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k likes | 2.18k Views
第一章:貨幣銀行學簡介. 1.1 貨幣銀行學之重要性 1.2 貨幣銀行與總體經濟之關係 1.3 貨幣銀行學的內容. 金融體系與實質經濟之間有相互影響,形成貨幣市場、商品市場與外匯市場,每個市場均有其需求與供給。.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政府透過總體貨幣金融政策之操作,可影響金融市場以及實質經濟活動,主要的總體貨幣金融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 附錄:經濟概念 1. 個體經濟學部份: 供給、需求與均衡 2. 總體經濟學部份: 總合供給、總合需求與總體均衡. 第二章:貨幣供給之定義與測度. 一 . 何謂貨幣. 1. 定義 2. 起源
E N D
1.1貨幣銀行學之重要性 • 1.2貨幣銀行與總體經濟之關係 • 1.3貨幣銀行學的內容
金融體系與實質經濟之間有相互影響,形成貨幣市場、商品市場與外匯市場,每個市場均有其需求與供給。金融體系與實質經濟之間有相互影響,形成貨幣市場、商品市場與外匯市場,每個市場均有其需求與供給。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政府透過總體貨幣金融政策之操作,可影響金融市場以及實質經濟活動,主要的總體貨幣金融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政府透過總體貨幣金融政策之操作,可影響金融市場以及實質經濟活動,主要的總體貨幣金融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
附錄:經濟概念 • 1. 個體經濟學部份: 供給、需求與均衡 • 2. 總體經濟學部份: 總合供給、總合需求與總體均衡
一.何謂貨幣 • 1.定義 • 2.起源 • 3.屬性 • 4.貨幣 .所得 .財富之別
1.定義 • 一種交易的媒介 • 被人民大眾所接受的
2.起源 • 早期部落民族:以物易物 • 以物易物造成的問題: • 交易的比例無法決定達成協議 • 交易成本高 (何謂交易成本?) • 人類群聚到產生一定組織時以物 易物已經無法滿足物質流通的需求
發展史 • 夏朝:《史記‧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龜貝。」 • 商朝: 殷商的海貝屬性介於裝飾品和有價物間,該特質提供它變成商品貨幣的可能。 • 春秋戰國的青銅鑄幣 • 秦始皇推行「半兩錢」,圓形方孔的銅錢,即後來錢幣最初面貌。 • 真正使用紙幣是從北宋開始的即是”交子”
3.屬性:完美貨幣的條件 • 普遍接受性 • 易於辨認 • 品質一致 • 易於分割 • 易於儲藏 • 易於攜帶 • 數量充足 • 價格安定 • 低成本生產
4.貨幣 .所得 .財富之別 • 流量概念 • 存量概念 • 貨幣數量是存量 • 所得是流量 • 財富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時點的變數量 • 流量是指某一段期間內某變數的變動量 • 財富乃總資產減總負債以後所剩的淨值,是某一時點之存量。
物物交換制度: • 在產業分工之始,所謂對外交換,實際上仍祇限於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即所謂物物交換制度,也稱為直接交換制度。其主要的不方便或缺點有下列四項:a.缺乏便利交換的共同價值標準,致使交換比率過於複雜: • 兩件物品進行交換的數量比例,稱為交換比率。 在物物交換制度下,因沒有共同價值的計算標準,所以每種物品或勞務的價值均需以多種數量表示,而不能以一種價值表示。 在物物交換的情況下,n 種物品即有選定一種物品作為計價標準,則有(1/2)n(n-1)種交換比例。例如,若有1,000 種商品,則一種商品的價值即有999 種表示方法,而市場內的全部交換比率更多達499,500 種之多。因為交換比率多,所以選定一種物品為計價標準。
