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報告製作:沈玟廷 班級:六年五班 座號: 31 號

新年卡. 報告製作:沈玟廷 班級:六年五班 座號: 31 號. YOKOSO JAPEN. 目錄. 日本簡介 日本重要的節慶 日本料理 日本的服裝變化. 日本簡介.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岸外海,包括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以及四千多個小島,首都是東京。面積大約 38 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則約一億兩千六百二十八萬人,主要語言為日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主食為米飯、味噌湯、一些小菜及泡菜。. 日本簡介. 國  名 日本國 Japan 地理位置

baker-av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報告製作:沈玟廷 班級:六年五班 座號: 31 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年卡 報告製作:沈玟廷班級:六年五班座號:31號 YOKOSO JAPEN

  2. 目錄 • 日本簡介 • 日本重要的節慶 • 日本料理 • 日本的服裝變化

  3. 日本簡介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岸外海,包括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以及四千多個小島,首都是東京。面積大約38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則約一億兩千六百二十八萬人,主要語言為日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主食為米飯、味噌湯、一些小菜及泡菜。

  4. 日本簡介 國  名 日本國Japan 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東部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濱日本海,北面為鄂霍次克海,南面則為東海。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主要大島以及3000多個小島組成。 面  積377815平方公里 政  體 君主立憲制 首  都 東京Tokyo 人  口 1億2仟4佰萬人。 語  言 日本語。

  5. 日本的重要節慶 日本,一個比台灣大一點的島國,因為地理所在的位置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了許多不一樣特色的日子,日本到底有那些重要的人文風情以及重要的節日呢 ?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6. 三月三日 Hin 第一個兒童暖身活動在三月三日,日本稱之為女孩節(Hina Matsuri),或稱之為雛祭典,父母會在家中設置階梯狀的陳列台,由上至下,依數目的少至多放置穿著日式和服的女娃娃,這種娃娃在日本稱之為雛人形。

  7. 五月五日 Tango no sekku 除了高掛鯉魚旗之外,如同女孩節一樣,也會在家中放置娃娃,但是兒童節家中所放置卻是日本武士裝扮,面貌可怕的娃娃。因為古代時,日本農夫為了防止蟲子偷吃稻田裡的植物,就雕刻出長相怪異的玩偶或肖像來嚇退這些昆蟲,後來這些肖像漸漸成為藝術品,反而被陳列在家中,目的已經不再為了嚇跑蟲子,而是在提醒年輕的男孩拿出男子氣概抵抗邪惡勢力。

  8. 五月五日 Tango no sekku 在兒童節的這一天,家長也會為小朋友準備好吃的點心,像是用竹葉或菖蒲葉包裹的甜粽,或者是用橡樹葉包裹的甜豆夾心米糕,可以跟鄰居或好朋友分享。 日本兒童節的過節的方式類似於中國的端午節,也會以菖蒲葉洗澡,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百病不侵,並且可以趨吉避凶,除了洗澡之外,他們還會把菖蒲葉掛在屋簷上,是不是跟我們歡渡端午節的方式有些神似呢?

  9. 八月十七日 八月十七日是建部大社船幸祭,小孩子們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照著角色打扮,穿著戲服的模樣極為有趣。 圖:小牛頓183號

  10. 十一月十五日 Shichi-Go-San 日本人認為三歲、五歲以及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十一月十五左右,是專為這三個年齡層小朋友慶祝的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在這一天會穿上由上等的棉質及絲質,製作而成的傳統日式和服。每個小朋友都會背上一個長長窄窄的小紙帶,然後在紙袋上面畫上松樹、烏龜或鶴等的動物圖案。 整裝完畢之後,爸爸媽媽會帶著小朋友一起出發前往如同於台灣寺廟的日本神社,去祈求及感謝神明給予小朋友健康及快樂。 神社外面通常都會聚集很多店 家,販賣一些有趣的玩具及好吃的糖果點心,爸爸媽媽會買很多糖果及玩具,裝滿小朋友可愛的小紙袋。回家之後小朋友再把他們拿到的糖果分給來家裡玩的朋友或親戚,小朋友還可以收到很多大人們送的禮物,甚至在家裡開慶祝會狂歡呢!

