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昆 虫 分 目

昆 虫 分 目. 一、无翅亚纲 ( Apterygota ). 特点:. 1 、原始无翅,小昆虫,体壁骨化程度轻,体柔软。 2 、腹部多有运动附肢。 3 、增节变态,表变态(无变态)。. 1 、原尾目 Protura (玻片):原尾虫,螈. 体微小,细长,小于 2mm 。身体略扁,白色不透明。 头:近梨形或圆形。无触角,无眼。口器缩入头内(内口式)适于刺吸。 胸:前足很长代替触角的功能。. 形态特征:. 腹部 12 节,第 1—3 节腹面各有 1 对附肢(腹足遗迹存在)。. 生物学特性.

barb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昆 虫 分 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昆 虫 分 目

  2. 一、无翅亚纲(Apterygota) 特点: • 1、原始无翅,小昆虫,体壁骨化程度轻,体柔软。 • 2、腹部多有运动附肢。 • 3、增节变态,表变态(无变态)。

  3. 1、原尾目Protura(玻片):原尾虫,螈 • 体微小,细长,小于2mm。身体略扁,白色不透明。 • 头:近梨形或圆形。无触角,无眼。口器缩入头内(内口式)适于刺吸。 • 胸:前足很长代替触角的功能。 形态特征: • 腹部12节,第1—3节腹面各有1对附肢(腹足遗迹存在)。

  4. 生物学特性 • 增节变态,第1龄幼虫腹部仅9节,至成虫期随着几次脱皮,增加至12节。 • 多生活于山林环境中,如石下、枯枝落叶间或湿润土壤中,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但在昆虫进化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该目全世界已知540多种,我国自l956年由杨集昆教授在陕西华山第1次采集到后,目前已发现140余种。

  5. 2、弹尾目 Collembola(跳虫目,粘管目) • 头部有触角,4-6节。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 • 腹部:6节。腹面有三对运动附肢。 形态特征: • 第一节腹面:一对粘管 • 第三腹节腹面:一对握弹器 • 第四腹节腹面:一对弹器 • 无尾须。

  6. 生物学特性 • 表变态,多生活于潮湿处和落叶下、石下、青苔间或积水面上,取食腐植质、菌类和地衣等,有些种类取食花粉、植物种子、根茎、嫩叶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为害。 •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2000多种,我国已知90余种。

  7. 3 、双尾目Diplura(铗尾目),双尾虫 • 头:触角线状,长而多节。口器缩入头内,适于咀嚼。 • 腹:腹面1-7节或2-7节腹面上有刺突或泡囊。 尾须(铗状,或细长多节) 形态特征:

  8. 生物学特性 • 表变态,多生活于土壤中或潮湿的石下、倒木、枯枝落叶中,一般仅取食腐植质、菌类等,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 • 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600多种,中国已记载有20余种。

  9. 4 、缨尾目(Thysanura):衣鱼,石蛃。 形态特征: • 体扁平细长,柔软,银白色。 • 咀嚼式口器外露;外口式。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复眼发 达,有时退化,单眼有或无。 • 腹部11节,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和一条与其相似的中尾丝,实际上是最后一节背板极度延长形成的。第2—9腹节的腹面有刺突或泡囊。

  10. 生物学特性 • 表变态,多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石下或倒木树皮下、青苔间,主要取食腐植质、菌类、地衣和苔药,室内种类取食谷物、淀粉、浆糊、书籍及丝织品等,有些是仓储害虫。 • 该目全世界已知500多种,我国已记载有20多种。

  11. 二、 有翅亚纲Pteryta • 特点: • 一般有翅。 • 腹部除了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无运动用的附肢。 • 明显的变态。

  12. (一)有翅亚纲外翅部 • 体中型,纤细柔弱。 • 头: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短小,刚毛状;口器退 化。 • 胸:翅膜质,中胸大,前翅广大后翅小或退化,脉序网状,有许多加插脉。♂前足特别长,♀的足都很短小。 • 腹:腹末有细长多节的尾须;一般还有1条相似的中尾丝。 1、蜉蝣目Ephemeroptera 形态特征:

