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93 Views
繁星計畫 高中推薦概況 中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簡菲莉 北區:臺北市立麗山高中陳偉泓. 繁星計畫對高中的影響. 肯定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在學成績 非都會區學校、社區型高中招生優質化利基 鼓勵高中學生重視在校學習歷程及全面發展 提前引導學生探索大學學群與學系. 繁星計畫對照其他升學管道. 費用花費較少 無須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獲得推薦後,勝算較高的一個管道 100 年改為繁星推薦,錄取機會更勝往年 繁星若沒錄取,仍可以參加大學甄選入學與四技申請入學第 1 階段篩選。. 繁星計畫高中端的責任. 鼓勵學生重視在校學習態度與策略 建立偏鄉或非明星高中學生自信心
E N D
繁星計畫高中推薦概況中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簡菲莉北區:臺北市立麗山高中陳偉泓繁星計畫高中推薦概況中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簡菲莉北區:臺北市立麗山高中陳偉泓
繁星計畫對高中的影響 • 肯定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在學成績 • 非都會區學校、社區型高中招生優質化利基 • 鼓勵高中學生重視在校學習歷程及全面發展 • 提前引導學生探索大學學群與學系
繁星計畫對照其他升學管道 • 費用花費較少 • 無須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 獲得推薦後,勝算較高的一個管道 • 100年改為繁星推薦,錄取機會更勝往年 • 繁星若沒錄取,仍可以參加大學甄選入學與四技申請入學第1階段篩選。
繁星計畫高中端的責任 • 鼓勵學生重視在校學習態度與策略 • 建立偏鄉或非明星高中學生自信心 • 輔導學生提早探索與瞭解大學學群學系 • 支持並善用大學繁星計畫的理念與精神 • 審慎辦理繁星計畫的高中校內推薦機制 • 宣導學生謹慎選填志願,珍惜繁星錄取結果。
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一)依成績排序撕榜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一)依成績排序撕榜
推薦準則 • 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全校前百之二十,方有資格接受推薦。 • 優先推薦高中在校成績百分比較優的學生。 • 被推薦者必須符合本案招生簡章上所列高中推薦條件。 • 若遇兩名學生百分比相同,各校自訂評比機制。
多數高中:依序撕榜 • 依學生高一、高二在校學業總平均成績之全校排名百分比,百分比小者為優先。 • 每一位同學有一個固定的繁星比序序號,適用每一個學群。 • 想參加繁星的同學按照梯次,撕下榜單,登記欲報名之大學學群。 • 每名同學最多可登記一所大學的一個學群,且必須符合所選大學學群中至少一個學系之學測成績檢定標準。
更優質作法:分群依序撕榜 • 依繁星計畫簡章參加繁星計畫之大學將校系分為3學群或不分學群 • 將以上三類分成A(第一類學群)、B(第二學群、第三學群、不分學群)二大群組。 • 學測成績公布後,將提供符合資格之學生參加繁星計畫的A、B二群組成績順位及報名表(含成績及序號) • 學生依照A、B二群組的成績順序分別登記推薦該校之學群。
依A、B二群組推薦順序輪流唱名 例:A1→B1→A2→B2… 是 放棄? 改選其他符合標準校系或放棄 否 不符合 試務組審查資格 符合 學生上台填選自己想推薦的校系 及貼榜 改選 放 棄 繳交推薦通知單 離開會場 繁星推薦高中作業流程
依成績排序撕榜之優點 • 特別適合學生數少的學校 • 簡單 • 公平 • 公正 • 公開
依成績排序撕榜之缺點 1、依成績比序法可能讓高中社會組同學較具優勢,故有學校分文理兩群雙序號作法。 2、從前面一位同學撕完榜,到自己上臺撕榜,決策時間過於倉促,做決策時有時間上的壓力。(因前一位同學將自己設定想要的志願撕走後,在眾目睽睽之下,選擇放棄或憑對學校直覺撕的佔不小比例) 3、整個過程串聯,同一個時間只完成一個學生登記,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等待。
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二)填志願卡依成績分發推薦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二)填志願卡依成績分發推薦
