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05 Views
基础题型质量评估. 1. ( 09· 潍坊质检)下列是几种常见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③ ,① 一定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 具有核膜、核仁、内质网的细胞是①③ C. 与①相比,②③中的 DNA 为单链结构 D.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只存在于②③细胞中. 解析 ①是草履虫,②是细菌,③是蓝藻。蓝藻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③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正常情况下, DNA 是双链结构,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的核遗传。
E N D
基础题型质量评估 1.(09·潍坊质检)下列是几种常见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③,①一定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具有核膜、核仁、内质网的细胞是①③ C.与①相比,②③中的DNA为单链结构 D.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只存在于②③细胞中
解析 ①是草履虫,②是细菌,③是蓝藻。蓝藻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③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正常情况下,DNA是双链结构,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的核遗传。 答案A
2.(09·济南统考)在当前可耕种土地减少的形势下,某地区农民改变农田单一种植玉米模式,采用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下列有关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B.害虫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 C.农田中能量呈多方向流动 D.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因为大豆的根部有根瘤菌,而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这样就使农民不施或者少施氮肥,而
研究表明农田中施用的氮肥只有30%~60%被吸收,多余的氮则随着降水进入地下水循环,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但如果农田施用的氮肥少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所以A对;增加了大豆后,也增加了吃大豆的害虫,所以害虫的种类不会减少,B错;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农田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固定的:即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利用四个方向,不会因为增加了玉米而改变流动方向,所以C错;土壤中小动物由于标记后很难与其他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所以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研究表明农田中施用的氮肥只有30%~60%被吸收,多余的氮则随着降水进入地下水循环,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但如果农田施用的氮肥少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所以A对;增加了大豆后,也增加了吃大豆的害虫,所以害虫的种类不会减少,B错;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农田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固定的:即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利用四个方向,不会因为增加了玉米而改变流动方向,所以C错;土壤中小动物由于标记后很难与其他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所以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 答案A
B 3.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甲 …—A—T—G—C—C—C—… 乙…—U—A—C—G—G—G—… ①甲→乙表示DNA转录 ②共有5种碱基 ③甲乙中的A表示同一种核苷酸 ④共有4个密码子 ⑤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转录过程及DNA与RNA的区别。据图中碱基类型判断甲、乙链分别为DNA、RNA链,所以甲→乙表示DNA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图示共有A、T、C、G、U 5种碱基,所以①②⑤正确。甲中的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乙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③错;密码子只位于RNA上,所以图中只有2个密码子,④错。
4.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②错误的原因是: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错误的原因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但是不会产生冷觉和热觉;温度变化作用于皮肤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热觉或冷觉感受器,使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而产生感觉。 答案D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
解析 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绝对不能超过20%,这一规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同化有机物的传递量来进行比较;乙与丙之间接近,因此可断定为属于同一营养级,与甲或丙之间都在10%~20%范围内,可构成捕食关系,因此应选A。 答案 A
6.(09·潍坊模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6.(09·潍坊模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B.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 分裂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 气的释放部位 D.用鸡的红细胞可以获取较纯净的细胞膜 解析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洋葱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要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要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
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C.减少捕捞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使用网眼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捕获的一般是较大的个体,较小的个体得到逃脱,使较小个体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故A对;较小个体的逃脱,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故B对;捕获较大个体,保护较小个体,减少了捕捞数量,最终是为了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故C对;网眼使较小个体逃脱,没有改变性别比例,故D错。故B对;捕获较大个体,保护较小个体,减少了捕捞数量,最终是为了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故C对;网眼使较小个体逃脱,没有改变性别比例,故D错。 答案D 8.(09·杭州质检)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凋亡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卵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细胞分化、凋亡和癌变均受基因控制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基因表达旺盛 D.细胞癌变时细胞周期延长 解析 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衰老时代谢速率减慢;细胞癌变时细胞周期缩短。 B
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B.甲侧芽生长快与生长素促进作用有关 C.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D.甲为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
解析 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的原因、解除方法,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顶芽摘除后,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解除,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而表现为生长较快,故A错;侧芽摘除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素对侧芽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故B对;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因为有顶芽时,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的生长比不做处理时生长快,故C错;丙组为对照组,甲和乙是实验组,故D错。 答案B
10.(09·潍坊质检)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EV71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EV71病毒感染力很强,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 它不起作用 B.当B细胞受EV71病毒刺激后,会使B细胞周期变短 C.防止EV71病毒的传播和蔓延最好的方法是切断传 播途径和进行预防接种 D.某儿童感染一种EV71病毒后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 其他变种病毒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分裂周期、预防接种等。EV71感染人体时,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都起作用,但阻挡不了时就需要特异性免疫起作用,故A错;B细胞受到EV71病毒刺激时,B细胞会迅速增殖和分化,故细胞周期应变短,故B对;防止EV71病毒的传播和蔓延的最好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进行预防接种,故C对;抗体具有特异性,故感染EV71病毒后产生的抗体不能识别其他变种病毒,故D对。 答案A
11.(09·青岛质检)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大量合成 C.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D.ASURA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 化密切相关 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有丝分裂间期大 量合成,因为ASURA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体连接成 十字形,所以A、B、C三选项都对,而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与ASURA无关。 D
12.(09·成都检测)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不仅老而且口味也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内的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 )12.(09·成都检测)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肉不仅老而且口味也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肌细胞内的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 ) A.溶酶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线粒体 解析 考查细胞器的作用。动物死后由于缺少能量的供给和物质的补充,蛋白质变性而使动物体变得僵硬。过一段时间后细胞体内的溶酶体膜也因为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器膜破裂,溶酶体内的物质就会释放出来。这些物质之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消化酶主要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被分解后再将肉煮熟,肉就会变得鲜嫩、松软,故选择A。 A
13.(09·桂林模拟)某农科所按照下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小麦,下列相关叙述哪一项能够正确解释该育种过程 ( )13.(09·桂林模拟)某农科所按照下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小麦,下列相关叙述哪一项能够正确解释该育种过程 ( ) A.该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育种原理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 合率 解析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是育种方法,育种原理分别为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A错;a过程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不能提高突变率,B错;因为二倍体的单倍体不能形成种子,所以a过程不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C错;通过b过程获得yyRR的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D对。 答案D