  13. 蜉蝣亚成虫 蜉蝣稚虫 蜉蝣稚虫 蜉蝣亚成虫 蜉蝣成虫 蜉蝣成虫

  14. 生物学特性 • 原变态,稚虫生活于水中,腹节侧面生有7对叶状气管鳃,在水中主要取食藻类,但它本身又是淡水鱼类的重要饲料。 • 亚成虫和成虫生命短暂,自数小时至1周左右。成虫具趋光性和群飞交尾习性。 •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1300种,我国记载有40余种。

  15. 2、蜻蜓目Odonata:通称蜻蜓、豆娘,艳娘 • 体:中到大型,细长。 • 头:大而灵活,复眼发达占整个头的大部分;触角短小,刚毛状;口器咀嚼式。 • 胸:前胸小,中后胸很大、向前倾斜;足细长,均向前伸接近口器;翅狭长,脉复杂呈网状,有翅痣。 • 腹部:细长如杆。尾须短小不分节。 • 其他:体壁较坚硬,雄虫的外生殖器在第2腹节的腹面,第2、3节上有生殖窝。 形态特征:

  16. 豆娘成虫 豆娘成虫 豆娘稚虫 豆娘交配 蜻蜓产卵 蜻蜓稚虫 蜻蜓成虫 蜻蜓成虫

  17. 生物学特性 • 半变态,成虫多在飞翔中点水产卵。稚虫水生,口器与成虫差异很大,下唇延长成捕获器官。成虫和稚虫均为捕食性,成虫多捕食飞行中的蚊、蝇等,稚虫在水中捕食。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我国已知有300余种。 • 蜻蜓:大,翅不能折叠;豆娘:小,翅能折叠。

  18. 3、 襀翅目Plecoptera:通称石蝇 形态特征: • 头:宽,触角丝状,细长多节;咀嚼式口器不发达。 • 胸:前胸近方形,胸部三节相似,三节间可以活动。 • 翅2对,膜质,前翅狭而长,中、肘脉间有两排横脉列;后翅臀区大,能折叠。少数无翅。 • 腹:腹部10节,尾须细长多节或短小不分支。 襀翅目成虫 襀翅目稚虫

  19. 生物学特性 • 半变态。 • 稚虫大多生活在通气良好的流动水域中,以水中的蚊类幼虫、小型动物、植物碎片及藻类为食。成虫多不取食,常停息于水边的岩石、灌木和草丛中。 • 全世界已知2 300多种,我国已知313种。

  20. 4、 螳螂目 Mantodea 形态特征: • 体中到大型,狭长。 • 头:脑袋三角形;复眼突出,单眼3个;触角通常丝状;口器咀嚼式。 • 胸:前胸极细长,中后胸短而宽。前足捕捉足。前翅革质覆翅,后翅大膜质,扇状。 • 腹:尾须短,雌虫产卵器退化。 螳螂卵

  21.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卵产于卵鞘中,卵鞘(中药中叫螵蛸)常附于树的枝干上。有相互残杀的习性。交尾后,雌虫常嚼食雄虫。全为捕食性,广泛捕食蝇类、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是多种害虫的天敌。 • 螵蛸可治小儿夜尿,以桑螵蛸最好。 • 全世界已知2 2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已知112种。

  22. 5、蜚蠊目Blattaria(蟑螂、地鳖等) 形态特征: • 体中至大型,扁平,近似椭圆形。 • 头:小,藏于前胸背板下。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触角细长丝状(与身体相比,100多节);复眼发达或无。 • 胸:前胸很大,盖住头部。有翅者,前翅(覆翅)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很大;足细长多刺,善疾走。 • 腹:腹部背面有臭腺(6-7节)尾须短,分节。雄虫第9腹节有1对刺突。

  23. 蟑 螂 蟑 螂 蟑 螂 土 鳖

  24.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 • 野外种类一般生活在石块、树皮、枯枝落叶、垃圾堆下、朽木和各种洞穴内,多白天活动;室内种类喜夜间活动,以各种食品、杂物及粪便和痰汁为食。食性杂。 • 一些种类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结核、阿米巴原虫和蛔虫等。 • 但土鳖或地鳖是常用中药,有破血散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妇女闭经等症。 • 全世界已知近3 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已知约250种。

