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370 Views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 ICT ) 发展报告.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一. 五.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结论及建议. 二. 实际案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CIIIC ). 三.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战略方针. Contents. 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2 、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3 、通信业发展现状. 4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E N D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ICT)发展报告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一 五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结论及建议 二 实际案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三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战略方针 Contents
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1、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2、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3、通信业发展现状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1、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到2006年底,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781.2万户,比1980年增加172倍;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6108.2万户,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用户达到1.32亿户,居世界第二位;通信光缆长度达到426万公里;彩色电视机8.37万台,居世界第一。 ■26年中,中国通信业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最高年份增长率达60%,大部分年份增长率为GDP增长率的2.5一3倍。 2000年-2006年通信用户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ICT发展的成就 1、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核心网到用户终端 光线预制棒 全合成制造技术 X系列国际技术标准 电信级的高端路由器 TD-SCDMA标准与系统
单位:万亿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 增长23.7%; -增加值11000亿元,增长 22.1%。 -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 中位居领先。 ■主要产品产量提高 -手机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 量为4.8亿部,增速达到58.2% -微型计算机9336万部,其中笔记 本电脑5912万部; -彩色电视机8375万台,其中平板 电视增长迅速,液晶电视产量为 94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倍多; -集成电路336亿块,增长26.3%。 2006年产业规模对比 2006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出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经济效益增幅较快 -2006年实现利税2400亿元,同比 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 实现利润1384亿元,增长28.2%, 比上年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税收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软件收入平稳增长 -2006年实现软件收入4800亿元, 同比增长22.9%; -软件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22% -系统集成收入增长较快,增速达 25%以上。 2006年1-12月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对外贸易再攀新高 -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6517亿美 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 -出口3640亿美元,增速达35.7%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37.6%。 -进口2877亿美元,增长30.5%, 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3% -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 额中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 品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 29332家,比上年增加了1877家 -制造业16958家,软件业12374家 -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 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 过1万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 上缴税金超过280亿元,出口交货 值增长28%以上 2006年出口额最大的前10个电子信息产品 2001-200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2006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8亿元 ,同比增长41%,比上年增速提 高了19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2522个,比上年增加 了340个。 -新增固定资产1353亿元,同比增 长30%。 -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成为重点 投资领域。 ■科技创新日趋深入 -2006年新品开发稳步增长,全行 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比2005 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 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电子信 息百强中有10家以上的企业研发 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 ■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手机普及率达到35.3%, 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超过35 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40台/ 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10%和5%。 2006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200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平均增速达24%,均超过上年水平,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2006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平均增速达24%,均超过上年水平,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 ■制造业在全国工业中保持领先水平,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 ■高端产品比重提高,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为63%,平板电视占彩电的比重为12%。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日益明显。 ■新型元器件的市场需求增大,全年元器件行业的生产、效益增速均达25%以上。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电信运营商网络升级、国家加大农村通信投入等因素,拉动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发展,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达30%以上。 ■2006年三资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中的比重分别为80%、79%、80%。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继续出现深化趋向,本土化和研发转移趋势明显,上下游行业相互带动向华转移的现象逐步呈现。本土企业国际拓展的步伐加快,部分大企业国际并购开始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外资企业加大了对低端市场的争夺,对本土企业的成本和市场优势构成新的挑战。 ■元器件行业竞争加剧对整机行业影响明显 ■服务商和渠道商对制造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将引起产业格局新一轮的洗牌。 ■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日益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投资逐步出现新的分流。 2-2 电子信息业发展特点
3-1.通信业发展现状 2006年通信业务量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3-1.通信业发展现状 2006年通信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3-2 通信业务用户发展 ■固定电话方面:固定电话用户较上年新 1736.7 万户,达到36781.2万户.其中,城市 电话用户新增1163.4 万户,达到25138.7万 户, 农村电话用户新增573.3万户,达到 11642.5万户。 ■移动电话方面:移动电话用户较上年新 增6767.7万户,达到46108.2万户。 ■移动分组数据:移动分组数据用户较上 年新增6728.8万户,达到13809.4万户。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联 互 网 发 展 4280万 6430万 9070万 1740万 12200万 13700万 9400万 7950万 11100万 16200万 互联网用户数量 宽带用户数量 3-3 互联网发展现状 •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总数已达1.3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 • 通过XDSL、Cable Modem等上网的宽带网民数为9070万人,通过专线上网的网民人数为2710万人,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在全部网民中的比例高达75.9%。 • 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为4120万台,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计算机数在全部上网计算机中所占比例达69.4%。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通信业务总体增长平稳,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移动电话用户高速增长,互联网用户宽带化 投资规模小幅回升,投资效益逐年提高 发展区域特征明显,中西部发展加快 3-4 通信业发展主要特点 ■移动通信收入、固定数据通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8.5%、24.6%,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7.3%、7.9%。 ■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62、0.99个百分点。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21.6%,比2005年上升了3.7个百分点。 ■2006年全国固定电话新增用户1736.7万户。 ■2006年移动电话用户月均新增564.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比固定电话用户总数高出近1亿户。 ■ 2006年,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917.5万户,而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454.9万户,达到5189.9万户,将近互联网拨号用户的两倍。 ■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电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0%、14.5%、12.3%和11.0%。 ■ 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9%、7.6%、6.1%和13.1%。 ■ 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增电话用户分别为3656.1、1968.2、2207.6和588.0万户。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86.9亿元,增长7.5%。固定通信企业投资下降6.3%,但移动通信企业投资增长19.6%。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网络扩容和配套优化上,以满足用户和话务量激增的需要。固定通信运营企业的投资重点在接入网方面。 ■行业整体投资效益逐年提升。投资收入比从2004、2005年的41.7%和35.9%下降到33.7%。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产业部
