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54 Views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进展. 黄性涛 ( 代表大亚湾国际合作组)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中国物理学会 2008 秋季学术会议 山东 济南 2008 年 9 月 19 日 - 21 日. 实验背景. 中微子振荡. 参数化混合矩阵( PMNS 矩阵,忽略了 Majorana 项):. 震荡规律的 6 个参数: 12 , 13 , 23 , Δ m 21 , Δ m 32 , δ CP. 大亚湾实验的主要物理目标: 测量 sin 2 2 13 至好于 0.01 的精度 (90%CL). 测量 13 的物理意义. 1 )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
E N D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进展 黄性涛 (代表大亚湾国际合作组)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中国物理学会2008秋季学术会议 山东 济南 2008年9月19日- 21日
中微子振荡 参数化混合矩阵(PMNS矩阵,忽略了Majorana项): 震荡规律的6个参数: 12, 13, 23,Δm21, Δm32, δCP 大亚湾实验的主要物理目标: 测量sin2213至好于0.01的精度(90%CL)
测量13的物理意义 • 1)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 • 2)对理解轻子与夸克之间的关系,研究比目前的粒子物理 • 标准模型更基本的大统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3)对解释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极为重要 • 如果sin2213>0.01,下一代长基线实验可以测定CP相角。 • 如果sin2213<0.01,下一代长基线实验不能测得CP相角。 • 4)与长基线实验共同确定混合参数,消除简并。 • 5)对中微子物理的未来提供了发展方向 • 是否要建中微子工厂或超级束流?
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在大亚湾核电站群附近,通过探测其核聚变过程中发射出的电子反中微子的消失,来精确测量中微子的混合角之一θ13。 • 通过优化选择远近实验点,建设地下实验室,以及自行设计的新型探测器,大亚湾实验可以在90%的置信度下,将sin22θ13测量到0.01的精度。 • 大亚湾实验是第一次由中国主导的大型基础科学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国际合作组由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美国、俄罗斯和捷克六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研究单位和大学的20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
欧洲 (3) (9) 俄国联合核子研究所, 俄国库尔恰托夫研究所 捷克查尔斯大学 美国 (14) (~75)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 ,乔治理工大学,伊利诺州理工学院 ,衣阿华州立大学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普林斯顿大学 ,伦斯勒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休斯敦大学 ,伊利诺州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辛州大学麦迪逊分校 ,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 中国 (18) (~127) 高能所,北师大, 成都理工大学,原子能院,中广核,东莞理工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交通大学,联合大学 ~ 211位研究人员 大亚湾国际合作组
国际竞争 Krasnoyarsk, Russia Braidwood, USA RENO, Korea D-Chooz, France Diablo Canyon, USA KASKA, Japan Daya Bay, China Angra, Brazil
为什么是大亚湾 • 功率11.6GW,2011年岭澳二期运行后,将达到17.4GW,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反应堆群。 Φν=1.9x1020 Pth(GW) s-1 距离大亚湾反应堆1公里处中微子的通量~2x1010cm-2s-1 • 反应堆中微子是测量θ13的最佳选择,因为其振荡只由θ13决定,不受CP相位角的干扰,从而弥补基于加速器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的不足。 • 大亚湾核反应堆群是世界上最强的中微子源之一,目前总热电大亚湾核电站紧邻高山,为建造地下实验室以屏蔽宇宙线导致的本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得到了核电厂的大力支持。
快信号:末态正电子和电子湮灭后发出两个能量大于0.5MeV的光子快信号:末态正电子和电子湮灭后发出两个能量大于0.5MeV的光子 慢信号:末态中子在掺钆液闪中慢化后被钆俘获,发出总能量8MeV的伽马光子 快慢信号延迟符合确定中微子事例 反电子中微子的探测 利用反β衰变测量反电子中微子:
实验设计 岭澳近点: 2个探测模块共 40 吨靶 500m至岭澳堆 顶层岩石覆盖: 112m • 通过近点与远点探测器进行相对测量,以消除与反应堆有关的系统误差 • 两个近点与一个远点探测器之间用隧道连接,共3100m • 事例率: ~1200/day 近点 ~350/day 远点 • 本底: B/S ~0.4% 近点 B/S ~0.2% 远点 远点: 4个探测模块共 80 吨靶 1600m 至岭澳堆 1900m 至大亚湾堆 顶层岩石覆盖: 350m 0% slope 0% slope 0% slope Access portal 大亚湾近点: 2个探测模块共 40 吨靶 360m至大亚湾堆 顶层岩石覆盖: 98m 8% slope
