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50 Views
从历史经纬看“宽容” —— 读房龙 《 宽容 》. 温州二外高中历史组 洪晖兴 2013.08. 读书. 充满着神圣和浪漫.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4 月 23 日 为“世界读书日”。 灵感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一位勇士乔治屠龙救了加泰罗尼亚 ( 西班牙地名 ) 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馈的礼物 —— 一本书,象征着知识和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会送丈夫或男朋友一本书,男人们回赠一枝玫瑰花。. 亨德里克 · 威廉 · 房龙 (1882-1944 年 ), 荷兰裔美国人 , 深受荷兰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影响。
E N D
从历史经纬看“宽容” ——读房龙《宽容》 温州二外高中历史组 洪晖兴 2013.08
读书 充满着神圣和浪漫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灵感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一位勇士乔治屠龙救了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地名)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馈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和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会送丈夫或男朋友一本书,男人们回赠一枝玫瑰花。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年),荷兰裔美国人,深受荷兰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影响。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年),荷兰裔美国人,深受荷兰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影响。 • 1915—192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安提克学院,讲授《欧洲史》 校方评价:房老师讲课颇受学生欢迎,但“缺少科学性,无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 1913年,出版第一部学术研究著作《荷兰共和国的灭亡》,几乎无人问津。 • 1922年,出版第一部通俗历史读物《人类的故事》,畅销美国。 • 1921到1925年,发表《圣经的故事》、《古代的人》(1923年)、《宽容》(1925 年)、《房龙地理》(1932年)等多部畅销书。
民国时曾出现“房龙热” • 1925年,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人类的故事》。 曹聚仁回忆,20年代在上海火车站买到《人类的故事》。“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 ” • 1927至1933年间,《古代的人》在中国陆续出版了四个译本,其中最有名的是林徽音译本,由郁达夫作序。 • 1933年,《房龙的地理》中国三家出版社同时翻译、印行。
再掀 “房龙热” • 1985年,三联书店首次出版了房龙作品《宽容》。到1998年,已经连续印刷11次,成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百本图书”之一。又引发多家出版社的追捧,先后出了12个不同版本。紧随其后,房龙《人类的故事》和《漫话圣经》也热闹上市,再次掀起了“房龙热”。 • 时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说:“宽容这个题目好。大家都经历过文革,那个年代没有宽容。所以《宽容》出版后,一下子印了15万册。” • 人民教育出版将《宽容·序言》编入中学语文高一教材。
大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获获得者)气不过,当面呵斥房龙说:“你以为自己是个啥?你也算是作家吗?”大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获获得者)气不过,当面呵斥房龙说:“你以为自己是个啥?你也算是作家吗?” • 房龙死后,美国《星期日快报》刊登讣告写道:“(他)善于将历史通俗化,又能把深奥晦涩的史书,变成普通读者的一大乐趣”。 • 房龙的儿子在《房龙传记》写道:“美国文学史、史学史都不会留下房龙的名字。他虽然背着通俗作家的名声,却能让老百姓愉快地感受历史、地理和艺术。”
“百家讲坛式学者” • 郁达夫在《古代的人》序言(在1927至1933年间,中国陆续出版了四个译本。林徽音译本,由郁达夫作序) • “他的这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范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宽容: 容许别人有行动和作出判断的自由,能容忍和接受不同于自己或众人公认的观点。 ----房龙引《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6卷1052页解释 5
