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likes | 939 Views
96 年度學力檢測結果與應用. 報告人:大同國小校長 陳清義. 2008 年 6 月 3 日. 計畫源起 (1/3). 九年一貫課程自 88 學年度起試辦, 90 學年度全面實施,教育部於 93 年 4 月 20 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小組第 43 次會議決議:「有關學生學習成就調查是研訂課程與教學政策之重要參據,有必要進行常態性之資料建立 」。 教育部 94 年起委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進行全國各縣市國、英、數三學科的學習評量。. 計畫源起 (2/3).
E N D
96年度學力檢測結果與應用 報告人:大同國小校長 陳清義 2008年6月3日
計畫源起(1/3) • 九年一貫課程自88學年度起試辦,90學年度全面實施,教育部於93年4月20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小組第43次會議決議:「有關學生學習成就調查是研訂課程與教學政策之重要參據,有必要進行常態性之資料建立 」。 • 教育部94年起委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進行全國各縣市國、英、數三學科的學習評量。
計畫源起(2/3) • 為確實暸解本市國民小學學生之學習趨勢, 94年7月14日於馬前市長主持之語文委員會中,經與會專家學者及委員之建議,會議決議請教育局規劃辦理國民小學學生基本學力檢測 • 教育局爰成立「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工作組」及「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組」,下設「國民小學學習評量工作小組」─由本市大同國小主辦規劃本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基本學力檢測
計畫源起(3/3) • 94年12月本市首次進行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基本學力檢測,共計有150校,31,145位學生參加國語文檢測。 • 教育局並於95年4月20日語文委員會中向馬前市長簡報94年度國語文基本學力檢測結果,經馬前市長指示:續辦全市國民小學基本學力檢測,並逐年增加檢測學科,以瞭解本市學生學習發展趨勢。 • 96年5月28日及97年5月8日向郝市長簡報,市長指示續辦,並自98年增加英語檢測。
目標 一、瞭解本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國語、數學學習成就及趨勢。 二、依據測驗結果,提供教學回饋,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三、提供臺北市國民小學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四年計畫之參考資料。
臺北市96年度執行情形 • 試題編製 • 測驗分數的計算方式 • 測驗的結果: • 國語文封閉性試題分析 • 數學封閉性試題分析 • 學生背景分析 • 討論與建議
測驗的考量 • 選擇評量型式 • 就受測人數而言 • 就檢測內容而言 • 就檢測分析而言 • 就檢測猜測度而言
命題原則(1/3) • 以測驗藍圖做為指引,各個向度的題目都要有。 • 撰寫較需求為多的試題,以利選用題目。 • 撰寫的試題放置一段時間後再做初步審閱。 • 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語言,正確的標點符號和文法,並避免不必要的措詞。
命題原則(2/3) • 避免閱讀難度和字彙水平扭曲測驗結果。 • 試題的答案應該是專家都能認可同意的答案。 • 試題的題幹必須包含一個與生活結合的語言情境。 • 避免使用超出課程能力指標規範的2700個常用字的範圍。
命題原則(3/3) • 選項的設計要有合理的誘答力。 • 不使用某單一版本教科書的內容,儘量採各版本相通的內容。 • 答案的選項避免出現「絕對、一定、總是、經常…」等副詞。
1.為了救愛妾而引清兵入關的明末將領為: (1) 吳一桂 (2) 吳二桂 (3) 吳三桂(4) 吳四桂 。 • 2.呈上題,其愛妾是:(1) 林粉圓 (2) 王湯圓 (3) 張芋圓 (4) 陳圓圓 。 • 3.秦二世時,專擅朝政、指鹿為馬的是: (1) 趙高 (2) 趙低 (3) 陳高 (4) 陳紹 。 • 4.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1) 李耳 (2) 李眼 (3) 李鼻 (4) 李口 。
5.原為唐高宗之后,後登基為帝,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的是:(1) 文則天 (2) 武則天 (3) 文則地 (4) 武則地 。 • 6.東漢末年,劉備、關羽與何人互有盟約,約為兄弟: (1) 岳飛 (2) 張菲 (3) 鳳飛飛 (4) 張飛。 • 7.呈上題,其史稱三結義為:(1) 宜蘭三結義 (2) 桃園三結義 (3) 新竹三結義 (4)苗栗三結義 。 • 8.唐朝詩人,著有長恨歌描寫楊貴妃生平的是:(1) 白居易 (2) 黑居易 (3) 黑嘉麗 (4) 白冰冰 。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1/6) • 修改前題目為: 請找出下面哪一組字,對部件的敘述是不正確的! (1)「吝」與「杏」。 (2)「梁」與「粱」。 (3)「博」與「搏」。 (4)「侯」與「候」。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2/6) • 審查意見為: • 缺乏語言的生活情境。 • 題幹敘述不夠清楚。 • 選項敘述不清楚。