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k likes | 1.64k Views
第六章 国际收支. 重点: 1 、国际收支的涵义 2 、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 3 、国际收支理论 4 、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5 、国际收支的调节 难点: 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 2 、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3 、国际收支的失衡调节机制 4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均衡理论 课时安排: 6 课时.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波克、杨长江: 《 国际金融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第二版。 2. 钱荣堃: 《 国际金融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E N D
第六章 国际收支 重点: 1、国际收支的涵义 2、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 3、国际收支理论 4、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5、国际收支的调节 难点: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 2、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3、国际收支的失衡调节机制 4、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均衡理论 课时安排: 6课时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版。 2.钱荣堃:《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4.陈彪如、马之騆:《国际金融学》,西南财大出版社,1993年版。 5.麦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杰佛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第四节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第六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 Y=C+I+G+X-M 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余额,记为TB(Trade Balance),则有: TB=X-M
二、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 •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分为两种:GDP和GNP 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以领土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和。 2.GNP即国民生产总值,以居民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 • 两者的关系:GNP=GDP+NFP • NFP:从国外取得的要素净收入,包括付给工人的净报酬、净投资收入及净无偿转移收入。
三、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 1.经常账户反映了进出口贸易情况:CA=X-M 2.经常账户反映了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 差额: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由于Y=C+I+G+X-M,而私人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支出之和是国内居民总支出,称为国内吸收(A),则有:A=C+I+G 3.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CA=NIIP-NIIP-1,NIIP为国际投资净头寸。 4.经常账户反映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CA=S-I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一、国际收支涵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1、狭义的国际收支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是以现金交易作为基础,不包括没有外汇收支的交易。第二,它是必须同其他国家立即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的差额,它只包括各种收支中必须立即结清和支付的那一部分款项,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中尚未到期、并不需要用现金结算的部分则不列入。
2、广义的国际收支 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而且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的收支。 (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是对一定时期内的交易的总计。 “一定时期内”:即从某年某月某日起至某年某月某日止。这决定了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至于时期的长短,可由各国选择,通常以一年为记录期。 (二)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在一年或一年以上已经大规模地从事经济活动或交易、或计划行事的经济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政府机构三类。
(三)“国”:这里的“国”既包括具有独立主权且有自己的货币制度的行政区域意义上的国家,也包括虽没有独立主权、但由于某些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制度而自成世界上一个经济实体的地区,故用“经济体”(Economy)的概念更为准确。(三)“国”:这里的“国”既包括具有独立主权且有自己的货币制度的行政区域意义上的国家,也包括虽没有独立主权、但由于某些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制度而自成世界上一个经济实体的地区,故用“经济体”(Economy)的概念更为准确。 (四)两种特殊情形: 1 驻外使节、驻外军队不论在外时间多长,始终为所在地的非居民,也即是派出国的居民。 2 国际性机构对任何一国而言都是非居民
(六)国际收支以经济交易为基础 1.交换:指一个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一种经济价值(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等实际资源和金融资产)并从对方得到等值的回报。 2.转移:指一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3.移居: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迁到另一经济体的行为。移居后,该个人原有的资产负债关系的转移会使两个经济体的对外资产负债关系发生变化,应记入国际收支。 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在一些情况下,当实际流动并没有发生时,可根据推论确定交易的存在,也需在国际收支中予以记录。比如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必须在国际收支中反映出来,尽管这一行为并不涉及到在两国间的资金与服务的流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 范围设置项目和帐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 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 交易的统计报表。为便于各会员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并多次进行了修改,对编表所采用的概念、准则、惯例、分类方法以及标准构成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或说明,要求会员国每年按统一格式向其提交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 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账户,是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l.货物(Goods):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1)一般商品:居民对非居民进行的可移动商品的进出口,以所有权变更为原则,按边境离岸价(F.O.B)计价。 (2)用于加工的货物:以在国外加工为目的的货物出口及加工后的货物再进口,或是以在本国加工为目的的货物进口及加工后的货物再出口。按加工前后货物总价值计算,是所有权原则的例外。
(3)货物修理:指为非居民的船舶、飞机等货物提供的修理活动。只计修理费。(3)货物修理:指为非居民的船舶、飞机等货物提供的修理活动。只计修理费。 (4)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在国外港口获得的燃料、给养、仓储和供应等商品。 (5)非货币黄金:所有不以官方储备资产为目的的黄金进出口。 2.服务(Services):经常帐户的第二个大项目。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与宣传、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它商业服务、政府服务等内容。
(1)运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形式的海、陆、空货运和客运、太空和管道运输,以及其他分配性和辅助性服务,同时还包括运输设备的租金。(1)运输: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形式的海、陆、空货运和客运、太空和管道运输,以及其他分配性和辅助性服务,同时还包括运输设备的租金。 (2)旅游:在外国停留一年以内的非居民旅游者在其旅游期间出于商业目的和个人使用目的在当地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健康和教育有关的内容也包括其中。不管时间长短,学生和病人被视为旅游者。旅游不包括国际客运服务。 (3)通讯服务: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通讯往来,包括邮政和邮递服务、电讯服务(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 (4)建筑服务:本国企业在外国完成的建筑和安装项目,但不包括居民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机构。