b.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交換者: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交換的雙方所願意提出交換的物品及品質與其交換比例必需一致,才能進行並完成交換。也就是,交換雙方之慾望的雙重一致性(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乃是成交的必要條件,若此項條件不存在,交換就不能完成。 • c.無法發揮價值儲藏的功能: 物物交換制度下,一般性的商品,可能有時間性,無法儲藏。像動植物產品,有生命的限制,經過一段時間不使用,以後即喪失其交換價值。
d.運輸與儲藏的不方便: 物物交換時期,因物品輸送不方便,交換的進行大多限於某一狹小地區,長途運輸與遠地產品交換的物品甚少。因此,市場不容易擴大,即不能進行大量的分工生產。 由於物品容易敗壞或價值(交換比率)變動劇烈,因此更不易將物品儲藏,以儲藏其交換能力(購買力)。即使能以物品方式儲藏購買力,也因為儲藏成本,如倉庫費用、安全支出等偏高,而不易大量展開價值儲藏行為,故資本形成有限,亦有礙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
貨幣的功能 貨幣有下列四項功能: • 1.價值的標準(stand of value),又稱計算的單位(unit of account)。 • 2.交換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 3.延期支付(deferred payment)。 • 4.價值儲藏(store of value)。 其中前二項為貨幣的基本功能(primary function);後兩項為貨幣的引申功能(derrived function)。 馬歇爾(Marshall)將貨幣功能區分為抽象與具體兩種功能: 交換媒介與價值儲藏的工具是具體表現的功能。 價值標準與延期支付則為抽象的用途。
台灣貨幣供給定義 M1A=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通貨+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2=M1B+準貨幣 =M1B+定期存款及定期儲蓄存款+郵政儲 金+附買回交易餘額+外國人新台幣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貨幣之演進 • 1.商品貨幣 → 可同時作為交易媒介和一般商品使用的物品,其面值與幣材價值相等 ex:貝殼、獸皮 • 2.金屬貨幣 → 銅、金、銀、鐵都曾被選為貨幣 • 3.信用貨幣 → 乃是以發行者信用為基礎而發行的貨幣
貨幣本位制度分類 • 1.貨幣制度〈monetary system〉之定義 → 乃是一國國內所流通的各種貨幣,依等價關係所建立的貨幣體系與秩序 • 2.本位貨幣 → 法律上承認作為全國的交易媒介,並作為他國與本國兌換的貨幣 ex:新台幣的元〈NT dollar〉、英國的鎊〈pound〉 → 具有無限法償〈unlimited legal tender〉的效力
3.本位制度分類 銀幣本位 銀本位 單本位 銀兩本位 金幣本位 金屬本位 金本位 金塊本位 複本位 金匯本位 本位制度 黃金準備本位 紙幣本位 純粹紙幣本位
銀本位制度 • 銀本位制度:指以一定重量及一定成色的白銀作為本位幣的幣材的貨幣本位制度。 • 種類: 1. 銀兩本位 以銀兩作為交易媒介,依銀兩實重來作為價格單位 2. 銀幣本位 銀幣上有面值,依其面值作為交易中介之幣值
金本位制度 • 1. 金幣本位制〈gold coin standard〉: 係指以法律規定貨幣一單位和一定量黃金之間,維持法定等價關係的一種制度。 • 2.金塊本位制: 不再鑄造金幣,金塊由政府保管持有,市面流通銀行券,銀行券具有無限法償資格,必要時可兌換金塊。 • 3.金匯本位制: 〈1〉政府或央行的黃金存量有限,故對人民的兌換要求,可在金塊或金本位國家的外匯擇一兌換之。 〈2〉貨幣發行準備主要由黃金和儲存外國的外匯構成。
3.6紙幣本位制度 • 一、黃金準備紙幣本位制度 • 1. 為紙幣前身---黃金攜帶不便 • 2. 為了取信於民---將貨幣與黃金相連接 • 可換等值黃金
