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32 Views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泄漏耦合机理及控制要素 互连电缆屏蔽层的端接设计技术 互连电缆选用技术 适用于互连设计的屏蔽电缆专用附件 互连电缆的接地 系统互连设计实例. 注:按 ESC 返回.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哑铃模型. 互连系统设计的三个关键要素: 电缆屏蔽层至机箱的阻抗控制; 电缆屏蔽层与联接器联接方式的选择; 电缆屏蔽层的结构形式的确定。.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E N D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 •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 泄漏耦合机理及控制要素 • 互连电缆屏蔽层的端接设计技术 • 互连电缆选用技术 • 适用于互连设计的屏蔽电缆专用附件 • 互连电缆的接地 • 系统互连设计实例 注:按ESC返回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哑铃模型 • 互连系统设计的三个关键要素: • 电缆屏蔽层至机箱的阻抗控制; • 电缆屏蔽层与联接器联接方式的选择; • 电缆屏蔽层的结构形式的确定。
互连设计的重要性 电子系统中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互连的重要性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互连系统在不同的电子设备间传输不同特性信号,产生线间的干扰串扰及辐射干扰,信号脉冲上升前沿越陡,电缆越长,串扰及辐射干扰就越严重。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抑制电缆束的干扰,既要对电缆进行屏蔽,又要对电缆屏蔽层与连接器/连接器与机箱间的导电联接进行特殊处理。
电磁泄漏主要由编织孔缝引起 电感耦合 电容耦合 电场泄漏 磁场泄漏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耦合泄漏机理 多芯电缆电磁干扰耦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信号类型、传输方式、频谱特性;电缆长度、布线形式、屏蔽类型和接地方式等传输特性以及源端和负载端的阻抗特性。 编织型 包容型
(a)实体图 (b)等效电路 地面上两导体间 电容性耦合 导体2带有屏蔽体的电容性耦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耦合泄漏机理
两电路间的电感性耦合 导体2带有屏蔽体 的电感耦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耦合泄漏机理
仿真结果 实际结构 电缆屏蔽层至机箱阻抗的影响 泄漏的控制要素
实际结构 仿真结果 电缆屏蔽层与连接器连接方式的影响 泄漏的控制要素
电缆屏蔽层结构的影响 泄漏的控制要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包容与编织组合型电缆的屏效最高,选择适当屏蔽形式的电缆,对系统电磁兼容得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之处是屏蔽层与连接器之间某些部位接触,而在另一些部位不接触。因此可将其等效为电阻(反映接触)与电容(反映非接触)的并联。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之处是屏蔽层与连接器之间某些部位接触,而在另一些部位不接触。因此可将其等效为电阻(反映接触)与电容(反映非接触)的并联。 AB两点端接阻抗为: 目前常用地接地方式有: 卡接(Clamp) 压接(Compression) 焊接(Solder) 抽头(Pigtail) 卡接、压接接地方式等效模型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互连电缆的端接设计技术
目前常用地接地方式有: 卡接(Clamp) 压接(Compression) 焊接(Solder) 抽头(Pigtail) 这种方式的屏蔽层与连接器在端接处是熔合在一起的,可将其等效为电阻与电感 的串联 : 焊接接地方式等效模型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互连电缆的端接设计技术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互连电缆的端接设计技术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互连电缆的端接设计技术 目前常用地接地方式有: 卡接(Clamp) 压接(Compression) 焊接(Solder) 抽头(Pigtail) 抽头由于端口未能形成完整的屏蔽体,使芯线出现部分裸露,导致较大地共模发射,是电磁兼容所用电缆应尽量避免的端接方式。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 编织型屏蔽电缆的屏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 包容型屏蔽电缆的屏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 组合型屏蔽电缆的屏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 屏蔽电缆不同接地阻抗的屏效