房龙解释: • “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社团内部的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人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不过个人的不宽容没有刽子手。” • “官方的不宽容一旦胡乱发起脾气,便可以置无辜的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之事。它不要听任何辩解,还求助于“神灵”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我们今天读它,会很自然地想到:任何社会,不管它多么自诩“幸福”,只要它保守、封闭,它就要逐渐走向自我灭亡;任何社会,不管它一时多么落后,只要它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我们今天读它,会很自然地想到:任何社会,不管它多么自诩“幸福”,只要它保守、封闭,它就要逐渐走向自我灭亡;任何社会,不管它一时多么落后,只要它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房龙大作《宽容》,1925年初版。德、意法西斯蠢蠢欲动。房龙感叹人类步入一个“最不宽容的时代”。为此,以“宽容”为话题,带领读者回到古代,从头检讨祖先的愚昧与偏执。房龙大作《宽容》,1925年初版。德、意法西斯蠢蠢欲动。房龙感叹人类步入一个“最不宽容的时代”。为此,以“宽容”为话题,带领读者回到古代,从头检讨祖先的愚昧与偏执。 • 1938年,房龙推出《我们的奋斗——对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回答》。作为一本反纳粹宣言,此书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嘉许。 • 1940年,德国入侵荷兰,大举轰炸鹿特丹港。房龙怒不可遏,遂以志愿者身份,出任美国国际电台播音员。二战期间,他代号“汉克大叔”,日夜报道欧洲战况,鼓励家乡民众,使无数陷于痛苦的同胞得到安慰和鼓舞 。 • 1940年《宽容》再版,房龙写下后记《这个世界并不幸福》。为啥不幸福?只因“宽容理想惨淡地破灭了。我们的时代仍未超脱仇恨、残忍与偏执”。非但如此,“最近六年来,法西斯主义与各种意识形态大行其道,开始让最乐观的人相信:我们已经回到了不折不扣的中世纪”。结论:“宽容并非一味纵容。如今我们提倡宽容,即意味抵抗那些不宽容的势力。”
1939年,上海世界书局惨遭日军轰炸。废墟中,工人冒险捡回房龙著作的纸样,又为《圣经的故事》出版了中译本。该译本留下一封房龙1936年底写给译者谢炳文的信。1939年,上海世界书局惨遭日军轰炸。废墟中,工人冒险捡回房龙著作的纸样,又为《圣经的故事》出版了中译本。该译本留下一封房龙1936年底写给译者谢炳文的信。 • “我试着为普通读者和孩子们写书,以便他们学到这个世界的历史、地理和艺术”。他又提醒译者:要特别留意书中讨论“宽容”的部分,因为“最近两年的各种消息,尚不足以表明宽容取得了胜利”。遥望德国坦克扬起的滚滚尘埃,房龙自问“我能做到吗?”,后面连加五个问号。
公元33年,先知耶稣被罗马总督派出的士兵钉在十字架上。之后,长达几百年对基督徒的迫害。公元33年,先知耶稣被罗马总督派出的士兵钉在十字架上。之后,长达几百年对基督徒的迫害。 • “受难者带着高贵的尊严,坦然地接受他们的命运,这本身就成为对基督教的最好宣传。每当一个基督徒被处死,马上就有十几个原本不信教的人争先恐后地接替他的位置。” • 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合法。 • 392年,西奥多西斯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严禁异教信仰。所有固守“错误的理念”,所有坚持“愚蠢的异端邪说”,所有信仰“可耻的教义”的民众,要么被放逐,要么被处死。
“不宽容的理由”,房龙将它归为两个字——恐惧。“不宽容的理由”,房龙将它归为两个字——恐惧。 • “我重复一遍,恐惧是任何不宽容的根源。”让我们分析一下从“恐怖”到“不宽容”的反应过程:人类通常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也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如果这个整体的质量(人数)足够大的话,那么它所具有的“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特性”(物理学上称之为惯性)也势必大得惊人。“恐怖”的开始通常是这个有机整体的某个细胞发生了“变异”——无论这种变异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整体会将任何的变异解释为“ABNORMAL”。异端的出现,激发了他们周围人心中的“不安定因素”,于是这种“变异”迅速扩散开来。为避免更多的正常细胞受感染,人们会孤立这些“异端”,切断他们的物质供给。必要的话,“咔嚓”一声,手起刀落,整个世界清净了。
在我们的面前,没有完美的学生,只有不断进步的学生。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完美的学生,只有不断进步的学生。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多元理解,有度宽容,将是真正宽容的体现。 6
不笑,不悲,也不怨,只是为了理解 ——人文主义者斯宾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