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2k Views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 軍事課程組教官:祁志榮中校. Mail : joesph59@gmail.com. 全民防衛動員理論與實務. 講 授 大 綱. 壹、前言。 貳、我國動員發展史。 參、動員法系簡介。 肆、全民防衛動員架構。 伍、軍隊動員。 陸、全民防衛動員演訓。 柒、結論. 壹、前言. 國軍軍語辭典. 動員概念.
E N D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 軍事課程組教官:祁志榮中校 Mail: joesph59@gmail.com 全民防衛動員理論與實務
講 授 大 綱 • 壹、前言。 • 貳、我國動員發展史。 • 參、動員法系簡介。 • 肆、全民防衛動員架構。 • 伍、軍隊動員。 • 陸、全民防衛動員演訓。 • 柒、結論
國軍軍語辭典 動員概念 「動員-為適應國防軍事需要,將國家人力、物力、財力等由平時狀態轉為戰時狀態,而發揮整體戰力,以維護國家安全」。「國家總動員-一國政府,當戰爭或非常時期,對國家之人力、物力諸資源,加以組織運用,使國家由平時狀態,轉移為戰時狀態,俾能有效發揮國家整體力量,適應總體戰爭之要求,有關此一切之措施和行動,統稱為國家總動員」。
全國動員 依幅度分 局部動員 軍事動員 精神動員 依頻率分 一次動員 人力動員 內容分 依動員 逐次動員 物資動員 依方法分 公開動員 經濟動員 祕密動員 財力動員 交通動員 應急動員 依時機分 戰前動員 衛生動員 戰時動員 科技動員 動 員 的 分 類
建立動員制度應考慮之因素 國家資源 人口資源 自然資源 財經能力 科技水準 工業能力 政治體制與國民心理 歷史與文化背景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 地理環境 基礎與效率 國家役政 假想敵國(人)
動員任務 結合施政作為,完成人力、物 力、財力、科技、軍事等戰力 綜合準備,以積儲戰時總體戰 力,並配合災害防救法規定支 援災害防救。 動員準備階段 動員實施階段 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援軍事 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 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 需要。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三條)
動員制度的濫觴 1660-1672年間,普國大選候為了遇到戰爭時,可以立即補充或增援正規軍,建立了後備軍的制度,將在瑞、波戰爭中退役的高級軍官,安置在政府部門擔任文官職務,退役的士兵被安置在王室的農莊內從事耕種工作,以便隨時徵召。
兵役與動員制度 1793年法國國民議會制訂第一部憲法,其中首次將徵兵制度列於其中。雖然該憲法後為1795年憲法所取代,但徵兵制度已為拿破崙帝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後備動員制度肇生 1809年法國與普魯士簽訂巴黎條約,法國限制普國僅能擁有42800人的陸軍,同時此條約還限制了普魯士不得發展任何有輔助性的防衛武力。受到限制的普國積極的想辦法解套,後來由香和斯特(Gerhard von Scharnhorst)提議建立一種「速成兵」制度,將每一連隊受完訓練後相當時間內的士兵,給予離營許可,再由新人徵入營補其空缺,一旦遇到國家有危機或下令總動員時,必須立即奉令重返軍隊。
民國兵役制度 民國22年國民政府的管轄區域內,已經具備了動員與義務兵制的觀念。此外根據該法第8條:「應就全國地方劃定師區、團區,於區內設置必要機關,掌理其事。各地方官署及自治機關,對於前項所載各事項,有依法令協助辦理之責。」22年兵役法的觀念是各地成立師區、團區作為兵員徵集機構,這與現在制度具有若干相似之處。
民國兵役制度 在大陸時期,國民政府兵役法早於憲法的頒佈,為了抗戰與戡亂時期的需要,兵員徵集未完全依照兵役法實施,但採行義務兵制的兵役制度,從22年兵役法中就可見到端倪。
動員制度與白團 日本顧問以富田直亮為首,化名「白鴻亮」,就是日後所提到的「白團」。高層為了軍事幹部能夠吸收日本的長處,特別設立了「圓山軍官訓練團」進行訓練。
動員制度與白團 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 岸坪博秀化名江秀坪 系賀公一化名賀公吉 大橋策郎化名喬本
動員制度與白團 富田直亮
動員制度與白團 為台灣地區設計動員制度,山下耕認為要對台灣的現況作瞭解,因此他花三個月的時間,調查所得的結果是:「目前台灣並未具備實施動員,或是徵兵的基礎。」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預備兵員,其次是兵役制度。
動員制度與白團 將徵兵處理機構由師、團管區轉換為省、直轄市與縣、縣轄市。而後備軍人管理機關仍由軍事機構擔任。這與戰前日本的制度相似,日本於二戰前所設計的動員機制中,由常備師師長兼任師管區司令,下設團管區司令配合各團與地方役政機關辦理兵役與後備動員工作。山下耕當時認為,日式的動員必須先以平時來設想,再加以體制化。
動員制度與白團 開辦動員的訓練班次如下: • 動員業務幹訓班:民41-48,共計31期,受訓人數7657人。 • 留守業務幹訓班:共計4期,952人。 • 動員業務高級講習班。 • 動員研究班。 軍需動員研究班。民50,共計2期。
