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00 Views
第一章. 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 研究的目的和價值在發掘知識並解決問題,解決前人未曾解決的問題。 就方法論 ( methodology) 而言,人們從事的研究,不外乎異中求同及同中求異,前者是在大量資料中發現其間的共同性 ( nomothetic) ,例如烏龜、蛇、蜥蜴等爬蟲類都有相同的特徵 ──「鱗片」;而後者則是發現其間的異質性 ( idiographic), 像男女兩性在某些行為就有差異 (女人無錢會使壞,男人有錢才會使壞),例如女性使用無衝突式之毒藥來殺害親人的比例是男性的5倍。. 「研究」最根本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系統的探索以提供資訊、解決問題為目的」。
E N D
第一章 社會科學研究法簡介
研究的目的和價值在發掘知識並解決問題,解決前人未曾解決的問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在發掘知識並解決問題,解決前人未曾解決的問題。 • 就方法論 (methodology) 而言,人們從事的研究,不外乎異中求同及同中求異,前者是在大量資料中發現其間的共同性 (nomothetic) ,例如烏龜、蛇、蜥蜴等爬蟲類都有相同的特徵 ──「鱗片」;而後者則是發現其間的異質性 (idiographic),像男女兩性在某些行為就有差異 (女人無錢會使壞,男人有錢才會使壞),例如女性使用無衝突式之毒藥來殺害親人的比例是男性的5倍。
「研究」最根本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系統的探索以提供資訊、解決問題為目的」。「研究」最根本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系統的探索以提供資訊、解決問題為目的」。 • 研究是一門「問題」的學術,旨在發現 (非「創造」) 有用的知識。
研究的態度 • 開放的態度 • 不要只在二手、三手資料或前人的身上找答案 • 要具有反對、批判「刻板印象者」、「權威把持者」等的勇氣。 • 要能夠面對自己的缺失,具有「自我批判」的反省能力,反思的平衡。 • 面對批評時要有「好意」的認知和「感恩」之心的「先驗預設」。
未瞭解對象的目的和優點之前,不必急著強調對象的缺失。未瞭解對象的目的和優點之前,不必急著強調對象的缺失。 • 發現自己研究所得的結論與前人不同時,應該堅持到底。 • 研究者不可滿足於現有既存的答案,應該學習從「多元角度」觀察問題的態度
1.1 研究法的種類及比較 • 人類求知的方法可以分為實證的方法 (empirical method) 以及非實證的方法 (nonempirical method) 兩大類。實證亦即建立在人類感官所獲得經驗 (experience) 的基礎上,而實證的方法包含了科學方法 (McBurney, 1994)。 • 科學研究的方法可以分為方法論 (methodology) 以及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兩個層次。方法論主要涉及的事物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設、邏輯以及原理;研究方法所指的則是從事研究工作所實際採用的程序或步驟
1.1.1 研究法的分類 一、Alavi研究策略分類架構 • Alavi和Carlson提出一個資管研究策略的分類架構,首先把文章分為實證 (empirical) 研究和非實證 (nonempirical) 研究這兩個大類,然後把實證類分為事件或過程 (event/process) 以及物件 (object) 2類,而把非實證類分為概念導向 (conceptual orientation)、闡述 (illustrative) 及應用概念 (applied concepts) 等3類 • 非實證方面的文章都比較著重在概念、架構 (framework) 以及推論,而不是在有系統的觀察,非實證方面的文章主要在強調概念而不是資料與觀察,是故偏重在概念導向的文章都會敘述一些架構、模式、理論
二、Buckley研究策略分類架構 • Buckley所提的研究方法架構中,分成意見調查 (opinion)、實證 (empirical)、檔案以及分析 (analytic) 這4種研究策略,然後意見調查研究再分為個別 (individual) 和群體 (group) 等2種;實證研究分為個案 (case)、實地 (field) 以及實驗室 (laboratory) 等3種,檔案研究細分為初級 (primary)、次級 (secondary) 以及實物 (physical) 等3種
1.1.2 研究思考的過程 • 研究思考的過程可分為歸納法 (induction) 與演繹法 (deduction) 兩種。歸納法是由資料中找出一般性的法則,演繹法是由已知事實或理論來推導出新的理論或個案。我們常見的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及彙總 (meta) 法均屬歸納法的一種,而數學模式推導、系統建構則屬演繹法。
演繹法的推論程序:理論 → 假設 → 接受或駁斥假設。可見,演繹法是指觀察現象,以取得基本認識,進而建立經濟法則或理論。例如,亞當斯密 (Adam Smith) 觀察:人類都有利己之心 (greedy),進而發現最大效用理論。 • 歸納法的推論程序:觀察 → 尋找模式 → 達成結論 → 結論解釋事實 → 事實支持結論。演繹法是從一項通則的陳述出發,再根據邏輯推論之法則,來獲得一項個別性的陳述 (強調「通則 → 個別」)。