(5)保险服务:指居民与非居民各项保险业务的收支包括给进出口商提供的货运保险服务、为生命和非生命提供的各项直接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等。(5)保险服务:指居民与非居民各项保险业务的收支包括给进出口商提供的货运保险服务、为生命和非生命提供的各项直接保险服务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等。 (6)金融服务: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金融中介服务和辅助服务收支,包括信用证、信用卡、金融租赁服务、换汇交易、消费和商务信贷服务、经纪人服务、包销服务以及各种形式的套购保值安排等发生的费用,辅助服务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操作与管理服务、抵押保管服务等。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与硬件咨询、软件实现、信息服务(数据处理、数据库和新闻代理)有关的交易,以及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指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主要包括授权使用商标、版权、专利、工序、技巧、设计制造权等。(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指使用无形资产的专有权、特许权等发生的收支,主要包括授权使用商标、版权、专利、工序、技巧、设计制造权等。 (9)咨询:包括法律、会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收支。 (10)广告与宣传:包括广告设计、创作和推销;媒介版面推销;在国外推销产品;市场调研等的收支。 (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包括音像及有关服务和其它文化服务。音像及有关服务包括与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录制品的服务以及有关租用费用收支;其它文化服务包括诸如与图书馆、展览馆以及其他文体活动相关的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12)其它商业服务:指在别处未及的各类服务交易收支。 (13)政府服务:包括所有与政府部门(诸如使馆和领馆的开支)、国际或区域性组织有关的其他服务。
3.收入(Income):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两大类交易: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项内容。职工报酬是指非居民因工作而获得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是指因资本的国际流动所获取的利润、股息和利息等,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储备资产和其他投资收入等。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全权收入(利息)。3.收入(Income):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两大类交易: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项内容。职工报酬是指非居民因工作而获得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是指因资本的国际流动所获取的利润、股息和利息等,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储备资产和其他投资收入等。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全权收入(利息)。 4.经常性转移(Current transfers): 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经常性转移包括除以下几项所有权的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②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有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要求任何补偿而豁免的债务。上述三种例外均属于资本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政府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二)资本与金融帐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部分。 l.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1)资本转移 (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 金融帐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记录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部分,各项目不按借贷总额记录,而是按净额来记入相应的借方或贷方: (1)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投资者可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采取在国外直接建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收支手册》中规定这一比例最低为百分之十。
(2)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又称间接投资 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派生金融工具。 (3)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其他投资是指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见下)未包括的金融交易,包括长期和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可收支项目(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等 )。 (4)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
(三)错误与遗漏账户 由于记录时出现的统计误差,各国的平衡表通常设置“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进行平衡 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借贷双方的净差额应为零,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平衡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与之相抵消。当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总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出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
(四)记账原则 • 记账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即每笔国际经济交易都是由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帐目表示) • 记录时间: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准,或以债权债务的发生日期为准(权责发生制) • 计价问题:以成交时的实际市场价格作为交易计价的基础
(五)具体记录方法: • 复式借贷记帐法——资产增加记借方,资产减少记贷方;负债增加记贷方,负债减少记借方。对于单向转移项目,当需要冲抵的是借方项目时以贷方项目出现,当需要冲抵的是贷方项目时以借方项目出现 • 借方(-) 贷方(+) • 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 对外金融资产增加 对外金融资产减少 • 对外金融负债减少 对外金融负债增加 • 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表述如下: • 1。经常帐户 • 借方:本国对外国的转移 • 贷方:外国对本国的转移 • 2。资本帐户 • 借方:收买 • 贷方:放弃 • 3。金融帐户 • 记录资本的流出入 • 借方:资本的流出 • 贷方:资本的流入 • 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向国外进行货币支出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记入相反的借方或贷方 • 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
三、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一)贸易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代表该国贸易收支平衡。在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时,贸易收支差额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许多国家来说,由于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贸易收支的数字尤其是货物贸易收支的数字易于通过海关的途径及时收集,因此贸易收支差额能够比较快地反映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贸易收支差额在国际收支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原因还在于,它表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贸易差额分析 贸易差额(贸易平衡值)TB =出口-进口 传统上通常以贸易余额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主要是因为: ①贸易收支占一国国际收支很大比例; ②易于收集,能较快获得数据; ③反映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及自我创汇能力。
(二)经常账户差额(经常项目平衡值)(CA) =经常项目贷方之和-经常项目借方之和 =贸易帐户余额+无形贸易帐户余额(包括服务帐户余额和收入帐户余额)+经常转移帐户余额 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差额。当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顺差;当贷方总额小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逆差;当贷方总额等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差额与贸易差额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项目余额的大小。由于收入项目主要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所取得的收入,因此,如果一国净国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外国得到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顺差。相反,如果一国净国外负债越大,向国外付出的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逆差。
