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4 Views
福建化学学科高考试题的回顾与交流. 王世铭 18046042470 wangsm@fjnu.edu.cn 2013-12-21. 报 告 内 容. 试题编制坚守的 原则.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化学学科试题的分析. 探讨、 交流问题. 试题编制坚守的 原则 1. 选拔功能 —— 区分度
E N D
福建化学学科高考试题的回顾与交流 王世铭18046042470 wangsm@fjnu.edu.cn 2013-12-21
报 告 内 容 试题编制坚守的原则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化学学科试题的分析 探讨、交流问题
试题编制坚守的原则 1. 选拔功能——区分度 真正选拔出具有进一步深造、高校需求潜能的人才,即试题要有区分度 2. 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让改革者受益 全面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突出能力立意 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注重学科与STSE的密切联系 体现探索思维和创新能力 3. 符合我省实际——高考录取比例大 中学教学实际——保持试题稳中求变 高校教学实际——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要求 试卷评阅环节的实际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原创性是命题的生命力; “陌生度”能提高区分度,有效扼制题海战术; 科学探究是理科教学的灵魂 需要教师有上位的视野和观点,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模仿、经历、评价科学探究是解决此类学科问题的捷径。 倡导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建议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多采用案列教学模式。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1. 情境素材 ( 选择题2~3 、23~25、选考) 情境创设注意避免——简单的穿鞋带帽;增加阅读量;干扰 学生答题; 大学教材的下放 关注学科价值取向、教育功能——通过设置大量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健康、安全等实际相联系的试题;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突出化学学科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同时注意结合我省地域和发展特点,挖掘试题素材。 突出能力立意——选用体现探索创新的方法策略性知识;问题情境选用新情境材料考查学科素养;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2. 突出能力立意,重视对化学实验与探索能力的考查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新情境体现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科学、现实情境设计合理问题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强化问题意识体现研究性 淡化知识记忆体现开放性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3. 公平性 新材料新情境;试题原创; 依纲不依本(不同版本);以人为本 4. 突出化学计算的学科价值 承上启下的学科特点 学科发展的要求——“量”的重要性 历年试题的呈现方式—— 考查更多注重应用意识;力求多考思维少考运算; 追求综合度、思考计算量上的平衡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5. 学科思想方法、思维品质 强调学科内在联系、要求融会贯通、综合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化学学科的学习、考试的目标 核心——培养学生能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目的——学以致用;载体——三基+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思维方法作用:在高考中思维方法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 段——基础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 现存问题:“如何解题”备受关注?老师讲授、学生的解题 “突出 强调”总结规律、遇到问题就用模式套用。“思维方法的应用”常 备忽略。 若学生学会了思维方法就学会了变通、以不变应万变,具 有处理学习中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法对学生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试题内容的选材和设计 6. 难度控制 降低起点、拉大难度的分布空间 难的模块—注意广度、易的模块—注意深度 7. 题目的呈现形式多样 多用图、表表述实验结果反映化学规律,以此凸显实验学科特点,同时达到题设丰富的信息量和最简明的试题表述
化学学科试题的分析 1. 试卷能力结构与比例 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 约占50~ 60+%) 1.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 基础化学实验; 5.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 化学思维能力( 约占30~ 40%) 1.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推理 化学探究能力( 约占8~10%) 1.能制定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 2.能对探究过程、结果作出评价
化学学科试题的分析 2. 总体评价 试题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化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学科特点较为鲜明,且呈现形式有所创新。 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注重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注重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考查;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历年测试结果表明福建自主命题化学试卷均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难度适宜 难度 Ⅰ卷 易:中:难 2:5:0(11)、4:2:1(12)、4:2:1(13) Ⅱ卷 难度为 0.52(11)、0.471(12)、0.442 (13) 选考题 难度为 0.53(11)、 0.48(12)、 0.56 (13)
3. 试题特点 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选择题突出考查常见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原理及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 非选择题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原子结构知识、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转化、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化学实验探究等主干、核心知识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
2. 试题特点 联系实际,加强学科内综合,重视学科能力 试题对能力的考查重点放在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上。试题在立意上关注了从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分析解构中多维度地考查考生学科素养与继续学习的潜能,使得选拔功能得以较好地体现。 提高区分度、控制难度——试题编制注意高起点、低落点,考点相对独立,难度设置梯度 如历年选择题11、12,Ⅱ卷的23、24、25、选考题
重视对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实验部分强调基础、注重能力,摒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试题于平稳中适度创新。 历年25题均立足实验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实验探究中的现象辨析、问题分析、结果推理判断、定量计算、实验评价等内容。 注意命题规范,体现简约性 ,注意去模式化 注意控制试题的阅读量、思维量和答题量 表述简洁、图、表明晰 有关计算多采用简化数值 题干的表述帽子、23~25题格式内容
探讨、交流问题 1. 选考题 与新课程设置目标相悖,不利于中学课程的开设(2010考生17万~3.5万有机,14万~ 几千人) 等值性问题(知识体系的差异?用选考人数定、难度系数定等) 历年试题命制采取的各种尝试 对高校近化学类人才培养带来的问题、公民的科学素养 2. “新” = 难、 “计算”=难 结构、形式、内容(新的科研成果—学生阅读量) 历年测试结果表明:凡有计算,统计结果均为较难题或难题。如实验数据计算、 T12 0.16 (12年)、0.26 (13年)
3. 如何加强化学特殊能力的考查 “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自然科学各 学科普遍要求的能力;而对化学学科起关键作用的抽 象能力、想象能力在试题中的考查并不突出。 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或化学逻辑思维能力) 用形式逻辑方法和辩证逻辑方法对化学事物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思维加工的能力。如2013年25(1)(3)考查学生对化学过程进行逻辑思考的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微观想象能力
4. 应加强科学探究的实际考核 正确理解和处理探究性问题 旨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识的学科“能力考核” 要求的继承和发展 “探究” 设计应符合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策略 科学探究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适度” 数量要适度; 开放度要适度; 学科中的比重要适度; 在高考试卷中发展的速度要适度
5.现今教材、各类参考书中的习题多模仿高考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流5.现今教材、各类参考书中的习题多模仿高考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流 选择题--能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题目有信息暗示填空题--能培养抓问题关键,但长期关注“空”使学生思维欠连贯 开放性的问答题—对学生思维品质有重要影响。它兼具选择题、填空题的优点,又可以克服它们的缺点。 虽然标准答案制订、阅卷较难,可以锻炼学生准确的表述、严谨的思辨、层层递进的论证能力。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