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传统节日 春节

传统节日 春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 “ 年 ” , 《 说文。禾部 》 : “ 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 “ 元旦 ” ,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avi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传统节日 春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统节日 春节

  2. 春节的由来

  3.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4. 春节传说故事

  5. “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局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着为乞讨的老人。

  6. “年”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 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7. “年”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涌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推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8. “年”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9. 春节的习俗

  10.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说法:新春扫尘有“除陈步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这一习俗也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11.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 每逢佳节,无论城市或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干脆将“福”自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或“福气已到”。

  12.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此外,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13.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14.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5.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猪日,祭财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初 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 五的垃圾视为穷 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16.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 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 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 坛祭星 。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 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17. 春节的活动

  18. 贴春联

  19. 祭祖

  20. 年夜饭

  21. 拜年

  22. 祈福

  23. 新年赠桔

  24. 舞狮 放鞭炮

  25. 赏花灯

  26. 赏烟火

  27.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