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嘉兴 王江泾镇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嘉兴 打开世界地图,您将清晰地看到: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3.9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滨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平湖九龙山 南湖 南北湖
江南水乡也叫渴 “2010年,浙江省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55亿立方米;2020年将上升到67亿立方米”———在浙江省工商联今年向浙江九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头号议案中,这组数字触目惊心。“浙江水资源危机影响之大,已经引发一种新现象———‘水难民’。”省水利厅一位干部称。按这位干部所指,伴随着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迁徙人群称为“水难民”,而在水危机情况相当严重的舟山、嘉兴地区,因连续两年大旱,已经有小规模的“水难民”出现。
水乡嘉兴用水告急!!! • 在浙江,天灾并不是水危机的惟一成因,一些素有水乡之名的地方,已发生严重的污染性缺水。 • 3月中旬的嘉兴街头,各类节水宣传品指导居民们要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砖头,以节约冲水量。相应的事实是,该市居民用水刚刚从每吨1.65元涨至1.9元。 • 很难想象,“理发不洗头,旅店不洗澡”的事实会发生在这个河网密集的城市。 • 表面上看,嘉兴似乎并不缺水,但事实上,达标的可用水却十分缺乏。在当地人看来,来自上游的过境水污染是造成嘉兴缺水的主因之一。在历史上,嘉兴渔区就多次遭受上游江苏吴江市盛泽镇工业污水的侵袭,渔业生产遭受重创,并由此引发了媒体所热炒的“吴越边界争水事件”。 • 嘉兴水利局提供的一份关于水资源质量的数据表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二、三类水体(达标饮用水)占50%,四类(轻污染)以上的水只占18%.而在2000年,境内已无三类水体,四类水体占69.5%,五类(重污染)水体占30.5%,浅层地下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 由于全市几乎找不到可用的地表水,嘉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这使嘉兴市中心区域沉降量超过800毫米,现在仍以每年20毫米~30毫米的速度下降。 • 尤其严重的是,嘉兴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是得不到地面水渗入补给的深层承压水。
嘉兴市水污染防治 • 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要求,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得到改善的目标。据监测,2005年与2004年相比,全市61个市控断面,Ⅲ类水体增加了1个,劣Ⅴ类减少了1个,61个断面的CODMn平均值下降了9.38%,氨氮平均值下降了18.05%。南湖区大桥和嘉善县大云、海宁许村、桐乡南日屠甸等区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 嘉兴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把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强化和落实各级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二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到去年底,全市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12家,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已达63万吨/日,超额完成了太湖流域治理省规划该市57万吨/日的目标要求。三是着力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排放污水的企业从严审批,只准落户在集污管网覆盖区域,从源头上把住污染控制关。同时,突出重点污染源治理,先后对电镀、造纸、印染、皮革、化工等行业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查处。2005年全市共查处违法排污案件近700件,取缔关闭各类污染企业340多家,责令限期治理、停产整顿企业229家。四是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控制养殖规模。2005年全市共关停禁养区内规模场38家,搬迁24家,限养区内散养户数量从20643户减少到13216户,减少了36%。五是重视饮用水源安全。加大对饮用水源的监管力度,坚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根据嘉兴所有地表水厂取水口设在航道上的特点,建设了备用取水口,确保市区四十多万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 嘉兴市下一步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继续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推进区域污染整治;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产业层次;三是进一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四是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五是加强环保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浙江省嘉兴市海事、环保部门人员在大运河上检查沿线排污情况,船尾卷起浑浊的污水。近年来,嘉兴市运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常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即检测结果在五类或五类以下水平)。浙江省嘉兴市海事、环保部门人员在大运河上检查沿线排污情况,船尾卷起浑浊的污水。近年来,嘉兴市运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常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即检测结果在五类或五类以下水平)。
吴越边界争水事件 • 事件的由来 • 江苏省吴江市与浙江省嘉兴市毗邻,两市水域同属太湖流域,并由京杭大运河相连。长期以来江苏吴江盛泽镇的一些印染企业将大量高浓度工业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下游河道,使嘉兴市秀洲区、嘉善县境内的主要河流遭受严重污染,尤其是渔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据嘉兴市秀洲区不完全统计, 1993 年到 2000 年该区因盛泽污水造成的渔业损失达 1696.05 万元,其中最为严重的是 1995 年,受污染面积达 1.637 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 825 万元。同时盛泽污水对嘉兴市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 • 2001 年 11 月 22 日凌晨,因长期遭受江苏盛泽污水污染,嘉兴市秀洲区北部千余名群众自发在江浙边界麻溪河筑坝拦污。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和江浙两省政府在 11 月 24 日达成解决污染纠纷的《协调意见》。省环保局先后多次赴嘉兴市秀洲区筑坝现场,与嘉兴市、秀洲区党委、政府一起做好群众思想情绪的稳定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积极配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做好对盛泽镇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两省交界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到 12 月 18 日为止,嘉兴彻底清除了麻溪塘拦污坝并恢复了河道原貌。 • 那天凌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西堰镇群众运用船只和机械,开始他们自己组织的“零点行动”:沉船筑坝,封堵边界河道麻溪港。当时,嘉兴方面的标语是:“为了子孙后代坚决堵住污水”“还我一河清水,还我鱼米之乡”。而河另一边的江苏吴江挂出的标语则直言:“公然违法断水堵航天下奇闻”。
水体污染 鱼类大量死亡 渔民欲哭无泪,对政府十分不满!