  11. 一月一日 過年 日本的新年是陽曆一月一日,通常都在12月30日至元月3日放假。 每家會掛竹竿、草繩、白紙、果子等,表示拔除不祥。 日本人會製作御餅,像我們的年糕,而且盤子還要放白紙,表示吉祥;日本人也會發紅包,但是不像我們都包錢,他們會包自製小玩具,例:小狗、小金魚。 除夕深夜時,日本人會吃年夜麵,而12點一到,全國的各大寺廟便會敲鐘108下,表示驅除108種邪惡。

  12. 日本料理 「吃」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相當大的地位,隨著時代的潮流,新一代的食物也隨之而來,而在日本也有許多含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不要因為時代進步而把它們給忘了!

  13. 喬麥麵的歷史 以前出家人上山修行時,必須斷絕五穀(米、麥、豆、小米、稗),被視為雜穀的蕎麥不在其中,於是修行者都在腰間綁著裝著蕎麥粉的小袋子,用深山溪流的水,和著吃維持體力。 江戶時代,除了提供一般市民百姓的蕎麥麵店外,還有達官貴人造訪的高級蕎麥麵店,對他們來說,蕎麥麵是下酒小菜之一。據說「蕎」在日本的古語裡是「稜角」的意思,而製成蕎麥麵條的植物,它的果實(穗)呢,正是菱角型,所以被日本的古人們,取名叫「蕎麥」。

  14. 品嚐喬麥麵 品嚐順序:1.先聞蕎麥麵的香味,2.不沾醬油、嚐一口原味,3.喝一點醬油汁嚐嚐看,然後拈幾根麵,把三分之一浸放在醬油汁裡。我的許多日本友人都說,發出聲音是讓蕎麥麵吃來更好吃,不過,也有人建議改掉這從江戶時代以來的吃麵聲音,以便蕎麥麵更能「國際化」。 夏天吃的ざるそば(放在竹籠上的涼蕎麥麵),麵為綠色。吃法是將蕎麥麵煮熟,立刻撈起沖冷水,放在竹籠上(竹籠上可先放冰塊),冰冰涼涼的麵條沾著「專用麵汁」。※有一種叫「搬家蕎麥麵」,搬新家時,煮蕎麥麵給左鄰右舍,表示問候之意。日本人在過年的大年夜時,有吃「過年蕎麥麵」的習慣喲! 現在日本國內消費的蕎麥麵粉,8成來自國外進口。日本國內產的蕎麥麵粉比進口品貴2~3倍。從福島縣買的蕎麥麵粉1公斤(約7~8人份)要700日圓(約200台幣),可以理解在東京吃一碗道地的蕎麥麵常常要1000日圓以上。

  15. 營養的喬麥麵 日本全年都吃麵條,而且從中餐到宵夜,幾乎整天都有人吃麵。在麵類中,最普遍的是蕎麥麵。這種麵用蕎麥粉做成,如果不參入過多的添加物,吃起來就更可口了。 蕎麥麵的蛋白質比白米和麵粉多,有豐富的氨基酸、維他命B群、礦物質,以及強化血管、降低血壓作用的芸香(艸甘),由於養分多為水溶性,所以蕎麥麵店會附帶一壺「蕎麥麵湯」,剛好把流失的養分補過來。

  16. 拉麵的歷史 最早的拉麵店,是明治43年在東京淺草開張的「來來軒」,把日 本的傳統湯頭─ 柴魚、昆布高湯,混入豬骨或雞骨熬製的高湯,而成 為東京風味的醬油拉麵,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不論是拉麵或中國湯麵 , 都是品嘗其麵條和湯汁,後者保留了中國正統的形式,以配料來展現 其獨特的味道,而前者配料少變化,不外玉米、叉燒、海苔、筍幹、 蛋、 豆芽、海鮮等為基礎再做變化,不過拉麵本身並不會因為這些配料而 有所變化,湯頭及麵條的融合才是絕佳拉麵的重頭戲。

  17. 拉麵的種類 北海道以重口味的「味噌拉麵」聞名,特色即在於甘醇香濃,並蘊含大豆強烈的口感,混合了豬骨、雞骨及新鮮蔬果的精華而成的湯頭,加上寒帶特有的粗麵條 , 油脂豐富、香濃順口的甘美滋味令人入口不忘。

