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霍乱防控知识培训

霍乱防控知识培训. 思明区 CDC 陈沁. 霍乱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一、什么是霍乱弧菌 ( vibrio cholerae ) ?. 霍乱弧菌 是由一大群符合弧菌科 ( 属 ) 定义(包括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运动活泼、发酵葡萄糖、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表型性状相似,具有共同鞭毛抗原,仅 菌体抗原不同 的弧菌所组成。. 二、什么是霍乱( cholera) ?.

Download Presentation

霍乱防控知识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霍乱防控知识培训 思明区CDC 陈沁

  2. 霍乱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3. 一、什么是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霍乱弧菌 是由一大群符合弧菌科(属)定义(包括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运动活泼、发酵葡萄糖、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表型性状相似,具有共同鞭毛抗原,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所组成。

  4. 二、什么是霍乱(cholera)? •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测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5. 三、霍乱弧菌抗原构造与血清型 1、霍乱弧菌的抗原构造与血清型(群) • 1)主要由鞭毛(H)抗原和菌体(O)抗原组成; • 2)H抗原特异性低,不耐热,经100℃2h即被破坏; • 3)O抗原特异性高,耐热,是区分血清型(群)的依据; • 4)根据霍乱菌体抗原的特异性差异,目前已鉴定出200个以上的O血清型(群); • 5)O1血清群包括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其它血清群统称为非O1群霍乱弧菌,曾称不凝集弧菌。

  6. 2、O1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与血清型 • 1)O1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由A、B、C三个成分组成; • 2)A抗原是O1群的“群”特异性抗原,也是O1群的共同成分; • 3)根据A、B、C抗原的分布组合不同,可将古典型霍乱弧菌和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各分成三个不同的血清型: • 小川型含AB(c);稻叶型含AC;彦岛型含ABC

  7. 3、O139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 • 目前,O139群霍乱弧菌没有区分血清型;此菌O抗原与O22群和O155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各有部分共同抗原关系,并且还具有O1群霍乱粗糙型抗原成分。这也是O139群VC诊断血清,必须先经O22、155群霍乱弧菌和O1群霍乱弧菌‘R’菌株吸收的原因

  8. 4、小结 • 1)霍乱弧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O1~O200个以上的血清群(型);到目前为止,只有O1群和1992年在印度首次发现的O139群引起霍乱流行,确定为霍乱病原菌,其他统称为非O1非O139群(non-O1 non-O139),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性腹泻病例和肠道外感染。 • 2)O1群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1961年以前的六次霍乱大流行是由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引起。开始于1961年-至今的第七次霍乱大流行是由O1群埃尔托生物型所引起的。 • 3)O1群每个生物型都可以再分为三个血清型: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 4)O139群霍乱弧菌没有再区分血清型和生物型。

  9. 四、霍乱弧菌的噬菌体-生物分型 噬菌体-生物分型:国内特有的分型方法,用于区分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的的两类不同菌株(流行株和非流行株)。 共有32个噬菌体型(噬菌体1~32型),12个生物型(生物型a~l型) ;噬菌体1~6型、生物型a~f型为流行株;其它型别为非流行株 常见的流行株为噬菌体1~3、生物型a~d;其中最常见的是1a、1b和1d。 (O139群霍乱弧菌没有依据噬菌体-生物分型来区分流行株和非流行株)

  10. 五、霍乱弧菌的毒力基因分型 • 国际上根据霍乱肠毒素基因(CT)的存在与否将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产毒株与流行株,非产毒株与非流行株的流行病学意义基本一致。 • 总结:产毒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才引起霍乱流行。

  11. 霍乱的流行特点

  12. 全球早期大流行 • 前6次由O1群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 (1817-1923年,恒河三角洲为地方性疫 源中心,遍及亚、非、欧、美各大洲) • 第1次:1817-1823 (7年)1820年首次传入我国 • 第2次:1826-1837 (12) • 第3次:1846-1863 (18) • 第4次:1865-1875 (11) • 到5次:1883-1896 (14) • 第6次:1899-1923 (25)

  13. 第7次从1961年开始,由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第7次从1961年开始,由O1群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 第七次大流行

  14. 第八次大流行? • 1992年末,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南部发生O139群霍乱流行。 • 英国、美国等也都有输入性病例报道。 • 近几年来O139已经与埃尔托霍乱其他型同时存在或相互转变,而且在某些地区的有增加的趋势。

