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二堂课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二堂课. 2013 年 9 月 27 日(星期五).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第二堂课,主要是讲述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发展概观,简略说明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基本性质,即它们的“现代性” (Modernity) 和“后现代性” (Post-Moderntiy) ,同时,也概略分析它们的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历史特征。.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概观. 20 世纪之后的西方人文艺术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到“ 现代性 ” 和“ 后现代性 ” 两大范畴;它们集中反映了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自 19 世纪末至今所呈现的主要特征。. 现代性的提出.

az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代西方人文 艺术思潮 第二堂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第二堂课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2.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第二堂课,主要是讲述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发展概观,简略说明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基本性质,即它们的“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tiy),同时,也概略分析它们的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历史特征。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第二堂课,主要是讲述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发展概观,简略说明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基本性质,即它们的“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tiy),同时,也概略分析它们的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历史特征。

  3. 当代西方人文艺术思潮概观 20世纪之后的西方人文艺术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到“现代性” 和“后现代性” 两大范畴;它们集中反映了西方现代社会文化自19世纪末至今所呈现的主要特征。

  4. 现代性的提出 • 现代性(Modernity)是与古典(Classics)或古典主义(Classicism)相比而言 • 古典、经典或古典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为自身的主体性及其创造活动规定标准,并把标准固定化、模范化、神圣化 • 现代性的基本精神是使自身的主体性,脱离各种规则和标准的约束,能使自身决定自己的主体性,也由自身决定自我创造的方式

  5. 人的概念的核心价值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的西方人文艺术思潮,都是以不同的人的特定界定及其人文主义特殊形态作为思想基础。 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潮的演变,必须掌握作为其核心的“人”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文主义特殊类型。

  6. Human beings are invented and created by human beings themselves “The human race has invented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our shared cultural heritage, although such invention is not very apparent at first sight. ” (L‘humain est bien une invention des hommes, qui repose sur notre héritage historique partagé, mais n’est pas une évidence pour autant.) ---- Pascal Picq, contemporary French anthrologist and philosopher

  7. 回顾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曾经出现过三次紧密地与“人”的概念危机相关连的大规模社会文化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三个现代性:回顾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曾经出现过三次紧密地与“人”的概念危机相关连的大规模社会文化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三个现代性: (1)第一现代性-启蒙时期(16-18世纪) (2)第二现代性-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 (3)第三现代性-后现代时期(20世纪后)

  8. 第一现代 • 第一现代性 开创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前夕及初期,即在16世纪左右。当时,刚刚形成的资本主义需要确立一种不同于中世纪社会文化制度的新文化及新社会制度。向中世纪的神权挑战而提出“人的自然权利”的口号:具有个人主体性的“人”,拥有天生自然的基本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古典时期”(L’Âge classique),各种自然权利论应运而生,强调人的自然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9. 环绕着人的主体性及其自由、平等的自然权利,哲学上就出现了笛卡尔的意识哲学(LA PHILOSOPHIE DE LA CONSCIENCE)及其他的英法等国思想家们所提出的自然法理论;这又可以被称为“第一现代性时期”的人性论及由此引起的文化危机。福柯曾在他的《古典时期的疯狂的故事》生动地描述这个时期整个意识形态以及生物科学等新兴自然科学,将“人”区分为“正常”和“异常”(ANORMAL)的基本策略,说明当时所谓人的自由以及自然基本权利的真正社会意义及其虚伪性

  10. 这一时期以18世纪启蒙运动(L’Âge des Lumières;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作为高潮。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为人性和人权作辩护和论述,建构了许多新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进一步显示出现代哲学、认识论以及自然科学等各种“现代论述”体系,为新的社会制度造就和培训一种符合新社会规范和社会法制的“人”。“理性”及其三大标志“科学”、“法制”和“道德”,成为判断真理、正义和善恶的唯一标准;一切有关“人”的论述,不管是科学论述、哲学论述、还是政治论述、道德论述,都是以建构有利于巩固所谓“合理”的新法制统治为中心目的。

  11. 康德指出:“人实际上在其自身中发现一种将其自身同其它一切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能力,这就是理性。......一个理性的生存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一种理智,不只是隶属于感性世界,而更是隶属于理智世界。因此,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自身,同时,也可以由此而类推地知道他的一切能力的运作规则以及他所有行动规则。第一,就他隶属于感性世界而言,人自身是服从于自然的法规(他律);第二,就其隶属于理智世界而言,人是生活在独立于自然的规则之中,而这些规则并不是立足于经验,而是仅仅立足于理性”(《实践理性批判》德文版:197-198)。康德指出:“人实际上在其自身中发现一种将其自身同其它一切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能力,这就是理性。......一个理性的生存者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一种理智,不只是隶属于感性世界,而更是隶属于理智世界。因此,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自身,同时,也可以由此而类推地知道他的一切能力的运作规则以及他所有行动规则。第一,就他隶属于感性世界而言,人自身是服从于自然的法规(他律);第二,就其隶属于理智世界而言,人是生活在独立于自然的规则之中,而这些规则并不是立足于经验,而是仅仅立足于理性”(《实践理性批判》德文版:197-198)。