二、純粹紙幣本位制度 • 1.亦稱『管理貨幣』,在適當管理下,只要紙幣發行量能適應人民需要而發行,幣值即能穩定。 • 2.優點 • 攜帶與使用方便 • 成本低廉 • 發行量由政府決定
三、各種紙幣發行制度 • 1.十足準備發行制度(100% reserve issue system) • (1)優點:穩定民心 • (2)缺點:紙幣發行量受限於現金準備量
2.固定保證準備發行制度(fixed fiduciary issue system) • 台灣未曾實施此制度 • (1)優點:可保證最低交易貨幣需求之貨幣供給量 • (2)缺點:缺乏彈性 • ---1884年英國之皮爾法案(Peel’s Act)規定:英格蘭銀行得以1,400萬英磅之政府債券為準備金,發行1,400萬英磅之銀行券。
3.最高發行制度(maximum issue system) • (1)優點:穩定民心 • (2)缺點:數量無法滿足社會交易需要
4.比例發行制度(proportional reserve issue system) • (1)優點:較上述制度更具伸縮性 • (2)缺點:在快速通貨膨脹或大量現金外流時期易成為貨幣供給之限制因素
5.伸縮性發行制度(elastic issue system) • 紙幣發行量隨經濟發展需要而增減
4.1金融體系之功能(圖.課本p53)---資金供給與需求之媒介,儲蓄與投資的橋樑4.1金融體系之功能(圖.課本p53)---資金供給與需求之媒介,儲蓄與投資的橋樑 • 1.金融:資金的流通/融通 • 2.金融中介機構:間接金融,不知資金供給或需求的雙方為誰,全部委由金融機構為媒介 • 3.金融市場:直接金融,資金供需雙方之道交易對象是誰並可決定交易對象
4.2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機構的分類 (1)貨幣機構:指依法得辦理支票存款進而創造貨幣供 給的金融機構(如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 (2)非貨幣機構:不得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如 信託投資公司,郵政儲金匯業局,人壽保險公司)
4.2金融體系結構-金融市場的分類 (1)貨幣&資本市場:以交易工具之期限為準,貨幣市場為一年或以下的短期有價證卷進行的交易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為一年以上或未定期的金融市場 (2)初級&次級市場:以有價證卷的新舊區分,初級市場也稱原始市場或發行市場,次級市場也稱流通市場或舊證卷市場 (3)集中&店頭市場:依交易場所區分,集中市場組成交易所(證卷交易所)
4.2金融體系結構-金融市場的分類 (4)債權&股權市場:依持有債卷者的權利性質區分,如持有公司債或成為股東 (5)國內金融&國外金融市場:依交易國境與交易貨幣區分 (6)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市場:依市場組織合法性區分,即地上金融(已納入管理的金融市場)&地下金融(黑市,未納入管理)
4.3金融市場之工具 • (一)短期信用工具 • 1.本票 • 2.支票 • 3.匯票 • 4.商業承兌匯票與銀行承兌匯票
(二)長期信用工具 • 1.股權工具 • 2.債權工具
(三)貨幣市場工具 • 1.國庫券 • 2.商業本票 • 3.可轉讓定期存單 • 4.銀行承兌匯票
(四)資本市場工具 • 1.政府公債 • 2.金融債券 • 3.公司債 • 4.股票 • 5.重購回協定 • 6.歐洲美元 • 7.開放型基金 • 8.封閉型基金
金融中介之功能 • (一)減少資訊成本 • (二)降低交易成本 • (三)分擔風險
(一)利率之定義 • 利率是使用資金的價格
利率的計算有單利與複利兩種 • 計算n期單利的本利和公式為: • A=C(1 + i x n) • 複利的計算公式為: • A=C( 1+ i )ⁿ
5.2 現值 • 把將來財富還原成今日價值,稱為現值。 • 還原的方式,用利率來折現
5.3殖利率 • 某債券於今日已有個市價,特定某時間到期亦有某市價,以此換算之利率稱為殖利率。
5.4報酬率 • 報酬率 = 資本利得率 + 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