繁星全校排名序比序標準 1、高一、高二在校學業總平均成績之全校排名百分比,百分比小者為優先。 2、學測總級分,級分大者為優先。 3、須高一、高二在校學業總平均成績之全校排名百分比前20%同學方可參加。 4、每一位同學有一個固定的繁星比序序號,適用每一個學群。
填志願卡依成績分發推薦甄選方式 1、將有資格參加繁星計畫的每位同學,可以選填的學群志願(至少符合一個學系的學測成績檢定標準),整理列印出一張志願單。 2、每名同學最多可填選20個學群志願。 3、志願單須經家長簽章後繳回方為有效。 4、執行分發程式最多推薦至1所大學之1個學群。
填志願卡依成績分發推薦優點 1、學生做決策時間較為充裕,無當下須立刻做決策的壓力。 2、不須花時間等待別人做決策。 3、家長有充分參與決策的機會。 4、讓學生將所有願意去念的學群志願,通通列上去。 5 、學校輔導機制可以發揮充足的功能。
填志願卡依成績分發推薦缺點 1、在考量學群志願時,學系志願部分大多未能同時考量。 2、以總級分做為各學系比序標準的單一考量,推出人選未必是該學群最適合的人選。 3、缺乏同學間橫向溝通協商的平臺。
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三)開闢網路平臺校內繁星推薦之學生輔導與選填繁星計畫高中校內推薦機制(三)開闢網路平臺校內繁星推薦之學生輔導與選填
排名比序依大學學系參酌標準 1、依各大學各校系的7項繁星分發比序項目順序之全校排名百分比,百分比小者為優先(各大學校系的第一分發比序項目統一訂定為「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 2、學測總級分,級分大者為優先(前已有7項比序,此項比序為第8項比序)。 3、須高一、高二在校學業總平均成績之全校排名百分比前20%同學方可參加。 4、每一位同學的繁星比序序號在不同學群可能會有不同先後順序。(優勢者先推薦的概念)
校內網路平台選填機制 1、網路選填志願,每生最多可填選3個學群志願。 2、一個學群中須選擇一個學系為代表來和其他想選填這個學群的同學比序。 3、平台上可同步呈現目前有幾人選填這個學群,是每個人的第幾志願,自己排第幾順位。 4、選填後列印學群志願單,須經家長簽章方為有效。 5、執行分發程式後,最多推薦至1所大學之1個學群。
網路平台選填推薦的優點 1、學生在考量學群志願時,學系志願亦須同時考量, 透過學校輔導機制,可提前探索與了解學系。 2、具備同學間橫向溝通協商的平臺功能,一旦判斷自己機會不大,可及時更換志願。 3、把該學群的推薦機會給予最適合、最具優勢的人。 4、七成以上同學以第1志願獲得推薦。 5、家長與學生可同步參與討論,進行決策。
此機制的問題 1、以各大學校系所訂定的7項繁星分發比序項目作為學生推薦標準,若是大學端有某一個學系訂定不合理的比序項目,就有可能會推出適合簡章但不一定適合唸這個系的學生。 2、因當兩學系比序數不同時,變通以較少比序項目來比。故當學系所訂比序數過少時,就會失去特色。(比序數2個的有1個系、比序數3個的有22個系、比序數4個的有139個系、比序數5個的有105個系)
高中端的建議 • 檢定的部份 • 大學訂檢定標準建議考慮各系依需要學生的關鍵能力,做不同程度的標準訂定,不一定五考科都訂一樣(或只定在均標) 。 • 大學近幾年辦理甄選中校推與個人申請的錄取學生成績可以列為訂定標準的參考。
高中端的建議 • 比序的部份 • 請各校系盡量將7個比序訂滿,以利高中校內甄選作業。 • 名額擴大為5000人,若7個比序不夠用可以再擴增比序(總共有17個比序可選) 。 • 比序以學測與在校成績交替用,一來比較可以為大學把關,二來有機會收到學習歷程表現較好的高中生,如此較能達到繁星的精神。
一位高中輔導老師的心聲 • 100年繁星推薦開放更多名額,新加入的私立大學對本校校排前10以後甚至更後面的排名的同學可能比較有興趣,但是是否私立大學的篩選機制仍然會出現校排前10比較有機會(如今年長庚),所以名額增加對本校其實沒有太大利多
一位高中輔導老師的心聲 • 臺大、成大、中興有多數系只有採學測做比序,政大中文、歷史、社會、民族等系只看(或前幾個比序)在校成績,都較顯偏頗 • 政大中文、歷史、社會、民族等系只看(或前幾個比序)在校成績,且檢定標準只有總級分前標,是否真能收到想招的學生;但如此其實對本校高中學生可能比較有利
一位高中輔導老師的心聲 • 大學訂檢定標準建議考慮各系需要學生的關鍵能力,做不同程度的標準訂定,而歷年來甄選入學中校推與個人申請的學生成績可以列為訂定標準的參考;比序學測與在校成績交替用,一來比較可以為大學把關,二來有機會收到學習歷程表現較好的高中生。 • 建議:定的檢定標準,要有校系重點科目與關鍵科目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