短期的快樂,他們能夠在短時期內媒取暴利,但長遠來看,他們最後身陷牢獄,另外,社會大眾在這次事件中付出慘重代價,安然公司為大多數人帶來的長期的痛苦,所以安然公司的行為是不善的。 • 根據義務論,安然公司把社會大眾當作「手段」,以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他們在營商時還要不重視他人的尊嚴、自由、公平等權利,也沒有給予他人有足夠的自由選擇的能力(Capacity to choose),以錯誤資訊誤導投資者,所以也是不善的。
個案研究:安然公司 • 二、試以安然公司高級管理層的行為為例,說明商業倫理的重要性。 • 安然公司是一間規模很大的公司,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所以其高級管理層的不合乎商業道德的行為對人的傷害也很大,令社會整體幸福減少。 • 現代社會對企業的倫理要求越來越高,安然公司高層不合乎道德的商業行為所遭受的處分也很重,商業倫理很差的公司的經營也會越來越困難,最後連公司也要清盤。
引入 • 是第一課的延伸,第二個及第三個個案,即脅迫及欺騙。 • 脅迫,包括影響公眾安全。 • 欺騙,侵犯消費者的權盒
建構理論:社會契約論 • 個別公民的權利應該受群體的保護, • 個別公民都有責任去保護其他人的權利 • 一致同意的協議:普遍的規範。 • 負上平等的責任,以換取群體所給予的保護 • 保障群體的責任由政府執行。
公民結成社會契約:付出同時也得到互相之間的支持公民結成社會契約:付出同時也得到互相之間的支持
企業 政府:代表所有公民的利益 企業與社會建立契約,成為企業公民
公義論 • 人們應該在自由的情況下同意跟隨一套大家都同意的方法以決定分配社會資源或分擔社會責任。 • 社會上每個人都應擁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權〔也即是說沒有人任何一個人可以擁有比其他人多的自由〕,所有人的權利都應該受到保護,所有人也有責任去保護其他人的權利。 • 當過上社會上的不平等時,例如國民收入差異很大時,政府應該支援對最不幸者,以最有利於他們的方式去分配,令他們也享有平等的權利。 • 另外,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擔任所有職位和得到所有的地位,這原則又稱為平等機會原則。
企業與社會解除契約,失去成為企業公民的資格企業與社會解除契約,失去成為企業公民的資格 政府:代表所有公民的利益 企業
公義論:每個人都應擁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權公義論:每個人都應擁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權 自由權原則 差異原則 平等機會原則
政府角色:保持社會公義 幫助不幸者,消除不平等
C . 持份者理論 • 員工、消費者、供應商、投資者、政府、傳媒、競爭對手等眾多的其他個體,他們的利益都受公司的影響,所以被稱為持份者,他們可以是一個人,或是一群人,他們可以被企業的行為傷害,或從中得益,也即是說他們的權利可以被企業的行為侵犯,或者是尊重。 • 企業的管理人員決策時不應只顧及持股者的利益,還應保障和尊重及其他持份者的利益,當一項決策對不同的持份者有不同的影響時,管理人員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而不是只顧及某一持分者的利益。更進一步的是企業可以邀請各持份者參與企業決策,讓他們可以更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企業不應該侵犯持份者的利益,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對持分者所造成的後果負責,進行補償。
平衡利益 • 參與決策 • 補償損失
主要的持份者: • 企業的擁有人(或股東) • 僱員 • 顧客 • 供應商
應用:2008 年三鹿集團奶製品污染事件 • 根據社會契約論,政府應該保護公民的權利, • 商業機構也是企業公民, • 為了得到社會的支援,例如法律的保障,設施的供應等,企業同樣要為整個社會的福祉負上責任。假如企業不負責任,對社會內的個別公民或其他企業公民造成傷害,它就是違反契約,應該受到懲治,甚至被取消企業公民的資格。 • 個案中的三鹿集團管理層明知產品含有三聚氰胺,對初生嬰兒有莫大的傷害,仍然不聞不問,沒有責上企業公民的責任,對其他公民造成傷害,因此違反了社會契約,失去企業公民的資格,應該受到懲治。
