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第 3 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 α—— 考虑水厂本身用水量的系数,一般 采用 1.05 ~ 1.10 ;地下水源采用 1 。 T—— 一级泵站每天工作时间. 2 、二级泵站: 无水塔(高地水池):满足最高日最高时用水要求; 有水塔(高地水池):满足最高日用水要求。 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的流量差额由 清水池 调节;二级泵站与用户的流量差额由 水塔(高地水池) 调节。. 3 、输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Download Presentation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1、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 α——考虑水厂本身用水量的系数,一般 采用1.05~1.10;地下水源采用1。 T——一级泵站每天工作时间

  2. 2、二级泵站: 无水塔(高地水池):满足最高日最高时用水要求; 有水塔(高地水池):满足最高日用水要求。 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的流量差额由清水池调节;二级泵站与用户的流量差额由水塔(高地水池)调节。

  3. 3、输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 • (1)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流量调节设施有关)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变频调速水泵 ●为使水泵高效工作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 的变化---实际中尽量选取同一型号水泵

  4. ●泵站管理,可根据管网的压力来切换水泵 Q二泵=Qh 2)管网有流量调节设施 ● 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但24h总供水量等于总用水量; ● 二级泵站的工作是按照设计供水曲线进行,设计供水曲线 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拟定时注意:

  5. 3.2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清水池容积: W1——调节容积,据水量变化规律计算; W2——消防贮水量,按扑灭火灾平均时 间为2小时计算; W3——水厂自用水,一般采用最高日用 水量的5~10%; W4——安全贮备水量,避免清水池被抽空,威胁供水安全。 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

  6. 一泵站供水曲线 二泵站供水曲线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7. 水塔(高地水池)容积: W1——调节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3~6%估算; W2——消防贮水量,一般按十分钟消防 用水量计算。 当二级泵站与一级泵站的供水量接近时,清水池的调节容积会缩小,但水塔(高地水池)的调节容积将会增大。

  8. 用水曲线 二泵站供水曲线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9.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城市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头:1层楼 10m,2层楼12m,2层以上每层增加4m。 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以满足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的低层和多层建筑需要为准,高层建筑所需水压通常采用局部加压的方式予以满足。市政管网水压过高既造成能量浪费、增加漏损、不便使用,还需采用高压管道,增大工程投资。

  10. (1)一泵站扬程 水泵扬程的确定: 一泵站的静扬程等于水处理构筑物的最高水位与吸水井的最低水位之差;二泵站在无水塔管网的静扬程等于最不利供水点(控制点)的服务水头标高与清水池最低水位之差;有水塔管网的静扬程等于水塔最高水位与清水池最低水位之差。

  11. 二泵站的工作情况 • 1影响因素 • 城市用水量变化 • 本身的工作制度 • 系统中有无水塔 • 2无水塔的官网 • 选择各种泵组成不同的供水级别,依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满足系统逐小时的需要(供水曲线接近用水曲线) • 3设水塔的优缺点 • 系统有了水塔,水量可以调节,水泵可以在高效期工作。 • 大城市一般不设水塔,因为城市用水量大,水塔容积小了不起作用,容积大了造价又高,水塔高度一经确定,不利于今后给水管网的发展。 • 4水塔的设置原则:省、简、便原则,来确定二泵站的工作 • 省:让供水曲线尽量去接近系统的用水曲线,减少水塔的容积,减少水塔的造价 • 简:二泵站的供水级别不得太多,一般为二级最多为三级, • 便:能够选用国产的泵组成相应的供水级别完成二泵站的工作。 • 在最大用水时采用,水塔和二泵站共同供水。

  12. (2)二泵站扬程 • 无水塔时 ZC

  13. 水塔的确定 • 建造水塔处的地面标高越高,水塔的高度越低,因为总高度一定,条件允许,水塔适合建造在高地。 • 控制点:管网中控制水压的点,这一点往往位于离二级泵站最远活地形最高的点,只要该点的压力在最高用水时可以达到最小服务水头的要求,整个管网就不会存在低水压区。

  14. ZC—管网控制点C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m; HC—控制点所需要的最小服务水头,m; hs—水泵吸水管、压水管和泵房内的水头损失,m; hc ,hn —输水管和管网水头损失,m。

  15. 有水塔 • 网前水塔时 水塔高度:

  16. 二泵站扬程: Zt—水塔处地面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m; H0—水塔水柜的有效水深,m; 其余符号同前

  17. 对置水塔 最高日最高时,二泵站扬程同无水塔;水塔高度与网前水塔计算方法相同

  18. ——控制点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 ——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 ——最大时水塔到控制点的水头损失; ——水塔设置点的地面高度; ——控制点的地面高度。 (3)水塔高度的确定

  19. 管网水压的校核 • 消防时 • 无水塔的管网HP2 = Z c+ h f +hs' + hc' +hn' • 控制点设在设计时的着火点 • Z c—管网控制点C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m; • h f—消防时保证的扬程,m; • hs'—消防时水泵吸水管、压水管和泵房内的水头损失,m; • hc' ,hn' —消防时输水管和管网水头损失,m。

  20. 2 网前水塔 • 关上阀门,按无水塔时计算 • 3对置水塔 • 在水塔处设置一个(水头)着火点。其他类似前面的处理,求HP’2 • 4网中水塔 • 关闭阀门,按无水塔时计算

  21. 校核之后二泵站扬程的确定 • 1. HP2 ≈ HP’2 HP2作为设计扬程 • HP2 ≦ HP’2 放大管网中部分管径,增大实际可使用的压力 • HP2 > HP’2 HP2作为设计扬程 • HP2 < HP’2 设一台消防泵(与原来同型号的泵并联), 消防时打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