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k likes | 1.88k Views
第 6 章 络合滴定法. 6.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6.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6.4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5 络合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6.6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6.8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本章学习要点 : 了解各种络合平衡常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了解 EDTA 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与特点;. 掌握影响 EDTA 络合平衡的主要因素,并学会各类副反应系数的求算方法;
E N D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6.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6.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6.4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5 络合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6.6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6.8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本章学习要点: • 了解各种络合平衡常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掌握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 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与特点;
掌握影响EDTA络合平衡的主要因素,并学会各类副反应系数的求算方法;掌握影响EDTA络合平衡的主要因素,并学会各类副反应系数的求算方法; • 掌握EDTA络合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络合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金属指示剂的方法; • 熟悉EDTA的滴定方式和如何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6.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一、络合滴定法定义 以形成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二、配位体的分类 1. 根据配体的配位原子个数 A. 单基配(位)体; B. 双基配(位)体; C. 多基配(位)体;
2. 根据配体的化学属性 A. 无机配 (位)体 大多为单基配(位)体,形成简单配位化合物,例如: NH3, CN-,I-等。 B. 有机配位体 (螯合剂) 一个有机配位体分子中,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即为双基或多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A: “OO”型 B: “NN”型 C: “NO”型 D: 含S螯合剂 重要的有机配体类别包括: 最典型的为氨羧类有机配体,即分子中含有: 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基团中有氨氮和羧氧共3个配位原子。
配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 + 单基配位体 三、简单络合物和螯合物 1. 简单络合物 M ML, ML2, ML3, ···, MLn L 特点: • 络合比通常>1; • 各级络合物稳定常数相差不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配比的络合物共存; • 络合物的稳定性通常不高; • 配位体的选择性不好。
终点:Hg2+ +指示剂 蓝紫色 用途: 主要用于滴定分析中作掩蔽剂、辅助络合剂、显色剂等。用于滴定分析中的仅有汞量法、氰量法。 以Hg(NO3)2或Hg(ClO4)2作滴定剂,二苯胺基脲作指示剂,可用于滴定Cl-, SCN-。 A. 汞量法:
双基 配位体 螯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 + 多基 B. 氰量法: 以KCN作滴定剂,用于滴定Ag+,Ni2+。 以AgI作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沉淀消失。 若要滴定CN-,可以AgNO3溶液为滴定剂,过量的Ag+与络合物生成白色沉淀,指示终点。 2. 螯合物
M M M M 每个配体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因而每个配体与中心离子有两个或多个结合点,配体分子像钳子一样钳住金属原子,称之为螯合物。 根据配位原子间间隔原子数目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环状结构。 三元环 四元环 五元环 六元环
四、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络合物 1. 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EDTA通常以双偶极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乙二胺四乙酸 (H4Y) Ethylene Diamine Tetra Acetic acid
简称EDTA或EDTA酸,白色无水粉末,不吸潮,难溶于水(22 ℃ ,0.2 g/100 mL 水),也难溶于酸或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或氢氧化钠。 通常将其制备为钠盐,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H2O),白色结晶粉末,溶解度大大增加, (22℃, 11 g/100 mL水),饱和溶液浓度0.3 mol L-1。
2. EDTA的解离平衡 当EDTA溶于强酸时,两个羧基可以再结合两个质子,形成H6Y2+,相当于六元弱酸,有六级解离平衡。
H2Y2- HY3- Y4- H6Y2+ H5Y+ H3Y- H4Y EDTA: -pH图(p. 170) 在任何水溶液中,EDTA总是以H6Y2+, H5Y+, H4Y, H3Y-, H2Y2-, HY3-, Y4-等7种形式存在,具体每种存在形式的分布分数与溶液pH有关。
一般: pH<1,H6Y2+ pH: 3~6, H2Y2- pH>10,Y4- 配制EDTA溶液所用为Na2H2Y·H2O,主要存在形式为Na2H2Y·H2O,其溶液pH为:
O C H H C 2 2 O C C H 2 N H C N 2 C a C H 2 C O O C O C H O O 2 C O 3.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 (1) EDTA与金属离子一般形成五个五元环的络合物; 例如:Ca-EDTA螯合物的立体构型
2. 络合比大多为1:1(配位数为6),只有极少 数高价金属离子可与EDTA形成2:1络合物。 络合反应通式可写为: 3. 所形成的络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显极性, 因而易溶于水。M:+1,+2,+3; Y:-4