  15. 我国霍乱的流行状况 古典霍乱的流行历史:  嘉庆25年(1820)前后传入我国 • 至1948年的130多年中,先后有近百次大小流行,死者难以计数 • 1932年登记患者10万人以上,死亡3万余 • 1937-1946年登记25万人,死亡10万以上 • 1949年全国解放后,再无古典霍乱病发生 El Tor弧菌流行现状: 1961传入我国,到目前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流行阶段(1961~1965) • 疫情资料缺失阶段(1966~1976) • 严重流行阶段(1977~1986) • 流行间歇阶段(1987~1992) • 第三次流行阶段(1993~ 1999) 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爆发与流行。 • 疫情稳定下降阶段(2000 ~ 至今)2002年-04年O139群为优势菌型。2005年优势菌型由O139群转变为稻叶1d型,目前出现了O1群和O139群霍乱混合流行的局面。

  16. 1961-2003年中国报告霍乱病例数及优势菌型变迁 稻叶型 O139 小川型

  17. 2000年-2007年全国报告病例中霍乱菌株构成

  18. 我省近年霍乱流行特点 我省霍乱疫情连续数年低发 • 2001-2003年病例数降至两位数及个位数 • 2004年无病例发生 • 2005年疫情出现反弹,全省共报告霍乱310例,发病数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省,发病率为0.88/10万,居全国首位 • 2006、2007年疫情又销声匿迹。

  19. 2008年我省霍乱流行特点 • 2008年我省散在发生6例霍乱病例。 • 我省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生物因素均适合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 根据霍乱流行趋势和特点综合分析,2009年霍乱疫情仍会在近年水平波动,多菌型并存,局部地区仍可能会出现小范围的暴发和流行,O139群菌株造成的感染仍将保持一定的比例。

  20. 2008年我区霍乱疫情形势 • 我市地处沿海,气候温暖潮湿,每年受台风侵袭次数较多,存在着霍乱滋生和传播的自然因素。 • 我市与东南亚传统流行地区人流物流量大,输入性霍乱爆发疫情很难避免。 • 我市流动人口庞大,卫生保障隐患多,发病极不稳定。 • 2008年我中心采检817份食品及外环境标本共检出20份阳性标本,并首次在水样中检出霍乱弧菌。虽然检出的菌株为非产毒株,仍说明我区外环境和食品仍有被霍乱弧菌污染的可能性。 • 目前,我市外环境中稻叶和小川2种菌型并存。 • 因此应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我市霍乱仍有发生较大流行的可能,应做好疫情处理的各项人员、物资准备工作。

  21. 肠道门诊监测工作要求

  22. 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管理部门职责 • 成立霍乱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肠道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负责疫情的应急处置。 • 制定严格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 设立和健全肠道门诊,不可同时兼顾他用。 • 做好肠道传染病各项物资准备,包括诊疗用品、采样用品、检验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等。 • 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使医务人员掌握:--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5984-1995)-- 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 卫生部疾控司 1999年)

  23. 肠道门诊工作内容及程序(1) • 分诊:各医疗单位要严格分诊制度,所有腹泻病人不得在其他诊室诊治,均应到肠道门诊处诊治。 • 诊查:接诊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指征,必要时结合临床检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结果,做出临床诊断,按要求逐项填写腹泻病人登记表。出现疫情的地方做到“有泻必检”,其他地方做到“有疑必检”,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 标本检验:要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病人前,采集就诊腹泻病人大便标本,按检验规程作霍乱弧菌培养。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要速送到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和鉴定。

  24. 肠道门诊工作内容及程序(2) • 留验及隔离治疗:霍乱疑似病人,在未收到细菌分离培养的报告以前,应置留验室观察治疗。确诊病人应收传染病房(室)隔离治疗。 • 疫情报告: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人,要按规定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发现霍乱疑似病人要按有关规定在2小时内报告,其他各种感染性腹泻病应于24小时内报出。 • 统计报告:对每月肠道门诊的就诊情况及检测情况汇总后上报,于下月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本地区如有疫情,则实行旬报。

  25. 霍乱病人的诊断

  26. 霍乱病人出院标准 • 患者入院后,大便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连续2次阴性,连续二次阴性,即可出院。 • 疑似病人的出院标准与病人相同。 • 陪护人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病人同时出院。 • 患者症状消失后,如无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27.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措施 • 医院肠道门诊设置观察室,腹泻严重的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就地观察治疗。若转送病人,要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对途中可能的污染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处理。 • 隔离病床应与其他病区和房屋隔开,有单独出入的门户,远离地面水源,有专用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药液的脚垫和洗手消毒液或肥皂、洗手用的水,离开隔离室时应洗手。 • 确诊与疑似病人要分室收治,至少应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途不要更换。 • 病人泻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场所,随时消毒。 • 病人离开留验观察室后,对其所住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