  18. 拉麵的種類 東京「正油味拉麵」(醬油拉麵)是日本拉麵的始祖,屬於關東風味,許多拉麵的店家一定會有這一款拉麵。湯頭是以雞骨為主原料, 配以昆布去除肉腥味,再加上風鰹節(柴魚)、小魚幹、醬油一起熬 製, 並以塊狀海苔吸收湯脂,整體的口味較為清淡不油膩。

  19. 拉麵的種類 涵館地區,則是以「鹽味拉麵」(蔬菜拉麵)聞名,鹽味拉麵加了多種蔬菜,湯頭口味清淡,更能使人感受到拉麵的真正滋味,是最健康的拉麵。

  20. 拉麵的種類 日本的南部九州、博多一帶的「豚骨拉麵」,用豬骨以大火長時間熬煮出乳白色濃湯,因而又叫「白湯」,加上蔥、蒜、麻油調味的湯頭以及咬勁十足的細麵,濃厚的口味另人讚不絕口。

  21. 壽司的由來 在日本,壽司料理又名漢字「鮨及鮓」。這兩個在中文裏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鹽漬可以久藏的魚類。據考證,現今的壽司便是由鹽醃製的魚類發展而來,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鹽醃製的鹹魚,後來改為以米飯醃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

  22. 壽司的種類 在日本料理,壽司可算是半正式的餐點,不含在套餐的菜餚中,比較像中國北方的水餃或義大利的披薩,並有豐富的變化。常見的壽司料理有握壽司、捲壽司、手卷三種,另外還有散狀的散壽司、壓成方形的壓壽司、以完整小魚或蝦製成的姿壽司、模仿粽子形狀製成的粽壽司,以及常見的豆皮壽司等。除了最常運用到的醋飯和海苔外,生鮮魚貝及雞蛋、魚卵、生蔬菜甚至水果都是常見的素材。

  23. 品嚐壽司 由於在製作握壽司時,是將生魚片背面抹上適量芥茉,由上蓋住醋飯糰的壽司。因此在吃握壽司時,如果不是特別特別愛吃芥茉的辛辣味,則不需要再沾多餘的芥茉醬,沾過醬油後即可整個放入口中。注意是要一口吃下去,如果為了儀態或客氣而硬要分多口吃完,不但沒必要而且容易將食物弄散。另外在用筷子挾取時,同樣要特別注意不要將壽司弄散,如果覺得用筷子挾不方便,直接用手拿也不算失禮。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醋飯糰具吸水性,所以在沾醬油時請用生魚片側邊去沾醬油,千萬不要用飯糰那面去沾,以免飯糰吸入大量的醬油而使壽司變得太鹹,且米粒四散在醬油碟中也不甚雅觀。

  24. 手捲的歷史 「手卷」其實是「卷鮨」的一種,話說十八世紀時,那些日本賭徒終日流連賭場,賭得性起,又怕餓死,便把鮪魚肉放進飯中,用紫菜將之捲起來。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又避免飯粒黏著撲克和手指,一舉兩得,故深受賭徒歡迎。這種食物因賭場而生,故名為 てっかまび , 漸漸演變為今日的手卷。

  25. 生魚片的種類 生魚片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容易消化,廣獲美食者的喜愛。所謂生魚片,日本人稱為「刺身」(さしみ),是將新鮮的海水魚迅速去骨去皮,再用純熟的刀工把魚切成一片片,沾上醬油芥末來吃,滋味相當獨特。一般餐廳供應的生魚片有許多種,像鮪魚、油魚、鯖魚、鰹魚、鮭魚、鯕魚、旗魚等。廚師往往會依魚肉的特性配製不同的佐料讓魚肉的鮮美發揮至極點。

  26. 品嚐生魚片 調味料裡最好不要放太多芥末,否則生魚片鮮美的味道就會被芥掩蓋,最好在生魚片上方沾適量的芥末下方沾一點醬油,方是生魚片的最佳吃法。  其他的佐料,如蘿蔔絲、小黃瓜絲、生薑絲、高麗菜絲及海帶等,可夾著生魚片吃。佐料除了增加美味外,也有殺菌與幫助消化的作用。生魚片最好在30分鐘內吃完,以免因擺放時間過久而變質,魚肉如有異味則不應再吃,以免損害健康。