  25. 6、竹节虫目Phasmtodea 竹节虫,叶子虫 1、竹节虫: 形态特征: • 体大或极大型。有保护色的种类,状如植物的枝条。 • 头:头小,触角线状,短或长。复眼小,咀嚼式口器。 • 胸:前胸短,中后胸细长。 • 腹部长。

  26. 2、叶子虫: • 头小,触角短,刚毛状。 • 胸腹部扁平,不延长,整个体型呈叶状。

  27.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大多数种类发现在热带潮湿地区,多为树栖性或生活于灌木上,少数生活于地面或杂草丛中,具拟态与保护色,不易被发现。 • 有自残习性,采集时要特别小心。喜夜间活动。全为植食性。 • 全世界已知约2 500种,主要分布于东洋区和中南美地区。我国已知60余种。

  28. 7、直翅目Orthoptera *蝗虫,螽斯,蝼蛄,蟋蟀 形态特征: • 体小至大型。 • 头:下口式,单眼2—3个;典型咀嚼式口器;触角线状。 • 胸:前胸背板发达,多数呈马鞍型;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作扇状折叠,脉都是直的;后足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 • 腹:都有尾须,有长有短,长的如螽斯、蟋蟀;短的如蝗虫。 • 其他:雌虫多数有发达的产卵器,雄虫会发音。有足听器或腹听器。蝗虫,在第一腹节两侧腹听器;螽斯,前足跗节上足听器。

  29. 螽斯

  30. 8、革翅目Dermaptera:通称蠼螋 • 体狭长,两侧近平行,中等大小,体壁坚硬。 • 头:头宽扁,前口式,无单眼,触角线状多节。 • 胸:前胸发达,前翅短截状,角质,后翅扇形,翅脉呈放射状,平时折放在前翅下面,或无翅。 • 尾须呈铗状。 形态特征:

  31.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多栖息于野外石下、浅沟中、枯枝落叶或树皮下等潮湿场所。 • 一般为杂食性,以其它昆虫或动物性干燥物质和植物花、芽、浆果等为食。 • 尾铗有防卫或猎获食物的作用。 • 该目全世界已知约1200种,我国已记载220余种。

  32. 9、等翅目Isopeta*:通称白蚁或螱 • 小至中型,白色柔软。 • 头:头大,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复眼小;触角念珠状。 • 胸:有翅:有长翅、短翅,前后翅的大小及脉都很相似,不用时平放在腹部上;无翅型:翅基有“肩缝”。 形态特征: • 腹部:生殖的蚁后腹部特别膨大。10节,尾须短,1—8节。

  33. 蚁 后 2 蚁 后 1 白蚁危害 白蚁蚁冢2 白蚁蚁冢1 兵 蚁 有翅生殖蚁1 有翅生殖蚁2

  34. 生物学特性: • 白蚁是多态性的社会性昆虫。 • 生殖蚁:蚁后和蚁王;成熟蚁后每天产卵多达数千粒,蚁后一生产卵可超过数百万粒。 • 非生殖蚁:工蚁与兵蚁(雌和雄)。 • 补充生殖蚁。 • 地栖性白蚁和木栖性白蚁。 • 白蚁的活动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如为害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江河堤围、水库土坝、农林作物、书箱、动植物制品、化纤织品、人造革等。由于其为害的广泛性和隐蔽性,常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35. 10、纺足目Embioptera(称为足丝蚁) • 体长5毫米左右,柔软、色暗。 • 头:头大,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或丝状;无单眼。 • 胸:胸、腹部等长;雌虫无翅,雄虫有翅,翅狭长多毛,翅脉简单。前足第1跗节膨大,有丝腺。 • 腹:尾须1或2节,雄性外生殖器常不对称 。 形态特征:

  36.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成、若虫多生活于树皮缝、蚁穴、白蚁巢等处的丝巢中。 • 性活泼,喜隐蔽,昼伏夜出。 • 植食性,多取食植物残渣及地衣、苔藓等。 • 该目全世界已知300余种,我国已记载5种,多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

  37. 11、啮虫目Psocoptera书虱,啮虫 • 体微小,表皮柔软。 • 头:头大,复眼左右远离,单眼3个或无。触角线状,多节。 口器咀嚼式,唇基很大而突出。 • 胸:前胸窄小,细缩如颈;翅膜质,前翅大有翅痣,后翅很小;有些种类无翅。 • 腹:无尾须及产卵器。 形态特征:

