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39 Views
师生沟通的艺术. 南京晓庄学院 李建军 lisong81@sohu.com. 一、师生沟通概述 (一)师生沟通的涵义 1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人类生活中充满了语言和非语言,有意传达和无意传达的信息,而我们说话所应用的词汇仅仅只占其中的 7% —— 24% 。 2 、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在师生沟通中,沟通信息的构成远比我们使用的词汇要复杂。教师说话的语音和语调,教师与学生眼睛接触的频率,. 4 、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 成功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 教师传递给学生有说服力的信息;
E N D
师生沟通的艺术 南京晓庄学院 李建军 lisong81@sohu.com
一、师生沟通概述 (一)师生沟通的涵义 1、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人类生活中充满了语言和非语言,有意传达和无意传达的信息,而我们说话所应用的词汇仅仅只占其中的7%——24%。 2、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在师生沟通中,沟通信息的构成远比我们使用的词汇要复杂。教师说话的语音和语调,教师与学生眼睛接触的频率,
4、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 成功沟通有两个关键的因素: 教师传递给学生有说服力的信息;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在沟通学中,常常对这个原理用“双手击掌”的例子来说明:在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人们都这样做,我们就无法交流,无论这些观点多么清晰、公正、有说服力,我们所得到的只能是高谈阔论。所以,在另一只手上,我们需要倾听别人的观点。
教师的表情姿态,甚至头部的倾斜方向等,所有这些都在帮助学生接受、理解教师所使用的语言的意义。真正的沟通是信息被学生所接受,而不仅是教师本人的一种意图。在人们通常的沟通中,信息的被接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坐在椅子上背对背的交流活动)。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仅仅拥有良好的意图未必能够带来良好的沟通效应(几种位置)。教师的表情姿态,甚至头部的倾斜方向等,所有这些都在帮助学生接受、理解教师所使用的语言的意义。真正的沟通是信息被学生所接受,而不仅是教师本人的一种意图。在人们通常的沟通中,信息的被接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坐在椅子上背对背的交流活动)。在师生沟通中,教师仅仅拥有良好的意图未必能够带来良好的沟通效应(几种位置)。 3、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第一印象”
5、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5、教师要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怎样判断?看学生的回应与反应:学生是不是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去想了,去做?了解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你的班级是否团结?你是否能够理解你的学生?这些都是判断师生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
(二)师生沟通的意义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设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1、打破“好教师”“好学生”的神话 教师学生都是人。 2、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1)师生感情与教育效能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品质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而沟通的品质又决定了师生这种
人际关系的品质。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来遵守这个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人际关系的品质。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来遵守这个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 因此,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 (2)大脑的两个活动区域 每个人不但有一个理智的大脑,还有一个情感的大脑,我们的每一个观念和
心态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 脑干是脑的最低级部位,环绕在脊髓顶端。脑干调节生命的基本功能,诸如呼吸、新陈代谢等,并控制固定反应与运动。自脑干这最原始的部位发展出了情绪中枢。人脑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在情绪中枢之上又发展出思维中枢,这一部位称为“新皮质”,它包裹覆盖在大脑球体的最外层。人脑先有情绪中枢,再慢慢发展出思维中枢。情绪具有干扰思维的强大功能,这就是思维往往难以抗衡
情感的原因。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技巧唤起学生的情感,再进行逻辑层面的教学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热情。 (3)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
(三)师生关系的独特性 1、社会关系的四种类型 (1)表达情感型:是为了自我满足而形成的; (2)肯定型:用于肯定和澄清我们的价值观、信仰或社会现实,如:去同一座教堂、属于同一个政党的人; (3)合作伙伴型: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而形成的,比如同事关系、一个项目的合伙人或委员会成员都是合作伙伴型的社会关系; (4)影响型:这种关系会促使一方或双方发生改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顾问和客户,医生和病人都是这种关系。
2、影响型社会关系的特征 • 关注的核心是有目的的变化、成长和学习; • 这种关系中的变化、成长和学习是计划好的,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 • 当变化已经出现、内化或几乎完成的时候,影响型社会关系便不再继续; • 这种关系中,参与者中的权力分配是不对称的。变化者的心理需求优先于变化推动者的心理需求。
3、健康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 有目的地促进成长和变化; • 通过鼓励学生的成长或变化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 • 谨慎地使用不平衡的权力。
二、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 当学生有问题时,多数教师都能够感觉出来。但是,对教师而言,仅仅“看出”问题什么时候发生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时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作出“有效反应”,其中教师之所以作出对学生而言“无效的反应”,是由于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和站错沟通立场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不恰当的语言和错误的立场,导致冲突和误会。
(一)“你向信息”——沟通的杀手 沟通的本意是“提醒”——“批评”: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 沟通的本意是“指导”——“命令”: “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做功课!” 沟通的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恐吓”:“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就叫你的家长来见我!” 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怀疑”:“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