14.(09·泰安二模)某学者对一羊群的部分性状进行了研 究,他选用甲、乙、丙、丁、戊五只羊作亲本,对它们 几年来的四种交配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则 这五只亲本羊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 基因)分别是 ( )
A.AaBB、AABb、aaBB、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aabb C.AABb、AaBb、AaBB、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aabb 解析 该题考查遗传类型的判断。根据杂交实验:毛膝甲×毛膝乙的后代毛膝为 ,无毛膝为 ,可知毛膝为显性性状,甲和乙的基因组成都是Bb。根据弓腿乙×弓腿丙的后代弓腿为 ,内翻腿为 ,可知弓腿为显性性状,乙和丙的基因组成都是Aa。又甲×乙的后代都是弓腿,所以甲的基因组成是AA。弓腿丁×内翻腿戊的后代弓腿和内翻腿的比例相同,所以丁的基因组成是Aa。综上可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 答案C
15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5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染色 体组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条 姐妹染色单体 C.丙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
解析 该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甲图中染色体出现联会想象,很显然是减数分裂时期的图象。乙图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指的是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的,大小相当,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丙图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说明是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该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通常会遗传到子代。而且该细胞是均等分裂的,所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由此判断该题答案为B。 答案B
16.(09·徐州模拟)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16.(09·徐州模拟)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 液的正常渗透压 B.糖尿病患者机体逐渐消瘦,原因是体内脂肪和蛋 白质的分解加强 C.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表现为协同作用 D.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会导致细 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及分析判断能力。喝的淡盐水最终通过消化系统进入细胞外液,主要
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渗透压,而非细胞内液,A错;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体重减轻,B对;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的作用,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C对;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处,当同一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抗体结合,产生过敏反应,D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渗透压,而非细胞内液,A错;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体重减轻,B对;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具有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的作用,在调节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C对;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吸附在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处,当同一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抗体结合,产生过敏反应,D对。 答案A
17.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17.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解析 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此同时,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B
18.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会使猪体内脂肪减少,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瘦肉率。但残留在肉内的瘦肉精被人食用后会中毒。据此推断瘦肉精可以 ( ) ①促进蛋白质合成 ②促进生长激素的合成 ③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 ④抑制脂肪转化为糖类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推知瘦肉精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加速脂肪分解和转化的作用。 A
19.(09·长沙调研)下列哪项符合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准确理解 ( )19.(09·长沙调研)下列哪项符合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准确理解 (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过程,线粒 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过程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 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 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 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线粒体中只能发生C3→CO2过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6H12O6→C3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在线粒体中伴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水的生成能产生ATP但不产生[H],而是消耗[H],B错;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某些能发光的生物发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而不是线粒体,C错;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线粒体通过嵴增大膜面积,膜上分布较多酶,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D对。 答案D
20.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二 者均属内环境成分 B.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C.图乙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 转变为外负内正 D.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受体,C的 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选择透过性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突触的结构、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分布、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及组成 成分。图甲中A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是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M侧位细胞膜外侧,N侧表示细胞膜内侧。图乙中E表示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F是突触后膜。图甲中AB属于细胞内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故A不对。CD结合后形成递质受体复合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故C对。C的释放体现了突触前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D不对。 答案 C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B.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解析c瓶是对照,a和c的差值能反映呼吸强度,b和 c的差值反映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差,b和 a的差值反映的是总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D
22.(09·合肥二模)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22.(09·合肥二模)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通过计算可知,第1年与第2年A、a的频率均为50%,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故种群没有发生生物的进化,故B对,A不对;生物生存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故C不对;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故种群基因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故D不对。 答案B 23.(09·山东实验中学模拟)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 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和特点。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在电信号→化学信号过程中,在电信号刺激下,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并以外排方式释放递质至突触间隙中,该过程需要能量,所以也同时伴随着ATP的合成和水解,所以A、C正确;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中,递质与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注意是突触后膜而不是突触前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所以D正确而B错误。 答案B
24.(创新预测题)将质量均为x g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 同的密闭容器中,1 h后测定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 如下表,由此得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 B.x 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 mol 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 D.在O2相对浓度为3%时,苹果细胞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
解析 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且是消耗葡萄糖量的6倍。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CO2释放量是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所以x g的苹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由于O2吸收量小于CO2释放量,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进行,每小时分解的葡萄糖为0.3/6+(0.5-0.3)/2=0.15(mol)。在O2相对浓度为5%时,总体消耗的葡萄糖量最少,即0.35/6+(0.4-0.35)/2≈ 0.0833(mol),所以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 答案A
25.假如一个人的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25.假如一个人的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 1/2来自牛肉,并且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 现有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问最多能使人体体 重增加多少(不计人体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部分能量)( ) A.G/10 B.2G/11 C.G/55 D.G/280 解析 题中包含了两条食物链:①植物→牛→人;②植物 →人。假设最多使人体增重x,则有x/2的重量是直接吃植 物增加的,根据食物链②需要吃植物的量为10×x/2;有 x/2的重量是吃牛肉增加的,根据食物链①需要吃植物的量 为100×x/2。根据题意:G=10×2/x+100×2/x,则x=G/5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