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93 Views
2. 儿行千里母担忧. 学唱京剧. 儿行千里母担忧. 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以下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 《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 唱段二: 《 猛听得金鼓响 》 唱段三: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 唱段四: 《 趁夜晚出奇兵 》 唱段五: 《 猛志在胸催解缆 》 唱段六: 《 军民鱼水情 》. 导入. 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点、嗓音特点、表演风格等). 生行. 旦行. 作品介绍.
E N D
2 儿行千里母担忧
学唱京剧 儿行千里母担忧
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以下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 唱段六:《军民鱼水情》
导入 生行与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点、嗓音特点、表演风格等) 生行 旦行
作品介绍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老师范唱前半段,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字的发音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呢?老师范唱前半段,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字的发音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呢?
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注意读准标了拼音的字。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注意读准标了拼音的字。
在老师指导下做以下两条发声练习。 ●波浪音: 请学生坐好,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的动作,用“ ”和“ ”做母音进行练习。 ●螺旋音: 请学生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 “ ……”。
老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老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 1 2 3
老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前半段,注意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老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前半段,注意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 1 2 3
随伴奏完整演唱前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随伴奏完整演唱前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1 2 3
老师范唱后半段,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字的发音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呢?老师范唱后半段,请同学们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字的发音与平时说话不一样呢?
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注意读准标了拼音的字。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注意读准标了拼音的字。
老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老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 4 1 5 2 3
老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老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 4 1 5 2 3
随伴奏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随伴奏完整演唱后半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4 1 5 2 3
随伴奏演唱完整唱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随伴奏演唱完整唱段,注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1 2 3
7 4 8 5 6
音乐知识 传统京剧的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 武场 住头 锣鼓点的一种,通常用于唱段的终止、念白的段落或加强语气,以及配合台上的小动作。 京胡 京二胡 小三弦 月琴 板鼓 大锣 小锣 铙钹
学习京剧的锣鼓经:大锣住头。跟随老师边打节奏边朗读大锣住头。学习京剧的锣鼓经:大锣住头。跟随老师边打节奏边朗读大锣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