  27. 懷石料理的歷史 從前有幾個德高望重的日本禪師,很喜歡邊聽禪邊喝茶,但空肚喝茶傷腸胃,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套[茶懷石],吃完後再品茗。禪師修行時要禁食,肚子餓了只好抱著燒熱的石頭暖胃,這就是"懷石"的由來,所以"懷石"也有艱苦的寓意。後來附庸風雅的貴族也跟著,並把簡單的[茶懷石]發展成現在前後有序,濃淡配合的豪華的懷石料理。

  28. 品嚐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的一般次序是:前菜-吸物-刺身-煮物-燒物-揚物-食事-果物。在吃懷石料理時,多用清酒來配搭食物。但在吃前菜之前或吃前菜時也可用少量冰凍啤酒開胃,不過切忌在吃刺身時喝啤酒,以免啤酒苦澀的味道影響魚生的鮮味。

  29. 醬菜的歷史 吃日本菜,醬菜絕對少不了。醬菜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常會發生餓死人的飢荒有關,人們為了未雨綢繆,於是養成了醃醬菜的習慣。因此在日本,早在農業普及以前,幾乎每一種食物都有醃製的吃法。奈良時代的文作品裡就提及醃製的習俗;在室町時代,醃製法達到新的高峰,可用以增進其他食物的風味;到了江戶時代,日本的醬菜已自成一家,不但種類繁多,也愈發普及受歡迎,漬物屋(つけものや)成為一種新興的行業。

  30. 品嚐醬菜 日本醬菜所使用的材料,多少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變化,種類相當多。最常見的用料為白菜、竹筍、蘿蔔、黃瓜、樸樹果、薑根、茄子、繆薑、土當歸、牛蒡、以及許多其他的材料。除了可口營養之外,醬菜在日本料理中也扮演其他角色。它增添了食物的色彩,即使在最簡單的煮菜當中,日本人也非常注重秀色可餐;它提供主菜所缺乏的各種纖維質,從硬脆到軟膩的都有;再者它可清除口中的殘味,讓你準備品嚐新的口味,譬如在享用各式壽司時,吃口醃薑可清除西班牙鯖花魚在嘴裡留下的油膩餘味,讓你接著嚐嚐明蝦的甜美滋味。

  31. 鹹梅子的由來 相信許多人很好奇,日本人為何在白飯中間放一顆鹹梅子呢?它起源於大戰時,規定中小學生在每月8日"大詔奉戴日"當天要帶象徵日本國旗的"日no丸便當",來緬懷前線將士辛勞而來的。 據說,鹹梅子最早是在中國出現的,最初用洛神花來染色,而日本是用紫蘇的葉子染色,日本的鹹梅子種類多多,但大多又鹹又酸,不能拿來當蜜餞吃,只能配飯,捏飯團用,而好吃有名的的鹹梅子也是蠻昂貴的呢!

  32. 鹹梅子的好處 事實上, 梅子比其他果實含有更多的有機酸,細菌的蛋白質會因酸而產生凝固,所以加了鹹梅子的白飯,可防腐敗且兼具殺菌作用。而且呢!鹹梅子還有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酵素的分泌,刺激大腸蠕動,以防止便秘,甚至有消除疲勞的療效呢!嚇壞了吧!小小梅子,竟有如此強大的威力。

  33. 和果子 江戶時代以京都為首的「京果子」和以江戶為首的「上果子」兩派競爭下,這時期可說是奠定了和果子的基礎。爾後,隨著西洋文化的入侵,和果子製作也溶入了西洋果子的精華。 和果子的名稱通常藉由花鳥風月、自然風景、和歌短詩或是文學歷史、地名而來。例如「櫻餅」,這是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的部屬在偶然間將欲丟棄的櫻花樹葉用鹽醃過後內包紅豆麻薯,後來成為賞花時必享用之點心。

