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1.1.1 胚的发育 1.1 种子的形成和结构 一、种子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1.1.1 胚的发育 1.1 种子的形成和结构 一、种子.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1.1.2 胚乳的发育. 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 2 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胚乳发育有三种方式: 核型 细胞型 沼生目型. 核型胚乳. 受精极核发育,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每个细胞核保留游离状态。分裂到一定阶段,游离核之间形成细胞壁,构成胚乳。. 细胞型胚乳. 核分裂伴随着细胞质的分裂,无游离核时期。. 沼生目型胚乳.

Download Presentation

1.1.1 胚的发育 1.1 种子的形成和结构 一、种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1.1.1 胚的发育1.1 种子的形成和结构一、种子

  2.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3. 1.1.2 胚乳的发育 • 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2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 胚乳发育有三种方式: • 核型 • 细胞型 • 沼生目型

  4. 核型胚乳 • 受精极核发育,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每个细胞核保留游离状态。分裂到一定阶段,游离核之间形成细胞壁,构成胚乳。

  5. 细胞型胚乳 • 核分裂伴随着细胞质的分裂,无游离核时期。

  6. 沼生目型胚乳 • 是核型和细胞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受精极核第一次分裂时,胚囊形成2室,即珠孔室和合点室。珠孔室大,核分裂多次,成游状态;合点室核分裂次数少,并一直保持游离状态。

  7. 有胚乳种子: • 无胚乳种子:随着胚的形成,养料随即被胚吸收,贮存到子叶里,所以种子成熟时无胚乳存在。 • 外胚乳:营养贮藏在珠心细胞中。

  8. 1.1.3 种皮的形成 1 . 珠被1层 种皮1层(如向日葵) 内珠被 内种皮 种皮(如油菜) 2. 珠被2层 外珠被 外种皮 3. 仅一层珠被发育: 外珠被 种皮(如大豆) 或内珠被 种皮(如水稻) 4.假种皮:有些植物的种皮外面还有一些覆盖层,它是由珠柄、胎座等部分发育而来的。如荔枝、龙眼。

  9.  果实的形成 • 子房原是由薄壁细胞所构成,在发育成果实时,将进一步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组织,分化的性质随植物种类而异。 • 严格地说,果皮是指成熟的子房壁,如果果实的组成部分,除心皮外,尚包含其他附属结构组织的,如花托等,则果皮的含义也可扩大到非子房壁的附属结构或组织部分。 • 果实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也可由花的其它部分如花托.花萼.花序轴等一起参与形成。

  10. 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

  11. 1.2、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 (一)无融合生殖 1.概念:有些植物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受精),而产生胚,此现象称为无融合生殖。 2. 类型: (1)单倍体无融合生殖 单倍体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 单倍体无配子生殖:助细胞或反足细胞不受精就发育成胚。 以上二种类型产生的后代因是单倍体,所以后代不育。 (2)二倍体无融合生殖 孢原细胞 胚囊(2N) 卵细胞(2N) 胚(二倍体孤雌生殖) 或珠心一部分细胞 其它细胞 胚(二倍体无配子生殖) 以上二种类型产生的后代因是二倍体,所以后代可育 不受精 不经减数分裂 • (二)多胚现象 1粒种子中具有1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

  12. 二、果实 2.1 果实的类型 果实的分类 依据1:果皮的来源 果皮仅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称 真果 由子房壁和花的其它部分共同发育而来假果 依据3:根据果皮的性质分 成熟后,果皮肥厚肉质称 肉果 成熟后,果皮干燥无汁称 干果 依据2:一朵花中雌蕊的数目 仅有一枚雌蕊,形成一个果实 单果 有多枚雌蕊,形成多个果实,相聚在一起 聚合果 整个花序共同发育成果实 聚花果(复果)

