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11 Views
新聞 採訪與編輯 - 理論與 實務. WK7 導讀:新聞價值、新聞記者的工作. 指導 老師: 鄭鼎寶 組員 : 4990M029 何承哲 4990M043 吳 琬 婷 4990M053 樊依婷. 新時代的 新聞記者. CH1 新聞的定義與價值 什麼是新聞 新聞的價值 CH2 新聞記者的特質與態度 記者的起源與發展 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條件 記者的工作態度 CH3 記者的類型與工作特質 記者的分類工作內容 新聞記者的工作特性. CH1 新聞的定義與價值. NEWS 新聞是什麼 ? 「新聞」 NEWS 一字 北( North ) 東( East )
E N D
新聞採訪與編輯-理論與實務 WK7導讀:新聞價值、新聞記者的工作 指導老師:鄭鼎寶 組員: • 4990M029何承哲 • 4990M043吳琬婷 • 4990M053樊依婷
新時代的新聞記者 • CH1 新聞的定義與價值 • 什麼是新聞 • 新聞的價值 • CH2 新聞記者的特質與態度 • 記者的起源與發展 • 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條件 • 記者的工作態度 • CH3 記者的類型與工作特質 • 記者的分類工作內容 • 新聞記者的工作特性
CH1 新聞的定義與價值 • NEWS新聞是什麼? 「新聞」NEWS一字 北(North) 東(East) 西(West) 南(South) 四字的第一個字母拼成, 代表新聞為涵蓋各個地方所發生的事件。 P.4
新聞之定義(1) •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Charles A.Dana • 新聞是具有臨近性、近時性,與事件有關且具新聞價值(news wougall)-Hall-(1973) • 新聞乃為獲利而刊載之消息-McDougall • 新聞就像是一種商品,但新聞是具腐敗性的-M.Walloch
新聞之定義(2) • 新聞是一種報導,對議題、事件或過程提供了「當代看法」(contemporary view)組織內妥協後的產品,在極短時間內將當天所發生的事挑選整理。 • 新聞的生命極為短暫,可說是在壓力下進行訊素判斷所產生的「非完美產物」 -DeFleur和Dennis
新聞的特性(1) • 從「多面向的角度」(multi-dimensin)概念出發 • 新聞是文化產品。 • 新聞必須有可信度、權威性與合法性 「專業組織」加以報導、運送。 • 新聞是爲了獲利而刊載的消息 • 新聞為符號化的事件 • 新聞為符合新聞價值的事件
新聞的特性(2) • Harriss將上述的各項憑常識歸納為更為易記的三點 • 新聞是人類關係變遷的記敘 • 新聞是真實,它打破現狀,或者有可能引起現狀的突破 • 新聞是影響社群的事件,在公共事務的報導上,記者必須積極主動地挖掘新聞,而非一昧靜待新聞出現,往往著重過程,以「情況」(how)來引導出「何事」(what)。
新聞的價值 • 影響性 影響閱聽人愈多、愈直接、愈立即的影響,新聞價值也越高。 • 接近性 愈受閱聽人重視的程度與其成正比,愈接近則新聞強度愈強。 • 時宜性 (或即時性) 指「新近」、「新鮮」的消息,愈是最新發生的事情,就愈有價值。 • 顯著性
新聞的價值 • 異常性 愈是新奇、不平凡、少見的,愈值得報導,閱聽人對一切不正常的人、事、物都會有興趣。 • 衝突性 衝突是對稀有資源的爭奪,不一定是打架,舉凡爭奪政經社會體育的勝負或對錯,都是衝突。 • 人情趣味 實用性新聞包括知識的傳布、智慧的啟發及滿足生活各方面的需求。 • 實用性 傳播媒體除了守望、教育、決策之外,還有娛樂功能。 有些新聞所牽涉的人物並不是很有名,但因所發生的事情內容很有趣,所以也富有新聞性。 人情趣味新聞,能帶給人們愉悅,也能寓教於樂。
5W1H+So What • What 何事- 注重重要性 • Who 何人- 注重顯著性 • Where 何地- 注重接近性 • When 何時- 注重時宜性及歷史背景 • Why 何故– 注重揭發性 • How 如何– 注重影響力
CH2 新聞記者的特質與態度 • 記者的起源與發展? • 記者有分廣義和狹義之分 • 廣義的記者泛指新聞工作者,即新聞業的所有人員,在美國稱為”newspapaer-man” 英國則是稱為”journalist”。 • 記者又有內勤和外勤之分: • 外勤記者:專門在外部從事新聞採寫報導的人員。 • 內勤記者:在內部從事新聞編輯者。 • 狹義的記者是指外勤記者,英美都稱之為”reporter”。負責採訪和蒐集資訊,一般都指專門採寫新聞報的專業人員。
新聞記者成為專門的、社會化的職業,是在近代資本主義報業後形成後才出現的。新聞記者成為專門的、社會化的職業,是在近代資本主義報業後形成後才出現的。 • G. Pulitzer 曾說: 「做一位成功的記者,必須預定目標,從艱苦訓練而成。他必須從學校、家庭、社會、事業、以及水災、火災、戰爭種種痛苦中逐漸成長。」