  34. 日本歷史 日本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愛知縣發現的牛川人。約生活於十萬年前。 約距今一萬年前至七、八千年間,稱為繩文時代。繩文時代是因為當時的陶器上有繩紋模樣,故稱之。繩文人過著狩獵、採集、漁撈的生活。 是由美國的動物學家摩斯於一八七七年發現的。他在東京的大森車站附近發現貝塚,發掘出人骨。這貝塚北從北海道,南至琉球,散布在日本全國各地,約有二千五百所左右。 繩文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一五八公分,女性一四八公分。頭骨比現代日本人還大。其平均壽命,男31.1歲,女31.3歲。 繩文人有依年齡拔牙的習俗。

  35. 日本歷史 成年人死亡時,大都是屈葬。而幼兒用甕棺葬。 紀元前二、三世紀,稻作文化從中國江南經由朝鮮半島傳到日本,青銅器與鐵器也同時傳來,改變了整個生活型態,這是彌生時代的開始。彌生時代約有五、六百年。彌生文化是因於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陶器而命名的。 彌生人身高比繩文人高,臉與鼻子則較窄。人類學家金關丈夫博士推斷,彌生時代初期,由朝鮮半島的某種族集體遷徙至日本,與繩文人混血,形成北九州彌生人。

  36. 日本歷史 日本九州的南端,也是今日的宮崎縣及大隅半島一帶,曾是狩獵民隼人族的根據地。隼人的根據地,幾乎都是火山砂與凝灰岩的土質,既不適於水田耕作,而且也因為養分不夠,不能作為旱田,因此只能靠狩獵來維持生活。 他們潛海捕魚,上山追捕野獸,外表看起來非常強壯、兇猛。

  37. 日本歷史 當時進軍九州的大和王朝,就利用較早歸順的熊襲族來對抗隼人。對抗隼人直到江戶時代還是持續著。隼人經常以熊襲為假想敵。 而熊襲(KUMASO)族因居於肥後(今熊本縣)的球磨(KUMA)郡與大隅的贈唹(SOU)郡而得名。這兩個地方正好是居住於薩摩(今鹿兒島縣)及大隅地方的隼人出入北方的要衝。

  38. 日本歷史 在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裡,記載一段傳說。傳說中,景行天皇二十七年十二月,因熊襲族叛變,景行天皇派遣皇子日本武尊出兵討伐。當日本武尊抵達北九州時,得知熊襲族的族人大舉盛宴。於是日本武尊解髮髻,扮成少女混進宴席。 川上梟帥看上了他,拉著日本武尊的手,痛快的飲酒。 當梟帥喝得酩酊大醉時,日本武尊拿出小刀,刺向梟帥。川上梟帥奄奄一息,問道:「你是誰?」武尊答說:「我是日本童男。」「世上竟有這麼厲害的人!以後改稱日本武皇子。」說完,就死去了。

  39. 日本歷史 隼人的起源,日本的神話是這樣敘述的。 有一天,山珍弟向海味兄說:「哥哥,我每天到山上抓野獸,已經抓膩了。哥哥每天去釣魚,想必也膩了。你是否想到山中走走?不如我們換一下工具,嚐嚐新鮮事。」 海味兄認為沒必要,就拒絕了弟弟的要求。可是在弟弟不斷央求下,只好說:「就借你一次吧!可是絕不可以丟掉。」於是海味兄就將釣鉤借給山珍弟,自己拿著弟弟的弓箭上山去。 山珍弟拿著釣鉤出海去。可是他不黯水性,船在大海中飄搖,好不容易放下釣鉤,可是魚鉤卻被魚兒給掙斷了。 山珍弟臉色發青,趕快回家,將事實一五一十的告訴哥哥,並向哥哥賠罪。然而海味兄不肯原諒他。山珍弟只好將自己的寶劍打碎,做成一千隻釣鉤拿到哥哥那裡。但是哥哥卻說:「你一定要還我原來那隻釣鉤,否則我不原諒你。」 弟弟垂著頭,坐在海邊,凝視著海。這時恰巧鹽椎神從那裡通過,就告訴他到海神宮的方法。 到了海神宮後,沒想到山珍弟和海神的女兒一見鍾情,結為夫妻,並找到了吞掉魚鉤的魚兒,取回了哥哥的魚鉤。 當山珍弟要返鄉時,海神就送他鹽盈珠與鹽乾珠,以防哥哥的攻擊。 山珍弟返鄉後,把釣鉤還給海味兄。可是海味兄卻一天比一天變得貧窮,於是開始攻擊山珍弟。山珍弟就把鹽盈珠拿出來,轉瞬間,水從四面八方湧過來,眼看著海味兄就要溺死了。海味兄大聲哀求說:「弟弟啊,救救我。你說什麼我都答應。」 山珍弟接受了海味兄的要求,把鹽乾珠取出來,救了哥哥。以後,海味兄日夜都在弟弟的住居附近防守,偶而海味兄還要表演要溺死時的情形,以示不忘弟弟的救命之恩。 這是一個服從的儀式。海味兄也就是隼人的起源。他們擔任宮廷的守衛,當宮廷舉行宴會的時候,隼人就會跳起隼人舞助興。 在隼人舞中,他們表演要溺斃時的情形,以表示至今仍不忘當時之恩。 而且,隼人自己以「狗人」自居,日夜守衛著宮廷。當朝廷舉行重大儀式時,他們就學狗吠。 海味兄與山珍弟的神話,和波里尼西亞海人族的傳說很類似。而隼人族的歸順大和民族這段歷史,就演變成海味兄的歸順神話