这是一家纺织企业与运河支流之一--“垃圾河”仅一路之隔(5月23日摄)。近年来,地处江苏苏州市与浙江嘉兴市交界地区的大运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常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即检测结果在五类或五类以下水平)。 挖泥船在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境内的大运河河道中挖掘淤泥。近年来,地处江苏省苏州市与浙江省嘉兴市交界地区的大运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常年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即检测结果在五类或五类以下水平)。
王江泾镇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南距嘉兴 。市区11公里,北与江苏吴江盛泽镇相邻。京杭大运河、苏嘉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一个经济发达、市场活跃、旅游兴旺、文化繁荣的浙北重镇、嘉兴市级卫生镇。王江泾镇是个古老集镇。宋以前,已形成集镇,因有一闻氏尚书在此居住,故名闻川市。元代,有王、江两大户相继兴起,遂称王江泾。宋至明丝绸纺织业不断发展,渐成江浙两省交界处一个丝绸贸易集镇。王江泾镇位于江、浙交界处,北与江苏省吴江盛泽镇一桥相连。该镇以强大的民间投资为动力,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全镇拥有6000多民营企业,行业结构己形成纺织、化纤、印染、植绒、箱包、注塑等,其中纺织业是支柱产业,占经济总量的90%,目前,王江泾镇无梭织机拥有量达2多万台,在国内领先实现了织造无梭化。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喷水、喷气、剑杆、片梭大提花4大类无梭织机,以其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代表着当今织造业的最新工艺技术水平,实现织造无梭化是我国织造业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最近该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镇” 称号。 王江泾镇全年织造能力约达25亿米,印染后整理企业11家,加工能力为22亿米。最新统计,该镇无梭织机占全部织造能力73%以上。王江泾镇织造实现无梭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1998年底,全镇拥有无梭织机仅为百台左右,近几年中,该镇民营工业呈现逐年递增的投资热潮,无梭织机猛增万台,民间投资越来越红火,目前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近100家。在经济开发区内,一幢幢宽敞气派的崭新厂房接连不断。民间投资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新机制、新技术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织造名镇----王江泾镇
喷气织机 喷水织机 片梭织机 剑杆织机
喷水织机污染 素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美誉的嘉兴王江泾镇,南宋以来就是丝绸重镇。目前纺织业发展主要以喷水织机为主。全镇共有喷水织机23400多台,其中50台以上的企业98家,共7671台;50台以下企业96家,共2655台,散户3465户,织机13136台。 “零星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喷水织机散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沟渠和农田,给当地水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散户排污亟待整治!”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处理之前COD浓度在300mg至800mg/L之间。 据介绍,喷水织机产生的纺织浆料中主要含有丙烯酸类,具有一定毒性,影响作物生长,对人体十分有害。王江泾近年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集污管网20公里,使该区域所有重污染企业污水实现了处理后入网排放,目前该区域污水总量已达6万吨/日。 秀洲区政府还出台了《嘉兴市秀洲区喷水织机废水排放集中治理实施方案》,计划从2005年起,用两年时间对该区北部喷水织机行业废水进行集中治理。目前,已建成喷水织机废水处理设施62套,治理喷水织机近1.2万台。 “散户排污治理用两年时间解决!”嘉兴市秀洲区常务副区长给了我们整治散户排污的时间表。
开始整治 • 为进一步巩固治污成果,切实加强喷水织机企业的长效管理,秀洲区环保局从二月底开始抽调执法人员,对王江泾、新塍、油车港三镇的喷水织机(法人)企业进行了突击大清查。 • 作为全区811环境整治工程的重头戏,区政府从2004年底就制定了嘉兴市秀洲区喷水织机行业废水排放集中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用二年时间基本完成北部地区3万多台喷水织机废水排放集中治理的治污目标。仅二○○五年全区就投入治理资金1800万元,建设66台配套治理设施,全面完成了2005年1.2万台喷水织机的治理任务。 • 然而一年过去了,昔日建成的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周围的水环境质量能否得到真正改善将成为今年喷水织机治理全面铺开的关键。为此,区环保局把此次检查重点落实在排污企业治理设施运转和周边水环境质量上。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嘉兴市海杰纺织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能确保废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所有喷水织机废水都经处理后排放。这些企业周围的河流水质已经大为改观,往日白色浊水如今已变成清水,河内鱼虾清晰可见。但仍有一部分企业漠视环保法规,建成的治理设施无故停运,未经处理的白色废水随意外排,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执法人员当场制止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并对企业法人提出严重批评,下一步环保局将依法对这些企业做出严肃处理。 • 为贯彻落实《嘉兴市秀洲区喷水织机行业废水排放集中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喷水织机企业主废水治理的积极性,确保秀洲区喷水织机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废水达标排放,切实改善秀洲区北部农村水环境质量,日前,经区政府同意,区环保局和区财政局从环保专项资金中拨款120万元,对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喷水织机企业实施奖励补助。