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显示反省”——“质问”:“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显示反省”——“质问”:“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 沟通的本意是“交流”——“奚落”:“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1、不接受的语言 2、接受性语言的威力 (二)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 1、命令、控制、指挥:学生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力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怨恨、恼怒、敌对
“不许你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抓好!” 2、警告、威胁 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敌意 “如果再……就……” 3、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 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权威,导致防卫心、抗拒。“你应该……” 4、过度忠告或建议 老师不信赖,学生依赖老师,削弱学生
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 5、中伤、归类、揶揄 自尊心受伤害,反攻击 “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 6、给予泛泛之辞:隔靴搔痒 “你是一个好孩子”“不要难过!”“不要着急,太阳每天都会是新的。” 7、不愿积极的聆听: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单项输送信息给学生。
“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你回去以后再好好记住我的话!”“今天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你这次考试失误的事情。经过我对你的试卷的分析,我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要专心!你回去以后再好好记住我的话!” 8、强加于人:防卫、抵触,削弱对老师尊重 “昨天晚上你有没有照我的话去做功课?你知道如何来安排时间吗?让我来告诉你……” 9、随意指责与批评
很多教师认为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际上过多指责令学生自卑、不安和愚笨,激起反批评,掩饰。很多教师认为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际上过多指责令学生自卑、不安和愚笨,激起反批评,掩饰。
三、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一)同感(不是具体技术) 就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去倾听学生,不仅注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去体认他的内心感受。 同感——“感同身受”——结果——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即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卷入其中。 “设身处地”——条件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理解是我根据我的参照系对某个对象形成
认识,同感则不光有认识,更有对感受的体察和体会,同感要求放下自己的参考系。同情是对对方的遭遇的怜悯和关切,同感并无怜悯成分,而是去体察对方的心情。认识,同感则不光有认识,更有对感受的体察和体会,同感要求放下自己的参考系。同情是对对方的遭遇的怜悯和关切,同感并无怜悯成分,而是去体察对方的心情。 同感反应的五点要领: 1、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学生,用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 2、投入地倾听学生。不仅要注意他的言语内容,更要注意非言语线索(声调、
表情、姿势等)所透露的情感信息。 3、回到你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你从学生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进行一番识别、分辨和理解。 4、以言语或非言语方式把你接收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有些时候,仅仅把他的意思和感受准确表达出来即可,偶尔也可以比他更深一些,或加一点你的理解和解释。 5、在反应的同时留意对方的反馈性反应,关键是看对方是否感到你准确地理解了
他,因为你的同感可能出错,对方的反馈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他,因为你的同感可能出错,对方的反馈是纠正错误的重要信息。 同感层次的实例: 学生:……我觉得很难过、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会考,就算是想到这问题,也只是估计自己有没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唉!想不到居然会不及格!真是越想越不服气!其实这次考试并不难,班上成绩中下的也都应付过去了,怎会想到自己……老师,我觉得会考根本就不能正确地评估出一个人的成绩,
况且读书也不应为了考试。故此我也想开了,决定找份工作,投入“社会大学”,相信还实在些呢,对不对?不过,爸爸妈妈却骂了我一顿,坚持会考是正途,一定要我重读,然后再考会考;和他们争执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我真烦死了!况且读书也不应为了考试。故此我也想开了,决定找份工作,投入“社会大学”,相信还实在些呢,对不对?不过,爸爸妈妈却骂了我一顿,坚持会考是正途,一定要我重读,然后再考会考;和他们争执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我真烦死了!
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会考却失败了。 3、因为会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4、因为会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心中很混乱。
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过会考会不及格,所以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与父母商谈后,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故此内心很矛盾。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过会考会不及格,所以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与父母商谈后,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故此内心很矛盾。 其他例子: 例1:学生:小名老喜欢在上课时朝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下课后不跟他玩了。 老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 学生:是的,我要跟小华和小敏玩。
例2、 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 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 学生:是的。 例3、 学生:为什么老是下雨呀?下雨天我们什么也不能玩,像走滑梯、打篮球什么的。 老师:你在教室里呆得发闷。 学生:是的,我希望我能够出去玩。
(二)真诚 不带面具、表里同一 发乎其中,形于其外 真诚
在心理活动的特点上,做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感受在意识中的反映(知觉),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三者之间一致。但这种真诚,并不是在沟通中“表演”出来的,而是老师在生活中一以贯之的一种待人品质。在心理活动的特点上,做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感受在意识中的反映(知觉),以及表达出来的东西,三者之间一致。但这种真诚,并不是在沟通中“表演”出来的,而是老师在生活中一以贯之的一种待人品质。 如何表达真诚? 1走出角色 2保持自发性 3不设防
4、表里一致 5 、愿意分享自我,自我揭示
(三)接纳 对受辅者的整体性接纳:受辅者是一个人,而不是一系列行为 温情的关切之感,这种关怀是无私的 接纳
案例: 学生:我来找你,是为了要听听你的意见,我的论文该写些什么。 教师:你拿不定主意该选择什么论题,对吗? 学生:确实这样。我苦想了几天,却想不出什么结果来。我想你有主意。 教师:你为此大伤脑筋,却没有进展。 学生:别的同学写了些什么而能够构成一篇好文章呢?
