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84 Views
沟通分析技术 ( TA ) 与家庭亲子关系心理辅导.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杭州市文山路 140 号 310012. 沟通分析技术综述 ( 1 ). 沟通分析( Transactional Analysis ,简称 TA ) 是 20 世纪 50 年代由 Eric Berne 创建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TA 技术的基本模块有以下四个方面 : 自我状态 ; 沟通交流 ; 心理游戏 ; 剧本 ;. 沟通分析技术综述 ( 2 ). TA 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 : 自主性 ; 意识 ; 自发性 ; 亲密 ;.
E N D
沟通分析技术(TA) 与家庭亲子关系心理辅导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杭州市文山路140号 310012
沟通分析技术综述(1)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 是20世纪50年代由Eric Berne创建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TA技术的基本模块有以下四个方面 : 自我状态;沟通交流;心理游戏;剧本;
沟通分析技术综述(2) • TA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 : 自主性; 意识; 自发性; 亲密;
沟通分析技术综述(3) 按照TA的理论和技术在家庭亲子关系辅导中提升来访者的自主性的过程,或者帮助整个家庭重获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件很微妙和敏感的事情。 “自主性”“意识”“自发性”以及“亲密”,听起来在家庭亲子关系中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一种和谐关系。 但是在真正现实世界中,在家庭心理辅导中要达到这些目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典型案例分析(1) 进行家庭亲子关系心理辅导通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原因之一是家庭常常是以个体集合形式出现的。然而,来寻求心理辅导的家庭成员通常都只关注家庭中的一个特别的问题,尤其在家庭亲子关系上,父母关注的重点往往只是孩子的某种问题行为,而且通常是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改变的问题行为。 讨论:以下案例属于什么问题?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典型案例分析(2) 在以上三个案例中,父母关注的都是孩子的某个特殊的问题行为,从表面看: 孩子A,暴力行为问题; 孩子B,学习行为问题; 孩子C,个性行为问题。 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在这几个案例后面所隐藏的都是家庭亲子关系之间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只是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通常是无法使孩子的行为得到真正的改变,也无法使这个家庭的人际交往关系模式得到改善。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1) 在建立心理辅导关系的阶段,加强对整个家庭人际交往模式的观察和分析。 任何心理辅导是否能最后获得成功,其基础首先在于能否建立良好的、能动的辅导交往关系。然而,在进行家庭亲子关系辅导的时候,由于来访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中的一组成员。尽管来访者们在家庭行为中所参照的通常都是同一种行为标准框架,但是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家庭地位不同,他们在同一个“时间结构”里所处的“自我状态”可能就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就会不同。因此,在短时间内与一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这对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对于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来说,直面这种挑战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对整个家庭人际交往模式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加深他们的信任感,把自己作为一个进入另一个内部世界的客人。 案例一; 案例二;案例三;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2.1) 在开始心理辅导的初级阶段,加强对家庭原有“剧本”的挑战意识 。 在建立心理辅导交往关系这个阶段,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排除污染(decontamination)”。这里的“污染”主要是指来访者的自我“成人状态”的界限被“家长状态”或者“儿童状态”入侵。排除“污染”的工作要经过四个基本阶段: (1)探索并拓展问题; (2)确定内部信息; (3)挑战没有帮助的内部信息,这些信息驱使来访者以那种带来压力和焦虑的方式生活; (4)动员来访者使用“成人状态”思考如何生活和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新观点。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2.2) 这四个基本阶段的核心就是“挑战”,是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对家庭原有“剧本”的挑战,对家庭原有行为“参照框架”的挑战,是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从一种“共情”的姿态转向另一种“既共情又挑战”的姿态。 这种挑战的意义就是使家庭的所有成员能超越原有的“家庭剧本”模式,超越现有的实际问题,引导来访者家庭的所有人员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探索,促进其自我状态的改变,促进其转变看待问题的观念。这种挑战可以是运用语言的,也可以是运用非言语的;可以是幽默的,也可以是面质的。 这种挑战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心理游戏”,在实施这种挑战性的心理游戏的时候,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应始终保持“心理游戏导演”的角色意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替代角色。 案例一; 案例二;案例三;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3.1) 在心理辅导的发展阶段,随时加强对心理辅导目标的评估。 按照TA技术的要求,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促使来访者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发展,即自主性、意识、自发性和亲密。 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实施家庭心理辅导时,无论在辅导过程中的哪个阶段都需要随时地、不断地对心理辅导目标进行评估,因为只有不断地评估,才能使辅导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保持顺利进展,才能使辅导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产生实际效果。