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3/6) • 修改後題目為: 「倫倫,你作業裡的『密』和『蜜』兩個字弄混了,請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哪裡不同?」 「老師!我知道了,這兩個字的下半部不同,一個是山,一個是虫。」 那就請你再用這個方法,找出下面哪一組是正確的。 (1) 「梁」與「粱」的上半部不同。 (2) 「吝」與「杏」的下半部不同。 (3) 「棒」與「捧」的左半邊不同。 (4) 「博」與「搏」的右半邊不同。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4/6) • 修改前題目為: 小銘寫一封信和老師討論功課,結尾的地方應該要怎麼寫? (1)小銘筆 (2)小銘上 (3)小銘敬上 (4)小銘敬啟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5/6) • 審查意見為: • 學生寫信給老師不一定只能討論功論,生活情境有「寫一封信」即可。 • 題目不知是問唯一標準答案或最適當答案,本題應該是問最適當答案的類型。
國語試題修正舉隅(6/6) • 修改後題目為: 小銘寫一封信給老師,請你找出下面哪一個結尾的寫法最適當? (1)小銘 (2)小銘 上 (3)小銘 敬上 (4)小銘 敬啟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一(1/5) • 修正前題目為: 姊姊和弟弟的糖果放在ㄧ起一共有72顆,弟弟比姊姊多了6顆,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各有多少顆糖果,請幫他們算出各有幾顆? 姊姊有30顆糖果,弟弟有42顆糖果。 姊姊有33顆糖果,弟弟有39顆糖果。 姊姊有36顆糖果,弟弟有36顆糖果。 姊姊有39顆糖果,弟弟有33顆糖果。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一(2/5) • 審查意見為: 1. 題幹的敘述過長,文字描述可再精簡。 2. 選項的敘述宜簡短,儘可能將各選項共同的用字放在題幹中。 3. 選項應避免可判斷正確答案的線索出現。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一(3/5) • 第一次修改後題目為: 姊姊和弟弟的糖果共有72顆,弟弟比姊姊多6顆,姊姊有幾顆糖果? (1) 30顆 (2) 33顆 (3) 36顆 (4) 39顆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一(4/5) • 第一次修改後審查意見為: 1. 題意表達不夠清楚。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一(5/5) • 第二次修改後題目為: 把72顆糖果分給姊姊和弟弟,弟弟比姊姊多6顆,姊姊分到幾顆糖果? (1) 30顆 (2) 33顆 (3) 36顆 (4) 39顆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1/7) • 修改前題目為: 一個銳角三角形中,甲邊、乙邊和丙邊所對的角分別是72度、58度和50度,請問哪一邊邊長較短 (1) 甲邊 (2) 乙邊 (3) 丙邊 (4) 條件不夠無法判別 。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2/7) • 審查意見為: 1. 題幹敘述過長未能清楚表達題意,宜採圖示方式表達。
乙角=45度 甲角=68度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3/7) • 第一次修改後題目為: 一個三角形,它的三內角為甲角68度、乙角45度,請問丙角為幾度? (1) 47 (2) 57 (3) 67 (4) 77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4/7) • 第一次修改後審查意見為: 1. 圖示須修正。 2. 選項中標示度(°)的數學符號。 3. 題幹描述可再簡化。
45° 68° 丙 甲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5/7) • 第二次修改後題目為: 下面這個三角形的丙角為幾度? (1) 47° (2) 57°(3) 67°(4) 77° 乙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6/7) • 第二、三次修改後審查意見為: 1. 修正選項使之更具誘答力。 2. 選項中不需另外標示度的數學符號。 3. 簡化圖示中多餘的資訊。 4. 修正試題條件,設計較具誘答力之選項。
45° 甲 78° 數學試題修正舉隅-例二(7/7) • 第四次修改後題目為: 下面這個三角形的甲角為幾度? (1) 45 (2) 57(3) 67(4) 78
預試及信度 • 預試學生數:1037(有效樣本) • 信度 國語 0.79、0.83 • 數學 0.81、0.84、0.85
臺北市96年度執行情形 • 試題編製 • 測驗分數的計算方式 • 測驗的結果: • 國語文封閉性試題分析 • 數學封閉性試題分析 • 學生背景分析 • 討論與建議
測驗分數的計算方式 • 按0、1讀取 • 計算傳統通過率;IRT能力值、難度、鑑別度、猜測度 • 計算p值 • 等化處理
臺北市96年度執行情形 • 試題編製 • 測驗分數的計算方式 • 測驗的結果 • 國語文封閉性試題分析 • 數學封閉性試題分析 • 學生背景分析 • 討論與建議
難度設計 • 命題時以「了解語意—篩選訊息—加工整合」為思路 ,命題設計上,依難度分為難、中、易三種等級,而就學生能力上區分為基礎級、精熟級與進階級三類。
學生能力區分 (1/3) • 基礎級學生僅達成基礎語文能力: (1)對字音、字形、詞語、句型的正確了解 (2)對句意、段意、文意的歸納與概括。 (3)對有效訊息的篩選與把握。 (4)對全文的內容、主旨的分析、歸納。
學生能力區分 (2/3) • 精熟級學生已達成語文辨識分析之能力: (1)辨識字音、詞義、詞語搭配。 (2)辨識完整句子、病句、複句。 (3)文章表達方法、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