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78 Views
第五章:食物营养评价. 第 1 节 食品营养评价. 学习单元 1 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P211 ) 学习单元 2 营养素补充剂评价( P217 ). 学习单元 1 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 掌握营养标签标示方式以及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 食品相关的卫生标准 2. 通用技术要求 3. 与营养添加或补充有关的国标 4. 与食品营养标示有关的管理标准或规范. 能力要求. 饮料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 案例 】. 1 、工作准备 2 、工作程序 程序 1 核对食品基本信息
E N D
第1节 食品营养评价 • 学习单元1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P211) • 学习单元2 营养素补充剂评价(P217)
学习单元1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 学习目标 • 了解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 • 掌握营养标签标示方式以及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 1.食品相关的卫生标准 • 2.通用技术要求 • 3.与营养添加或补充有关的国标 • 4.与食品营养标示有关的管理标准或规范
能力要求 • 饮料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 【案例】
1、工作准备 • 2、工作程序 • 程序1核对食品基本信息 • 程序2 核对检验方法程序3检测结果与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值的比较 • 程序4 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的比较程序5给出评价报告 • 程序6建议
卫生部制定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消费者在食品包装上看到一个有关营养信息的标签———营养成分表,同时还会从标签 中了解和认识该食品的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内容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 第十七条 食品企业应当生产经营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加强食品生产、保存和运输过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 第十八条 食品企业应当对营养标签的真实性负责,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营养标签的制作和审核。食品出厂前应当对标签标示内容进行核查,合格后方可出厂。 • 第十九条 由于虚假或者错误的营养标签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和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 第十五条 食品营养标签中标示的数值,可以通过食物成分计算或者产品检测获得。计算的记录或者检测报告应当完整和真实,以备核查和溯源。
主要方法 ?哪些成分可以选择计算法 —根据原料的成分数据计算 —根据食物成分表2002计算 ?哪些成分采用测定法 —通过实际检测结果获得
两种方法比较 • 检测法 • 复杂 • 成本高 • 结果准确度高 • 可选择指标多 • 计算法 • 简单 • 快速 • 低成本 —依赖于现有的资料数据 联合应用
计算法 • 原理 • 根据食品原料的配比,或其他确实的资料如公认的食物营养成分数据、相似的同类食品等的成分数据计算出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 • 条件 • 配方明确且相对简单 • 原料货源稳定、可靠 • 加工工艺固定 • 所要标示的营养成分变异较小,稳定性好 • 有可靠的可参考数据(如食物成分表)
计算步骤 • 准备材料 —原料的配方/配比 —数据资料 ●营养成分数据库(如食物成分表2002) ●原料数据(来源可靠,质量说明,经过检定,或在部门登记)
计算步骤 • 列出影响营养成分含量的主要原料及配比 举例:黑芝麻糊 其主要原料:大米、麦芽糊精、黑芝麻、大豆、花生、核桃、植脂末、异麦芽低聚糖、阿斯巴甜、磷酸三钙、乳酸锌、乳酸亚铁、维生素C、维生素B2、香兰素、抗氧化剂、食用香精 • 查询数据 • 采用权重法计算,Σ(含量×配比%)
检测法 • 什么情况下应用检测法 • 配料多、来源复杂 • 生产过程中不定因素或未知因素多 • 营养素稳定性较差 • 缺少可参考的数据 • 需要标示特征性指标 •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选择检测法要考虑的问题 代表性 样品 有资质有能力 实验室认证实验室认可 检验机构 方法来源 适用范围 和标示内容匹配 恰当选择 检测方法 检测报告 核实 怎么用?
检测方法的选择 • 要考虑的问题 — 准确性、精确性 — 特异性、灵敏性 — 线性范围 — 适用范围 • 首先选择国家标准检验方法 • 没有GB方法时,可采用国标方法或行业公认方法,如AOAC,ISO,但需经过验证。 《规范》所列方法仅为参考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 第六条 食品企业在标签上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 注:优先1+4
能量的计算 • 通用方法: 能量=蛋白质×17+脂肪×37+碳水化合物×17 • 特殊食品: 能量=蛋白质×17+脂肪×37+碳水化合物×17 +膳食纤维×8 +乙醇×29 +有机酸×13+糖醇×10
蛋白质 • 测定原理:凯氏定氮法(国际通用) 蛋白质=氮×折算系数 如果: 检测方法中给出了折算系数按GB执行 检测方法未给折算系数或不全/不当按规范执行
混合食品折算系数的应用 • 原料比较复杂,背景不清,按“其他”6.25折算 • 配料不是太多(2-4个),了解主料大致情况,按主料系数算 如:加了核桃粉的米粉,主料是米粉,按5.95换算 • 能明确配料配比关系按权重法折算系数 如:核桃粉:米粉=3:7 氮折算系数=(5.3×3+5.95×7)/10=5.76
脂肪 • 理论 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 从检测角度 — 重量法:包含了其他有机物质 ● 粗脂肪:索氏提取、罗氏提取 ● 总脂肪:游离+结合(重量法-酸水解) — 加和法:单个脂肪酸含量的总和 — 换算法: ● 总脂肪=粗脂肪×折算系数
选择适当的方法测定脂肪 • 脂肪 • 肉、豆、谷、坚果、油炸、糕点:GB/T 5009.6、GB/T 14772 • 粮食(禾谷类)、油料:GB/T 5512 • 食用菌:GB/T 15674 • 肉与肉制品:GB/T 9695.1或GB/T 9695.7 • 乳及乳制品:GB/T 5413.3(罗氏提取) • 脂肪酸 • 脂肪酸甲酯:GB/T 9695.2(肉)、GB/T 17377 (动植物油)
胆固醇 • 方法: • GB/T 5009.128 食品 • GB/T 9695.24 肉与肉制品 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检出限。
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 =糖+淀粉(加法) =100-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减法) • 总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 概念 •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3、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物质。 • 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和相关植物成分 • 包括天然的和工业合成的组分
钠、钙等 • 测定方法主要有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 滴定法(水) • 计算 • 除了食物本身外,还可来自于添加剂、强化剂 • 多以盐形式存在,注意纯度、分子式、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