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235 Views
初三 3 月考试卷讲评. 2008 年 4 月 8 日. 答题得分率统计表:. 试题分析. 26 .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像与 x 轴、 y 轴分别相交于 A 、 B 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 E ( 3 , n ),点 C 、 D 分别在线段 OA 、 AB 上, CD=CA . ( 1 )求 m 、 n 的值; ( 2 )求 的度数 ( 3 )如果△ CDO 的面积是△ ABO 面积的 ,求点 C 的坐标.. 27 .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将边 AD 折叠,使点 D 落在边 BC
E N D
初三3月考试卷讲评 2008年4月8日
试题分析 • 26.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E(3,n),点C、D分别在线段OA、AB上,CD=CA. • (1)求m、n的值; • (2)求 的度数 • (3)如果△CDO的面积是△ABO面积的 ,求点C的坐标.
27.如图,在矩形ABCD中,将边AD折叠,使点D落在边BC27.如图,在矩形ABCD中,将边AD折叠,使点D落在边BC • 的点F处.已知折痕AE= ,且∠EFC的正切值为 . • (1)求证:∠BAF=∠EFC; • (2)求AB的长; • (3)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G,过点F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线段AE于点P、Q,是否存在这样直线,使点P、A、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FGQ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A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等圆⊙O与⊙O′外离,M为OO′的中点,直线AD过点M,交⊙O与⊙O′于点A、B、C、D.求证:AB=CD.23.如图,等圆⊙O与⊙O′外离,M为OO′的中点,直线AD过点M,交⊙O与⊙O′于点A、B、C、D.求证:AB=CD.
人数 3 2 1 1 4 0 3 5 2 次数 ( 代表甲班, 代表乙班) • 24.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初一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甲、乙两个班的部分学生,他们在一周内(星期一至星期五)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空: 1、在被抽查的学生中,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至少3次的人数是: • 甲班____________人; • 乙班____________人. 2、甲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是_________次,乙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是__________次. 3、你认为甲、乙两班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哪个班的参与度更高一些? • 答: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错误的归类----多题归一 • 概念模糊:7、15、17、18、23 • 审题不清:第2、 3 、 5、6、10、13、19、20 • 计算错误:21、22 、 24、26、27 • 应用能力的薄弱。4、 24、 26、27 • 统计意识的淡薄。 24 • 试卷上存在不规范行为:格式、书写错误、不会写答题卡等。 • 函数综合题的失分显示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缺乏与运算能力的淡薄。 • 压轴题的失分显示了部分学生逻辑能力的缺欠。 • 同时,最后两题的失分显示了考生答卷策略有待改善,心里素质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