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

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 郁琦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内容. 生殖轴 月经周期 女性一生各期. 生殖轴. 中枢皮层. ?. 下丘脑. 生殖内分泌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孕激素. 雌激素. 下丘脑 - 垂体.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联系 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功能 能分泌肽类激素的神经分泌细胞称为肽能神经元. GnRH.

ayas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性生殖内分泌基础 郁琦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2. 内容 • 生殖轴 • 月经周期 • 女性一生各期

  3. 生殖轴

  4. 中枢皮层 ? 下丘脑 生殖内分泌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孕激素 雌激素

  5. 下丘脑-垂体 • 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联系 • 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功能 • 能分泌肽类激素的神经分泌细胞称为肽能神经元

  6. 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LRH)是十肽激素,其化学结构为: (焦)谷-组-色-丝-酪-甘-亮-精-脯-甘-NH2 •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释放促性腺激素 • 下丘脑释放GnRH的特脉冲式释放,因而造成血中LH与FSH浓度也呈现脉冲式波动

  7. FSH、LH • FSH: • 糖蛋白激素 • 分子量33000 • 刺激卵泡发育最主要的激素、促进雌激素的分泌 • LH: • 糖蛋白激素 • 分子量28000 • 刺激排卵、维持黄体功能,促进雌孕激素的分泌

  8. FSH的作用 • 早卵泡期募集卵巢内窦状卵泡群 • 促使分泌卵泡液使卵泡生长发育 • 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使E2合成与分泌 • 参与调节优势卵泡的选择与进一步发育 • 低水平时促使非优势卵泡的闭锁退化

  9. LH的作用 • 卵泡期:为E2的合成提供底物-雄烯二酮 • 排卵前:血LH峰能促使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及排卵 • 黄体期:低水平LH支持黄体的功能,促使P及E2的合成分泌

  10. 垂体Gn分泌的调控 • 受下丘脑GnRH及卵巢雌、孕激素的综合调控 • 卵巢雌激素对垂体有正、负反馈的双重调节作用 • 负反馈 •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LH、FSH水平高 • 补充雌激素后,LH、FSH释放受抑制 • 正反馈:晚卵泡期,一定浓度雌激素的作用下,形成血清LH和FSH高峰

  11. 雌、孕激素的合成 性激素生物合成途径 胆固醇 途径 5 4 孕烯醇酮 途径 17α-羟孕烯醇酮 孕酮 17α-羟孕酮 脱氢表雄酮 雄烯二酮 雌酮 睾酮 卵巢在FSH和LH的作用下分泌甾体类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二醇

  12. 雌激素合成的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 雌激素合成 由卵巢的卵泡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在FSH和LH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LH FSH 胆固醇 雄烯二酮 雄烯二酮 雌酮 睾酮 雌二醇 睾酮 芳香化酶 卵泡膜细胞 颗粒细胞

  13. 类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和相关酶 胆固醇 17  羟 化 酶 11  羟 化 酶 孕烯醇酮 孕酮 21  羟 化 酶 11去氧皮质酮 皮质酮 醛固酮 17、20碳链裂解酶 17羟孕稀醇酮 17羟孕酮 11去氧皮质醇 皮质醇 芳 香 化 酶 去氢表雄酮 雄稀二酮 雌酮 5 还 原 酶 双氢睾酮 睾酮 17雌二醇

  14. 雌激素 • 雌二醇(E2)是体内发挥雌激素活性的主要雌激素 • 从青春前期起,卵巢合成与分泌E2量逐渐增加。在达到20pg左右,启动女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 • 在育龄期(HPO轴成熟期)卵巢合成和分泌的E2占全身总量的95%

  15. 女性一生雌激素水平的改变

  16. 雌激素 • 在每个周期中,随着卵泡的发育,E2产量逐渐增加 • 早卵泡期E2平均为40pg/mL • 排卵前达到峰值,约300~400pg/mL • 黄体中期200~300pg/mL • 与孕酮共同作用于子宫内膜接纳受精卵 为维持生殖能力,需要周期性的 高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

  17. 雌激素 • 育龄期 每日产生60-600 μg E2 • 绝经后 每日产生15-25μg E2

  18. 雌激素的代谢 • 雌激素在血中大部分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或白蛋白结合,游离部分仅占1~3% • 雌激素及甲状腺素促进SHBG的合成,雄激素则起相反的作用

  19. 雌激素的代谢 • 雌二醇和孕酮主要在肝降解,雌三醇是雌二醇主要代谢产物 • 雌三醇亦有雌激素作用,其作用强度远小于雌二醇但大于雌酮 • 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随尿排出体外

  20. 雌激素的全身作用 大脑 眼睛 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存在于全身几乎所有组织中,对全身所有系统都有作用 牙齿 血管舒缩症状 骨骼 心脏 乳房 结肠 尿道 皮肤

  21. 雌激素主要生理作用 • 生殖功能 • 周期性变化,与垂体Gn的正负反馈 • 高浓度 • 非生殖功能 • 性征发育——低浓度雌激素 • 器官生理功能——持续性低浓度

  22. 雌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 促进乳腺发育 • 使全身脂肪和毛发分布具有女性特征 • 音调较高 • 骨盆宽大,臀部肥厚

  23. 雌激素对子宫的作用 • 增加子宫的血液供应 • 使肌层增厚,子宫增大,提高肌层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 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增殖,持续刺激可使子宫内膜增生

