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84 Views
憂鬱與自我傷害之二級預防. 心園心理治療所 所長 桃園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理事長 吳 國 慶. 憂鬱與自我傷害. 一、 因應無助下的選擇與結果. 「自我傷害」是無助 (coping deficiency ; helplessness) 與不斷加深負向情緒下,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 有別於「自殺」. 「自我傷害」想辦法「努力」讓自己活下去因應的方法. 三、 一種「求助」的溝通方式. 透過自我傷害吸引你的注意,讓你知道我需要「人」的幫忙 一個與人關係改變的不確定機會. 憂鬱與自我傷害行為.
E N D
憂鬱與自我傷害之二級預防 心園心理治療所 所長 桃園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理事長 吳 國 慶
一、因應無助下的選擇與結果 「自我傷害」是無助(coping deficiency;helplessness)與不斷加深負向情緒下,沒有辦法的辦法
二、有別於「自殺」 「自我傷害」想辦法「努力」讓自己活下去因應的方法
三、一種「求助」的溝通方式 • 透過自我傷害吸引你的注意,讓你知道我需要「人」的幫忙 • 一個與人關係改變的不確定機會
憂鬱與自我傷害行為 自我傷害是憂鬱的表徵也是憂鬱的因應(憂鬱因應無助狀態下的選擇、高度增強效果與憂鬱問題複雜化的問題)
二級預防的定義 早期發現(detect)與介入,阻斷問題「行為形成歷程」 • 篩選區分:藉有可靠、有效、便利的篩選工具,主動找尋高危險群。 。 • 偵 測:增高對潛在憂鬱與自我傷害者行動訊號偵測的敏感度。增加對高危險群學生出現的行為指標的『敏感度』。
國三上出現起床困難不願到校,上課也經常趴在桌上,親子衝突更劇國三上出現起床困難不願到校,上課也經常趴在桌上,親子衝突更劇 國一因為擔心考試名次退步 國二下課業加重自覺維持功課費力 經轉介接受心理評估 生活事件 焦躁失眠使用美工刀劃手臂穩定情緒 母親求神問佛,要求個案配合,引發衝突,自此不願與母親交談,甚至拒學。自我傷害行為增加 開始出現沈迷上網,成績退步,母親焦慮指責,親子出現衝突 問題行為與因應 憂鬱違常症狀
人際交往模式 家庭互動模式 壓力事件 經轉介接受心理評估 不成功的因應 初期問題行為 憂鬱違常症狀
問題行為形成的歷程談二級預防 • 從「時間-事件」的紀錄表中可以發現,問題行為的形成有其概念上的脈絡。 • 自我傷害通常是個案不成功因應憂鬱情緒的顯著結果之一。 • 憂鬱困擾的發生來自環境促發事件與本身的易脆性交互作用。 • 而易脆性來自發展過程,個體與環境之間低契合度。
人際交往模式 家庭互動模式 壓力事件 經轉介接受心理評估 不成功的因應 初期問題行為 憂鬱違常症狀
一、環境與個體的契合 ~前置因素的形成(為何他會出現問題?) • 個體的心理需求的滿足(或適應能力)與環境的提供(或環境的要求)之間的契合程度,影響形成日後問題行為的「易脆性」。
二、壓力易脆性模式 ~問題行為的發生(為何這時候他會出現問題?) • 問題行為或違常的「發生」是「壓力」與本身「易脆性」交互作用的結果。 • 問題行為的出現並不完全是壓力事件的貢獻,早已存在的個體易脆性具有關鍵的角色。
三、壓力-因應模式 ~問題行為的形成(為何問題繼續發展?) • 當環境出現變動時,適應需求對個體造成的身心狀態,稱之為「壓力」,壓力狀態下個體會嘗試各種的調整(即因應),以恢復原先的壓力狀態。 • 當我們看見學生的問題行為時,通常是當事人進行不成功因應,經過問題行為循環的結果 。
參考的家庭互動指標 • 疏離:家人互動明顯疏遠與冷淡 • 拒絕:父母挫折孩子的心理需要 ~以該滿足為由拒絕付出關心 ~迴避孩子的需要請求 ~不斷要求孩子的表現 • 混亂衝突:父母的關心不穩定且衝突
參考的家庭互動指標(續) 上述家庭互動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 對需要別人感到愧疚感,試圖迴避 • 對獲得別人關心與支持缺乏掌握感,因為焦慮而迴避,或做好逃離的準備
參考的行為指標 • 迴避同儕的深入互動 • 經常缺課請假 • 高度考試焦慮 • 過早的兩性交往困擾 • 強烈的交往失落 • 週記表達無助與低落情緒
參考的行為指標(續) • 拒絕困難 • 情緒壓抑與過度順從 • 以自我傷害處理情緒 • 基於煩躁情緒的違規行為 • 過度使用理智化 • 倒置的現實關係重要性
參考的行為指標(續) • 學業表現起伏明顯 • 過度在意外表 • 身體化
1、成為資產而非負債 • 判斷學生目前可以跟老師合作的程度與方式,避免不足或過度投入。 • 老師的協助過程,學生出現害怕讓老師失望的擔心。
2、先介入打斷情緒的惡性循環 • 因信任與接納形成的心靈避風港 • 協助啟動學生資源系統的運作 • 教導簡單、具體的有效因應技巧 • 建立執行出現問題的討論機制
3、認知想法的調整 • 作業取向的認知調整方式 • 調整想法的指導原則:逐漸暴露(把擔心的後果說的越來越清晰、具體),藉以降低衝動的認知判斷 • 改變學生對自己認知想法的態度,由奉行轉向質疑
情緒困擾的認知衝動 • 過高焦慮:誇大真實或來自想像的負向事件,帶來「對個人」的威脅感 • 過高憂鬱:將來自想像或真實的負向事件,與過去負面經驗緊密連結,陷入無望的無助狀態(來自嚴苛標準的挫敗)
http//www.mind-garden.org/ ~Welcome to My Website~ 心園心理治療所
Emotion disturbance-coping & unsuccessful coping • 一旦個體適應出現問題,情緒會推使個體和環境做出因應 • 不成功的因應無法減低會消除問題行為
Circularity of problematic behaviors 原先的問題與不成功的因應演變成新的問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