  40. 日本歷史 隼人分為日向隼人、大隅隼人、阿多隼人等種族。居住在今日的宮崎縣、鹿兒島縣一帶。他們以捕魚和打獵為生。隼人居住在火山砂台地,生性兇猛。對踏和民族而言,他們是難以征服的邊疆民族。 這隼人族,最後終於屈服。為了表示歸順,他們被迫派遣壯丁到大和(今奈良縣),擔任宮廷的守衛。他們被迫學狗叫,偶表演歸順儀式,忍耐屈辱,一意討好征服者。 大和朝廷為綏撫隼人的情緒,強迫他們接受佛教教化。但隼人終於在和銅七年叛亂。於是大和朝廷採取分割政策,將隼人土地分割成十一郡來統治。而且每郡都設一郡司以便監視。 這些被分割的隼人,漸漸失去抵抗力。而且被課以沈重的賦稅,以致於漸漸被同化,失去抵抗的活力。

  41. 日本歷史 東方蠻族居住之地,土地肥沃的日出之國蝦夷族居住的地方稱「日高見國」。所謂日高見國,就是「東方蠻族居住的日出之國」的意思。那麼日高見國又在什麼地方呢?它本來是指尚未臣服於大和王朝的東方地區,因此並沒有特定的範圍。隨著大和王朝勢力的東進,其範圍也漸漸往東方、繼而往東北方移動。 在日本武尊傳說成立的時代,依照「日本書紀」的記載,日本武尊經由海路進入陸奧國攻打東夷國日高見。征討後,「蝦夷既平,自日高見國還之,西南歷常陸」。由此可見蝦夷族的勢力範圍,是從茨城縣東北地區,到整個本州東北地方。 「日本書紀」中對蝦夷的記載是這樣子的: 「朕聞:其東夷也,識性強暴,凌犯為宗。村之無長,邑之勿首。各貪封界,並相盜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姦鬼。……其東夷之中,蝦夷是尤強焉。男女相居,父子無別。冬則宿穴,夏則住樔。衣毛飲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來,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調暴神,振武以攘姦鬼。」 「東夷之中,有日高見國。其國人,男女並椎結文身,為人勇悍。是總曰蝦夷。亦土地沃壤而曠之,擊可取之。」 東北地方的蝦夷的奇異風俗,是否真如「日本書紀」所記載,不無疑問。因為上述的記載,和「漢書」、「禮記」的詞句幾乎同出一轍。換言之,「日本書紀」的資料,並非實際觀察蝦夷的生活,或運用可靠的資訊得來的;而只是引用中國古籍中有關蠻俗的記載而已。其中對蝦夷族的描述,僅是對其畏懼與歧視而來。