4. EDTA络合能力极强,能与几乎所有金属离子络合(106种元素,有76种可直接或间接滴定); 5.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高;(p393 表9) 一般: 三价: logK>20, K稳 >1020 二价: logK:15 ~ 20, K稳: 1015 ~ 1020 一价(非碱金属): logK:8 ~10
6. 与无色金属离子通常形成无色络合物,而与 有色金属离子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
7. 在高酸度下,EDTA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酸式络合物 在高碱度下,EDTA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碱式络合物 但通常不稳定,不影响计量关系,可忽略不计。 如CaHY-, Al(OH)Y2-, Cr(OH)Y2- 等。
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一、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形成常数) 1. 对于1:1型络合物 2. 对于1:n 型络合物 (1)逐级形成常数 第一级逐级稳定常数
第二级逐级稳定常数 ······ ······ ······ ······ ······ 第n级逐级稳定常数
(2) 积累稳定常数 第一级积累稳定常数 第二级积累稳定常数 ······ ······ ······ ······ ······ ······ n络合物总稳定常数
二、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对于络合比为1:n的络合平衡体系,在络合平衡中,游离络合剂浓度对络合物各级存在形式的分布产生影响。 设金属离子M,总浓度为cM,未被络合的游离浓度为[M]; 配位体 L,总浓度为cL,未被络合的游离浓度为[L] 形成络合物ML,ML2,ML3,······,MLn
······ ······ ······ ······ ······ ······
MBE: 根据分布分数δ定义:
同理: ······· ······· ······· ······ ······ 可见,δ仅与络合平衡体系中游离配体浓度[L]有关,与金属离子总浓度无关。(教材p. 174例1)
三、平均配位数 (生成函数) Average Coordination Number (or Generating Function) 定义: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平均个数。 设金属离子M,总浓度为cM,配位体 L,总浓度为cL,达到络合平衡后,配体的平衡浓度为[L],则: MBE: 代入 表达式得到:
6.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一、络合主反应和副反应 1. 定义:金属离子与配位体(EDTA)之间的反 应称络合主反应。 而把除主反应之外,溶液中共存的其他组分(分子、离子)对主反应组分(M、Y、MY)的影响,通称络合副反应。
2. 能引起络合副反应的溶液组分 • H+或 OH-; • 溶液中共存的其他金属离子; • 溶液中共存的其他络合剂(缓冲溶液、辅助络合剂、掩蔽剂等)
主反应 M(OH) ML HY NY MHY MOHY 副反应 共存离子效应 酸式络合物效应 碱式络合物效应 M(OH)2 ML2 H2Y … … … M(OH)n MLn H6Y 水解效应 络合效应 酸效应 3. 络合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情况分析 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 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
当然,上述副反应并不一定同时都存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以一种或几种存在为主。当然,上述副反应并不一定同时都存在,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以一种或几种存在为主。 在没有副反应时,M + Y = MY,可以用 来衡量络合反应的完成情况(K稳越大,络合反应越完全,表示形成络合物的浓度越大,未参加主反应的M或Y的浓度越小)
当考虑络合副反应时,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M不全部以游离形式(即M)存在,而是以M、ML、ML2、······、M(OH)······等形式存在,用[M]表示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总浓度。当考虑络合副反应时,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M不全部以游离形式(即M)存在,而是以M、ML、ML2、······、M(OH)······等形式存在,用[M]表示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总浓度。 则: 同理,存在副反应时,未参加主反应的EDTA总浓度[Y ]为:
生成络合物的总浓度[MY]为: 或 显然,当存在络合副反应时,用: 来表示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已不再合适,而应该采用: 表示络合反应完全程度。
, 就要找到: 要利用KMY来求算 无副反应时: (可从有关手册查得) (条件常数,待求) 有副反应时: 的关系。
二、副反应系数(Side reaction coefficient) 1. 定义: 未参加络合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或EDTA总浓度与平衡浓度的比例,称为副反应系数。 2. 络合剂EDTA的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1)酸效应: + H+ HY、H2Y、······、H6Y
a.定义:由于H+的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能力 下降的现象,称为酸效应(pH效应,质子 化效应) b. 酸效应系数 酸效应的副反应系数 无酸效应时: 有酸效应时: 定义:酸效应系数指由于酸效应的存在,未参加主 反应的络合剂总浓度是游离络合剂浓度的倍 数。
由此可见,[H+]越大,pH越低, 越大,EDTA的酸效应越严重。 的获取: 查表10 (p. 394-p. 395) 从酸效应曲线近似获得(p. 179 图6-6) 直接计算
b.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 (2)共存离子效应 a. 定义:由于滴定体系中共存的其他金属离子的存 在,使络合剂参加主反应能力下降的现象, 称共存离子效应
若共存多种金属离子N1、N2、N3、······、Nn,类似可得到:若共存多种金属离子N1、N2、N3、······、Nn,类似可得到:
(3)络合剂的总副反应系数 当同时考虑EDTA的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时,未被络合的EDTA总浓度为: 则:
教材p. 179-180 例5、6 例5 在pH=6.0的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 mol∙L-1的EDTA, Zn2+及Ca2+, 计算αY(Ca)和αY。 例6 在pH=1.5的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 mol∙L-1的EDTA, Fe3+及Ca2+, 计算αY(Ca)和αY。
3. 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络合效应与络合效应系数 A 络合效应:由于滴定体系中其他络合剂(缓冲溶 液、辅助络合剂、掩蔽剂等)的存在, 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下降的现 象,称络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