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 修 二 教学建议 南京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 修 二 教学建议 南京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1 .精神支柱:我与地坛 / 最后的常春藤叶 2 、生命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鸟啼. 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珍爱生命,珍爱一切生命.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专题内涵: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珍爱生命 呈现方式:文本研习 核心文本:我与地坛 / 最后的常春藤叶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 .史铁生有没有想过自杀?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 .史铁生为什么整天要往园里去? ( 史铁生、园 )

baaki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 修 二 教学建议 南京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 修 二教学建议南京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 修 二教学建议南京外国语学校 谢嗣极

  2.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1.精神支柱:我与地坛 / 最后的常春藤叶 2、生命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鸟啼 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珍爱生命,珍爱一切生命

  3.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专题内涵: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珍爱生命 呈现方式:文本研习 核心文本:我与地坛 / 最后的常春藤叶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 1.史铁生有没有想过自杀?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1.史铁生有没有想过自杀?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史铁生为什么整天要往园里去?(史铁生、园) 3.史铁生在园中“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想“我为什么要出生”,“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是什么最后让史铁生明白的?

  5. 4.从第二部分可看出史铁生怎样的思想情感?4.从第二部分可看出史铁生怎样的思想情感? 5.史铁生去园中后,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6.史铁生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6. 最后的长春藤叶 1.苏艾、琼珊、贝尔曼、医生,如果按人物的重要性编号,谁是一号主人公?下面的三位依次怎么排? 2.这四个人物在小说中各有什么作用?

  7. 3.从“精神支柱”这一话题看,如果只允许分析两个人物,你选哪两个分析?3.从“精神支柱”这一话题看,如果只允许分析两个人物,你选哪两个分析? 4.琼珊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5.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8. 假如给我三在光明 1.假如你只有最后的三天光明,最后三天你用来看什么? 2.海伦·凯勒是怎样利用她获得的三天光明的?概括说明这三天里她都看了些什么? 第一天看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朋友:老师、朋友、婴儿;狗、马;室内的各种小东西、书、森林; 第二天看人与自然的历史: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戏剧;

  9. 第三天看日常世界:俯视纽约、散步第五大街、环城游览。第三天看日常世界:俯视纽约、散步第五大街、环城游览。 3.这三天看的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4.引言和结语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对比的方法收到的效果。 6.海伦·凯勒歌颂的是什么?

  10. 鸟啼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拎起全文的词。 变化: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季节变了,鸟啼声变了,景物变了 2.选择其中的一种变化,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变化的。 3.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变化引出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5.抒情、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11. 写作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 1.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什么,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2.史铁生的文章、经历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3.劳伦期从鸟啼声中听出了什么?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你有什么启发? 5.读《最后的长春藤叶》你有什么收获?

  12.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从学过的课文中让学生自选或教师提供片断进行赏析。 如《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第七节,第二部分第二节。 《最后的长春藤叶》的结尾。 提供与现实结合密切的题 如频繁出现的煤矿事故为什么不能得到遏制?斑马线为什么成了夺命线?

  13.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1、遭遇战争:《一个人……》《流浪人……》 2、黑暗中的心迹:安妮日记 3、历史画外音:图片两组 战争的灾难 战争的反思 和平的愿望

  14. 这一专题综合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呈现方式。这一专题综合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呈现方式。 “遭遇战争”用文本研习法, “黑暗中的心迹”用问题探讨法, “历史画外音”用活动体验法。

  15. 一个人的遭遇 1.如果让你来分析这篇小说,你从哪方面入手? 2.小说所写主人公哪些遭遇是你猜到的?哪些你没有猜到?为什么猜到了?没有猜到的回头看看,前文有预兆吗?(小说悬念) 3.凡尼亚确信索科洛夫就是他的爸爸吗?有没有怀疑过?为什么? 4.小说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5.索科洛夫最痛苦的是什么?最幸福的是什么?

  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你读这篇小说时是觉得烦,不少地方想跳过去呢,还是放不下,就想弄清楚结果?(悬念) 2.小说中有一句话“这一切都不是证据”,他在寻找什么的证据?他在什么时候对被抬到的这一地方有了猜测?

  17. 3.战争永远是悲剧,这篇小说是怎么来反映这一悲剧的?3.战争永远是悲剧,这篇小说是怎么来反映这一悲剧的? 美术学校——战地医院 学生——战士、伤员 害人始——害己终 洗脑始——身残终 4.小说的题目有什么意义?

  18. 希特勒宣扬,强者必须统治弱者不能与弱者混杂,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伟大。只有天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奴役和践踏他人,是维持自己民族优越的方式。希特勒宣扬,强者必须统治弱者不能与弱者混杂,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伟大。只有天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奴役和践踏他人,是维持自己民族优越的方式。 希特勒最容易控制的就是青少年,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年往往没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学校和老师教育的影响,也非常易盲目崇拜强权与领袖。 ——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

  19. 安尼日记 1.安妮说“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阅读日记,看看安妮日记的特点是什么? 2.安妮写了两年日记,这里仅选了九则,内容各有什么侧重? 3.观看几部反映战争的国产影片,分析我们战争片的视角。 推荐《拉贝日记》、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王炎《奥斯威辛之后》

  20. 图片两组 1.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的细节 2.仔细观察图片,解说每一则图片的内容。 3.将这些图片的顺序重新编排,加上一定的画外音,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1. 1943年10月4日德国冲锋对的领导希姆莱对内部军官说:“杀死犹太人对我们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任务。只有冲锋队才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排列着的尸体。这是我们的历史从来没有被书写过的光荣的一页。我们有这样的道德权利去摧毁那些会摧毁我们的人。” ——《像自由一样美丽》