  12. 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有道德上的自律,是因为人不同于一般的生命体,他是具有合目的性的‘目的自身’。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有道德上的自律,是因为人不同于一般的生命体,他是具有合目的性的‘目的自身’。 作为具有“纯粹意志”的理性的人,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或强制性的因素,就可以实现自己向自己发出普遍有效的命令,很自然地遵循着“实践理性”的原则。康德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康德说:“自律(Autonomie)是人性和一切有理性的事物的尊严的基础。”对这种尊严的尊重,要求不把人看作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永远同时地是目的本身。

  13. 第二现代性从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经历工业革命后的蓬勃发展,那些最敏感和最有思想创造能力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及哲学家们,如德国的马克思、法国的波德莱尔和德国的尼采等人,最早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及文化的双重矛盾性、悖论性、双重性格和双重面貌:既有积极推动和维护人权的面向,又有侵犯和破坏人权的消极倾向;既是推崇科学的,又是最野蛮的;既是推崇法制的,然而又是最伪善的。于是,马克思、尼采和波德莱等人便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文化的浪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所谓“现代性”思潮。第二现代性从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经历工业革命后的蓬勃发展,那些最敏感和最有思想创造能力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及哲学家们,如德国的马克思、法国的波德莱尔和德国的尼采等人,最早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及文化的双重矛盾性、悖论性、双重性格和双重面貌:既有积极推动和维护人权的面向,又有侵犯和破坏人权的消极倾向;既是推崇科学的,又是最野蛮的;既是推崇法制的,然而又是最伪善的。于是,马克思、尼采和波德莱等人便掀起了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文化的浪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所谓“现代性”思潮。

  14.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15. 福柯主张将现代性理解为某种特定的态度,而不是特指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他说:“借用康德的说法,我想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更多地当作某种态度,而不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想说的是对于现实的某种关系的模式。这种对于现实的关系模式,是由某些人自愿作出的选择。同时,所谓现代性也可以当作是思考和感觉的一种方式,当作是行动和举止的一种方式,它同时表示某种从属关系,并作为一种任务表现出来。所以,也很像希腊人所说的那种情态、德性。因此,与其想要把‘现代时期’同前现代或后现代时期区分开来,不如更好地探索现代性的态度,…”(Foucault, Dits et ecrits, IV, Paris, Gallimard, 1994: 568)。

  16. 在波德莱尔身上显示的‘现代性态度’,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就是所谓与传统断裂以及创新的情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这是一种在激烈变动的时代中,同传统决裂,为过去的一切感到不可忍受而精神失控、并处于酒醉昏迷状态中。这又是一种不断更新、并敢于创造空前未有新事物的冒险精神。波德莱尔自己曾经把这种‘现代性的精神’简称为‘昙花一现性’、‘瞬时即变性’和‘偶然突发性’(le transitoire, le fugitif, le contingent)(Baudelaire, C. 1976: tome II, 695)。

  17. 第三现代性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有一部分思想家称之为“后现代性”。但不管是“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也不管是那一时期的“现代性”,都同“人”的范畴及其理论紧密相关。从20年代末兴起的德国法西斯势力,在短短20年内的所有倒行逆施,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西方传统所谓人性的“非人性”面向。这是近代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现代性”,也是近现代文化最终面临被彻底颠覆的关键时期。当代法国思想家所提出的各种被冠以“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新理论,试图采取最彻底的批判方式去颠覆自16世纪以来所发展的各种本体论、认识论及现代科学论述典范。第三现代性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有一部分思想家称之为“后现代性”。但不管是“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也不管是那一时期的“现代性”,都同“人”的范畴及其理论紧密相关。从20年代末兴起的德国法西斯势力,在短短20年内的所有倒行逆施,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西方传统所谓人性的“非人性”面向。这是近代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现代性”,也是近现代文化最终面临被彻底颠覆的关键时期。当代法国思想家所提出的各种被冠以“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新理论,试图采取最彻底的批判方式去颠覆自16世纪以来所发展的各种本体论、认识论及现代科学论述典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