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57 Views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第 2 章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 第 2 章 我国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 2.1 信用缺失与信用 危机 2.2 对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 描述 2.3 对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度 分析 2.4 信用缺失的负面 效应分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重点掌握: 1. 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2. 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状况及其成因 一般了解: 3. 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分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1 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1. 信用缺失: 包括缺乏信用(缺信)和丧失信用(失信)两个方面。
E N D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第2章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
第2章 我国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 2.1 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2.2 对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描述 2.3 对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度分析 2.4 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分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重点掌握: 1.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2. 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状况及其成因 一般了解: 3.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分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1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1.信用缺失:包括缺乏信用(缺信)和丧失信用(失信)两个方面。 缺信--是指大量经济主体的信用等级或信用资质状况无法满足正常经济交易要求而导致的信用不足的现象。如:大量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管理落后、信用等级低等。 失信--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遵守承诺甚至不择手段毁约的反信用行为。如: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现象。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缺信和失信的性质不同:失信一般是指经济交易主体主观上不守信,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秩序问题;而缺信一般指经济主体主观上能够守信,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致使其资信难以满足经济交易的要求。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问题。缺信和失信的性质不同:失信一般是指经济交易主体主观上不守信,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秩序问题;而缺信一般指经济主体主观上能够守信,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致使其资信难以满足经济交易的要求。从根本上讲,它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问题。 失信与缺信是相互联系的,都同属于信用建设必需解决的问题。 2. 信用危机:信用缺失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就可能演变为信用危机。它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违信、失信等反信用现象。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2 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描述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或信用危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严重社会经济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在银行体系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0%,总值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案例) 2、在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整体诚信水平低,造价事件曾出不穷。(案例)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3、在商业领域 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和多角债越积越多,交易方式退回到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传统方式。(案例) 4、在商品市场上 虚假广告泛滥、制售假冒伪略产品现象十分突出,涉及类别广泛,严重危害广东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案例)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5、在建筑市场上 “豆腐渣”工程遍地开花,给人民生命财产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从重庆虹桥垮塌造成上百名无故百姓丧失到湖南衡阳商用楼大火中突然倒塌致使20名年轻消防官兵殉职,凸显我国建筑市场的道德信用危机。 6、在劳动力市场上 假合同、假雇佣、欺诈勒索等行为曾出不穷,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案例) 7、在政府部门 “政策打白条“,捏造统计数字、政绩浮夸、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盛行。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8、在教育界和学术界 假学历、假文凭泛滥,剽窃他人成果事件时有发生,科研项目评审与成果评奖中的”人情风“、”关系风“。 9、在外贸市场 进口走私,出口骗汇,偷逃税款猖獗。(案例) 10、中介机构 缺乏起码的职业操守,唯利是图,替企业做假帐包装利润或者偷税漏税等。2001年11月,国家审计署抽查了16家会计事务所的32分审计报告,其中23份的财务信息失真,案值达90多亿。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公信力缺乏信心。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 对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度剖析 按信用缺失的主体和领域分类,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对信用缺失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2.3.1 企业的信用缺失 2.3.2 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 2.3.3 金融机构信用缺失 2.3.4 政府的信用缺失 2.3.5 中介机构的信用缺失 2.3.6 个人的信用缺失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1企业的信用缺失 一、企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 根据企业家调查系统200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信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96.2%)、“违约”(63.2%)和假冒伪劣(42.4%)、“披露假信息”(29.3%)、“质量欺诈(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13.3%)”、“价格欺诈(11.1%)。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调查结果表明: 1.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庞大失信队伍中的主力军。 2.相互拖欠货款和财务失真等已成为困扰我国企业经营的主要问题。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1、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 2、企业之间欠债严重(三角债) 3、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①区域造假问题严重 ②专业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充斥 ③生产领域中劣质产品居高不下 ④流通领域中小型经销企业进货渠道混乱,大量销售假货,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的重要渠道。 ⑤制假手段愈加高明,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流动性。 ⑥假冒伪劣商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4、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案例)4、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案例) 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借企业改制之名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据央行统计,想改制的企业90%以上企业企图利用改制逃避银行债务。