  22. 恰当选用叙事角度 将《一个人的遭遇》凡尼亚遇见“爸爸”的情节,改成以凡尼亚作为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可以加入适当的想像。

  23.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 1、后人之鉴:六国论 / 阿房宫赋 2、千古江山:赤壁怀古 / 京口北固亭怀古 3、血与火的记录:落日 /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赞扬 对历史的思考 在历史坐标中对人生的感叹 对历史的认识

  24. 这一个专题,重点要讲的是古与今的关系,事与鉴的关系。所谓“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一个专题,重点要讲的是古与今的关系,事与鉴的关系。所谓“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章中的“今”对我们而言,又成了古。

  25. 1、“后人之鉴”、“千古江山”宜抓诵读。 2、《六国论》宜侧重体会其气势;《阿房宫赋》及两首怀古词,宜侧重体会其声律之美。 3、建议与《读本》打通,选学贾谊《过秦论》和苏辙《六国论》

  26. 六国论 注意六国与秦的关系(古) 宋与契丹、西夏的关系(今) 六国与秦 和 宋与契丹、西夏(鉴)

  27. 史实与史论之间的关系 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文章的逻辑性

  28. 设问:“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提出分论点。设问:“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提出分论点。 比较:“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用数据说话。 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指出赂的危险性。 论据:“赵尝五战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

  29. 阿房宫赋 1.杜牧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2.从这一篇赋中还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3.请这篇赋中选择一个句子谈谈现实意义。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0. 苏辛的两首怀古词 1.古与怀的关系,古与“我”碰撞交融。 2.苏、辛词的同中之异,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旷与豪的区别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3.豪放中也有压抑和无奈。 4.苏、辛的遭遇给今人怎样的思考? 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实现的前提是什么? 怎样才能保证,正直不被谗佞排挤,正确不被愚蠢打败?

  31. 新闻两篇 1.新闻的特色(从文体角度而言) 2.新闻的价值(就社会意义而言) 3.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是上午,为什么题目叫“落日”? 4.签字的场所洋溢着什么气氛?

  32. 5.最后一节的十个字“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5.最后一节的十个字“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6.“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眉吐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 今天读到这一段话,有何感想? 7.利用教参提供的资料,分析德日对于战争的态度。

  33. 捷克总统哈维尔说: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我不止一次地面对这些由特莱津孩子们提供的、关于他们的经历、渴望和梦想的证明。他们把我带回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被纳粹占领、世界在战争之中。我作为一个小男孩,遇到了恐惧、羞耻和挑战。这些画也在唤醒我,那些我或许无能为力的事情,却使我确实感到羞愧:事实是,我的犹太人同胞们被赶出了学校,他们被迫在外套上佩戴区别于他人的六角星,他们被遣送集中营,最后我活了下来,而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们,却没有能够幸存。捷克总统哈维尔说: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我不止一次地面对这些由特莱津孩子们提供的、关于他们的经历、渴望和梦想的证明。他们把我带回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被纳粹占领、世界在战争之中。我作为一个小男孩,遇到了恐惧、羞耻和挑战。这些画也在唤醒我,那些我或许无能为力的事情,却使我确实感到羞愧:事实是,我的犹太人同胞们被赶出了学校,他们被迫在外套上佩戴区别于他人的六角星,他们被遣送集中营,最后我活了下来,而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们,却没有能够幸存。 ——《像自由一样美丽》

  34. 写作:准确、即时与便捷 结合课文《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 利用课后的题目,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特点的认识。

  35. 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 1、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 / 听听那冷雨 金岳霖先生 / 亡人逸事 2、永远新的旧故事:祝福 / 边城 3、总借俊眼传出来:林黛玉进贾府 散文鉴赏:意境之美 / 细节之美 小说鉴赏:人物与情节 小说鉴赏:人物与环境

  36. 四篇散文,两篇写景,两篇写人,而角度又有不同,《荷塘月色》侧重于观,《听听那冷雨》,侧重于听,一为视觉角度,一为听觉角度。四篇散文,两篇写景,两篇写人,而角度又有不同,《荷塘月色》侧重于观,《听听那冷雨》,侧重于听,一为视觉角度,一为听觉角度。 《金岳霏先生》写金先生却旁逸出去写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写王浩,写林国达……《亡人逸事》写的是一个人,而且全是小事。 《祝福》和《边城》风格截然不同,《林黛玉进贾府》时代和语言都则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

  37. 围绕专题设计活动 1.《荷塘月色》,可以利用活动体验4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再查阅相关的资料,谈《荷塘月色》表达的情感。 2.比较《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 语言、角度、结构、情感。 3.诵读法,体会两篇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8. 两篇写人的散文 1.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 金岳霖先生样子有点怪 金岳霖先生的课堂——对学生 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对朋友 金先生坐平板三轮——对自己 推荐阅读《汪曾祺谈师友》山东画报出版社

  39. 2.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达情感 天作之合 第一次见面 婚后的生活

  40. 祝福 看电影《祝福》找出电影对小说的哪些地方作了改编,分析改编的动机? 贺老六、柳妈等 鲁四老爷和鲁四奶奶 祥林嫂 比较电影和小说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41. 边 城 《祝福》的好处是说得出的,《边城》的好处是说不出的,至少我说不出。所以《祝福》可以分析,而《边城》适合让学生体会品味。 《汪曾祺谈师友》中有一篇文章《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42. 林黛玉进贾府 “总借俊眼传出来”,话题拟得特别妙,那么小说里有几双俊眼?这几双俊眼都看到了什么?第一俊眼是哪一双? 林黛玉的俊眼看到了什么?林黛玉的俊眼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把林黛玉的眼睛换成别人的行不行,比如史湘云的? 环境、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 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在贾府你的眼睛最没有耐心看的是什么?

  4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