  42. 日本歷史 蝦夷族是否今日北海道的阿衣奴族?首先列舉蝦夷=阿衣奴的代表學說: 1 中世、近世的蝦夷即阿衣奴,所以古代的蝦夷也是阿衣奴。 2「日本書紀」及其他的古代文獻史料中有關蝦夷的習俗記載,都和阿衣奴類似。 3 東北地方仍有很多阿衣奴語地名。 4 石器時代人是阿衣奴,或是阿衣奴傳說中的矮人。從大陸渡海過來的現日本人的祖先,將石器時代人征服或驅逐。 相反的,非阿衣奴學說: 1 石器時代人也有部份形成現日本人,而蝦夷的時代與石器時代晚期重疊,所以蝦夷族非阿衣奴族。 2 考古學家已經證明,東北北部(日高見國)很早就有古墳文化、及稻作技術,所以蝦夷族是日本人。 3 「古事記」或「日本書紀」等有關蝦夷族是蠻民的記載,都是虛構的。因此不宜視之為阿衣奴。 尤其於一九五0年三月,日本的考古學家將中尊寺金色堂的蝦夷人,平泉藤原氏的遺體加以調查,結果並沒有發現阿衣奴的特徵。所以蝦夷非阿衣奴說越來越有利。 但此爭議至今尚未有結論。比較可以讓人接受的說法是:東北的古代蝦夷族,是位於東部或東北的繩文人的子孫。這些繩文人陸續加入日本民族的行列,而蝦夷族是最晚加入的一支。當北海道形成阿衣奴族時,他們並沒有加入阿衣奴族。

  43. 日本歷史 如上所述,蝦夷族不管在歷史、地理、或人種方面,都很難界定它的存在。他們的習俗、文化也非固定模式。當我們探討蝦夷族的生活時,必須注意到,他們既有北方文化的要素,又含有西方文化的要素。 在日本的史書中,曾記載在元慶之亂時,有一個名叫小野春風的人,因通夷語,所以能和夷軍的俘虜溝通。從此可見,至少蝦夷族中,有一部分的人不懂日語。但是否所有的蝦夷族都不懂日語,那就不得而知了。 昭和三十三年,在青森縣南津郡的垂柳遺跡,發現200粒炭化米,及殘留稻穀痕跡的彌生式陶器。由這次的發現可知,距今2000年以前,在日本的北東北部,已經開始稻作。 但是到了四、五世紀時,由於氣候變冷,岩手縣北上川流域以北都無法從事稻作,到了七、八世紀才可以再開始稻作。 蝦夷族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狩獵民族,其實他們也從事農耕。雖然至今仍然尚未發現人口密度較高的蝦夷族定居部落,但我們可以推測,他們有某種程度的定居,人口密度不高,以漁獵、採集、、稻作為生活手段。 六五八年,阿倍比羅夫率一八0艘船遠征東北時,有一個叫恩荷的人來投降。他說:「雖然我們持有弓箭,但我們並非用來戰鬥的,而是用來捕獸的。現在我們不會再和你們作對,但是萬一你們破壞和約,秋田的浦神一定不會饒了你們。」 由此可見,蝦夷族在東北各地都形成部族社會,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宗教信仰,尊崇超能力的神。 當大和朝廷勢力漸漸北上,在岩手縣的各郡內建立了日本神社,並且在北方的淨法寺町建造了天台寺。這天台寺據說建於七二八年。換言之,八世紀以前,蝦夷族並沒有信奉佛教。然而當時大和朝廷的教化並沒滲透到淨法寺町一帶,所以天台寺的實際創建年代,應該在900年至1000年左右。一般推測,天台寺的創建人,大概是有「最後的蝦夷」之稱的地方豪族安倍氏。 日本的律令國家,於統治地區實行租庸調法。一開始,蝦夷並不需要負擔租庸調稅賦,反而從大和王朝拿取俸祿。討伐蝦夷。 不過,大和朝廷的征服蝦夷,並不是以武力為重心,而是配合交易與懷柔政策交互利用。東北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以產鐵出名。日本的武士刀,據說也是發源於岩手縣一關市的「舞草刀」。所以當大和朝廷的軍隊和蝦夷軍戰鬥時,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44. 日本歷史 住在沙漠的民族,因要辨別方向,尋找水源,他們關心視界外的世界,所以總將視點如老鷹般高懸在天空某一點往下俯瞰,因此擅於歸納、綜合,以及發現定理。又因通往水源的路只有一條,故其宗教是一神教,其民族也認為上天有一超越的力量存在著;相對而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相反的,在森林中的民族,其視線是由下往上,並以站於地上的高度來看週遭世界;且在森林中不乏水源,故其宗教是多神教,人民相信咒術,而且擅於分析。又因森林會隨季節而產周而復始的變化,因此就容易產生或接受輪迴觀念。無疑的,日本文化是屬於森林文化。 日本的神社總為濃密的森林所包圍,是最典型的森林精靈宗教。其神話中敘述天地間共有「八百萬神」。神社並沒擺設偶像,通常只放一銅鏡,而且往往被多重的簾子所遮蔽;就好像小徑被樹林遮蔽一樣。我們在樹林中行走時,總會產生一種「陰森」的感覺,這或許能解釋「能劇」中的神秘氣氛。 日本群島位於溼潤的溫帶,陽光不強不弱,雨量適中,非常適於植物的生長。因此,日本人的生活幾乎都和植物有關。房子是木造,衣服的主要材料是麻和木棉,女性和服的圖樣幾乎也是植物的圖案化。日式房子的特色是,屋子與屋外的區隔不明顯。房間與房間的區隔主要靠紙門,只要將紙門拿開,就沒有裡外之分。 由於水蒸氣的存在,鮮綠的植物往往蒙上一層靄氣,而變成柔和的中間色。我們可以發現,日本人所使用的色彩,很少出現強烈的原色,大部分都是帶著灰色的中間色。雖然歐洲人也用中間色,但日本人的中間色,好像蒙上好幾層靄氣,輕飄飄的,讓人無法捉摸。