教师:你需要一个能构成好文章的论题是吗? 学生:是的。我一定要让这篇文章得“优”。这样一来我这门功课也就可以得“优”了。 教师:看来你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压力非要你得“优”不可。 学生:对啦!要是我得不到“优”,我的父母会大为恼火。他们总要我跟我的妹妹一样好。她的脑筋好。 教师:所以你觉得他们期望你在学校里也要跟妹妹一样好。
学生:是的。可是我不像她。我有别的兴趣。我希望父母能接受我的本性。我的妹妹光知道读书。学生:是的。可是我不像她。我有别的兴趣。我希望父母能接受我的本性。我的妹妹光知道读书。 教师:你觉得你比起妹妹来是不同类型的人。你希望你的父母能够看清这一点。 学生:你知道,我从来没有把这种感觉告诉他们。我想现在我要告诉他们。也许他们不会逼我这么紧,我也就不至于为了分数这么烦恼。我甚至可以多学一点。 教师:你认为如果你这么做,可能从学校得到更多。
学生:是的,那么我就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论题来写文章而得到一些东西。谢谢你帮我解决了问题。学生:是的,那么我就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论题来写文章而得到一些东西。谢谢你帮我解决了问题。
四、师生沟通策略方法 (一)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A、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1、幽默 2、委婉 “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 (1)使用一些语气词 (2)灵活使用否定词 “我认为你这种说法绝对错了”——“我不认为你这种说法是对的”
(3)以问代答 “为什么每个同学的经费预算这么高呢?能否再节约一点呢?” 3、含蓄 (1)曲表观点 (2)巧避锋芒 (3)暗示批评 (4)美化语言 4、反语
班上有不少男生开始迷上了抽烟,深谙教育心理的老师知道这是许多男生在班上有不少男生开始迷上了抽烟,深谙教育心理的老师知道这是许多男生在 发育期间追求“成人化”的表现,横加指责只会造成师生对立。因此,在一次班会上,老师并不点吸烟学生的名,只是说了这样一席话:“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一句妙语开场,如石击水,反响鲜明。老师讲道:“第一大好处是吸烟引起咳嗽,夜半尤剧,可以吓退小偷;第二大好处是咳嗽导致驼背,可以节省布料……”
这种诙谐的反语暗示了吸烟的害处,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用意。这种诙谐的反语暗示了吸烟的害处,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5、模糊 6、沉默 (二)策略: 1、创造一对一交流的机会:适当的私人交谈;利用课余时间交谈;开诚布公地交谈; 参与课外活动;在课程设置上,最大限度地增强个体间或小组间的交流;使用书面评语;使用非言语交流;
2、对学生抱以高期望; 3、联络学生的家庭成员和朋友; 4、在学生中形成集体归属感; 5、将仪式和传统引入教学。
B、批评与表扬的口语策略 1、批评——六步进阶法 进阶 (1)反省内心对话 (2)切入话题,待机说明批评的理由 (3)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 (4)请对方提出解释 (5)请对方建议如何改进 (6)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实例: “虽然黄斌已两次犯同样的错误,但我可以好好说服他,不必发火。” “黄斌,我想跟你谈谈有关你上课时……” “我认为你这种表现是错误的。” “你自己注意到了吗?为什么?” “你认为可以怎样改正?”或“你说说应怎样避免再犯?” “那么你答应以后会……”
2、表扬 (1)表扬行为而不是人格 (2)不能廉价或过度 (3)不要随便将学生相互比较 (4)公开和私下表扬双管齐下 (5)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 (6)正面引导 (7)珍惜学生的这一刻 (8)语言随机应变
C、”我向信息”的表达模式 “当……的时候,我感到……因为……我希望……” 事实——感受——理由——建议
D、互动的要素 我看见……我听见…… 我的解释是…… 我的感受是…… 我的感受的感受是……(转换的关键点) 我的规条是……我的防卫……
E、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亲密关系) 呼吸…… 我感觉…… 你感觉……我是…… 你是 ……我打算…… 你打算……我想…… 你想……
F、正面动机与深层需要 引导学生的话术 这部分内容提供一些说话技巧给教师,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朝积极正面的方向想和做。 1、正面动机和深层需要 任何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深层需要,也就是这个人的一些最重要的深层价值。因此,一个人的行为背后必有其正面动机。
只是有些时候,一个人选择了错误(无效)的行为,所以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只是有些时候,一个人选择了错误(无效)的行为,所以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明白了这点,我们可以肯定和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再拒绝他的行为。这个人会因此感到我们接受他,而更易改变他的行为。作为一个领导,我们更可以靠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所带出的深层需要,而设计不同的行动去引导这个人作出改变。“这可以给你什么?”“这可以为你做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