账户余额 • 经常帐户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 CA TB 净国外资产 净国外负债 O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KA)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该差额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它反映了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根据复式记账的原则,国际收支中的一笔贸易流量通常对应一笔金融流量,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应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提供了融资。因此,如果该差额越大,代表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越强。第二,该差额还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已经逐步摆脱了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而表现出具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将能够反映该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这种独立的资本运动规律。
资本和金融帐户余额与经常帐户余额的关系 • CA+KA=0, • 当CA〈0时,KA〉0, • 即资本和金融账户(净的资本流入)为经常帐户赤字融资 • 当CA〉0时,KA〈0 • 即有经常帐户盈余为资本和金融帐户赤字融资
(四)综合差额(全面平衡值)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误差与遗漏 将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进行合并,或者把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与错误和遗漏剔除以后所得的余额,称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它是全面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综合指标,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差额往往就是指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如果综合差额为正,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存在顺差;如果综合差额为负,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如果综合差额为零,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这一差额判断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以及货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如果综合差额为正,该国外汇储备就会不断增加,本国货币将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综合差额为负,该国外汇储备就会下降,本国货币将面临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差额判断是否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一差额确定是否应该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
(五)国际收支平衡恒等式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 可知:综合差额+储备资产增减额=0 • 故有: • 经常项目 资本与金融 误差 储备资产 • + + + =0 • 差 额 项目差额 与遗漏 增减额 • 可知:综合差额=-(储备资产增减额) • 国际收支顺差为零、逆差亦为零,即无国际收支顺差也无国际收支逆差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类型 • (一)国际收支失衡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 即:综合差额+储备资产增减额≠ 0 • 因此: • 经常项目 资本与金融 误差 储备资产 • + + + ≠ 0 • 差 额 项目差额 与遗漏 增减额 • 所以:综合差额≠ -(储备资产增减额) • 可知: • 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1)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失衡 由于生产和消费存在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进口和出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一国国际收支也会发生季节性变化,从而产生季节性失衡。对于那些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就常常表现为季节性失衡。这是因为,在农产品收获的季节,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形成贸易顺差。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由于需要进口化肥、机械设备以及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必需品,往往又会出现贸易逆差,这种贸易差额的季节性变化是十分明显的。特点是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是一种正常现象
无规律的短期灾变也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这被称为偶然性失衡。例如,在出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后,在短期内往往会引起出口下降。但由于需要进口食品、药品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以应付自然灾害,往往又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失衡。一般地说,偶然性失衡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且引起的失衡也是暂时性的,因此一国往往采取动用储备的方法加以解决。无规律的短期灾变也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这被称为偶然性失衡。例如,在出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后,在短期内往往会引起出口下降。但由于需要进口食品、药品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以应付自然灾害,往往又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失衡。一般地说,偶然性失衡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且引起的失衡也是暂时性的,因此一国往往采取动用储备的方法加以解决。
(2)结构性失衡 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世界各国由于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而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国际分工格局随要素禀赋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将会发生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永远保持既定不变的比较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能随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便会出现结构性失衡。此外,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代替天然原料的合成材料的发明、出口市场收入的变化、产品来源及价格变化等都会使国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如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也会出现结构性失衡。
(3)周期性失衡 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受商业周期的影响,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还是生产和就业的变化,或两者的共同变化,都会对国际收支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因景气循环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被称为周期性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进口的快速增长,往往会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国内市场需求的疲软往往会引起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流入,将会使该账户出现顺差,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会出现逆差。二战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各国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强,致使主要工业国的商业景气循环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景气循环,导致各国出现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