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3.2) 在评估家庭亲子关系辅导目标的过程中,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要不断进行以下一些操作: 1.要明确并具体化来访家庭亲子关系的共生模式; 2.要明确并具体化来访家庭的主要僵局和冲突; 3.要安抚和容纳来访家庭所有成员的恐惧和焦虑。 在咨询工作的各阶段都完成后,来访家庭的所有成员应能够: 1.打破原有的、僵化的家庭关系共生模式; 2.各自在家庭关系中的自主性都能得到发展; 3.各自都有较强的意识去维持家庭的亲密关系;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3.3) 健康的、以“成人状态”为主的家庭人际交往模式是以成员之间都感觉到亲密和安全为主要特征的。 根据TA技术,“当两个个体的行为表现好像他们是一个人一样时,他们就发生了共生。每一个人都使特定的自我状态打了折扣,所以只有一个家长状态、一个成人状态和一个儿童状态在行使功能。” 事实上,在家庭人际关系交往中,家庭几个成员个体之间的交往行为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中,也同样会发生共生,最后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就只有一种僵化的自我状态了。 僵化的家庭人际关系共生状态通常是不健康的,它有以下特征: 它强加给家庭各个成员极大的限制; 它迫使家庭各个成员以预期的、设定的方式行事; 它阻碍了家庭各个成员自我的创造性、自发性和灵活性的发展。
沟通分析技术的运用(3.4) 我们所能达到的目标可能就是: 帮助来访家庭的所有成员在家庭人际关系发生冲突和僵局的时候,大家都能愿意放弃一些自己的渴望和需要,为其他成员的渴望和需要留出一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在做家庭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家庭心理辅导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和发展来访成员的“自发性”,因为“自发性也是一种能力,是指能够放开自己熟悉的、经常演练的选择,而依照此时此景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总之,是指学会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说“是”,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不”,尽管这样做会带来不被赞同或被拒绝的危险。” 案例一; 案例二;案例三;
运用沟通分析技术的五个阶段 • 运用沟通分析技术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通常有五个阶段: 1、来访者讲述,建立咨询关系; 2、来访者理解问题的由来和性质,发展内省力和意识; 3、感受被掩埋的情绪和相关记忆,共生关系修通; 4、释放以往的伤痛,重新评估和决策; 5、重新建立交往关系和结束咨询。 如何在家庭亲子关系心理辅导中有效地实施这五个步骤,在各个阶段又分别可以采取那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各个阶段如何评估咨询的目标,调整咨询的进程和节奏,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谢 谢 !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0571-8807-7930 1300-3643-845 个人主页:悠然走天下 (百度搜索) 电子信箱:hongwu51@163.com
TA技术的基本模块: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本身是一个发展性模型,包括: 人的重要的早期经验(child 儿童状态) 重要的他人的影响(parent 家长状态) 整合的面对现实的状态(adult 成人状态) 这三种状态在一个人的身上是交替发生、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的。
TA技术的基本模块: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TA技术的独特的交流理论。沟通分析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内部世界如何影响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并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沟通自身的模式。 具体的沟通交流技术有:亲善、共情、在场(presence)、安抚,以及巨眼沟通、互补沟通等。
TA技术的基本模块:心理游戏 通过游戏的方式重复人在不同自我状态下的行为模式。“游戏是一系列互补的、隐蔽的沟通,能够进展到一种明确的、可预见的结果……它是一组重复的沟通,经常重现、表面看合理却隐藏着更深的动机。” TA技术认为,心理游戏是正在上演的剧本,或者说,剧本是通过心理游戏来表现的。 因此,心理游戏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隐蔽性和操作性;二是自我状态的转换,游戏者会在转换中泄漏自己的真实动机;三是游戏的结果通常是“不好”的或最终会得到“报应”。
TA技术的基本模块:剧本 TA技术中的“剧本”是指人的无意识的生活计划,尤其是在童年早期所形成的生活过程。“剧本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节目,儿童早期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会在生活的重要方面上决定个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向。” 剧本发展过程所基于的各种选择通常受个体外部和内部的弱点影响。
TA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自主性 自主性是TA技术的哲学核心。 人的自主性的发展将会带动人的意识能力、自发性和亲密性的发展。
TA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意识 在TA技术看来,“意识”是“不被阻断地感知到活在此时此刻的能力。”
TA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自发性 自发性也还是一种能力,是指能够放开自己熟悉的、经常演练的选择,而依照此时此景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 总之,是指学会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说“是”,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不”,尽管这样做会带来不被赞同或被拒绝的危险。
TA技术的心理咨询目标:亲密 亲密也是一种能力,亲密包括对别人暴露自己的弱点,展现自己真正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而不需要掩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像别人愿意或者能够应对;同时还要准备好与别人相处,倾听他们的谈话,同时又不受到自身愿望、需要或者投射的阻碍。
典型案例一: 清早,某家庭的父母来找我。父亲头上裹着纱布,母亲额头上贴着胶布。情况是,孩子A(男,16岁,重点高中学生)大清早在上学离开家前,用开水瓶里的开水洒向还睡在床上的父母。直接原因是,前一天晚上,孩子有些发烧感冒,父亲(大学教授,46岁)劝孩子吃一些药,孩子坚决不吃,交谈中发生争吵。父亲认为“我是对你好”,孩子认为“一点点病用不着吃药,我的事情不要你来管”。结果,父亲动怒,用台灯打在孩子的额头上。母亲(幼儿园教师,40岁)不管如何劝说,双反都不理她。最后孩子没有说任何话,关上门就睡觉了。清早起来,就发生了本案开始的情况。 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孩子是不是有狂躁症?我们要不要送孩子去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孩子来后的基本反应是“我恨死了我的父亲!”