  13. 浆果:1至数心皮,外果皮膜质,中、内果皮肉质,种子1至多枚。浆果:1至数心皮,外果皮膜质,中、内果皮肉质,种子1至多枚。 核果: 1至数心皮,外果皮薄,肉质或革质,中肉质,内木质,种子1枚 肉果 柑果:合生心皮,果皮外革质、中疏松、内分隔,中轴胎座,种子多数 瓠果:假果,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果壁,中、内果皮肉质,胎座发达 (葫芦科) 梨果:花筒和子房愈合形成假果,果壁、外果皮、中果皮肉质,内果皮纸质 或革质 单果 荚果:单心皮,沿背、腹缝线裂开。 裂果 蓇葖果:单心皮,沿背或腹缝线裂开。 角果:2心皮,假2室,具假隔膜,侧膜胎座,沿腹缝线裂开。 干果 蒴果:合生心皮,1室或多室,种子多数,开裂方式多样 瘦果:小型,种子1枚,果皮坚硬,易与种子分离 闭果 坚果:果皮木质坚硬,种子1枚,有总苞 颖果:2-3心皮,一室,种子1 ,果皮与种皮愈合 翅果:果皮延展成翅状,便于随风传播 分果:2个或2个以上心皮,每室一粒种子沿中轴裂开。 聚合果:多心皮离生,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聚花果(复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14. 浆果:1至数心皮,外果皮膜质,中、内果皮肉质,种子1 至多枚。浆果:1至数心皮,外果皮膜质,中、内果皮肉质,种子1 至多枚。 • 番茄果实的肉质食用部分,主要是由发达的胎座发展而成。

  15. 杨桃 酢浆草科,果实由五心皮构成,中果皮与内果皮都为肉质。味酸甜多汁,属热带著名水果。

  16. 核果: 1至数心皮,外果皮薄,肉质或革质,中肉质,内木质,种子1枚 • 通常由单雌蕊发展而成,内含一枚种子,三层果皮性质不一,外果皮极薄,由子房表皮和表皮下几层细胞组成;中果皮是发达的肉质食用部分;内果皮的细胞经木质化后,成为坚硬的核,包在种子外面,这种果实称为核果,如桃、梅、李、杏等的果实。也有成熟的核果中果皮干燥无汁的,如椰子。椰子的中果皮成纤维状,俗称椰棕,内果皮即为椰壳。

  17. 柑果:合生心皮,果皮外革质、中疏松、内分隔,中轴胎 座,种子多数柑果:合生心皮,果皮外革质、中疏松、内分隔,中轴胎 座,种子多数 柑橘类的果实也是一种浆果,称橙果或柑果,是由多心皮具中轴胎座的子房发育而成。它的外果皮坚韧革质,有很多油囊分布。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维管束分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橘络”就是这些维管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由原来子房内壁的毛茸发育而成,是这类果实的食用部分,如常见的柑橘、柚、柠檬等

  18. 瓠果:假果,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果壁,中、内果皮 肉质,胎座发达 (葫芦科) • 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如多种瓜类,是浆果的另一种。果实的肉质部分是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的,属于假果。 • 南瓜、冬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他们的果皮,而西瓜的食用部分是原来的胎座。

  19. 心皮多数,合生,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20. 梨果:花筒和子房愈合形成假果,果壁、外果皮、中果皮 肉质,内果皮纸质或革质梨果:花筒和子房愈合形成假果,果壁、外果皮、中果皮 肉质,内果皮纸质或革质 • 这类果实多为具子房下位花的植物所有。果实由花筒和心皮部分愈合后共同形成,所以是一类假果。外面很厚的肉质部分是原来的花筒,肉质部分以内才是果皮部分。外果皮和花筒,以及外果皮和中果皮之间,均无明显界限可分。内果皮由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所组成,所以比较清楚明显。梨、苹果等是这类果实的典型代表

  21. 荚果:单心皮,沿背、腹缝线裂开。 是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背缝和腹缝两面开裂,如大豆、豌豆、蚕豆等; 有的虽具荚果形式,但并不开裂,如落花生、合欢、皂荚等; 有的荚果呈分节状,成熟后也不开裂,而是节节脱落,每节含种子一粒,这类荚果,称为节荚,如决明、含羞草、山蚂蝗等;