  24. 子宫颈管腺体黏液分泌 • 量增多 • 水份盐类及糖蛋白增加 • 拉丝度好 • 涂片有羊齿状结晶 • 有利于精子的存活及穿透 宫颈黏液羊齿结晶

  25. 雌激素生理功能 •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收缩使管腔上皮细胞分泌增加及纤毛生长 • 阴道:促进阴道粘膜增厚及成熟,角化细胞增多细胞内糖元储存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使阴道pH值呈酸性 • 外阴:促使大、小阴唇色素沉着及脂肪沉积 • 卵巢:雌激素可能调节卵母细胞胞浆的成熟、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下丘脑垂体: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有正、负反馈的双重调节作用

  26. 雌激素与阴道上皮 正常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缺乏

  27. 雌激素对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 膀胱及尿道:增加黏膜厚度、肌层张力及功能的完整性 • 增加盆底组织的弹性

  28. 雌激素对乳腺的生理功能 • 促使乳腺基质及腺管的生长发育,乳晕着色 • 通过刺激垂体泌乳素的分泌,促进乳汁生成

  29. 雌激素的代谢功能 • 促进肝内多种蛋白质(SHBG,CBG,肾素底物等)的合成 • 促使体内脂肪呈女性分布 • 通过肝脏改善血脂成份 • 糖代谢

  30. 保持骨量 雌激素对骨骼的功能 儿童期 雌激素能促进长骨生长,加速骨成熟,使骨垢闭合 成年期 • 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抑制骨吸收及骨转换 • 促进1,25(OH)2维生素D的生成,增加肠钙的吸收 • 促进降钙素的合成与分泌

  31.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 改善血脂成份 • 抑制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扩张血管,改善血供 • 维持血管张力,保持血流稳定

  32. 雌激素对大脑的生理功能 •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与再生 • 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发育及突触的形成 • 促进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

  33. 雌激素对皮肤的生理功能 • 雌激素能使真皮增厚,结缔组织内胶原分解减慢 • 使表皮增殖,弹性及血供改善

  34. 孕激素代谢 • 由排卵后的黄体合成 • 孕酮在血中约有48%与CBG结合,约有5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为游离型 • 主要在肝降解 • 孕二醇是孕酮的主要降解产物 • 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随尿排出体外

  35.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孕酮受体含量受雌激素调节,其绝大部分作用都必须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 • 促使在雌激素作用下增生的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发生分泌期的变化 ,有利于孕卵着床在子宫腔的生存和着床 • 着床后促进子宫基质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

  36.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防止子宫收缩,保持胚胎生长的环境 • 使宫颈粘液减少而变稠,粘蛋白分子弯曲,交织成网,使精子难以通过 •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 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 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孕激素主要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并在妊娠后为泌乳作用好准备

  37.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前先出现短暂降低 • 而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一直维持在此水平上 • 临床上常将这一基础体温的双相变化,作为判定排卵的标志之一 •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38. 卵巢的主要生理功能 • 每个月排出1~2个卵细胞 • 分泌性激素及多种肽类物质 • 第二性征及生殖道的发育 • 受精及孕卵着床 • 早期胚胎的发育 • 参与全身生理功能

  39. 月经及月经周期

  40. 月经 月经: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被划分3个阶段: 卵泡期:一批新卵泡被征集、生长最后发育成为成熟卵泡 排卵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熟并发生排卵 黄体期:黄体形成,并产生和分泌性激素为着床做准备

  41. 正常月经周期的临床表现 • 周期平均为31天,范围21~35天 • 经期平均为5天,范围为3~7天 • 失血量,平均约35ml,范围为20~60ml • 经期第2~3天最多 • 经血色鲜红或稍暗,粘稠而不易凝固 • 可产生下腹坠胀、腰骶部酸胀感觉

  42. 月经周期的起止日期 • 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为本次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 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为本周期的最末一日

  43. 月经的成分 • 血成分: • 70%来自血管出血 • 5%来自细胞渗出 • 25%来自静脉破裂回流 • 细胞成分:内膜组织碎片,血管与基质 • 组织液

  44. 内膜出血机制 • 血管收缩假说(Vasoconstrictor Hypothesis) • Markee的研究(1940):出血改变主要在内膜层 • 血管收缩物质 • 前列腺素 • 内皮素 • 炎性假说(Inflammation Hypothesis) • Finn(1986)在80年代中期提出 • 炎症的特征:组织水肿,募集炎性细胞到局部与释放炎性前细胞活素 • 月经出血是炎症过程

  45. 基础 体温 垂体 激素 卵巢 激素 卵巢 内膜 月经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月经 LH FSH 孕激素 雌激素 卵泡 黄体 天数 1 14 28 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

  46. 卵巢功能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 卵泡期:一批新卵泡被征集、生长最后发育成为成熟卵泡 • 排卵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成熟并发生排卵 • 黄体期:黄体形成,并产生和分泌性激素为着床做准备

  47. 早卵泡期 • 血清FSH水平升高 • 卵巢内一组窦状卵泡群被募集

  48. 中、晚卵泡期 • 被募集的发育卵泡群中,FSH阈值最低的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 • 优势卵泡分泌的E2,反馈抑制垂体FSH的分泌,使其它卵泡退化 • 优势卵泡的体积增大,颗粒细胞越多,E2水平越高

  49. 排卵期 • 排卵前E2高峰促成正反馈,出现血LH和FSH峰 • 血LH和FSH峰后约36小时发生排卵 • 卵细胞排出的具体机制不清 • 纤溶酶激活 • 前列腺素及组织胺至卵泡最薄处血管收缩 • 局部平滑肌纤维收缩

  50. 卵母细胞排出、受精及转运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