机器通信时代 人通信时代进入到机器 新一代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三网融合 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走向融合 下一代网络 网络向有利于IP业务的分组化网演进和融合 4-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从传统的电路交换向宽带分组交换过渡 宽带技术 电信网 网络管理 网络层数越来越少,速率和效率越来越高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处于商用前夕 IP组网 移动通信 • 与选路技术走向结合 交换技术 4-1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 接入方式多样化 无线接入在普遍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走向宽带 无线技术 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要同时兼顾 网络安全 卫星通信 向移动和宽带发展 走向综合管理和基于策略的管理 向智能化、移动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用户界面趋近拟人化 用户终端
二、实际案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二、实际案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 ■2006年12月,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联合批准在济南设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 ■CIIIC发展目标是立足中国ICT产业战略需求和产业基础,按照“积聚资源、培育企业、拓展产业链、打造产业群”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世界级的软件、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提升中国ICT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区位条件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 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份之一。 ■济南市南北连接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两大产业带,东西贯通中部发展区和东部发展区。 ■济南市公路通车里程4799.2公里,境内有多条铁路、公路干线,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南国际机场时山东省最大的国际空港,拥有53条航线。
2、产业科技基础 产业基础 科技基础 ■山东省是中国GDP第二大省,经济总量占中国10%。 ■山东省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信息产业总量占中国7.3%。山东省 固定电话用户277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15.7万户,互联网用户948万,分别居中国第二、四、三位。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中国九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城市。 ■济南市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中国“城市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制造业信息化”、“智能交通”试点城市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CIIIC位于济南市东部产业带,以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和出口加工区。 ■山东省内拥有包括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内的104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 达到117.1万人。济南市拥有高校59所, 在校生48.71万人,中国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第8。有各类科技人员40万余人,每年培养ICT相关专业人才1.5万人。 ■园区拥有国家级实验室3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高新技术企业702家。 ■济南是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建设城市,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
3、整体格局 ■CIIIC按照“制造服务分离、关联功能集中、产业专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形成“一园(CIIIC)两区(研发区、产业区)”的总体格局。
技术保障 服务保障 政策保障 融资保障 投入保障 法制保障 ■建设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软 件开发测试、网络通讯、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六大科技创新平台。 ■国际化的配套环境,包括一流的商务酒店、公寓、娱乐设施、国际医 院、国际学校。 ■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制环境,实力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对被 侵权企业进行先行赔付。 4、保障 ■各级科技资金向创业园建设倾斜;建立财政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对园区内新认定或新从外地迁入园区发展的各级技术研究中心、孵化 器、产业基地、知名商标和品牌、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的企业、 重大发明和专的发明人等进行相应奖励。 ■设立CIIIC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自主创 新、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与山东省联合建立了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 ■支持各种创业投资方式,大力发展科技风险投资,不断完善商业贷款担 保体制。
政策优势 产业政策 ■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企业膨胀发展进行支持 项目政策 ■企业上缴地方财政收益部分按比例扶持,国家项目配套省市资金 土地政策 ■符合入区条件的项目确保建设用地,提供七通一平条件 创新政策 ■设立公益性研发平台,对创新产品和技术进行定期奖励 研发政策 ■研发投入列入成本核算,对新设立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进行奖励 人才政策 ■对企业引进的博士后研发人员进行资助;对其成果转化进行贷款贴息;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负责人进行奖励 5、政策
四、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研究 1、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 2、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3、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提高ICT产业的内涵和质量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重要技术领域重点部署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 具体措施 提高对外合作的档次和水平。 ■跟踪全球ICT产业发展的最新水平 ■加强因特网设备、数码设备、ICT制造专用设备 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促进四大ICT产业基地协调发展。 ■着重于调整四大ICT产业基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支持TD—SCDMA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 扩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支持ICT制造企业国际化。 ■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 ■ ICT产业扶持政策,提升产业层次,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设立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重大项目 设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网络和信息安全、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等重大项目 设立汽车计算平台、农业信息化平台和智能交通系统等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综合性、先导性和牵动性作用的重大项目 设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及服务体系等重大项目
3、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创新能力目标 竞争能力目标 协调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国ICT产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17.6%。 电信业收入达到8860亿元,年均增长7.6%; 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年均增长18%;邮政业收入达到990亿元,年均增长8%。 到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10%。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 到2010年,海外电信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形成一大批具有竞争活力的增值业务运营企业; 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核心产业规模翻两番,部分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产业链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国内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集聚优势资源,形成一批在全球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以及一批效益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初步形成能够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监管模式,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继续加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通信能力建设,加快形成电信运营业与其上下游合作共赢的产业链。 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无线电频率资源配置合理,基本满足各方需求,各种无线电业务协调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 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批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开发平台,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通信新业务开发能力不断提升,业务专利数不断增加。 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标准制定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服务水平目标 到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4亿户,普及率3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亿户,普及率45部/百人。 互联网网民人数达到2亿,普及率15%。 邮政的投递时限和投递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函件总量达到140亿件左右。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 发展方向与措施 集成电路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 发展方向与措施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 发展方向与措施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 发展方向与措施
4、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 发展方向与措施
五、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 ●继续推广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 ●加强互联网的治理,注重信息安全 ●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高大众信息通信获利面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走低成本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大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完善我国信息管理体制、政策环境和技术标准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 ●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 ●国际ICT的发展正在进入成熟期和平稳期 ●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 ●我国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