  45. 日本歷史 由植物的生態來分,日本群島可分東西兩個文化圈。西部的文化圈,又稱照葉樹林文化圈。所謂照葉樹林,就是以橡樹、樟樹、山茶樹等暖 溫帶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東亞特有樹林;因為樹葉有光澤,故名之照葉樹林。這照葉樹林地帶,從喜馬拉雅山南麓,經華中華南,直延伸到日本的南半部。日本的古代文化,可以說是在這照葉樹林中醞釀、成長的;因此有人說,日本人的古代生活形態和中國雲南很類似。譬如:吃發酵過的食物(醬油、味磳、臭豆腐、納豆等);喝綠茶;使用竹器、生漆;用魚鷹捕魚;男女對唱情歌等。 相對於照葉樹林文化,日本的東部的文化圈,又稱枹樹林文化圈,以山毛櫸、枹樹、栗樹等為主的溫帶落葉闊葉樹林。這落葉闊葉樹林,分布在黑龍江流域、中國的東北、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的東部。我們必須注意,日本的文化中,也包含北方的特色。如神人信仰、巨大古墳、胡騎明器。此外,日語文法和韓語、滿族語可說是同一系統。

  46. 日本歷史 日本文化是徹底的農耕文化,古代的日本人不養家畜,也不吃家畜。他們頂多吃打獵捕獲的山豬或野鹿。 日語的文法屬於阿爾泰語系,換言之,和蒙古語、滿族語、韓語相類似,而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漢語的語順是SVO(主詞、動詞、受詞),而日語是SOV(主詞、受詞、動詞)。而且最重要的是,阿爾泰諸語的特徵之一是「膠著語」,一旦名詞加上代表主詞的「助詞」後,即使將該名詞移到句後,它仍是主詞。日語的文法雖屬於北方系統,大其發音卻屬於南方的波里尼西亞系統。現代日語有五個母音,而古代日語則有八個母音。

  47. 心得感想 我覺得做這份報告真的好辛苦喔!!!! 因為要上網查資料(我們家又是撥接上網,速度當然會比別人慢一倍以上)…..而且又要以power point的形式來呈現,偏偏我家的就電腦又一直當機,說實在的,有時候真的有股衝動想要把它變成肉醬(不,應該是「機械醬」!)真的有點複雜加有點麻煩,好在有個高人可以為我指點,總算將這份報告做一個圓滿的結束,我真的學到不少,但希望跟老師說一句話(由內心深底發出的提醒):「如果愛我們,就讓我們好好的放一個寒假吧!」(這舉話改編自超級有名,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愛牠,就不要拋棄牠!』。)

  48.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