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互连电缆的设计技术—不同类型电缆的屏蔽效能 抽头对屏效的影响
适用于互连设计的屏蔽电缆专用附件 连接器衬垫
适用于互连设计的屏蔽电缆专用附件 热缩管
屏蔽热缩管 屏蔽热缩管是通过特种覆度技术在普通热缩管上形成致密导电层而制成的,通过加热使套管热缩在导电插座与屏蔽电缆屏蔽上可有效提供两者间的360o周向导电联接,是消除屏蔽电缆屏蔽层抽头影响的最为便捷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射频电缆及高频多芯多缆的干扰抑制。
适用于互连设计的屏蔽电缆专用附件 热缩端帽
互连电缆的接地 • 屏蔽电缆一般分为低频电缆和高频电缆: • 对低频信号电缆屏蔽层应单点接地; • 对屏蔽的电力电缆和高频电缆的屏蔽层 至少应在电缆两端接地。
互连电缆的接地 • 当电缆长度L<0.15λ时,要求单点接地,一般均在输出 端接地,不存 在接地环路,磁屏蔽效果好,也可在输入端接地; • 当电缆长度L>0.15λ时,采用多点接地。一般屏蔽层按0.05 λ或0.1 λ 的间隔接地,以降低地线阻抗,减少地电位引起的干扰; • 对于输入信号电缆的屏蔽层不能在机壳内接地,只能在机壳的入口 处接地,此时屏蔽层上的外加干扰信号直接在机壳入口处入地,避免 屏蔽层上的外加干扰信号带入设备内的信号电路上; • 对于高输入或高输出阻抗电路,尤其是在高静电环境中,可能需要 双层屏蔽的电缆,此时内屏蔽层可以在信号源端接地,外屏蔽层则在 负载端接地。
TCR—154A 125W短波自适应电台 短波接收机 TCL178外围站 共4部 TBR—121A 超短波跳频电台 A口 A口 地域通信网 话音通信T接口 TCJ201A交换机 通信控制器 数据通信RS232C接口 RS232C口 LAN口 LAN口 野战 传真机 CH口 LAN 接口设备 TBR—121A 超短波跳频电台 局域网交换机 音频接口 GPS/GLS RJ—45连接器 战术数据终端 V口 RS232接口 计算机1 计算机2 LAN口 至车外 车内信息互连设计 如图所示为通信/指控车的设备信息互连关系,可概括为:车载计算机系统以星型10M以太网组成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通信控制器与各无线电台、有线传输单元相连组成计算机广域网,以实现指挥所内车辆之间,指挥所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的互连。
互连屏蔽电缆端接抽头干扰耦合仿真结果 互连屏蔽屏效仿真结果 (1)单层编织的屏蔽电缆具有较好的低频屏蔽效能,而编织—包容型组合电缆在宽频段内都能保证较高的屏效,因此将组合型电缆作为电台互连电缆;(2)屏蔽层接地阻抗对屏蔽效能影响较大。工程中应避免出现屏蔽层“抽头”,尽量做到屏蔽层的360°接地,以减小屏蔽层的接地阻抗,使屏蔽效能发挥最佳。
滤波 主要信号 承载信息 接口 时域内 电缆 电缆屏蔽层 屏蔽层 截止 集中频段 备注 类型 类型 传输速率 型式 形式 接地阻抗 频率 ( H z ) ( H z ) TCL178 外围站 - 交换 ~ 128k/80k 数据信息 A 口 128 k 1.5M 10 M 机 19/61 芯 ~ ~ 数据信息 A 口 128 512k 512k 5M 10 M 交换机 - 通信控制器 梷 包容 编织 组合型屏蔽 话音信息 / 数 ~ T - ; 口 16kbps 16k 160k 19 芯 10M VHF 电台 通信控制器 (阻抗 电缆 据 屏蔽层两端接地 - 通信控制器 车外有线 接口带宽 <10m 单层铝箔 V 话音信息 口 —— 10M 300~3.4k 设备 ( 10 μ m ) 賫 屏 ) RJ45 单层编织密 蔽 10M/100 LAN 网络连线 —— —— 10M 以太网网络线 度 69% 双 M 口 绞 线 数据信息 ~ C 256~2048k 口 2048k 20M 25M 交换机 - 车外有线设备 H 话音信息 屏蔽层 屏蔽 300~9.6k - 300 300k 500k VHF 电台 通信控制器 ~ RS232 单层编织密 单端接 数据信息 双绞 C 口 度 69% 地 线 HF - 300~1.2 k 300 200k 500K 电台 通信控制器 ~ 賫 <10m 车内信息互连设计
接口 类型 信息 传输速率 有效能量 集中频段 电缆 类型 滤波 截止频率 备注 V口 —— 300~3400Hz 屏蔽双绞 —— CH口 256kbps~1024kbps 20MHz以内 屏蔽双绞 20MHz 加装信号线滤波器 LAN口 128kbps~2048kbps 20MHz以内 屏蔽双绞 20MHz 加装信号线滤波器 A口 12 kbps ~512 kbps 10MHz以内 屏蔽双绞 10MHz 加装信号线滤波器 车际有线互连设计方案 注:对高速数据传输线应尽量采用屏蔽双绞,屏蔽层多点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