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1 Views
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 人 • 自然 • 社会 教材说明与使用建议. 杨章宏. 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的内容确定. 一、着眼于地方课程的性质特点 —— 对国家课程的补偿与发展 ⑴现代公民必备 , 而国家课程未能完全包容的知识领域。(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 现代社会问题教育 、 国防教育等) ⑵国家课程中有所涉及 , 但需要进一步拓展 、 深化并转化为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领域。 (现代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效益观教育等) ⑶国家课程难以包容的地方性知识领域。 (省情教育). 二、着眼于上述知识领域的逻辑联系 —— 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E N D
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教材说明与使用建议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教材说明与使用建议 杨章宏
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的内容确定 一、着眼于地方课程的性质特点——对国家课程的补偿与发展 ⑴现代公民必备,而国家课程未能完全包容的知识领域。(心理健康卫生教育、现代社会问题教育、国防教育等) ⑵国家课程中有所涉及,但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并转化为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领域。 (现代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效益观教育等) ⑶国家课程难以包容的地方性知识领域。 (省情教育)
二、着眼于上述知识领域的逻辑联系——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关系二、着眼于上述知识领域的逻辑联系——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⑴人与人、人与人群、人群与人群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系统。后者的稳定与发展,取决于前者的和谐性。 ⑵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社会的发展。前者的和谐性将促进后者的发展,前者的不和谐性将使后者产生生存危机。 由此,形成了地方课程的内容确定与组合线索:“人•自然•社会”。
三、着眼于现代社会面临的根本挑战——克服人类自身的差距三、着眼于现代社会面临的根本挑战——克服人类自身的差距 ⑴现代人类所面对的诸多足以危及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是由人类自身的不理智行为造成的。这就是人类自身的差距。 ⑵学会关心,是克服人类自身差距的唯一途径。 ⑶学会关心,是科学观、人文观和行为科学的统一。 由此,地方课程的内容确定与组合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统一,尤其突出隐性知识(即观念与行为)为基本原则。
浙江省高中地方课程的教材结构 ●一条主线: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 ●两大板块: ⑴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现代社会问题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 ⑵以省情教育为载体,渗透现代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效益观,以及思维训练与方法论教育等内容。 ●两级专题:
对板块1的解读 内容配置: 以高中生身心发展和高中学习阶段特点为线索配置。 ● 两个重要时期: ⑴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⑵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后期)。 ● 三个阶段需要: ⑴适应变化的需要:人际交往,学习动机与策略,青春期特点,网络环境,健康自助。 ⑵自我调整需要:自我意识发展,情绪、意志和行为,与长者的关系,成人意识,社会责任感。 ⑶走向新生活的准备需要:行动的决策、应变和友谊经营,高考心态与策略调整,公民的一项义务和责任——国防责任。
编排体例: ●情景扫描:导入与提出问题的起点。 ●动感地带:将问题投射到自身,进入角色。 ●实践活动:对问题思考的实践体验。 ●他山之石:为延伸性思考提供的知识支持。 ●主题链接: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知识支持。
教学建议: ●一般流程: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活动体验——总结感悟 ●两个循环: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个体知识——组织知识——个体知识
对板块2的解读 内容配置: 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为核心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将严重影响人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科技进步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优化,教育发展则是优化人力资源的唯一途径,而人力资源的优化则将从根本上促使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趋向和谐。 ●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类资源。 二、螺旋式上升的配置方式 多角度思考——辩证思维——观念与思维惯性的突破 三、内容载体与深层目标的关系处理——两重侧面与两个层级的专题设置。
二级专题: 高一:
编排体例: ●情景信息:提供事实材料、统计数据、典型案例等信息材料,作为学习研究的起点与载体。 ●导学提纲:提供阅读与分析上述资料的参考路径和应该发现的信息提示。 ●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一般提供两个可供参考的活动设计。其中活动一为课堂学习过程;活动二则可作为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课内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或延伸、拓展。 ●资料链接:提供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参考资料,其目的有二:一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自主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二是强化方法论教育,因为查找资料,用以解决问题的本身就是生活中经常需要的重要方法与能力。
教学建议: 一、需要把握的要点: ⑴以乡土知识为载体,以现代观念和思维方法论教育为重点——从“了解乡土知识”转向“研究乡土”;并从乡土研究转向一般区域研究和问题要素研究。 ⑵体现知识链逻辑程序: 信息——知识——观念——理论——智慧 ⑶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课题化的学习过程。 ⑷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引领(反映于各课标题下的题记中)、观点提炼与演绎。 ⑸注意发散与统摄思维训练的协同性,既鼓励发散,不刻意追求统一结论;又强调整合,使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
二、一般流程: 选择角度——分析资料——形成结论——展示成果——延伸拓展 三、几点说明: ⑴课堂学习的一般流程,即教材中“活动一”的一般展开过程。 ⑵“选择角度——分析资料——形成结论”,通常是分组专题研究过程;“展示成果”,则是对不同研究角度的整合过程。 ⑶“分析资料”既包括参考“导学提纲”对“情景信息”的解读,也包括对“资料链接”部分以及自己在课外所收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其中前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在学习过程的开始。 ⑷“延伸拓展”,即教材中“活动二”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