Laurence R.Campell和Roland E.Wolseley認為記者應具備的四種資格: • (1)必須是心理學者 • (2)必須是一個聰敏的研究者 • (3)應是文筆流暢的作者 • (4)應是一個負責的分析家
綜合新聞學者與新聞工作者對新聞記者所下的定義,記者應具備如下的條件:綜合新聞學者與新聞工作者對新聞記者所下的定義,記者應具備如下的條件: • 廣博的知識 • 高尚的品德 • 強建的體魄 • 專業的精神
記者的工作態度 • 事實求是的嚴謹態度 新聞工作一定要遵守真實性原則。 寫作時一定要準確無誤,標點符號、修飾文法都要要求無誤。 • 精準機動的敏捷態度 新聞記者必須做到採訪迅速,發稿即時。 把握客觀本質,機動、敏捷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 • 不畏艱難的鬥志毅力 新聞採訪的突發性、時限性和連續性, 要求記者具備不畏艱難的戰鬥意志。主動尋找,挖掘新聞線索。
CH3 記者的類型與工作特質 • 記者的分類與工作內容(1) • 記者的類型: • 路線記者 指專門採訪或側重報導某一條路線或某一個領域的記者。 • 常駐記者 也稱地方記者。以新聞機構所在地為採訪範圍,有時也稱為本埠記者,地方記者也稱為外埠記者。
記者的分類與工作內容(2) • 機動記者 指那些沒有固定採訪範圍的、隨時準備接受編輯部的調派,以完成重大事件或突發性事件採訪報導任務的記者。 • 特派記者 因為特別的採訪任務受編輯部派遣的記者,這些記者往往由新聞機構直接調派,派往外埠採訪重大的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 • 特約記者 應編輯部的約稿,完成一定採寫任務的編制外人員。 • 駐外記者 受編輯部派遣常駐國外採訪的記者,駐外記者負責對所駐點的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新聞進行採訪和報導。
記者的工作內容 • 從案例看新聞生產 • 一則外國新聞,要經過許多報社編輯與守門人的監閱修改,才能送到台灣讀者手上。 • 新聞產製的一天 (採訪會議、編前會議、編輯作業) • 媒體的一天產製新聞的過程,從記者採訪到報導、 編輯、發行、播出,都經過了層層嚴密的把關。
新聞記者的工作特性 • 新聞採訪的特點(1) • 採訪的求真性: • 新聞採訪的最根本任務就是要蒐集、挖掘到有價值的事實材料。 • 就是事實勝於雄辯,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同樣也是新聞採訪的生命。 • 採訪的時限性: 西方新聞界用「易碎品」一詞來比喻新聞的時效,意思是指新聞的生命將隨著時效的消失而終止。
新聞採訪的特點(2) • 採訪的獨立性: 記者的採訪活動在許多情況下是單槍匹馬進行的,但並不排斥聽取有關方面的多元意見,以及服從編輯部的調遣和指揮。 所以記者得要有很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善於獨立思考問題,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 採訪的突發性: 一般新聞採訪處於被動地位,總是先有了客觀事物的存在和事件的發生 • 採訪的危險性: • (1)生命危險 • (2)「是非」之險
新聞採訪的特點(3) • 採訪的危險性: • (1)生命危險 • (2)「是非」之險 • 採訪的廣泛性: 從空間上來講,採訪是無邊際的,不受限制的,從全鄉鎮到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可以成為記者採訪的天地。 • 採訪的連續性: • 採訪的公開性: 大多數採訪活動都是公開進行,採訪結果要公開報導,因此公開性也帶來競爭性。
採訪時還應具備的特質 • 採訪要快,同時要準 • 採訪要講求速度,速戰速決,但這是要以準確為前提。「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採訪在求快同時,一定要把事實查證清楚。 • 採訪要快,同時要深 • 只收集到事物表面的材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記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事物的本質,使新聞報導達到一定的深度,對新聞受眾能有一定的啟發。 • 材料的挖掘要生動,但是不能虛構 • 要善於觀察被採訪對象的言談舉止,觀察有特色的採訪現場,抓住現場氣氛,為新聞寫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不能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