應用:2008 年三鹿集團奶製品污染事件 • 公義論認為公社會上每個人,包括企業,都應擁有和其他人相等的自由權,所有個體都有責任去保護其他的自由權,包括安全的權利,政府也應支最不幸者多些支援。 • 個案中的三鹿集團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自由權,他們的產品令四萬多初生嬰兒患上結石,傷害了他們的安全權,也對其他公民造成傷害,對他們不公義,政府懲治有關人士,並動用公共資源去幫助受害者,特別是貧窮的公民,免費醫治進們,是維持了社會公義。
應用:2008 年三鹿集團奶製品污染事件 • 持份者理論認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決策時不應只顧及持股者的利益,還應保障和尊重及其他持分者的利益,當一項決策對不同的持分者有不同的影響時,管理人員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而不是只顧及某一持分者的利益。企業不應該侵犯持分者的利益,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對持份者所造成的後果負責,進行補償。 • 個案中的三鹿集團的行為侵害了不同持份者的利益,首先他們向消費者提供不安全的產品,事發後又沒有提供應的補償,侵犯了他們的權利,另外,事發後消費者因為對國產奶失去信心,要付出高數倍的價錢去購買進口奶品,令支出大增;另外,他們向政府隱瞞事情,事發後又不採取應有的措施,影響政府的決策,侵犯了政府的權利;第三,企業內部人員與個別奶農串通,購買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作原料,事發後令消費者對國產奶失去信心,令其他守法的奶農也損失慘重,因此管理層的行為也侵犯了供應商的利益。三鹿清盤,令大量員工失去工作,侵犯了員工的利益,也侵犯的股東的權利,由於三鹿沒有責上社會責任,政府應該將三鹿清盤。
引入 • 是第一課的延伸,即第五個個案:不公平、歧視 • 賣家對買家的不公平
概念化的事件〔市場種類〕 • 基本經濟學的概念 • 完全競爭市場 • 完全壟斷市場 • 寡頭壟斷市場
概念化事件:完全競爭市場 • 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有大量的買家和賣家,沒有任何一個個體的行為可以影響到市場上產品的價格、供應與需求的數量 • 買家和賣家有完全的自由去選擇購買或生產產品, • 產品的供應和需求很快便能到達均衡點 • 完全競爭市場一般只可能在理論層面存在,在實際層面很難存在。
概念化事件:完全壟斷市場 • 完全競爭市場的相反是完全壟斷市場,當中只有一個生產者,其他生產者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進入市場,例如開廠成本過高,法律禁止等 • 消費者在別無選擇下,惟有被動接受這個雖一生產所提供的價格和產品 • 一般情況,完全壟斷市場中的生產者都會提高價格,享受壟斷者的利潤。
概念化事件:寡頭壟斷市場 • 寡頭壟斷市場只有少數的生產者 • 他們控制了這一行業的供給,由於提高價格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 • 所以少數的幾個寡頭往往互相協調,操控價格,
應用:以效益主義來分析三種市場 • 完全競爭市場能創造最大的效益,原因是買家有完全的選擇權,有完全的市場資訊,所以賣家必須以最有效益的方式去生產,將成本盡量降低,將產品質素盡量改善,才能吸引買家購買產品,而買家也因此能以最低的價錢去獲得最好的產品。
應用:以效益主義來分析三種市場 • 寡頭或完全壟斷市場的生產者不能創造最大的效益,原因是賣方可以無須以最佳效益生產也可以享有利潤,而買方在沒有選擇權下只有以高價買入產品,由於缺乏競爭,賣方也沒有動機會將產品質素、技術水平不停改善,對社會整體而言,效益比較少。
應用:以義務論來分析三種市場 • 以義務論的原則來看,完全競爭市場保證了消費者最大的自由選擇權、自主權和資訊權,所有的購買行為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消費者的權利得到完全的尊重。
義務論的審查鏡:涉及的人能通過義務論的審察嗎?有盡過義務嗎?涉及的義務:自由、自主義務論的審查鏡:涉及的人能通過義務論的審察嗎?有盡過義務嗎?涉及的義務:自由、自主 生產者的行為都是自主的願、自主的 市場上的行為 消費者有最大的自由選擇權權、自主權和資訊權 願、自主的 消費者是自主的、自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