  28. 运送病人注意事项 • 病人的运送由诊断霍乱病例(带菌者)的医疗单位负责; • 运送途中要有医务人员护送; • 送至目的地后与接收医院的医务人员要有病情的简要书面介绍及化验单的交接手续; • 根据病情应随带盛放吐泻物容器及消毒药械,防止沿途污染;并随带抢救器械及药品等。车辆及有关物品由所属医疗单位彻底消毒。

  29.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肠道门诊要求 • 一、成立霍乱防治工作组(文件形式 成员由领导及医护等相关人员组成)。 • 二、建立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人员、房屋、设备三固定 流行季节(5-10月)有指定的医、护人员负责。有导引标志,接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有专(兼)诊室,有纱门、纱窗、专桌、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配备抢救药械。 • 三、设有肠道专用厕所 有专用厕所并方便病人,如条件限制,需设专用便器,专人管理。 • 四、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配备消毒药械。做好病人吐泻物的消毒,消毒记录完整。 • 五、腹泻病例登记 有专用登记薄、登记项目齐全,登记例数完整。 • 六、建立转诊及报告制度 疑似病人需专人陪护转诊至定点医院,途中做好消毒隔离。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 七、宣传与培训 有腹泻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对有关医务人员进行霍乱防治知识培训。 • 八、自查自纠 每月专人至少检查一次,记录完整规范。

  30. 注:本表适用于地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实验室使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依据此表自行修订注:本表适用于地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临床实验室使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依据此表自行修订 填表日期 填表单位

  31. 2008年思明区肠道门诊运行情况

  32. 2008年思明区肠道门诊监测基本情况 • 2008年辖区内大多数医疗机构能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方案》和有关霍乱防治监测文件的要求,组织开展以霍乱监测为重点的肠道门诊监测工作。 • 全年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肠道门诊共报告腹泻病人2694例,开展霍乱弧菌检索数达2297人次,检索率为85.26%,检出霍乱弧菌阳性0份,检索率大于85%为6月至11月。 • 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霍乱弧菌检索情况不平衡,厦大医院检索数最多,达766人次,其次为第一医院,达616人次。第一医院鼓浪屿社区医疗中心则未开展霍乱弧菌检测。检索率较高的有:仙岳医院、中山医院、厦大医院。

  33. 2008年思明区肠道门诊监测情况表

  34.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基本情况 • 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成立了应急防控领导小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培训。 • 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运行良好,门诊及隔离病房均配备抢救药械及消毒药械,设置肠道门诊专册登记簿及报表等资料,登记资料较详细。 • 各医院能够配备相关试剂和诊断血清,并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 第一医院在做好总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下属社区医疗中心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综合管理。中山医院感染科肠道门诊诊疗设施规范,实行从收费、就诊、取药集中设置。厦大医院腹泻病例检索工作做的较好,腹泻病人报告检索的数量及培养率均较高。

  35.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肠道门诊设置基本情况 大部分社区医疗中心克服机构重组、人员调配、场所有限等困难,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做到:健全组织及抢救治疗小组,配备肠道门诊基本设施,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建立相关转诊制度,加强宣传培训,做好自查自纠。第一医院下属的7家社区服务中心由于统一管理指导,总体情况较好,制度及设施较健全,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

  36.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 1、大部分医院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肠道门诊位置较偏,存在肠道门诊就诊人数少和腹泻病人未归口诊治现象。各医院均有一定数量的“腹泻”和“肠炎”病人未到肠道门诊就诊。 • 2、大多数医院无专用药房,个别医疗机构无纱门纱窗等防蝇设备。 (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 1、各社区医疗中心的肠道传染病防控意识及肠道门诊设置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肠道门诊设置不够规范。开元社区医疗中心由于转制及交接时间较晚,检查时未设置肠道门诊。筼筜医疗中心肠道门诊无纱门、纱窗、专桌、专厕。 • 2、部分社区医疗中心的腹泻病人诊疗流程不完善,病例存在分流。如厦港医疗中心的肠道登记本未见病例登记。

  37. 2008年思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情况表2008年思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情况表

  38. 2008年思明区社区医疗中心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情况表2008年思明区社区医疗中心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情况表

  39. 今后工作建议 •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建设,合理配备防治队伍的人员,严格掌握霍乱病例定义,加强腹泻病人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 加强疫情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登记和检索,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 • 做好肠道传染病工作的自查和考评。 • 完善预检分诊制度、规范流程,使门诊合理有效运转。 •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规范,加强霍乱等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 • 各医疗机构针对检查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弥补不足。

  4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