其中:王江泾镇完成治理8487台,补助80万元;新塍镇完成治理2878台,补助28万元;油车港完成治理1277台,补助12万元。同时明确各乡镇必须专款专用,切实落实喷水织机奖励补助机制。区区政府这项扶持政策的具体落实到位,也为今年喷水织机的污染治理任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整治成果-2006.9 • 目前,王江泾镇民主村的村级污水管网系统建设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预计到今年10月份,全村所有的喷水织机废水都可接入管网,经村级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据悉,该区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建成村级废水处理站60多座,全面实现喷水织机废水无害化。 • 喷水织机行业作为支撑秀洲区北片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喷水织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05年,该区共投入喷水织机废水治理设施建设资金近1500万元,建成废水处理设施64套,治理喷水织机近1.2万台,喷水织机废水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 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区又对王江泾、油车港、新塍3个镇的拥有5台至50台喷水织机的散户进行集中治理,涉及到15000多台喷水织机,并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行”的方法,先确定王江泾镇民主村为试点村。据了解,民主村是王江泾镇喷水织机拥有量较多的一个村,全村444户家庭中有50%的农户经营着840多台喷水织机。同时,该村靠近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群众环保意识较强,村党员干部积极性高,治理基础较好。 • 今年5月初,在区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王江泾镇开始在民主村着手规划村级污水处理系统工程。6月份,工程进入了正式施工阶段,并选择了在民主村和荷花村交界处建立村级废水处理站。“王江泾镇地势较低,平时70%的水闸都是关闭的,而这块地在姚家桥东侧100米处,达标排放后的水将是流动的‘活水’。”王江泾镇副镇长陈荣根说。建成后的村级污水处理站,不仅可以对民主村840多台喷水织机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还可以将荷花村两个组的近100台织机也纳入处理范围,有利于减少建立污水处理站点,节省成本。 • 据介绍,喷水织机产生的废水处理之前COD浓度在300mg至800mg/L之间,经过村级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排放出的水COD浓度在60mg/L以下,优于国家标准100mg/L,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到今年10月底王江泾镇、油车港镇、新塍镇将分别完成10000台、2580台、2400台的喷水织机治理的任务。届时,对拒不接入集中废水处理站的织机户(企业),将采取环保部门依法征收排污费、工商部门依法取缔、供电部门依法拉闸限电等相应的处罚措施。
喷水织机污染整治一路艰辛 • 秀洲区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喷水织机排放的工业污水进行整治。至2007年02月,80%的污染源已经整治完毕,但有关部门在对其余20%的喷水织机进行整治时,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 在拒绝整治比较多的王江泾镇新农村一农户家中,经常可以看到几台喷水织机在不停地运转着,产生的污水通过一根简陋的管子,直接排到厂房后面的田里。据了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区有关部门要求50台以上的喷水织机企业,通过企业单建或联合建设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然后向附近的喷水织机散户接管辐射,收集其他散户的污水进行处理。据测算,按照这个方法,每台喷水织机污水整治设备的成本在800元到1200元之间,规模越大,平均每台织机分摊的费用就越小。像上述农户4台喷水织机承担的费用大约在4800元左右。由于他们大多规模小、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销路不好等,因此,要上污水治理设施就要增加成本,利润自然就会进一步降低。 • 为了利益,这些喷水织机散户往往不愿意治理污染。据统计,秀洲区现在有喷水织机总数3.2万台,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平均每台喷水织机每天要产生2.5吨废水,这些工业污水的COD浓度每升在120毫克至850毫克。在受喷水织机污水污染较重的油车港镇,一年下来,油车港的每一亩田里,平均要摊到60吨左右的污水。 • 要治理污水,喷水织机散户无法承受;如果不治理,环境将更加恶化。处在两难中的政府部门选择了折中的方案:一个是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鼓励喷水织机散户向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级纺织区域集中。这样一来,几十台以上的喷水织机有一套污水整治设备,铺设统一管网,就可以大大地把成本降低下来。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制定一些奖励政策,扶持喷水织机散户们自己上污水处理设施。 • 此外,秀洲区政府还大力提倡采用对环境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的喷气织机代替目前的喷水织机,加速产业提升,出台专门的鼓励措施,对纺织企业购买使用无污染的喷气织机,政府按设备金额的1%到3%的额度给予补助。另外,对购买喷气织机的企业还将免征进口税。 • 我期待着秀洲区纺织业早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期待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期待着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观看 ——过控3班陆伟 TEL:1596712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