動員制度與白團 我國於八年抗戰期間,曾虜獲日本昭和18(1943年)年之「陸軍動員計畫令」,連同細則與附錄,共5巨冊,凡778條,其中有關兵員者,計251條,佔總條文1/3,附錄附表共204種,其中有關兵員動員者計54種,佔總數1/4。」山下耕舉行動員演習之腳本,應為上述昭和18年之版本。
動員制度的發展 • 民國43年成立國防部動員局。 • 民國53年撤銷國防部動員局改設台灣軍管區司令部(納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 民國80年警備總部撤銷,軍管區司令部納編海岸巡防司令部。 • 民國89年海巡署成立,海巡部裁撤。 • 民國93年改制後備司令部。
全民防衛動員的法理基礎 • 國家至上思想 • 國家緊急權思想 • 統制主義思想
全動法系22種 全民防衛動員法規體系 兵役法系17種 民防法系9種 災防法系7種
全民防衛動員計畫指導體系表 計畫名稱 策頒單位 動員準備 綱領 行政院動員會報 各種動員 準備方案 中央各機關 動員會報 中央各機關 各種動員準備方案所轄之各動員準備分類計畫 各種動員準備執行計畫 直轄市、縣(市)動員會 報
全民防衛動員架構 全民防衛動員 行政動員 軍事動員 需求 軍需工業動員 軍 隊 動 員 精神動員 人力動員 物資經濟動員 財力動員 交通動員 支援 遂行 衛生動員 軍事 作戰 科技動員 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
中央各機關動員準備方案區分 主管機關 動員準備方案區分 項次 教育部 精神動員準備方案 一 內政部 人力動員準備方案 二 三 經濟部 物資經濟動員準備方案 財政部 財力動員準備方案 四 交通部 交通動員準備方案 五 行政院衛生署 衛生動員準備方案 六 科技動員準備方案 行政院國科會 七 國防部 軍事動員準備方案 八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九條)
軍需工業動員 軍 事 動 員 人力動員 軍隊動員 物力動員
軍事動員包含軍需工業動員與軍隊動員兩者,其涵義軍事動員包含軍需工業動員與軍隊動員兩者,其涵義 • 一、軍需工業動員 • 乃將全國可充軍需之工廠及其附屬設備等,加以統一管理與運用。亦即將部分民間工廠,因應軍事上需要,由一般民需生產轉為軍需生產,配合各軍需工廠增加勞力、資金、原料、器材、設備及輸力等以增加生產,使戰耗必需品,得以適時適地,獲得補充。 軍需工業動員 生產擴充 軍、兵工廠 生產轉換 民間動員工廠
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體系表 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 台閩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 離、外島 地區全民 戰力綜合 協調會報 台灣本島 地區全民戰力 綜合協調會報 ×3 ×4 戰時作戰管制 ×25 直轄市、縣市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 示平時(含災害救援)之關係線(屬工作協調與業務指導)。 示戰時之關係線(屬戰時作戰管制)。
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動員運作圖 行政院動員會報 軍事動員 行政動員 軍事動員準備 國防部 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 **** *** 科衛交財經物人精 技生通力濟資力神 國衛交財 經 內教 科生通政 濟 政育 會署部部 部 部部 整合作戰地區總力 支援作戰、災害搶救 各軍總部 各作戰區 縣市動員準備 業務會報 各作戰分區 動員部隊
任務: 平時整合作戰地 區總力,協助地 方處理災害救援 事宜 戰時建立全民防 衛支援作戰力量 (全動法第8條) 任務: 平時支援災害 防救 戰時支援軍事 作戰,及兼顧 民生需求 (全動法第6條) 任務: 平時主導災害 預防 (災防法第8條) 遇災變時指揮 救災 (災防法第29條) 縣巿全民戰力 綜合協調會報 縣巿動員 準備業務會報 縣巿災害 防救會報 召集人:縣(巿)長 秘書單位:消防局 後備司令部派員進駐(災防法第9條) 召集人:縣(巿)長 後備司令為委員(全動法第12條) 召集人:縣(巿)長 副召集人:後備司令 秘書單位:縣巿後備 司令部 業務配合執行 平時結合推動災害預防 災變時派員列席提供意見 對外窗口 整備主體 對外窗口
戰爭或非常事變時, 依作戰需要實施之 總統發佈動員令後,各地縣市警察機關, 依據作業規定,將動員召集令送達役男手 中,役男根據動員召集令上的符號,於 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報到,編成部隊 進行作戰任務。 動員召集 • 時 機 • 作 法
平時:為現役補缺、停役原因消滅 戰時:為人員補充、軍事警備需要 依據相關法令辦理 臨時召集 • 時 機 • 作 法
隔年施訓,固定編組施訓 設置後訓中心,採模式化訓練 區分幹部與士兵訓練 依部隊類型,幹部分別召集7天 至6天;士兵一律召集5天 運用模訓儀,提昇訓練成效; 強化基幹戰備任務與士兵戰鬥訓練 依部隊類型,分別於後訓中心 或原駐地實施訓練 建立基幹種能、幹部自訓 • 政 策 教育召集訓練 • 作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