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704 Views
第十章 肠道杆菌. 肠道病原菌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 : 肠杆菌科细菌、弧菌属、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肠杆菌科共 14 个属,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第一节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E.coli). 一、生物学性状: 1. 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类,在 EMB 培养基上呈紫黑色菌落。 2. 抗原构造:用 O 抗原分群( 170 群) , 用 H 抗原、 K 抗原分型。血清型表示法: O : K : H ,如 O157:H7 。. 二、 致病性. (一)致病因素
E N D
第十章 肠道杆菌 肠道病原菌 经消化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弧菌属、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肠杆菌科共14个属,对人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第一节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一、生物学性状: 1.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类,在EMB培养基上呈紫黑色菌落。 2.抗原构造:用O抗原分群(170群),用H抗原、K抗原分型。血清型表示法:O:K:H ,如O157:H7。
二、致病性 (一)致病因素 菌毛有黏附作用,K抗原有抗吞噬作用,还能产生内毒素,少数菌株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以泌尿道感染为多见,机会性致病可引起化脓性炎症,如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2.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分为5组 : ETEC ;EPEC;EIEC;EHEC;EAEC
三、微生物学检查 1.肠道外感染:生化反应鉴定是E.coli即可。泌尿道感染做细菌计数, >10万/ml有意义。 2.肠道内感染:做血清型鉴定或测定肠毒素。 3.卫生细菌学检查:
卫生细菌学检查 • 大肠菌群指数 • 每1000(g)ml水中大肠菌群数 • 大肠菌群 • 细菌总数 • 每1ml(g)样品中细菌总数 • 我国卫生标准 • 大肠菌群 • 细菌总数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痢疾菌是无鞭毛革兰阴性杆菌。 1.分类:按O抗原构造和生化反应分为A群-痢疾志贺氏菌( 10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 6个型);C群-鲍氏志贺氏菌( 15个型, );D群-宋内志贺菌( 1个型, )。 目前我国流行是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
生物学性状 • 形态染色 • G-杆菌,0.5-0.7 µm 2-3µm • 无鞭毛,无荚膜, 有菌毛
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为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能破坏粘膜细胞形成溃疡,有脓血便;作用肠壁植物神经引起扩约肌痉挛,产生里急后重。内毒素入血产生内毒素血症和休克。志贺氏外毒素具有肠毒素、细胞毒素和神经毒素作用。
所致疾病 • 菌痢(细菌性痢疾) • 患者和带菌者 • 粪-口 • 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7d •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 1.微生物学检查法: (1)取黏液脓血便做分离培养,由于细菌不入血,故不做血培养。 (2)快速诊断:用荧光抗体检查培养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或用协同凝集试验检查其可溶性抗原。 2.正在试用口服菌苗进行预防,在治疗时应经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
第三节 沙门氏菌属Samonella 种类多,血清型>2200个,仅少数对人致病。 一.生物学性状:1. 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普通培养基呈无色半透明菌落。
2.抗原构造:有O、H、Vi抗原和菌毛抗原。 (1)菌体抗原(O):LPS, 耐100℃数小 时。为分组的依据,A-E组对人致病, 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 (2)鞭毛抗原(H):为蛋白质,65℃10 分钟破坏,为分型依据,H抗原刺激机 体产生IgG抗体。 (3)毒力抗原(Vi):少数新分离的菌株 有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
抵抗力 • 较差 • 水中能存活2-3W • 粪便中可活1-2个月 • 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 耐受胆盐、煌绿及其他染料 • 对热耐力差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 菌毛、O和Vi抗原抗吞噬 • 内毒素 •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毒和休克 • 炎症 • 肠毒素 •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 水样腹泻
所致疾病: 1.肠热症(typhoid fever):即伤寒、副伤寒,由s.typhi or S.paratyphi引起。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是病人、带菌者。
全身疼痛、不适发热(前驱期 1W) 肠热症 菌血症 胸导管 细菌通过菌毛黏 附小肠黏膜表面 肠系膜淋巴结 肝、脾、肾及胆囊等 吞噬细胞吞噬 孤立和集合淋巴结坏死溃疡 进入肠壁淋巴组织 粪便 胆囊 菌血症 肾脏 尿 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玫瑰疹 (发病的第2至3W) 典型病例病程为3-4W 并发症:肠穿孔、血栓性静脉炎、胆囊炎
伤寒表现 • 持续高热 • 伤寒病容 • 玫瑰疹 • 肝脾肿大 • 相对缓脉
2.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产生肠毒素致病。3.沙门氏菌菌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多见于儿童或没有功能低下的成人
免疫性 • 肠热症后,能获得牢固免疫 • 即使发生,症状也轻,很少发生再感染 • 细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取:肠热症时 第1周取血、骨髓;第2、3周取粪便做分离培养。 1.分离培养鉴定程序:标本→EMB或SS培养基→选择无色半透明菌落→做生化反应或血清学鉴定。
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 •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 正常凝集价 • 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1:80以上,H抗体1:160以上 •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H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 • 动态观察 •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四、 防治 1.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特异性预防:注射伤寒、甲乙副伤 寒三联菌苗预防,但副作用大,口 服活菌苗在试用阶段。 3.用抗生素治疗,治疗肠热症首选氯霉素,但停药过早容易复发。
变形杆菌属Proteus • 形态呈明显的多形性 • 周鞭毛,菌毛 • 无荚膜,无芽胞 • 革兰阴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 • 营养要求不高 • 迁徙生长现象
第十七章 弧菌属与弯曲菌属 第一节 霍乱弧菌 是霍乱的病原体。已有七次世界性流行,前六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 第七次由EL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在印度东南部发现有O139血清型引起的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G-呈弧形或逗点状,单鞭毛运动活泼。 2.在pH8.0-9.0碱性环境中生长。 3.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湿热55℃,15分钟,100℃,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4分钟。 。 4.抗原结构:按O抗原不同分为139个血清群。
二、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粘液素酶、菌毛、霍乱肠毒素为其主要致病物质。 肠毒素的作用机理:B亚单位与粘膜上皮细胞的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cAMP增加 ,分泌液体增加,导致剧烈呕吐和腹泻,使液体电解质丢失,出现休克、酸中毒而死亡。
霍乱肠毒素作用示意图 1:B亚单位为结合部位,与GM1受体结合,导致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 2:A为毒性活性部分,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3:使ATP转化为cAMP,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 4:肠液分泌增加,产生呕吐和腹泻。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本菌的特点是嗜盐,在培 养基中以含3%Nacl最适宜生长。 分布:存在于海产品中。 所致疾病:引起食物中毒。
空肠弯曲菌 • 革兰阴性 • 细长弯曲 • 呈S形、逗点状、螺旋形 • 单鞭毛,运动活泼 • 无荚膜,不形成芽胞 • 微需氧 • 致病 • 引起人类腹泻 • 水或牛奶污染所致暴发性肠炎
幽门螺杆菌 1、形态染色: • 螺旋形、S型 • 一端有2~6根鞭毛 • 运动活泼,呈鱼群样排列
2、培养特点和生化反应: • 微需氧 • 对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 在含血液、血清或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需要3~5天或更长时间培养,形成细小、无色透明菌落 • 本菌含丰富尿素酶,是鉴定该菌的主要依据。 3、所致疾病: 本菌与人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胃癌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