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96 Views
姓氏文化. —— 研究性学习课题. 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 问题情境. 研究目的. 1 、了解姓氏起源。 2 、了解姓氏数量。 3 、了解姓氏异读。 4 、了解复姓补录。. 活动内容. 1. 查找有关百家姓的文字资料。 2. 阅读 《 百家姓 》 3. 和组员合做,去书店查资料。. 1 、了解姓氏起源。 2 、了解姓氏数量。 3 、了解姓氏异读。 4 、了解复姓补录。. 成 果 展 示. 姓氏起源:
E N D
姓氏文化 ——研究性学习课题
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姓,即使是外国人也不例外,姓对我们很重要,姓里还有许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有关姓氏的文化。 问题情境
研究目的 1、了解姓氏起源。 2、了解姓氏数量。 3、了解姓氏异读。 4、了解复姓补录。
活动内容 1.查找有关百家姓的文字资料。 2.阅读《百家姓》 3.和组员合做,去书店查资料。
1、了解姓氏起源。 2、了解姓氏数量。 3、了解姓氏异读。 4、了解复姓补录。 成 果 展 示
姓氏起源: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中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已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好 你
。表示各行各业的姓氏有:工、农、商、学、兵、艺、师、陶、医、铁、干等。 表示各种颜色的姓氏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灰、乌等。 其他还有: 五行为姓:金、木、水、火、土。 五常为姓:仁、义、礼、智、信。 五金为姓:金、银、铜、铁、锡。 五方为姓:东、西、南、北、中。 五音为姓:官、商、角、徵、羽。 五岳为姓:泰、华、衡、恒、嵩。 五谷为姓:麻、黍、稷、麦、豆。 五事为姓:视、听、言、思、貌。 六畜为姓:牛、马、羊、鸡、狗、猪。 七候为姓:风、云、雷、电、雨、雪、冰。
复姓补录: (衷心感谢CS <长沙?>网友duanhailiang 在2003年2月12日热情EMAIL提供。他说:“我找了76个复姓,希望对贵网有些帮助。”)1、 欧阳 2、 太史 3、 端木 4、 上官 5、 司马 6、 东方 7、 独孤 8、 南宫 9、 万俟 10、闻人 11、夏侯 12、诸葛 13、尉迟 14、公羊 15、赫连 16、澹台 17、皇甫 18、宗政 19、濮阳 20、公冶21、太叔 22、申屠 23、公孙 24、慕容 25、仲孙 26、钟离 27、长孙 28、宇文 29、司徒 30、鲜于 31、司空 32、闾丘 33、子车 34、亓官 35、司寇 36、巫马 37、公西 38、颛孙 39、壤驷 40、公良41、漆雕 42、乐正 43、宰父 44、谷梁 45、拓拔 46、夹谷 47、轩辕 48、令狐 49、段干 50、百里 51、呼延 52、东郭 53、南门 54、羊舌 55、微生 56、公户 57、公玉 58、公仪 59、梁丘 60、公仲61、公上 62、东门 63、公山 64、公坚 65、左丘 66、公伯 67、西门 68、公祖 69、第五 70、公乘 71、贯丘 72、公皙 73、南荣 74、东里 75、东宫 76、仲长
据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古今姓氏共有11969个;最近又发现,全国古今姓氏共有22000个。当代我国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约有3500个。据袁义达《中国姓氏大辞典》(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古今姓氏共有11969个;最近又发现,全国古今姓氏共有22000个。当代我国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约有3500个。 易姓源远流长,世世代代繁衍于祖国各地。易姓人口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0.19%,即万分之一十九,10000人中有19人姓易。按人口多少排序,易姓位居第92位(原排93位,现更正为92位),是当前全国公认的100个大姓之一。若全国人口总数以13亿计,则当代全国易姓人口共有247万人,89%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其中四川易姓占全国易姓的42%,是当代全国易姓第一大省。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氏传奇
(1)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也。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而耕,今为平陆县,属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有天下,封商宗室,祖变姓名因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后迁于长沙。此说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1)易氏之祖本子姓,商之宗室也。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而耕,今为平陆县,属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有天下,封商宗室,祖变姓名因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后迁于长沙。此说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
姓氏数量: 中国姓氏有5662个(不包括元、清两朝移居中原的蒙、清两族之姓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姓氏)。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现在,中国常见的姓氏300个左右,人数最多的姓氏是张姓,据说有一亿人上下,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两国人口的总和。 姓氏种类: 5000多姓中,有不少稀奇古怪、甚至不可思议的姓氏。比如:鬼、狼、狗、蛇、黑位、秃发等,从字面上看极不受人尊重,可是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出现过。中国姓氏虽说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一经归类,却另有一番情趣。
关于易姓起源及易氏始祖,有多种说法并存,有言易氏始于易牙者,有言易恺、易尚、易正(南仲)、易申(甲)者。其中易正公生活年代最早,为商朝帝乙时代,即3000多年前,是最早的始祖。如能查到其他四公与正公的世系关系,则此四公为正公后裔,正公为唯一始祖。但至今只查到尚公为正公后裔,而牙、恺、申三公与正公似无世系关系,故可暂且将正公、牙公、恺公、申公同时尊为易姓不同支的始祖,同时供奉于易姓的祖坛上。很多姓氏都是多源的,易姓也有多种起源。袁义达、张诚《中国姓氏》一书的《易姓的起源与演变》一节将易姓起源综合为四大支,特照录如下: 易姓的起源主要有四大支:有易氏、姜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有易氏。以河为氏。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东南流注大清河。相传黄帝时代有一支游牧部落有易氏活动于易河流域,历经尧舜夏商,仍活跃在华北地区。“商朝后期,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氏” (该引文应为:“商朝先世,殷上甲微 ......” 易文鹏注),可见在商朝后期有易氏仍是北部地区的一支强部落。因居住在易河流域而称有易氏,有易氏的后裔以易为氏。此易氏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以上我们已了解了不 少知识,下次再会。
主编 彭佳宇 副编 杨澍、智豪、孙畅、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