财政部曾抽查了159户企业,其中有157户企业虚构利润,虚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33.4%。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中,约30%来自各级政府直接的行政命令及行政干预,30%是支持国企造成,只有20%是和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有关,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60%与信用因素有关。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5、进口走私,出口骗税(案例) 6、非法交易 非法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明知交换是以一方受害为前提且触犯法律之事而明知故犯。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组织偷渡等。 7、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 在商业信用、企业信用恶化的环境中,我国企业对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等)热情不高,进程缓慢,使用范围和数量十分有限。许多企业为了防范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这表明,信用状况的恶化已经减弱了经济活力,阻碍了经济发展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三、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薄弱 美国研究企业问题专家指出:中国微观方面的两大问题,一是缺乏预算,二是缺乏信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缺乏系统的客户资信管理;信用管理目标缺乏量化标准;缺乏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比例过大,预期时间过长;事后反馈机制薄弱等。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2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 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构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 目前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财务造假、包装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 (2)信息披露不真实,利润不实状况比较普遍。 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定期报告披露不充分、有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二是重大事件没有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澄清公告义务。(案例)
(3)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诚信意识淡 漠 (4)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不规范,侵害公司及股东利益。(案例)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3 金融机构的信用缺失 一、商业银行的信用缺失 1.银行服务的承诺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2.规范和稳健经营意识比较淡薄。 3.少数银行基层网点结算纪律松弛,汇票到期后,拖延付款或无理拒付,造成银行承兑汇票违约。 4.不良资产增多,支付危机是储户的钱到期无法兑现。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二、保险公司信用缺失 保险公司具有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稳定社会等重要职能。保险公司自身忽视质量和管理导致信用缺失问题日益显现: 1.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引发理赔难。 2.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 (1)虚化保险责任 (2)合同内容混淆 (3)故意简化理赔手续内容,为推脱理赔责任埋下伏笔。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4)诱导投保人投保财产的复保险,将保险责任与其它责任重复,加大出险后的理赔难度; (5)通过代理机构向基金客户强制销售保险。 3.在财产保险中通过故意对保险标的办理超值保险达到多收少赔的目的。
三、证券公司的信用缺失 证券公司是为资本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其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 三 证券承销业务(不规范、造假) 大 经纪业务 (挪用客户保证金) 业 自营商业务(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务 证券公司的信用缺失在这些业务中都有不同的表现。(案例) 据统计,1999-2002年,我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被挪用的比例分别为23%,18%,16%和2.33%.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4 政府的信用缺失 主要表现在: 1.不恰当的干预经济活动,“透支”政府信用。 2.随意许诺,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出,失信于民众。 3.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朝令夕改,使老百姓无所适从。 4.滥用政府信用,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即扭曲了市场机制,又使政府职能错位。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5.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更凸显政府信用缺失。 因此,国外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商务环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高度的法规风险-法律、政策或人事变动带来的损失风险。 6.政治体制和政府官员选拔体制上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影响政府的信用。(新官不理旧帐) 加入WTO后,社会信用状况、国际管理、市场准则、市场经济成熟度、投资环境的优劣等问题凸显出来,对政府造成很大压力。实践已经证明,凡是地方政府在维护和建设信用环境方面做得较好的,该地区就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3.5 中介机构的信用缺失 第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意识扭曲,各种失信的案件中都有个人违心信的痕迹。 “务农的不如打工的,打工的不如经商的,经商的不如借钱的,借钱的不如不还的” 第二,个人信用水平低,信用消费能力有限,阻碍了信用交易方式的发展。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第三,大学生诚信问题令人堪忧。 1.弄虚作假严重。考试作弊、学术抄袭、成绩涂改、制造假证件等。 2.严重缺乏信用意识。一是骗贷逃贷;二是拖欠学费;三是随意违约。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2.4 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 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缺失败坏社会风气,加剧道德沦丧,导致信任危机 信用缺失--信用危机--信任危机--行为短期化--民族危机 世界银行前任行长克劳森先生建议: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社会发展的几项基本指标:诚实、透明度、讲道德。
二、信用缺失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二、信用缺失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交易成本:主要指达成交易意向的双方当事人在商议和履行经济合约所需要的费用,包括双方为更多的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所花费的信息搜索费用、商议、谈判、签订合约和监督、强制和约履行的费用以及不履行合同所引起的种种费用。 经济运行效率 负相关 交易成本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三、信用缺失抑制了消费和投资,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三、信用缺失抑制了消费和投资,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需求高低和结构---社会生产规模大小---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 社会消费需求(收入、价格 社会需求 质量、偏好、信用- 消费欲望、方式) 社会投资需求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四、信用缺失增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案例) 五、信用缺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信用缺失弱化了政府信用,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问题与思考 1.信用缺失与信用危机 2.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状况及其成因 3.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分析
下一章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 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