  38. 生物学特性: • 渐变态。 • 生活于树叶和枝条上,或草丛、篱笆、落叶层、土壤表层、洞穴内、储物间和家屋内等处,或白蚁巢和鸟巢内。有翅种类多生活于室外,无翅种类多栖息于室内。 • 大多为植食性和菌食性;少数为肉食性,捕食蚧类及蚜虫等。 • 全世界已知4 658多种,以热带亚热带最多。我国已知585种。

  39. 12、同翅目Homoptera* • 胸:有翅型:2对翅。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两对翅呈屋脊状覆盖在身体上面。 1对翅: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雄蚧。 无翅:胸部三节愈合,与腹部很难区分。 • 腹:无尾须。雌多有产卵器,雄多有发音器。 代表:蝉,蚜虫,飞虱,粉虱,木虱,蚧(介壳虫) 形态特征: • 头:刺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后方伸出。喙分节,多数3节, 少数1节或2节。触角:线状(蚜虫,介壳虫雄),刚毛状(蝉,飞虱)多。后口式。

  40. 叶蝉

  41. 生物学特性: • 大多数渐变态,少数过渐变态(雄蚧)。 • 生殖方式:两性生殖,蚜虫和介壳虫孤雌生殖。 • 植食性:多数虫分泌物:蜡,蜜露,引起煤污。传播病毒病(如桃蚜、灰飞虱、黑尾叶蝉等)。 • 大多数性二型,性多型(蚜虫)。 • 紫胶、白蜡、五倍子等都是同翅目昆虫的产品。

  42. 五倍子 • 为倍蚜类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 在漆树属植物Rhus  spp.的叶或叶柄上所产生的虫瘿。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秋季采收,煮死虫瘿内部寄生虫,晒干,生用。 • 药效:败毒抗癌、收敛止血、医疮消肿。

  43. 白蜡虫 • 白蜡虫是我国特产资源昆虫之一。别名“蜡虫”。昆虫纲,蜡纷科雌雄异体昆虫。雄虫泌蜡。 女贞树上的白蜡虫 • 白蜡是一种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二十六酸二十六酯。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具有防潮、润滑、着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精密仪器、农业、医药、食品等行业。

  44. 紫胶虫 • 紫胶虫是胶蚧科(Kerriadae)胶蚧属能分泌紫胶的一类介壳虫。 • 紫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绝缘、防潮、防锈、防腐、防紫外线、粘合力强、涂膜光滑,耐酸、油,可塑性好,固色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机械、电子、军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三叶树上的紫胶虫

  45. 13、半翅目Hemiptera* 蝽蟓 • 有翅型:前翅基半部革质或角质,端半部膜质; • 也有无翅种类。 • 休息时翅平覆在身体上。胸部的腹面有臭腺的开口,在中足的附近。 形态特征: • 体壁较坚硬。 • 头:刺吸式口器,喙出自头的前方,喙多数由4节组成,少数3节或1节。触角:线状。 • 胸:前胸大,中胸小盾片发达。

  46. 生物学特性: • 变态为渐变态。 • 本目绝大多数为植食性昆虫,但猎蝽、姬猎蝽、花蝽等科为肉食性,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 • 半翅目已知昆虫35000多种,我国已知种为两千多种。

  47. 14、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 • 体微小,细长略扁。一般2—3毫米。 • 头:头长方形,单眼3个或无;锉吸式口器;触角线状略呈念珠状。 • 胸:有翅2对,1对或无翅,翅脉简单仅1~2根纵脉,翅狭长,翅缘有很长的缨毛。跗节1~2节,末端有泡状中垫。 • 腹部:雌虫腹部末节圆锥形,腹面有锯状产卵器,或圆柱形无产卵器。 形态特征:

  48. 生物学特性: • 变态为过渐变态类。1-2龄若虫为害,3-4龄不为害。4龄伪蛹期。 • 蓟马中很多种类是营孤雌生殖,或无雄虫。大多数蓟马是植食性昆虫,其中很多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少数营捕食生活。 • 缨翅目已知3000种,分两个亚目18个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