(4)货币性失衡 一国货币价值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国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当一国的生产成本与物价水平普遍上升,使其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出口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会受到刺激,其经常账户收支便会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相对较少,则会发生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结果,即国际收支盈余。战后,工业化国家虽然避免了象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严重经济危机,却远远没有能够抑制由于需求大于供给而造成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年率达50%或更高的奔驰型通货膨胀并非少见。西方国际金融学者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造成战后国际收支失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5)所得性失衡 • 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 导致 • 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 一国国民收入相对较低的增长 导致 • 进口需求的增长低于出口增长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6)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不稳定投机与资本外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另一个原因,它们还会激化业已存在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稳定性投机与市场力量相反,当某种货币的需求下降,投机者就买进该货币,从而有助于稳定汇率。而不稳定的投机会使汇率累进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资本外逃与投机不同,它不是追求获利,而是害怕损失。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要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投资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往往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 顺差的影响 • 外汇收入增加,储备增加,国家信用提高 • 本币升值,可提高本币的国际地位 • 但本币升值会导致国内外商品、劳务市场被外国挤占 • 若输出资本,则易陷入债权危机 • 使总供给、总需求平衡被破坏,物价上涨 • 易引起国际摩擦 • 逆差的影响 • 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 外汇收入减少,储备下降,国家信用下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 • 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该国经济的增长,引致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它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法等基本问题。国际收支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就系统地提出了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思潮的更替,国际收支理论不断发展和趋于完善,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以及货币论等各种理论相继出现。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国际金融理论,而且为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维持内外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国际收支古典论 国际收支古典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于1752年最早提出、后经李嘉图等人补充发展并不断完善的“物价—金币流动机制”,它以自由贸易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输出入为前提,以货币数量论为理论依据,揭示了贸易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作用,成为西方各国制定自由放任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收支古典论的现实基础是国际金本位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世界上较早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于1821年前后实行金本位制,后来在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到1880年国际金本位制度即自动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组织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觉遵守以下货币纪律:①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每一单位货币有其法定含金量;②金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职能;③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④各国的货币储备为黄金,国际结算可使用黄金,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了严峻挑战,各国在战时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暂时停止实行。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通货膨胀严重,汇率剧烈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于是在战后国际政局稍稍稳定后,各国便先后着手恢复金本位。美国率先于1919年恢复黄金的自由兑换,英国于1925年恢复金本位,并维持英镑战前平价,法国于1928年恢复金本位,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恢复了各种形式的金本位。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组织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觉遵守以下货币纪律:①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每一单位货币有其法定含金量;②金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职能;③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④各国的货币储备为黄金,国际结算可使用黄金,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了严峻挑战,各国在战时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暂时停止实行。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通货膨胀严重,汇率剧烈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于是在战后国际政局稍稍稳定后,各国便先后着手恢复金本位。美国率先于1919年恢复黄金的自由兑换,英国于1925年恢复金本位,并维持英镑战前平价,法国于1928年恢复金本位,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恢复了各种形式的金本位。
但此时恢复的国际金本位制与战前已大不相同,除了美国仍然实行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度以外,英法两国实行的是金块本位制度,而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则实行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度,将本国货币与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或黄金储备,以便随时干预外汇市场。实际上,此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已经演变成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因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战后各国勉强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受到严峻挑战,英国不得不于1931年放弃金本位,美国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于1933年放弃金本位,从而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彻底崩溃。但此时恢复的国际金本位制与战前已大不相同,除了美国仍然实行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度以外,英法两国实行的是金块本位制度,而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则实行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度,将本国货币与实行金本位制度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或黄金储备,以便随时干预外汇市场。实际上,此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已经演变成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因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战后各国勉强建立起来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受到严峻挑战,英国不得不于1931年放弃金本位,美国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于1933年放弃金本位,从而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彻底崩溃。
黄金输出 银行准备金下跌 本币下跌 出口增加 逆差 顺差 进口增加 本币上升 银行准备金增加 黄金输入
(二)物价—金币流动机制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1752年最早提出的,指国际收支的变动通过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以及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来反向作用于国际收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