1.2 各研究法的適用性 (一)研究問題的本質 • 例如,要瞭解受訪者的滿意度,則需要實際的調查資料,因此可用調查法或實驗法。但若要瞭解系統開發成本的估算,則可採用調查法或模式推導法。 (二)相關研究資料的可取得性 • 歸納法就需充裕的原始資料,而演繹法則需足夠的事實前提或理論。 (三)研究程序的嚴謹性要求 • 不同研究法其程序結構性及控制度自然不同 (四)研究結果的效度 • 不同研究法有其不同的內部、外部效度
1.2.1 個案研究法的適用性 • 所謂「個案」就是個別的案例,既為個別就有特殊性,亦自失其概括性 • 一般研究的功能有4個層次:瞭解、解釋、預測及控制。因此個案研究的功能偏重在「客觀事實的瞭解」及「主觀的解釋」。 • 個案研究法較適合當前較新的、未曾有許多人研究過或無堅強理論的研究問題,且是自然現實環境所衍生的問題。
1.2.2 調查研究法的適用性 • 適用於大大小小的各種群體,透過群體來選取樣本進行調查,以發現社會的與心理的諸多變數彼此影響的情形、分配狀況及相互關係,因此又可稱「樣本調查法」
1.2.3 實驗法的適用性 • 又稱為實驗觀察法,它是在妥善控制的情境下,探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因此它可說是各種實證研究法中最科學的方法。 • 實驗研究本身具有下列兩項優點 一、最適用於因果關係的探討 二、最嚴謹、最科學
1.2.4 個案研究、調查研究及實驗研究三種研究法的綜合討論
1.6.1 知識論 (認識論、知識學) • 知識論 (epistemology ; theory of knowledge)所要探討的,並非「個別」的知識,而是「普遍意義」之知識。諸如:有關知識的起源、性質、限制、條件與方法……等等,都是知識論所關心的課題。 • 廣義的「知識論」包括廣義邏輯學 (即方法論,包括範疇論及科學方法) 與知識論 • 狹義的「知識論」只是指知識論或認識論本身,它將研究知識的方法學或其形式原理予以排除。
1.6.2 「知識」的定義 • 知識是指事物特性的一般關係,它代表事物特性之規律性 (regularity),旨在將事物特性一般化 (generalized) 及觀念化 (conceptualized),故在觀念轉變成知識時,會有些命題 (proposition) • 人類求知的基本動機是「to know」,發現 (discover) 知識,而非創造 (create) 知識。 • 科學研究的方法可以分為方法論以及研究方法兩個層次。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設、邏輯以及原理,研究方法所指的則是從事研究工作所實際採用的程序或步驟
1.6.3 知識的來源 一、 獲得知識的方法問題 • 知覺 (perception):感覺知覺的方法 • 理性 (reason):理性推論的方法 • 直覺 (intution):直接把握而非間接推論的方法 二、先天和後天的問題 • 理性主義者 (rationalist),如法國學者笛卡兒等人,認為我們人有「先天的」(innate) 觀念,經驗主義者 (例如,洛克等人) 則主張人心如「白板」(tabula Rasa),一切知識都是後天或經驗的,沒有什麼天生的觀念。
總體來說,知識的產生大致可分為下列4個來源:總體來說,知識的產生大致可分為下列4個來源: • 來自「神祕」說 (mystical approach):透過靈媒、宗教、祭祀 (超自然事件)、傳說……來產生知識。 • 來自「權威」說 (authoritarian approach):例如,古代「趙高指鹿為馬」、「孔子曰」、「國父說」、君主制度的皇帝、官僚體系中官大學問大 • 理性推演 (pure rationality):理性產生知識須嚴格遵循邏輯的形式及規則來獲取知識的整體性
科學方法:科學研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基本假設之上,科學家透過這些假設的驗證來產生知識。科學方法具有下列四項特性:科學方法:科學研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基本假設之上,科學家透過這些假設的驗證來產生知識。科學方法具有下列四項特性: (1) 要避免主觀,確保客觀。 (2) 強調可重複性。 (3) 避免違反邏輯的思考。 (4) 「重複」是為了要使往後每次研究可做些微的變動,來逐漸擴展原理論的範圍
1.7 科學 • 科學 (science) 可依據研究對象,分為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兩大類,自然科學著重「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的關係研究,而社會科學著重「人與人」及「人與物」之間的關係研究。
1.7.1 科學的定義 • 科學的靜態定義是「現有的定律、知識、假設與原理」;動態的定義不只是指知識定律的本身,而是指符合「某些條件」的方法論,所謂「某些條件」係指科學的兩大支柱: (1) 言之成理,要邏輯思考。 (2) 符合我們的觀察或實證研究。
1.7.2 社會科學研究三大基礎 • 理論:提供邏輯演繹的基礎,使能「言之成理」。 • 資料收集:處理觀察的事宜。 • 資料分析:為邏輯推論所得的假設,利用觀察所得的資料加以證實,以尋找可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