  22. 蓇葖果:单心皮,沿背或腹缝线裂开。 蓇葖果:蓇葖果是由单心皮或离生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只由一面开裂。有沿心皮腹缝开裂的,如梧桐、牡丹、芍药、八角茴香等的果实。也有沿背缝开裂的,如木兰、白玉兰等。 牡丹花开过,由五个分离心皮构成的骨突果正在长大形成。牡丹的蓇葖果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散出黑色种子。果成熟种子落地后能长出新的植株。然而园艺栽培的牡丹花,许多品种高度重瓣的花不再有骨突果,因此不是靠种子繁殖,而是靠分根繁殖。

  23. 角果:2心皮,2室,假隔膜,侧膜胎座,沿腹缝线裂开。角果:2心皮,2室,假隔膜,侧膜胎座,沿腹缝线裂开。 由2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子房1室,后来由心皮边缘合生处向中央生出隔膜,将子房分隔成2室,这一隔膜,称为假隔膜。果实成熟后,果皮由基部向上沿2腹缝裂开,成2片脱落,只留假隔膜,种子附于假隔膜上。十字花科植物多具这类果实。角果有细长的,长超过宽好多倍,称为长角果,如芸苔、萝卜、甘蓝等;另有一些短形的,长宽之比几相等,称为短角果,如荠菜等

  24. 蒴果:合生心皮,1室或 多室,种子多数, 开裂方式多样蒴果:合生心皮,1室或 多室,种子多数, 开裂方式多样 • 这类果实较为普遍,成熟时按三种方式开裂: • (1)纵裂,裂缝沿心皮纵轴方向分开。 • (2)孔裂,果实成熟后,各心皮并不分离,而在子房各室上方裂成小孔,种子由孔口散出,如罂粟、金鱼草、桔梗等。 • (3)周裂,合生心皮一室的复雌蕊组成,心皮成熟后沿果实的上部或中部作横裂,果实成盖状开裂,如樱草、马齿苋、车前等,也称盖果。

  25. 瘦果:小型,种子1枚,果皮坚硬,易与种子分离瘦果:小型,种子1枚,果皮坚硬,易与种子分离 • 瘦果由1—3心皮构成的小型闭果;果皮坚硬,果内含1枚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仅在一处相连,易于分离。如白头翁(1心皮构成),向日葵、蒲公英(2心皮构成)。

  26. 菊科,头状花序。花后每朵花结出一粒瘦果,果具长喙,喙的顶端长满白色冠毛,形状如同一把降落伞。菊科,头状花序。花后每朵花结出一粒瘦果,果具长喙,喙的顶端长满白色冠毛,形状如同一把降落伞。 毛茛科,雌蕊多数,离生心皮,花柱丝状,果时延长。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顶端有细长的羽状宿存花柱。

  27. 坚果:果皮木质坚硬,种子1枚,有总苞 • 坚果是外果皮坚硬木质,含一粒种子的果实。成熟果实多附有原花序的总苞,称为壳斗,如栎、榛和栗等果实。通常一个花序中仅有一个果实成熟,也有同时有二三个果实成熟的,如栗,包在它们外面带刺的壳(常三四粒包在共同的壳内),是由花序总苞发育而成 。

  28. 颖果:2-3心皮,一室,种子1 ,果皮与种皮愈合 • 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一般易误认为种子,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特有果实类型。

  29. 翅果:果皮延展成翅状,便于随风传播 果实本身属瘦果性质,但果皮延展成翅状,有利于随风飘飞,如榆、槭、臭椿等植物的果实。

  30. 槭树的双翅果

  31. 分果:2个或2个以上心皮,每室一粒种子沿中轴裂开。分果:2个或2个以上心皮,每室一粒种子沿中轴裂开。

  32. 聚合果:多心皮离生,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33. 聚花果(复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34. 浆果:种皮硬 核果: 内果皮硬 肉果 柑果:内果皮分瓣 瓠果:内果皮肉质,假果 梨果:内果皮纸质或革质,假果 单果 荚果:单心皮,背腹裂开。 裂果 蓇葖果:单心皮,背或腹裂开。 角果:2心皮,假2室,沿腹缝线裂开。 干果 蒴果:合生心皮,开裂方式多样 瘦果:果皮坚硬,易与种子分离 闭果 坚果:果皮硬,有总苞 颖果:果皮与种皮愈合 翅果:果皮延展成翅状 分果:沿心皮中轴裂开。 聚合果:多心皮离生,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聚花果(复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