典型案例二: 某家庭的母亲(医院眼科护士长,42岁)坚决要求和我见面谈孩子B(女,初中学生,15岁)的问题,而不愿意在电话里回答我询问的任何问题。 她约我在饭店里见面,先是她一个人来和我谈。在交谈一段时间后,她才打电话叫孩子的父亲(国家机关干部,47岁)带孩子过来一起谈。 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孩子为什么在学习上没有任何上进心?为什么和她说什么她都不理睬?孩子的反应是“你们根本不理解我!”
典型案例三: 某家庭的父母带着孩子专程从外地赶到杭州来找我,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孩子在家从来不主动开口讲话,孩子C(男,小学5年级,11岁)是否有心理疾病?在来杭州之前,母亲(个体服装店经营者,35岁)曾多次打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并坚持要求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母亲始终在不停地说话,而父亲(公司职员,32岁)和孩子坐在旁边几乎没有说一句话。
对案例一的观察和了解: 父亲由于是大学教授并在国外留学过,因此认为母亲总是迁就孩子,感觉自己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总是处在“家长状态”。 母亲是幼儿园教师,从小自己带孩子长大,因此认为丈夫不了解孩子,比较多地袒护孩子,因此也总是处在“家长状态”。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表现不错,但比较贪玩。父亲出国回来后总是挨父亲的打骂,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叛逆情绪,因此总是希望进入“成年人状态”。 从家庭人际交往模式来看,属于父亲和母亲之间界线不清;母亲和孩子之间界线不清;母子和父亲之间界线比较清晰。
对案例二的观察和了解: 由于母亲是多年从事眼科护理工作,所以其职业特点更发展了她个性特点中的仔细、谨慎和不放心等。因此,在面谈开始后的所有过程中,她始终是处在“家长状态”,对孩子的所有表现都不满意,始终要控制谈话的主动权。 父亲是管党务的国家机关干部,为人随和,说话通常含而不露,对孩子的表现总是表现出宽容,对母亲的做法一般不置可否,所以通常处在“成年人状态”。 孩子在父母面前基本不说话,但是在触及她个人的一些问题时,她会用简短的话语进行辩驳,比如对父母说:“你们又不懂的!” 她比较多的处于“儿童状态”。 这个家庭人际交往模式似乎存在着三者之间界线都不清晰的问题。
对案例三的观察和了解: 从父母的叙述中得知:他们的孩子是在先怀孕后结婚的情况下诞生的,因此在整个怀孕阶段,母亲一直处在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下。 家庭人际交往模式基本清楚,三者之间的交往界线都比较清楚。家庭日常生活中以母亲为主,由于丈夫年龄小于妻子,妻子经济收入高,夫妻之间的交往属于“姐弟型”交往; 母亲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始终处在“家长状态”;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通常都处在“儿童状态”。
对案例一的挑战: • 对父亲:你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但孩子把开水洒在你们头上的行为是不是和你从小就打骂他存在一定的关系呐? • 对母亲:你很爱你的孩子,孩子父亲出国时你一个人带孩子真是不容易。但你那时对孩子的宠爱是不是也会造成孩子现在的任性行为? • 对孩子:你肯定不想伤害自己的父母。但你在实在熬不住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没有其它方法了吗?你看看还有什么比较合适的方式?
对案例二的挑战: • 对母亲:你这样严格要求孩子完全是为了孩子能更 好。但是,请你先说出孩子现有的十个优点,好吗? • 对父亲:你对孩子十分宽容是为了平衡孩子和母亲 之间的紧张关系。你对孩子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 • 对孩子:父母和你们这一代之间是有很大的代沟哦, 他们有时很难理解你们。你能说说你对父母的理解吗?