实验要点 • 以前的中微子实验误差为3~6% • Chooz 测量结果:sin2213<0.17 • 要达到0.01的精度,误差必须小于0.5% • 采用全同的探测器做远近相对测量 消除反应堆带来的~3%误差 • 足够的探测器屏蔽 • 去除天然放射性本底以及宇宙线带来的本底 • 减少事例判选条件,特别是不能依赖重建顶点 • 足够的岩石覆盖,减少宇宙线带来的本底 (大亚湾最好) • 远近探测器交换,消除探测器效率误差(只有大亚湾能实现) • 高功率反应堆、更大的探测器,减小统计误差(大亚湾世界第二) 大亚湾:反应堆误差0.1%,单个探测器误差 ~0.4%,本底误差 <0.3%
探测器总体设计 • 多模块反中微子探测器以降低误差并互相校验 • 多重宇宙线反符合探测器: • 两层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 顶层RPC探测器 • 总效率 > (99.5±0.25)%
完成隧道与实验大厅设计 • 隧道总长度约3100m • 三个地下实验大厅 • 一个地下装配大厅 • 一个地下水处理大厅
开工典礼 2007年10月13日,在深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破土动工,相关领导和嘉宾出席典礼并发表了讲话。
隧道工程 主隧道 • 2008年2月19日开始爆破作业 • 隧道挖掘正在进行中 土建隧道
反中微子探测器的总体设计 • 圆柱形,直径5米,高5.3米 • 装配完的空探测器总重31吨 • 液体灌装后总重110吨 • 三层同心圆柱结构: • 不锈钢外罐 • 装白油,厚0.488m,高4.976m • 内壁环放光电倍增管 • 内壁涂黑 • 外有机玻璃罐 • 装普通液闪,厚42.5cm,高3.97m • 内有机玻璃罐 • 装掺钆液闪,直径3.1m,高3.1m • 靶重20吨 • 外有机玻璃罐上下加反射板 • 钢罐顶盖提供各种接口
有机玻璃罐的设计 • 包括4m和3m的有机玻璃罐 • 工程设计已经完成,试制了原型 • 模拟研究了各种偏移和形变下对物理结果的影响 • 2008年5月开始招标,计划到2009年5月生产8套 原型 设计效果图 模拟研究
反射板 • 大亚湾的独创设计,在基本不降低探测器性能的情况下,可减少近一半的光电倍增管,大大地降低造价 • 采用有机玻璃板夹反射膜的三明治结构 反射板原型,高能所3号厅
200t Oil 200t LS 200t Gd-LS 掺钆液闪 • 掺钆液闪是实验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核探测技术的国际前沿。 • 高能所经过系统试验,率先采用异壬酸为配体配置钆的固体络合物,获得稳定、高质量的掺钆液闪,该配方已被大亚湾合作组确定为掺钆液闪的生产方案。 • 已完成固体络合物生产和现场混制的流程设计。 • 完成了液闪的混制、储存和灌装的总体方案与步骤: • 修建三个200吨的存储池(内衬方案还在调研) • 混制200吨掺钆液闪和普通液闪,注入存储池 • 依次灌装反中微子探测器 整个实验的关键:所有液闪均为同一批次,消除C/H和Gd/H的误差 固体络合物工艺流程图 地下液闪混制厅 配置液闪
光电倍增管 • 总共约需要3000个 • 反中微子探测器:192x8=1536 •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289x2+384=962 • 完成了包括底座、支架、高压信号分解器、电缆等的设计、审核和招标。 • 正在研制和准备批量测试系统以及现场测试工作。
自动刻度装置 定期定点自动刻度 三种刻度源: 68Ge, 252Cf, LED 已完成工程设计,开始研制模型 手动刻度装置 不定期全体积刻度 多种放射源 已完成设计和招标 刻度系统
探测器的组装与安装 • 大型净化间,中心探测器装配、清洁、测试 • 计划2008.7 建成,开始中心探测器装配 地面装配大厅
反符合探测器的总体设计 • 由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和RPC探测器构成。 • 对宇宙线muon总的探测效率达:(99.5±0.25)% • 两者互相可以进行探测效率的校正。 RPC探测器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 注满纯净水的八角形水池 • 使纯净水循环更容易 • 长x宽x高:16x16x10m3(远点),16x10x10m3(近点) • 中微子探测器排列中间,间距1m,保证被大于2.5m水层围绕。 • 水池分成内外层,分别排放8”PMT构成内、外(厚1m)水切伦科夫探测。 • 已完成支撑结构的设计和PMT的固定方案。 • 纯净水净化系统方案已基本确定。 • 水池内衬和顶部密封已有方案,即将决定。
RPC探测器 高压对探测效率的影响 • 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 • 每个模块2m2m,4层单气隙RPC室 • 在香港的地下实验室里验证本底与噪声 • 生产工艺基于BESIII发展的技术 • 完成了裸室设计 • 改进了生产与测试设备 • 改进了生产工艺 • 改进了质量管理体系 • 已经开始了裸室的批量生产。 阈值对效率的影响 裸室的设计 原型
在线系统 • 读取并记录所有子探测器的数据,物理事例, 探测器刻度事例与本底事例 • 实时监测数据获取系统状态和数据质量 • 已完成前端电子学读出板(FEE)的设计。 • 初步完成触发板(LTB)的设计。 • 正在高能所的小模型上进行试验。 数据获取系统 读出电子学和触发系统
离线系统 • 在高能所建立了由20台双核CPU服务器和10TB磁盘阵列组成的计算机集群。 • 开发了基于Geant4的模拟软件 • 国际中微子实验的模拟中第一次使用Geant4 • 基于高能所的小模型实验,完成和检验了完整的光学模型 • 满足和实现了探测器设计的模拟 • 建立了基于框架软件(Gaudi)的计算环境。 框架软件结构 宇宙线事例的模拟
。。。过去 •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评审 • 2007年3月,土建初步设计评审 • 2007年4月,核安全评审 • 2007年4月,美国能源部CD-1评审会 • 2007年8月,科技部对大亚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进行评审 • 2007年12月,科技部973项目中期总结和评估 • 2008年1月,美国能源部CD-2评审会 • 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实际设计 • 大亚湾实验正按计划进入紧锣密鼓的建造阶段
未来。。。 • 进度计划表: • 2008年11月:大亚湾近厅准备使用 • 2009年11月:大亚湾近厅开始物理取数 • 2010年7月:岭澳近厅开始物理取数 • 2010年12月:大亚湾远厅开始物理取数 。。。 “我们有信心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大亚湾实验的各项任务,取得科学成果” ——王贻芳,于973计划中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