对案例三的挑战: • 对母亲:看得出,你为了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在,你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先不说话,让父亲和孩子先说说他们自己的想法? • 对父亲:你在家庭里一定是说得少,做得多。现在,请你说说你对孩子的看法和要求,好吗? • 对孩子:我想你一定是一个挺懂事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现在你能说说你对母亲的看法吗?
对案例一咨询目标的 评估和僵局的解决: • 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处于僵局。 • 冲突的内在原因是父子之间缺少“亲密”,父亲的处事方式始终是“家长状态”,因而是造成“好心不得好报”的直接原因。 • 僵局的解决方法: “挑战”父亲对自我行为的反思; 激发孩子对自我行为的“意识” ; 调整和发展母亲的“自发性” 。
对案例二咨询目标的 评估和僵局的解决: •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处于僵局。 • 冲突的内在原因是母亲对孩子的“自主性”缺乏认识和鼓励,母亲在对孩子的关系中始终处在“家长状态”,在家庭教育上对其丈夫的关系也是处在“家长状态”。 • 僵局的解决方法: “面质”母亲的对孩子的看法; 激发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 调整父亲对解决家庭关系僵局的“自主性” 。
对案例三咨询目标的 评估和僵局的解决: • 母亲和孩子/父亲之间的关系处于僵局。 • 冲突的内在原因是长期的 “家庭剧本”中“女人当家” 所引发的,母亲始终处在“家长状态“,父亲和孩子都缺失了在家庭人际交往关系中的“自主性”。 • 僵局的解决方法: “中断”(time out)母亲的一段时间的说话权,给孩子和父亲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各自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亲善 • 提供令人放松的、欢迎的并且是接纳的环境。 • 使来访者感受到一种邀请,邀请他们一起来探索他们自身的问题。 • 通过非言语和言语两方面表现。 • 要首先关注来访者的物质方面的基本需要。 到达的时间和地点;温度适宜;卫生间的位置;饮料和水;座位; • 按时开始,按时结束; • 说明大约需要的时间和基本计划; • 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要让来访者知道。 对以上这些事情的关注表达了对来访者的尊重,同时给予一种即时的、暗含的信息,表明你是一个能以恰当的、周到的、保持界线的心理辅导工作者。
共情(同理) • 共情(同理)是一种体验他人的能力。 • 要能够感受、体验来访者的体验,但同时也不丧失自己对现实的体验。 • 通过嗅、看、触、听,以及“内脏”感觉,来感知和体验来访者。 • 精细感知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号传达。
在场 • 以一种主动的并且恰当的方式表示有兴趣进入来访者的世界。 • 要处理并压制使我们分心的事情,无论是内心的还是外界的。需要冷静、沉着、专心致志。 • 努力调整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克服自己的不确定性。
安抚 安抚是人们对他人说的和做的,让其感觉良好的事情。 • 通过积极的反馈来给予来访者公开的接纳和认可。 • 认可来访者的所作出的努力和每一点进步。 • 要努力仔细调整对来访者的安抚,要适合来访者的个性。 • 要努力使用来访者的语言。 • 要注意观察: 他们是如何进入与自己的关系的? 他们是如何呈现自己的? 他们是如何使用他们自己的能量的? 在和自己交流中,他们那种自我状态占据主导地位? 他们使用了哪些自我保护策略来面对痛苦的事件? 他们如何看待我,或我们?
巨眼沟通 • 巨眼沟通是帮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的一种沟通方式。 • 通过这种方式,心理辅导者对来访者的三种自我状态都做出反应,处理所有三种自我状态的陈述,觉察和了解来访者的感受。 • 通过这种方式,来访者会从整体上感受到心理辅导者觉察了他们说体验到的感觉,并用高的的敏感性来理解他们自己内部的现实。 我知道你很焦虑。 (成人状态对儿童状态) 我知道你很想保留你的隐私。 (成人状态对父母状态) 很多人在第一次谈到私人问题时都有类似感觉。 (成人状态对成人状态)
互补沟通 • 互补沟通是向来访者传达亲善与和谐的最好方法之一。 • 通过对来访者的信号给予反应,用他们的“语言”对话,一开始就确保承认来访者的参考框架。 • 每种自我状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来执行其特有的功能: 父母状态:通过价值、观点和评价来运作; (哺育型:养育、支持和关注;控制型:安全的边界、控制、限制) 成人状态:通过理性和原因,努力照顾到各个方面; 儿童状态:通过感受和本能的反应来表达自己,需求满足自己的需要。 很抱歉我来早了,这是不是给您带来很多不方便? (回应: 很高兴见到你!人们通常会比预约的时间到得早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